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0 ,大小:39KB ,
资源ID:3629412      下载积分:5 文钱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省得不是一点点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enke99.com/d-362941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论《三国演义》的战争描写毕业论文资料.doc)为本站会员(坚持)主动上传,文客久久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文客久久(发送邮件至hr@wenke99.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论《三国演义》的战争描写毕业论文资料.doc

1、河北大学成人高等教育毕业论文论三国演义的战争描写年级:2014 级 专业:汉语言文学联系电话:18732023102 姓名:冯梦龙论文题目:论三国演义的战争描写我申请学位学生姓名:冯梦龙指导教师:专业年级:2014级完稿时间:河北大学邯郸函授站论三国演义的战争描写摘 要:三国演义小说描写了大大小小数十场战斗,上百个战斗场面,展示了惊心动魄的战争场景。本文试从战争描写的特点、艺术手法入手,分析三国演义战争描写艺术的高超与给后世的启示。 关键词: 战争描写 启示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最杰出的历史演义小说。在小说中,共写了大大小小的一系列战争,展开了一幕幕惊心动魄的战争场面。作者根据战争的不同情况进行

2、了不同的艺术概括和描写,表现了战争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一、三国演义战争描写的特点(一)以斗智为主,智勇结合的战争描写一般描写战争的作品,大都落入战场上武力较量的窠臼,多数写刀光剑影,蛮力拼杀,勇武有力而智谋不足,而三国演义却在斗智中展开了战争描写。这主要体现在把政治决策与战略决策、战略决策与战术应用、斗智与斗勇结合起来,其中以斗智为主,着重描写了战略战术的应用。1、把政治决策与战略决策结合起来的战争描写。三国演义的可贵之处在于,不但写出了政治军事斗争中的许多奇谋胜算,更重要的是作者从宏观的角度写战争,把政治决策与战略决策结合起来,因为这是关系全局,决定成败的。小说写诸葛亮在隆中对中提出了“联吴抗

3、曹”的战略,刘备实行了这个战略,取得赤壁之战的胜利;后来关羽守荆州,诸葛亮要他“东和孙权,北拒曹操”,但关羽违背了这个战略,两个拳头打人,结果在与曹操大战时,被东吴吕蒙袭取荆州。因为关羽被东吴所杀,刘备急于为关羽报仇,便举全国之兵伐吴。对诸葛亮、赵云等人的劝谏置若罔闻,孤掷一注,没有从国家长远利益出发,感情用事,导致在彝陵之战中惨败,使刘备集团光复汉室,统一中原的愿望成为泡影。赤壁之战时,孙权采用鲁肃、周瑜提出的政策方针,联刘抗曹,取得赤壁之战的重大胜利。但孙权眼光不够远大,有时急功近利,于是有偷袭荆州之举,以致在与刘备的抗争中,双方力量都有削弱。司马懿父子在曹丕死后,掌握魏国大权,他们采取利

4、用矛盾,各个击破的战略,灭蜀吞吴,终于一统天下。由此可见,只有把政治决策与战略决策结合起来,才能决定全局的成败。2、把战略决策与战术应用结合起来的战争描写。战略决策的正确与否,关系到战争的全局,而战术运用是否得当,则影响战争的局部。如赤壁之战,曹操平定北方之后,亲率大军南下,又收编荆州马步水军二十八万人,共计八十三万大军,号称一百万,企图一举统一南方。而刘备退守樊口,只有兵力一两万人;东吴孙权派周瑜带领五六万人,联合刘备,在赤壁一带抗曹。强大的曹军给孙刘联军带来极大的压力,但孙刘联军凭借长江天险和熟于水战的先天优势,巧设反间计,使生性多疑的曹操轻易中计,杀水军统领蔡瑁、张允;曹操所使诈降计又被

5、识破,反而中了周瑜的诈降计;又依庞统之计用铁索把战船连接起来,结果被孙刘联军火烧战船和军营,曹操只得率领少数人马溃逃北方。整个战略决策写得跌宕起伏,变化多端,并和战术应用相结合,把战争描写得千变万化,丰富多彩。3、把斗智与斗勇结合起来的战争描写。三国演义在战争描写方面的最大特点在于:它形象地再现了这一特定历史时期一幕幕千变万化,威武雄壮的战争实况,生动地描绘了众多英雄人物“魁伟动人”的“武勇智术”,即以历来脍炙人口的赤壁之战为例。赤壁之战是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浓墨重彩,着力描绘的一次大战役。作品从四十二回到五十回至,共用了八回多的篇幅。作者不但花费大量笔墨,对这一历史事件进行了绘声绘色、精雕细刻

6、的描写,而且对一系列历史事件做了极其巧妙的安排,使其合于常规、合于事理。作者的高明之处在于不是就战争写战争,也不是平铺直叙地写两军对垒时刀光剑影、血流成河的冲杀场面,而是有机地把三个政治军事集团之间的斗智斗勇结合起来,把政治斗争、外交斗争、军事斗争组织在一场彼此你死我活、攻城夺地的大战争中。作品以斗智为核心,着重表现作战三方战略战术,权谋心计的较量,而且智上有智,谋上有谋,从而演出了一场高峰迭起,惊心动魄,引人入胜的活剧。(二)立体式全景式的战争描写1、既写战争,又写政治;既写战争生活,又写外交活动,使小说通过战争描写,气势磅礴地反映出三国时代的历史画卷。比如光照全书的诸葛亮这个人物,他隐居隆

7、中时,对天下大势已了如指掌,初见刘备就提出了据蜀、联吴、抗魏的长远战略思想,博望坡的出奇制胜,便树立起他在刘备集团内部的威信。赤壁之战,他孤身入吴,不仅在身临危境中舌战群儒,和东吴上下各方进行了复杂曲折的斗争,争取了强有力的同盟,落实了联吴抗曹的战略,而且在战役部署的各个关键环节上,都显示了超过曹操和周瑜的不凡见识及才能。在“三气周瑜”、“夺取荆州”的过程中,更逼得周瑜咬牙切齿地感慨:“既生瑜、何生亮!”后来庞统死于落凤坡,关羽失荆州死于麦城,刘备征吴失败病危白帝城,都是由于没听他的劝告。刘备死后,蜀中元气大伤,诸葛亮独立支撑了整个危难局面。安居平五路,七擒孟获,六出祁山,稳定局势,平定后方,

8、打击敌人。那种排除万难的才能、坚韧不拔的毅力,以及他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诚结合叠加在一起,就成为封建时代人民所幻想的“贤相”的典型。2、描写了三国历史时期许多重大战役和著名战斗。既写规模宏大的战役,又写了具体的战斗;既有战役的全景鸟瞰图,又有战斗场面的特写镜头;既有火攻,又有水淹;既有设伏劫营,又有围攻城寨;既有水上交战,又有陆地交锋;既有车战、马战,又有徒手搏斗。可以说三国演义写出了古代战争的一切形式,所写规模之大,次数之多,形式之完备,都是世界文学史上所少见的。3、它很有魄力地直接描写了战争的总司令部。三国演义的战争描写,既写了曹操、刘备、孙权等最高统帅,又写了诸葛亮、周瑜等前线总

9、指挥;既写了荀彧、郭嘉、马良、满宠、田丰、贾诩等诸多谋士,又写了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张辽、徐晃、甘宁、周泰等数十员大将,还描写了数以百计的将校和士兵,将古代战争的复杂场面移到纸上。表现战争全景,描写最高统帅部的雄伟气魄,是三国演义战争描写的最可贵之处。(三)富有个性的战争描写1、分析矛盾的特殊性,用不同的战术解决不同的战役。三国演义写战争,不是千篇一律地写双方对阵,在作者笔下,大大小小数十次战斗都千变万化,各有特色,没有雷同之感。“火烧赤壁”、“水淹七军”,一是火攻,一是水攻,虽采取不同战术,但都是根据天时、地形和特定的具体的战争条件决定的。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达到“知已知彼”,

10、才能作出比较正确地判断,进而解决不同的具体问题。诸葛亮“安居平五路”就是一个例子。曹丕发大兵五十万,五路并进,攻打蜀汉,引起全国震惊。由于诸葛亮善于具体分析实际情况,了解每一路将领的才能、特点、地形的险要,以及他们内部的矛盾关系等等,采取了不同的对策和措施,终于化险为夷。2、描写战争的复杂性。作者从史实、实际出发,不把战争做简单地模式化描写而是写出战争的复杂性。三国演义写战争的复杂性,对料事如神的诸葛亮,也写了他用人不当的街亭之失;对智勇双全的关云长,也写了他被东吴偏将马忠活捉。在战役描写中,不回避胜利一方的某些失误,失败一方的某些胜利,所以胜利一方常常是大局取胜,局部失败,而失败一方却是局部

11、取胜而全局失败。作者还善于把紧张激烈的战斗与轻松闲适的场面结合起来,既有庞德抬棺材的决战,夏侯惇拔矢啖睛那样激昂慷慨的场面,也有诸葛亮弹琴退仲达、观鱼平五路那样悠闲自得的情景;在烽火连天的赤壁之战中,更有像蒋干中计的闹剧出现。这种有张有弛的写法,把战争描写得十分精彩。(四)运用对比、烘托的手法描写战争三国演义的战争描写多运用了对比、烘托的手法。如街亭之战,司马懿出场之前,作者作了精心的布置。曹丕托孤,司马懿得到重用,诸葛亮视为心腹大患;然后诸葛亮用反间计,司马懿被削职回家,诸葛亮大喜;孔明第一次兵出祁山,所向无敌时,曹睿又起用司马懿,诸葛亮闻之大惊。作者就是通过上述的心情变化,衬托出司马懿之才

12、未可轻视,造成先声夺人的气势。然后司马懿正式登场,用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镇压了孟达的叛乱,使诸葛亮措手不及。正由于经过这样的重笔烘托,司马懿这个人物就在读者心目中站立起来了。再比如关羽“温酒斩华雄”,首先通过几员大将鲍忠、潘凤、俞涉等人被华雄所斩,孙坚虽未斩,但头盔却成了华雄的战利品,这样就显示出华雄占尽了优势。然后通过袁绍、袁术、曹操对关羽的不同态度,为关羽出阵渲染了特殊的恶劣环境,使他处在不利地位,遭受巨大的环境压力。曹操为关羽送上一杯热酒,关羽能否取胜,成为读者心中的悬念。接着实写会场,虚写战场,关羽与华雄的厮杀,全部从听觉中来,“众诸侯听得关外鼓声大震,喊声大举,如天崩地塌,岳撼山崩”。最

13、后关羽提着华雄之头,掷于地下,“其酒尚温”。这种神来之笔,把流逝的时间具体化了,显示出战斗的神速,而关羽的神勇也更突出地表现出来。另外,我们不能忽视在战争描写中具有某些朴素的辩证法因素。小说写袁曹官渡之战,双方力量对比悬殊,客观条件优劣差别很大:袁绍兵马七十万,粮草充足,又具有地理上的优势;曹军只有七万兵马,粮草将尽,地利上又不占任何优势。但由于曹军一方采取正确的战略战术,利用袁军决策错误,军心涣散的时机,集中优势兵力,袭击袁军屯粮之处,火烧粮草辎重,一战而胜,乘胜再下,各个击破,取得击溃和全歼主力的胜利。相反,袁绍主观指导错误,完全丧失原本的优势和主动地位,遭受失败。官渡之战曹操以少胜多,以

14、弱胜强,体现了战略决策的重要性,更充分体现了在客观物质基础之上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这一辩证法的重要原因。二、三国演义战争描写的艺术(一)随事写人,在激烈的战争冲突中塑造人物的性格1.在激烈的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的性格。三国演义通过惊心动魄的政治、军事、斗争,塑造了一系列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如曹操这一“奸雄“形象。官渡之战,曹操军中粮草告竭。袁绍的谋士许攸在捕获曹军信使,在完全了解曹军虚实的情况下前来投奔曹操。曹操大喜,认为这是掌握袁军内部机密的好时机,迫切地希望许攸“教以破袁之计。”所以“喜”是真心的。故有来不及穿鞋而跣足出迎的行动,可谓求贤若渴。但一牵涉到军中机密,对待旧友提出的问题却谎话连篇。

15、直到被逼到山穷水尽的地步,还装出一副及其亲密的样子,“附耳低语”,说出来的仍是一个弥天大谎。作品就是如此在生死攸关、尖锐激烈的斗争中活画出了人物的灵魂。而人物的性格也在这战争的旋涡中得到了最突出而又充分的表现。2.通过多种角度和典型细节来刻画人物性格。例如关云长性格的塑造,既写了他的“勇冠三军,”又写了他的“义”,同时也写了他的自负。这就写出了一个人性格的复杂性,给人以立体感。关云长是个“气挟风霜无匹敌,志垂日月有光芒”的豪杰。刮骨疗毒时,别人要蒙被于头,捆臂于环,他却拒绝了。他一边喝酒食肉,一边与马良下棋谈笑,接受华佗的手术。充分显示了他的英雄本色。正是由于这种英雄本色,他相信自己的力量,才

16、敢“温酒斩华雄”,才视颜良“如插标卖首耳”,才敢“单刀赴会”,也才敢“千里走单骑”。但这种自信一过头,就造成了“大意失荆州”的错误,造成了他听不进部下的谋略而“败走麦城”,最后竟落的身首异处的悲惨结局。也正是由于这种“英雄本色”,使他不忍心在别人落难,不堪一击的时候使用自己非凡的武力。“华容道义释曹操”就是如此。尽管他的“错误”给刘备集团带来了很大损失,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过,但却使他的性格更加丰满,更具有内在的必然逻辑性。(二)“张中有弛,动中有静”的艺术表现手法三国演义中的战争描写,还运用了“张中有弛,动中有静”的艺术手法,把激烈紧张的战斗过程写得有张有弛,松紧相宜。第七回叙写袁绍、公孙赞、

17、孙坚、刘表紧张激烈的混战,到第八回却插进了貂禅的故事。第九十五回写的“武候弹琴退仲达”中,面对司马懿的十五万大军,只有二千五百人的诸葛亮却潇洒地“焚香操琴”。赤壁之战中酒醉的曹操“横槊赋诗”等,都是在刀光剑影的紧张气氛中,用抒情的笔调,插入轻松描写,把战争表现得既紧张生动而又摇曳多姿。在作者笔下,赤壁之战中的庞士元挑灯夜读一段,写得非常有情趣;是夜星露满天,独步出庵后,只听得读书之声。信步寻去,见山岩畔有草屋数椽,内射灯光。于往窥之,只见一人挂剑灯前,诵孙吴兵书。在战火即将,长江两岸已是一派杀气之时,却有人在山间草屋中挑灯夜读。这忙中偷闲,有急有缓的描写,将战争场面表现得更加丰富多彩,曲折生动

18、,极富艺术感染力。三、三国演义战争描写的启示(一)珍惜人才,善于鉴别人才和不拘一格使用人才,是取得战争胜利、事业成功的基本条件1、珍惜人才。刘备非常珍惜人才,不仅与关羽、张飞结为兄弟,视如手足,而且重用几经波折仍一心追随自己的赵云。他又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诸葛亮的出山,给刘备的事业带来转机,从而开创了三分天下的局面,也证明了善用人才的重要。刘备不仅能“贤亮”,而且能“尽亮”,在政治和军事上完全依靠诸葛亮,“待之以师礼,委之以事政”,使诸葛亮的才能得到充分发挥,以至白帝城托孤时,对诸葛亮说:“君才胜曹丕十倍,必安国而成大事,若嗣子可辅则辅之;如其不才,君可以自为成都之王。”这就不只是托孤,而

19、且托之以天下。刘备这些肺腑之言,表明了他与孔明有肝胆相照之谊,所以他把自己与孔明的关系比作鱼水关系,是相互依存且相互知心的。另外,曹操也是一位知人善用,唯才是举的人,无论是自来投奔,还是被伏的降将,他都十分信任,委以重任,后来均成为手下冲锋陷阵的猛将。2、鉴别人才。作为政治集团的领袖,鉴别人才也极为重要。“青梅煮酒论英雄”一回中除了表现刘备的机智外,还表现了曹操的慧眼识英雄。在曹操看来,袁术、袁绍、刘表、孙策、刘璋等人皆非英雄,只有“胸怀大志,腹有良策,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才是大英雄。后来刘备成为蜀将创业之主,正如曹操所预料。作者在鉴别人才方面,指出要善于量才使用,做到人尽其才,否

20、则就会贻误事业。如蜀汉把虽有一技之长,出过不少好主意的谋士马谡提拔到前军主帅的地位,但仍导致了街亭之战的失败;具有军帅才能的庞统,只因其貌不扬,就让他去当县官,“屈待大贤”,几乎埋没了人才。3、作者在不拘一格使用人才方面,也写出了许多意味深长的故事。“温酒斩华雄”一回说明不应以出身贵贱作为划分人才的标准;“火烧连营八百里”一回,老谋深算的刘备被“黄口孺子”陆逊打败,说明“但当论其才与不才,不当论其少与不少”;曹操唯才是举,从卒伍中提拔乐进、于禁,通过招降,重用张辽、徐晃、张郃、庞德等名将;对使自己惨败的谋士贾珝,对起草檄文辱骂曹氏祖宗的陈琳,他都宽大为怀,加以委用。孙权坐镇江东之后,通过征聘、

21、荐举、招募等途径起用了鲁肃、诸葛瑾、陆逊等许多人才。同时,他又不计旧仇,重用归顺之人。他们为东吴转战沙场,出生入死。以上种种事例证明,只有珍惜人才,鉴别人才,善用人才,才能取得战争的胜利、事业的成功。由此我就想到,在如今的社会中,真应该多一些像刘备、曹操等这样的“伯乐”,与时俱进,发现人才,珍惜人才,让我们的国家以更快速发展起来,立于强国之林。(二)三国演义凝结了中国古代政治、军事、外交各方面的斗争经验及政治智慧,我们应该吸收、借鉴,取其精华,去其糟粕1、谋略的重要性。如谋略得当,会反败为胜,取得决定胜利。三国演义中层出不穷的奇谋胜算,给读者以惊喜和启迪。作者多次写了力量对比分析的例子,最著名

22、的便是袁绍与曹操争夺中原时,袁绍势力十分强大,能否战胜袁绍,曹操和他的谋士心存疑虑,先有郭嘉的十胜十败论,后有荀彧对袁绍集团力量的精细分析,这才使曹操坚定了信心,后来经过反复较量,终于取得决定性胜利。如谋略不当,会延误战机,导致必然失败。如蜀将孟达在荆州失守时降魏,后来为曹丕重用,任新城太守,曹丕死后,朝中不少人忌恨他,他就想配合诸葛亮出兵祁山的行动,在上庸、新城起兵,发动叛乱。司马懿得到消息后,怕延误时间,不向皇帝报告,立刻起兵,“一日要行二日之路”,迅速赶到上庸,孟达闻知大兵已临城下,才如梦初醒,只好束手就擒了。如此看来,无论是发动叛乱,还是扑灭叛乱,必须极为机密,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其消

23、灭,否则会招致失败。古代这样,在通讯设备如此发达的现代社会,更应该这样。公安机关要捣毁一个走私集团,必须周密计划,谨慎行事,如谋略不当,延误战机,擒不住罪犯不说,还会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生命财产的巨大损失。2、描写了才思敏捷,不辱使命的政治与外交斗争。在描写激烈的军事对抗中,作者常插入对才思敏捷,不辱使命的政治与外交斗争的描写。如刘备集团前有诸葛亮舌战群儒,后有邓伯苗说服孙权,都是在对方气势汹汹的威胁下,义正辞严,巧妙辩驳,既保持了自身尊严,又做到了以理服人,取得外交胜利。这些都值得我们学习,借鉴,并从中受到启迪,获得教益,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总之该书在描写战争方面取得很大成就,是研究中国封建社会战

24、争有价值的宝贵资料之一,为后人提供了描写战争的范例,也为历史演义小说创作积累了丰富经验。它囊括了中国自阶级社会以来至明代成书时的政治、军事、外交等各方面的斗争经验,可以说是中国传统政治智慧的结晶。在这方面中国古代小说没有一部比得上它。但也应该看到作者鲜明的倾向:写帝王将相血肉丰满,写下层老百姓则苍白无力;将帅决定一切,兵士几乎虚设,人民更无地位。这种颠倒历史的现象,是“英雄”史观的典型表现,有些情节,则反映出作者唯心主义经验论观点。当然,这与作者生活的时代(元末明初大动乱)不无关系,我们不能用二十一世纪人的眼光来要求六百多年前的作者这样或那样,而应该站在历史角度客观、公正的来评价这一历史现象。参考文献:1罗贯中.三国演义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2齐裕琨.中国古代小说演义史M.兰州:敦煌文艺出版社,1997.3李献芳.中国小说简史(古代部分)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3.4游国恩.王起.萧涤非等.中国文学史(四)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5聂绀弩.中国古典小说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