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第七章 劳动定额统计练习册 P45 2.产品名称工时定额(工时/件)实际产品产量(件)实际消耗工时甲 3 6,000 15,800乙 4 3,000 9,600丙 8 4,800 39,600合计 - 13,800 65,000(1).3 种产品的定额完成情况:%10)()( 实 耗 工 时 总 数 追 加 定 额基 本 定 额废 品 数 量合 格 品 数 量产 品 甲 定 额 完 成 程 度 %92.1380,5180,536 12560,6,4. 产 品 乙%97.6,348,3980.产 品 丙(2).3 种产品定额的综合完成情况:产品甲定额的综合完成程度10 缺 勤 工 时 总 数非
2、 生 产 工 时 总 数停 工 工 时 总 数实 耗 工 时 总 数 基 本 定 额 工 时合 格 品 数 量%92.1380,5180,536产品乙 = 125% 产品丙 = 96.97%例 1:某企业 2000 年 10 月份有 31 天,工假 8 天, 节日 3 天,采取一班制,每班 8 小时,其他资料如下:2指标名称 单位 指标值生产工人月平均人数 T 人 150合格品 Q 件 9,000非工人过失造成的废品 1件 170基本工时定额 Tn 工时/件 2追加工时定额 nT工时/件 0.50缺勤工时 T2 工时 1,560停工工时 T3 工时 1,124停工被利用工时 工时 500加班加
3、点工时 工时 1,000非生产工时 T4 工时 470分析要求:制度内工时 数、出勤工时数、制度内 实际工时数、全部实际工作工时数。分析该企业 10 月份工 时的利用情况。分析该企业 由于劳动条件不正常和工 时利用不充分 对劳动定额的影响。解答:1、 制度内工 时数= (日 历工时 公休) 8 小时150 人= (318 3) 8 150 人= 160 小时 150 人= 24,000 (工时) 出勤工时 数 = 制度 缺勤= 24,000 1,560= 22,440制度内实际 工时数3= 公历 公休缺勤停工+ 停工被利用非生产= 22,440 1,124+500 470= 21,346 全部
4、实际 工作工时数 = 制度内实际工作工时 + 加班加点= 21,346 + 1,000= 22,346%50.9310,24%1制 度 工 时出 勤 工 时出 勤 率出 勤 工 时制 度 内 实 际 工 作 工 时 数出 勤 时 间 利 用 率12.9504,26制度工作时间利用率 = 出勤率 出勤时间利用率= 93.50% 95.12%= 88.94%A %10)()( 实 耗 工 时 总 数 追 加 定 额基 本 定 额废 品 数 量合 格 品 数 量生 产 工 人 定 额 完 成 程 度%10346,25.7910346,2)5.()170,9( %.,5B 10实 耗 工 时 总 数基
5、 本 定 额合 格 品 数 量指 标企 业 劳 动 定 额 完 成 程 度 5.801346,2.09C企业劳动条件失常增耗工 时占实耗工时的比重%10)( 实 耗 工 时 总 数 基 本 定 额废 品 数 量追 加 定 额废 品 数 量合 格 品 数 量D以企业全部4.236,954,2850%1346,2.2705.1.0,9 工时消耗为基础的劳动定额综合完成程度10缺 勤 工 时 总 数非 生 产 工 时 总 数停 工 工 时 总 数实 耗 工 时 总 数 基 本 定 额 工 时合 格 品 数 量%59.70,218056,1472,36,.094说明: (参 P174)上述计算说明,从
6、企业整体考察,企业劳动定额完成程度为 80.55%,如果将不必要的工时损失和占用的影响因素考虑在内,企业劳动定额综合的完成程度仅为 70.59%,远没有达到现行劳动定额规定的要求。但从企业生产工人的技术状况和劳动能力看,劳动定额完成程度为 102.59%,即:生产工人实际工作一个小时,可完成 1.0259 个定额工时任务。企业与生产工人的劳动定额完成程度存在差别的原因分析如下:1由于劳动条件不正常,损失了 4,925 个定额工时,使企 业劳动定额少完成22.04%,2由于出勤率偏低,劳动时间利用不充分,停工时间、非生产时间、缺勤工时合计为 3,154 小时,制度工作时间利用率仅此为 88.94
7、%。综上所述,应从以下两个方面改进:1减少停工工时,在停工工时中,提高利用率,以减少停工工时中的损失时间。2减少缺勤工时,提高出勤率,那么就不用加班,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例题 3列表:指标名称 单位 指标值合格品 Q1 件 8,000非工人过失造成的废品 件 160基本工时定额 Tn 工 时/件 2.00追加工时定额 nT工 时/件 0.50实耗工时 T1 工时 17,6805停工工时 T2 工时 1,224非生产工时 T3 工时 440缺勤工时 T4 工时 1,456%10)()( 实 耗 工 时 总 数 追 加 定 额基 本 定 额废 品 数 量合 格 品 数 量生 产 工 人 定 额 完
8、 成 程 度 1068,75.2%1068,17)5.2)0,(3.,4 %10实 耗 工 时 总 数基 本 定 额合 格 品 数 量指 标企 业 劳 动 定 额 完 成 程 度%50.91680,7.2企业劳动条件失常增耗工时占实耗工时的比重%10)( 实 耗 工 时 总 数 基 本 定 额废 品 数 量追 加 定 额废 品 数 量合 格 品 数 量以企业89.246,71068,7324%10680,17.25.), 全部工时消耗为基础的劳动定额综合完成程度(即:%10 缺 勤 工 时 总 数非 生 产 工 时 总 数停 工 工 时 总 数实 耗 工 时 总 数基 本 定 额 工 时合 格
9、 品 数 量制度工作日)92.7680,21%456,102,1680,7. 说明: (参 P174)上述计算说明,从企业整体考察,企 业劳动定额完成程度为 90.50%,如果将不必要的工时损失和占用的影响因素考虑在内,企业劳动定额综合的完成程度仅为 76.92%,远没有达到现行劳动定额规定的要求。但从企业生产工人的6技术状况和劳动能力看,劳动定额完成程度为 115.38%,即:生产工人实际工作一个小时,可完成 1.1538 个定额工时任务。企业与生产工人的劳动定额完成程度存在差别的原因分析如下:1由于劳动条件不正常,损失了 4,400 个定额工时,使企 业劳动定额少完成 24.89%2由于出
10、勤率偏低,劳动时间利用不充分,停工时间、非生产时间、缺勤工时合计为 3,120 小时,制度工作时间利用率仅此为 %综上所述,应从以下两个方面改进:1减少停工工时,在停工工 时中,提高利用率,以减少停工工时中的损失时间。2减少缺勤工时,提高出勤率,那么就不用加班,可以提高工作效率。第九章 劳动报酬统计 1. 例 2.(2004 考题)某企业职工工资情况如下表所示,请分析企业工资总额报告期比基期增长的原因。某企业职工工资情况单位 报告期 基期 指数 绝对增减额工资总额 千元 2520 2000 126 520职工平均人数 人 4200 4000 105% 200职工平均工资 元 600 500 1
11、20 100答案及计分标准(共 10 分):企业工资总额报告期比基期增长了 26%(1 分)7增 长绝对额为 520千元, 这 是 职 工人数和平均工 资 都增 长 的 综 合作用 结 果。 (2 分)由于 职工人数增加了 200 人,使工 资总额增加了 200500100 千元(1 分),1使工资总额提高了 100/2000100%5% (1 分)由于职工平均工资提高了 100 元,所以工 资总额 增加了 1004200420 千元2(1 分),工资总额增长了 420/200021%(1 分)工资总额的增长是职工人数增长和平均工资增长的综合作用结果:126%=105%120%(1 分)520
12、 千元100+420 (1 分)26% 5%21%(1 分)附:计算过程工资总额平均工资平均职工人数 0101TqQ资 总 额 增 长由 于 平 均 工 资 增 长 使 工 工 资 总 额 相 对 增 长 数 : 千 元工 资 总 额 绝 对 增 长 额 : 26552001Q千 元)绝 对 数 : ( 相 对 数 : 4205-602%14由于职工人数增长使工资总额增长 千 元(绝 对 数 : 相 对 数 : 104)2501-2. 例 2(02 年考题) 资料总产值(万元) 平均人数(人) 劳动生产率8Q0 Q1 T0 T1 q甲车间 400 720 80 120乙车间 480 400 1
13、60 100全厂 880 1120 240 2201计算各车间 及全厂劳动 生产率、劳动生产率指数、劳动生产率增减量,并说明车间劳动生产率变动是否与全厂劳动生产率变动存在差异;2车间劳动生产率与全厂劳动生产率存在差异,应如何正确分析全厂劳动生产率的变动,试分析之。138.69%103.87% 133.51%(5.09 3.67)( 5.094.9)(4.93.67)3分析全厂劳动生产率的变动对总产值的影响。127.27%138.72% 91.75240312.672.63. (2001 年)职工工资水平与劳动生产率间存在密切关系:(1)如何研究分析企业或部门职工工资水平提高与劳动生产率的增长之
14、间的关系?(2)如何对职工实际工资水平的变动进行分析?我国 1999 年国有单位职工平均工资是 8543 元,1998 年为 7669 元, 1999 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 98.6%,试分析之。1999 年实际工资水平 元864.309.%5、4. 如何对职工实际工资水平的变动进行分析?假定我国 2000 年国有企业职工平均工资是 9543 元,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 98.6%,1999 年国有企业职工平均工资为 7669 元,居民消 费价格总指数为 100%,试分析之。答:职工的实际工资水平,受制于物价水平,即取决于货币购买力的高低, 购9买力高低可以用物价指数来描述。(3 分 )物 价
15、 指 数货 币 工 资 ( 平 均 工 资 )实 际 工 资 水 平 我们可以用实际工资指数来分析实际工资水平的变动。(3 分)基 期 物 价 水 平基 期 平 均 工 资报 告 期 物 价 水 平报 告 期 平 均 工 资实 际 工 资 指 数 2000 年国有企业职工平均工资为 9543 元,1999 年国有企业职工平均工资为7669 元,所以国有企业平均工资 2000 年比 1999 年提高 24.44%。(3 分)124.%7695基 期 货 币 工 资报 告 期 货 币 工 资货 币 工 资 指 数 由于 2000 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是 98.6%,比 1999 年降低了 1.4%,
16、所以 2000年国有企业职工实际工资水平是:(3 分)元物 价 指 数货 币 工 资实 际 工 资 水 平 9678.50.431999 年实际工资水平是 7669 元,所以从实际工资来看,2000 年国有企业职工平均工资比 1999 年提高了 26.20%。(3 分)126.0%798.59.6124实 际 工 资 指 数 从绝对额来看,货币工资报告期比基期提高了 1874(9543-7669)元,而从实际工资来看,由于受到物价水平的影响,实际工资水平 报告期比基期提高了2009.5(9678.50-7669)元,多出来的 135.5(2009.5-1874)元就是物价指数降低的1.4%结
17、果。 (5 分)5. 某企业劳动者生产率及职工工资资料如下:2000 年 2001 年 指数产值(万元) 36000 49500 137.5职工人数(人) 3000 3300 110年平均工资(万元) 3 4.2 14010年劳动生产率(万元/人) 12 15 125平均工资与劳动生产率的比例 0.25 0.28 112(1)分析平均支付每个职工工资的节约或超支额(2)分析企业费用的相对节约额分析平均支付每个职工工资的节约或超支额报告期平均工资(基期平均工资 )基 期 劳 动 生 产 率报 告 期 劳 动 生 产 率4.2(3 )4.23.750.45 万元125报告期支付给职工的平均工资超支
18、 0.45 万元/人。(劳动生产率提高 25%,劳动生产率提高 25%,劳动生产率水平提高的幅度低于工资增长的幅度)分析企业费用的相对超支额平均每个职工工资节约或超支额报告期企业职工平均人数0.45(万元/人)3300(人) 1485 万元企业工资费用增加 1485 万元,因此企业产出经济效益每人降低 0.45 万元,企业降低 1485 万元。6. 某企业工资总额和利税总额资料如下:2001 年 2002 年 指数 工资总额(百元) 15300 22900 149.67利税总额(元) 5190200 19169800 369.34百元工资实现利税(元) 339.23 837.11 246.77企业实现利税总额百元工资实现利税效益工资总额(百元)Qq t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