1、,国内外经济地理学的研究热点与进展,Economic Geography,Economic Geography,CONTENT,一,二,三,一、经济地理学,1、概念:,经济地理学是从地理角度研究人类经济活动的学科,或是研究人地关系经济影响的学科,包括人类经济活动对人地关系的影响以及人地关系相互作用的经济效果。(李小建,2011),一、经济地理学,2、研究的基本科学问题:,经济地理学主要关注经济活动的空间属性。它研究的基本科学问题是:为什么经济活动在地球表层的分布是不均匀的、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规律是什么、人类如何调控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从经济地理学研究视角来看,造成经济活动空间分布有疏有密的根本
2、动力是自然环境本底的非均匀分布,以及经济活动自身的集聚和扩散力量。(刘卫东等,2011),一、经济地理学,3、研究方法,二、西方经济地理学研究进展,(一)西方经济地理学思潮演变,20世纪 80年代以来,西方经济地理学经历了诸多思潮的演变。西方地理学家对“经济”和“区域”的再认识推动西方经济地理学研究从新古典经济地理学走向“新区域主义”,乃至“文化转向”、“制度转向”、“关系转向”和“演化转向”。 政治经济学在后结构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挑战下,以一种新姿态重新出现在经济地理学领域。在主流经济学中,有部分学者重新发现了“空间”的重要性,提出了“新经济地理学”。,(一)西方经济地理学思潮演变,1、“新
3、区域主义”,(1)形成背景,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区域地理学”到二战后的“空间科学”,经济地理学实现了“数学化”和“计量化”。这种以数学模型和计量分析为基础的空间科学,成为二战后“区域主义”范式的实现工具和理论基础。20世纪 60年代中期,“区域主义”受到诸多批判。在 80年代“新区域主义”作为一种西方经济地理学的新思潮而逐渐显现。,(一)西方经济地理学思潮演变,1、“新区域主义”,(2)理论前提,“新区域主义”理论源于经济社会学、制度经济学和演化经济学的理论在空间的扩展。这些学科共同决定了新区域主义的理论前提:经济活动嵌入于社会关系网络和社会制度之中,其演化过程是动态的、路径依赖的。,(
4、一)西方经济地理学思潮演变,1、“新区域主义”,(3)流派(按研究方向分),弹性专业化学派,基于“第三意大利”和马歇尔的“产业区”提出“后福特主义”和“弹性专业化”等概念,强调制度、技术与组织变革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加利福尼亚学派从产业组织和企业理论出发,建立劳动分工、生产垂直分散化、企业间联系的交易成本和地理集聚之间的理论关系,试图解释新产业空间的形成演化;进而强调非贸易相互依赖性的重要性和不同制度因素对集聚区交易关系演进的决定作用。,(一)西方经济地理学思潮演变,1、“新区域主义”,(3)流派(按研究方向分),技术创新学派,以欧洲的 GREMI(创新环境)小组为代表,放弃了新古典的比较静态
5、均衡假设和理性假设,将技术创新与经济社会学、演化经济学和经济地理学的“地域体”理论紧密结合,强调创新的动态演化过程,认为经济行为者的创新行为与“创新环境”之间存在双向影响,这种创新环境具有地方化和地域特性。,(一)西方经济地理学思潮演变,2、制度、文化与关系转向,新区域主义提出“制度”、“嵌入”和“社会关系网络”等概念,制度、文化、关系转向和演化转向在新区域主义的基础上,极大地发展这些概念,并形成自己独特的理论框架,强调非经济要素对经济行为的作用,包括正式与非正式制度等。,(1)形成原因,(一)西方经济地理学思潮演变,2、制度、文化与关系转向,关注各种正式和非正式制度在塑造资本主义空间经济过程
6、中的作用,包括规则、程序、传统的软制度和作为机构、组织的硬制度。研究在制度“路径依赖”和“锁定”机制作用下资本主义空间经济的演化动态,以及区域和地方发展的社会管制与治理机制。 制度转向开启了经济地理学从抽象走向现实的大门,拓展了经济地理学的研究视角和研究领域,为当代西方经济地理学的文化转向和关系转向奠定理论基础。,(2)制度转向,(一)西方经济地理学思潮演变,2、制度、文化与关系转向,“文化转向”是“制度转向”的拓展,其研究的核心不仅包括制度,也包括社会文化传统、编码和规范,甚至还包括物质文化,这使经济地理学的研究更加多元、开放和包容,当然也导致学科边界的模糊化。,(3)文化转向,(一)西方经
7、济地理学思潮演变,2、制度、文化与关系转向,关系转向”是“制度转向”的浓缩,把研究范围缩小到行为者的“社会空间”关系,即行为者的空间行为、网络关系与其所处的制度结构之间的复杂关系,还有包括全球地方的尺度关系,使“关系转向”成为“制度转向”后期的研究重点与核心。,(4)关系转向,(一)西方经济地理学思潮演变,3、演化经济地理学,经济地理学的“演化转向”,借鉴 20世纪 80年代的演化经济学理论与方法,以遗传、变异和选择作为解释社会经济演化的理论基石。 侧重于分析经济活动空间分布的历史演进过程,从而逐步构建出演化经济地理学的基本理论框架,并在企业集群、网络演化、集聚外部性以及组织、技术与制度的协同
8、演化等经验研究领域取得了较大进展。,(1)演化转向,(一)西方经济地理学思潮演变,3、演化经济地理学,(2)基本理论框架,图:演化经济地理学理论框架资料来源:(王周杨,2013),(一)西方经济地理学思潮演变,3、演化经济地理学,(3)异端经济地理学比较,(一)西方经济地理学思潮演变,4、政治经济学,在挑战新古典经济地理学的队伍中,政治经济学,特别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对经济地理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20世纪60年代出现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地理学,在70年代和80年代盛极一时,例如阶级理论和劳动价值论对经济空间不均衡分布的解释。 20 世纪 90 年代诸多社会学科出现了后结构主义方法、后现代主义以及
9、女权主义,挑战了传统马克思主义的“一元解释”,“后马克思主义”应运而生。,(一)西方经济地理学思潮演变,5、“新经济地理学”,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经济地理学术界出现了两种“新经济地理学”,分别隶属于经济学和地理学。(胡丁志,2013),(1)经济学中的“新地理经济学”,克鲁格曼等经济学家将空间引入新古典经济学模型,在不完全竞争和报酬递增的假设下,运用严密的数学模型演绎解释经济活动空间集聚,被经济学界称为“新经济地理学”,被地理学界称为“地理经济学”。,(一)西方经济地理学思潮演变,5、“新经济地理学”,(2)地理学中的“新地理经济学”,源于20世纪70、80年代对“新产业区”的研究和有关
10、后福特主义及“文化转向”的争论。地理学的新经济地理学转变的起点来源于经济地理学的马克思主义转向及其批判。 地理学的新经济地理学侧重于对特定区域的产业空间组织进行以案例或案例之间的经验比较和描述性分析为主,这是其主要的研究方法。,(二)基于 CiteSpace的西方经济地理学知识图谱分析,1、数据来源、时间,来源: Web of Science。选取最具代表性和权威性的 4 本杂志作为数据来源,它们是 Environment and Planning A、Economic eography、Journal of Economic Geography和 Regional Studies。时间: 1
11、900 年至2014年 1月 13日(共获得 6449篇文献),(二)基于 CiteSpace的西方经济地理学知识图谱分析,(二)基于 CiteSpace的西方经济地理学知识图谱分析,创新、人口迁移、劳动力研究、产业区位地理等重要领域以及美国和英国等热点研究区域都是在20 世纪90 年代初期集中出现的。90 年代后期又出现了就业及区域发展两个热点研究主题。经济地理学研究热点的转变是建立在此前研究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而非跳跃式的突变进展。,(三)西方经济地理学热点研究领域进展,根据西方经济地理学知识图谱分析和对经济地理学未来研究趋势的判断,本在此重点介绍8个研究领域的研究进展。,(1)区域与发展
12、 (2)经济全球化(3)产业地理 (4)劳动力地理(5)创新与创意地理 (6)消费地理(7)环境经济地理 (8)金融地理,(三)西方经济地理学热点研究领域进展,(1)区域与发展(一直是经济地理学研究的经典主题),在 20世纪 80年代之前,经济地理学对区域 (地方) 的研究一般停留在传统生产要素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而 80年代以来的“新区域主义”关注产业集聚、产业集群与区域发展的关系,从微观层面揭示区域发展的影响因素及机制。20世纪 90年代,创新和创造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成为主流观点;同时,演化经济学、制度经济学和经济社会学对经济地理学思想也产生了影响,路径依赖对区域发展途径的形成、区域性制度和社
13、会特征对企业家精神和创新精神的鼓励等观点开始融入区域发展研究。区域发展研究从对区域内物质联系和投入产出关系的关注开始转向对社会和制度网络的关注,学习型区域和创新环境成为这一领域占据支配性地位的理论。,(三)西方经济地理学热点研究领域进展,(1)区域与发展,进入 21世纪,在经济和金融全球化的背景下,国家对生产活动及资本流动的控制力量逐步减弱,地区成为直接参与国际竞争的主体。地区需要适应快速变化的技术和经济环境,并在资本全球流动中展现自己的竞争策略。面对这一新挑战,区域发展理论在新世纪也展现出多元化的视角,主要观点:政治经济学的价值循环视角、全球生产网络视角、演化视角、知识与创新视角、文化与创意
14、视角等。对区域发展问题的讨论还包括地方治理、地区间不平等、可持续发展等诸多领域。全球化背景下后工业化的社会特点为区域发展带来全新挑战,使得区域发展研究成为经济地理学中历久弥新的研究主题。,(三)西方经济地理学热点研究领域进展,(2)经济全球化,西方经济地理学家在20世纪90年代借鉴价值链、嵌入理论和行动者网络等理论来研究全球化,构建了以全球价值链、全球商品链和全球生产网络为核心的全球化经济分析框架。 21 世纪初,曼彻斯特学派提出全球生产网络的分析框架,充分考虑了全球经济的多层面、多空间尺度和多样化行为者的网络结构特性,弥补了全球价值链和全球商品链框架的不足。,(三)西方经济地理学热点研究领域
15、进展,(3)产业地理,早期均采用新古典经济学的静态局部均衡分析方法,20 世纪中期产业区位理论有了新进展,包括结构区位论、战略区位论和行为区位论。20 世纪后20 年对产业区位理论有较大影响的分别是地理学界的“新经济地理学”和经济学界的“新经济地理学”,前者强调制度、文化、关系网络和历史演化等非经济要素,后者强调集聚经济对产业区位的影响。,(三)西方经济地理学热点研究领域进展,(3)产业地理,20 世纪80 年代以后经济地理学家开始进入服务部门的研究领域。产业区位的实证研究紧随理论研究的进展,但涉及创新、环境规制、金融危机等现实问题的研究,相对超前于理论研究。20 世纪后半期开始,实证研究内容
16、越来越丰富,研究方法越来越多样化,数据质量越来越高,研究尺度越来越微观。,(三)西方经济地理学热点研究领域进展,(4)劳动力地理,劳动力地理学的学科基础根植于20世纪70年代兴起的激进地理学研究,这也决定了劳动力地理学家普遍持有左倾政治立场的特点。进入21 世纪,经济地理学理论出现全球化背景下区域主义的复兴及文化、制度转向。目前,劳动力地理学研究的理论基础融合了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反种族主义及制度主义理论。,(三)西方经济地理学热点研究领域进展,(5)创新与创意地理,诞生于20 世纪80 年代,研究主要基于“新区域主义”理论。创新地理学主要研究三方面的内容: 创新在某些区域是否有集聚或分散的
17、特征; 这种布局的内在机制和影响因素是什么; 创新的空间布局如何影响其他变量。经济地理学对于不同空间维度的创新地理运行机制做了探讨。,(三)西方经济地理学热点研究领域进展,(6)消费地理,起源于20 世纪70 年代,90 年代以前只描述和定位商店区位布局特征。90 年代,开始强调零售资本和转型的重要性,更多研究零售行业空间组织,关注零售行业的合作战略和市场结构。近30 年,受到经济学、心理学、社会学、行为学等学科的交叉渗透影响,其研究范式不断转变。研究内容的变化:从研究市场和定位转而研究人类的行为。研究范围的拓展:将研究范围从具象转向抽象。研究对象的转变:从单纯的研究消费行业转向研究消费地 理
18、中对象之间的关系。,(三)西方经济地理学热点研究领域进展,(7)环境经济地理,主要采用经济地理学中的理论、方法与模型,强调环境要素,包括环境管制、环境污染等对经济活动的共同作用。尝试从制度、文化转向出发,将进化制度主义、生态现代化和管制理论、地理信息系统、创新地理学等研究理论应用于环境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环境空间评价和环境规制的研究中。目前,环境经济地理学的研究仍然处于个人零散、宽泛的研究阶段,具有碎片化和多视角的特点。,(三)西方经济地理学热点研究领域进展,(8)金融地理,70 年代金融地理学的研究内容多集中在房地产市场,探讨信贷配给、客户选择、金融歧视等行为对社区的建设和破坏作用,以说明
19、金融体系加深城市空间内部的不均衡。80 年代至90 年,关注地方金融问题的全球化属性和地方异质性。新世纪以来10 余年金融地理学的发展与经济地理学的理论脉络基本一致,与之交叉的学科则从经济学更多地偏向社会学、人类学和政治学。,三、中国经济地理学研究进展,(一)中国经济地理学研究发展概况,1、地理学报近80年经济地理论文数量、比重,1934-1949,1950-1978,1979至今,发展非常缓慢,农业区划、边疆考察,科研和生产结合,经济地理调查,研究区域、研究内容、研究视角多元化,稳定中微有所上升,百花齐放的时期,(一)中国经济地理学发展研究概况,2、地理学报1934-2013年刊载的经济地理
20、论文学科分布,(一)中国经济地理学发展研究概况,3、发展脉络,通过地理学报 80年来发表的经济地理论文,可大致梳理中国经济地理研究发展的脉络。,(1)从与自然关系密切的要素研究转向人文要素的研究,20世纪80年代以前,中国经济地理研究主要面向国民经济紧迫需求,针对与自然资源开发、自然地理环境密切相关的物质生产部门,解决发展中涉及生产力布局的一些重大问题。农业地理和资源型工业部门地理是研究的重点领域。,信息化、全球化、科技发展和创新能力等的发展,以科技创新为主体的区域创新能力、体制优势、文化和价值观的包容性等在区域竞争力等的核心构成要素的影响作用越来越大,对其作用机制的研究加强了经济地理学对多种
21、人文要素的分析。,改革开放以来,(一)中国经济地理学发展研究概况,3、发展脉络,(2)研究领域从注重物质生产转向非物质领域,20世纪80年代以前,研究偏重于农业、工业、资源等物质生产领域,并进行了农业、工业布局理论与方法的总结。,对非物质生产领域的研究逐渐加强,开拓了许多新的研究领域,如商业服务业、旅游、消费等。,改革开放以来,(3)在区域发展研究中,从经济增长转向可持续发展,在较长时间内,经济地理学论文集中于经济增长相关方面的研究。随着持续高速的经济增长对资源环境的压力增加,生态环境逐步恶化;同时,区域发展差距扩大,区域发展失衡;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严重滞后,缺乏全球竞争力。在这一背景下,学者们
22、研究了区域经济差异、区域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问题。,(二)基于 CiteSpace的中国经济地理学研究进展分析,1、数据的来源及方法、时间,来源:中国知网核心期刊数据库和科学引文索引 (Web of Science) SSCI数据库时间:1994-2013年的数据方法:citespace和 histcite科学计量可视化软件进行分析。,(二)基于 CiteSpace的中国经济地理学研究进展分析,2、论文数据与期刊分布,(二)基于 CiteSpace的中国经济地理学研究进展分析,3、研究团队识别,(二)基于 CiteSpace的中国经济地理学研究进展分析,3、研究团队识别,(1)中国经济地理学形
23、成了一些研究实力强大的团队。 这种团队合作是建立在师缘和业缘基础上的。在北京有围绕陆先生为核心的大团队,有北大、北师大产业集群和城市经济研究团队以及李国平、杨开忠领导的团队;在河南有李小建、苗长虹为核心的农户、农村发展研究团队;东北有丁四保、陈才、张平宇领导的团队;南京、上海、新疆等地也形成了团队。(2)经济地理与城市研究密不可分。老中青三代中著名的城市地理学家,如周一星、毛汉英、顾朝林、闫小培、方创琳、柴彦威、甄峰等人都发表或合作发表过重要的经济地理学论文。,(二)基于 CiteSpace的中国经济地理学研究进展分析,4、热点研究领域识别(论文的关键词共现分析),(经济增长、空间结构、区域差
24、异、产业结构、区域发展等话题),(二)基于 CiteSpace的中国经济地理学研究进展分析,4、经济地理学各研究方向研究趋势,(三)中国经济地理学热点研究领域进展,1、传统研究方向研究进展,(1)区域发展与区域差异研究。除了继续探讨经济俱乐部收敛和省级或8 大区区域差异外,研究还向县域经济程度尺度推进。如南京师范大学陆玉麒等人研究了长江三角洲经济发展差异,刘慧讨论了区域差异测度方法体系。(2)产业集群与产业聚集研究。向空间计量、演化机制发展,并开始关注非制造业的空间集聚。贺灿飞团队很好地将王缉慈集群研究推向空间计量,最近几年开始关注聚集环境效益。李小建、苗长虹、李二玲等扎根农区做出了很多有特色
25、的研究。李国平的高新技术研究,曾刚与滕堂伟对科技园区与创新集群,尤其是长三角的产业集群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改善与区域发展问题。,(三)中国经济地理学热点研究领域进展,1、传统研究方向研究进展,(3)空间结构与空间联系研究。出现三大研究动向:向模拟、可视化方向发展,陆玉麒可达性和空间结构研究比较系统,张莉和靳诚将其研究应用到公共服务品(如医院)和旅游景区等领域;结合区域一体化讨论空间结构组织,陈雯等人研究了长三角一体化问题。利用网络工具和投入产出表,刻画区域间有形无形的“流”的联系。汪涛对中国生物技术知识网络进入了生动的刻画,甄峰研究了互联网微博时代社会网络互动,刘卫东等人利用投入产出表推动了区域
26、经济联系。,(三)中国经济地理学热点研究领域进展,1、传统研究方向研究进展,(4)区位论与产业布局研究。开始微观和中观研究相结合。张文忠、柴彦威等人研究了居民消费区位偏好;魏也华、陈雯等人发表了苏州通讯新成立企业选址问题;武前波,宁越敏研究了中国制造业企业500 强总部区位特征。(5)交通地理。除了传统的交通研究金凤君、王成金和王姣娥分别研究了物流网络、民航网络、高铁格局,并模拟了这些新的交通方式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同时,韩增林等也讨论了交通通道改善与区域发展问题。,(三)中国经济地理学热点研究领域进展,2、新兴研究方向研究进展,(1)生产者服务业。申玉铭等研究了广义的生产者服务业空间聚集,
27、李小建讨论了金融地理,朱华晟等人研究了创意产业。(2)功能区划与典型地区规划。众多经济地理学者以不同方式、不同程度上参与了这项工作。但国家和地方重大空间规划和灾害重建规划凸显了经济地理学的社会价值和学术价值。主要学术成果总结有:陆大道、樊杰与刘卫东总结了中国主体功能区划和新时期我国区域空间规划的科学基础、方法论基础。问题区域,如老工业基地、资源型城市转型、城市老工业区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三)中国经济地理学热点研究领域进展,2、新兴研究方向研究进展,(3)能源与碳排放。气候变化是当今一个大话题,能源与碳排放研究是我们参与全球环境变化研究的重要“抓手”。石敏俊等人研究了中国各省区碳足迹与碳排放
28、空间转移。王铮主持973 项目“气候变化经济学的动力机制”。(4)全球化、贸易与投资。贺灿飞等人研究了中国FDI 区域、产业分布,赵媛、郝丽莎等人研究了中国和世界石油资源和铁矿石等能矿贸易空间流动问题。(5)信息技术与互联网。随着信息技术发展,国内外不少学者开始关注信息经济地理学,甄峰等人研究了信息时代空间结构、博时代社会网络、电子商务;汪明峰与宁越敏对信息网络对城市发展影响进行了深入研究。,参考文献,1李小建,樊新生,罗庆. 从地理学报看80年的中国经济地理学发展J. 地理学报,2014,08:1093-1108.2贺灿飞,郭琪,马妍,范帅邦,赵瑜嘉. 西方经济地理学研究进展J. 地理学报,
29、2014,08:1207-1223.3刘志高,王琛,李二玲,滕堂伟. 中国经济地理研究进展J. 地理学报,2014,10:1449-1458.4刘卫东,金凤君,张文忠,贺灿飞,刘志高. 中国经济地理学研究进展与展望J. 地理科学进展,2011,12:1479-1487.5 胡志丁,葛岳静. 理解新经济地理学J. 地理研究,2013,04:731-743.6艾少伟, 苗长虹. 经济地理学研究视角的变迁及进展. 人文地理, 2009, 24(4): 6-31.7李小建. 经济地理学近期研究的一个新方向. 经济地理, 2002, 22(2): 129-133.8李小建. 试论经济地理学研究的创新.
30、人文地理, 2002, 17(2): 1-4.9李小建, 苗长虹. 西方经济地理学新进展及其启示. 地理学报, 2004, 59(S): 153-161.10李小建. 经济地理学近期研究的一个新方向. 经济地理, 2002, 22(2): 129-133.,参考文献,11梁进社. 经济地理学的九大原理. 地理研究, 2008, 27(1): 75-83.12顾朝林, 石爱华, 王恩儒.“新经济地理学”与“地理经济学”: 兼论西方经济学与地理学融合的新趋向. 地理科学,2002, 22(2): 129-135.13刘志高, 崔岳春. 演化经济地理学: 21 世纪的经济地理学. 社会科学战线, 2
31、008, (6): 65-75.14刘志高, 尹贻梅. 演化经济地理学: 当代西方经济地理学发展的新方向. 国外社会科学, 2006, (1): 34-39.15顾朝林, 王恩儒, 石爱华. “新经济地理学”与经济地理学的分异与对立. 地理学报, 2002, 57(4): 497-504.16花俊. 新经济地理学: 理论、方法与学科比较. 经济经纬, 2009, (6): 55-58.17李小建. 经济地理学近期研究的一个新方向. 经济地理, 2002, 22(2): 129-133.18陆玉麒, 董平. 经济地理学区位分析的思路与方法: 以江苏省灌河口地区为例. 地理科学进展, 2009, 28(2): 301-306.19陈秀山, 汤学兵. 新经济地理学研究的新进展. 经济学动态, 2008, (11): 84-88.20石祖葆. 西方学者关于新经济地理学的若干反思. 经济学动态, 2004, (7): 105-108.,感谢聆听!请批评指正!,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