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课程标准】:(1) 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2) 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3) 简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史实,认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课标解读,需注意的问题】:1 近代思想最大的特点是西方资产阶级观念和思想传人,冲击着中国传统的思想观念,向西方学习是近代前期进步思想的主流。2 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经历了开眼看世界“中体西用”维新变法民主共和新文化运动学习马克思主义,从器物、制度层次深入到思想文化不断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一、西学东
2、渐与维新变法(一)历史背景客观原因:鸦片战争,打破了中国闭关政策,西方的政治经济文化侵略同时进入主观原因:地主阶级的有识之士,装开眼看世界,向西方学习,促使了新思潮的萌发。(二)西学东渐概况:1 地主阶级学习西方“器物” (抵抗派、洋务派)(1)抵抗派:a 代表: 林则徐 四洲志 、 各国律例魏源-海国图志介绍西方史地、科技、政治制度b 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 (学习西方的“器物” )c 特点:没有具体实践,但是具有启迪作用。(2)洋务派的洋务运动:a 代表: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b 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科技、教育、赋税、武备)c 目的:“师夷长技以自强 ”、 “求富” (巩固清
3、政府统治)d 论战:顽固派 vs 洋务派焦点内容:如何维护统治的方式(忠信礼义 vs 舰船炮利)e 实践:兴办军事工业:_民用企业:_建立近代海军:_兴办近代教育:创办新式学堂,委派留学生f 结果:1895 年,甲午战争中失败而告结束。2 资产阶级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1)资产阶级维新派学习“君主立宪”制度代表:(早期维新派、康梁维新派)a 早期维新派:王韜、薛福成、郑观应主张:革新政治制度,设立议会制;主张工商业、商战;特点:尚未形成完整理论,未付诸实践b 成熟维新派:康、梁、严复:共同主张:变法图存;兴民权、设议院、君主立宪;西学康有为:孔子改制考 “三世说”,主张“升平世”梁启超:变法
4、通议变法图存,伸民权,设议院严复:译著天演论 法意倡导“主权在民否定君权”c 顽固派与维新派论战:“体用”之争焦点:“中体西用”vs“西体西用”即要否:“变法” ;兴民权行君主立宪;西学,改革教育制度实质:资本主义思想与封建思想的第一次正面交锋,是中国近代历史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d 维新变法实践:1898.6.119.211898.6.11 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变法开始9.21 慈禧太后代表顽固派“戊戌政变”失败意义:爱国性、进步性、启蒙性。(2)资产阶级革命派学习西方的“民主共和制”代表:章炳麟、邹容、孙中山主张: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论战:保皇派 vs 革命派焦点:三民主义(改良革命;
5、君主立宪民主共和;反封土地制度)特点: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实践:辛亥革命(1911.10.10)意义:推翻清政府统治,结束两千多年封建帝制,建立民国,颁布临时约法 ,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打击帝国主义,推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3)资级激进民主派新文化运动:学习西方“思想文化”1、历史背景:经济:中国民资主义进一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队伍壮大政治:袁世凯北洋军阀专制统治,尊孔复古,开历史倒车文化:业已启蒙资级要求在中国实行民主政治,打破封建思想束缚2、新文化运动概况:2第一阶段(19151919)新文化运动前期a 标志:1915.9 陈独秀 上海创办青年杂志b 代表:陈独秀、李大钊、
6、胡适、鲁迅、吴虞、刘半农c 阵地:北大(蔡元培的“兼容并包、百家争鸣” )d 旗帜:“民主” “科学” (德先生、赛先生)e 主要内容:(四提倡四反对)思想解放文学革命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愚昧、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儒家传统道德思想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胡适文学改良刍议倡导文学形式白话文陈独秀文学革命论倡导内容革命反封内容鲁迅 成为文学革命的典范狂人日记3 影响:进步性:中国近代史上较为彻底的思想解放运动!它动摇了两千多年的封建正统思想。它解放了人们思想,为马克思主义传播奠定基础;推动了自然科学的发展;局限性:对于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全盘肯定和全盘否定的态度陷入形而上学的方法
7、论。第二阶段 新文化运动后期马克思主义的传播(191923)1 原因:客观原因:十月革命影响,传来马克思主义主观原因:前期的思想启蒙和解放,新文化运动阵营分野,左派阵营接受马克思主义思想2 概况 旗帜:社会主义思潮 代表:李大钊、杨匏安 内容:a 介绍十月革命 _ b 介绍马克思主义学说:李大钊 杨匏安 陈望道翻译共产党宣言恩格斯著作 列宁 c 主要刊物:新青年 每周评论d 论战“问题与主义”之争胡适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 李大钊再论问题与主义实质:资产阶级改良思想与无产阶级革命思想较量e 影响: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作了思想上和组织上准备!一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 工人阶级接受马克
8、思主义 各地共产主义小组成立:上海、北京、长沙二马克思主义者形成:陈独秀、毛泽东、邓中夏、蔡和森三中国共产党成立1921.7.23中共“一大”:1921.7.23 组织上建党中共“二大”1922.7 思想建党,制定民主革命纲领单元练习(单项选择题)1.促使近代中国“西学东渐”不断深人的根本原因是()A.新的政治力量出现 B.民族危机不断出现C.对西学的认识不断加深 D.洋务运动的失败2林则徐、魏源首倡的“新思潮”所起的最重要的历史作用是()A.迫使清政府调整政策 B.介绍西方的先进科技 C.启迪人们探索救国道路 D.引导人们了解外部的世界3.“泰西各国,一切政事皆无足取法,唯武备则力求讲求,武
9、备也无足取法,唯船坚炮利四字则精益求精。 ”这一观点属于()A.洋务派 B.维新派 C.顽固派 D.立宪派4. 下列人物中,把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同传统儒学思想相结合的是 ( )A.魏源 B.曾国藩 C.康有为 D.张之洞5 .维新派思想与洋务派相比,其质的飞跃表现在()A.主张实行民主制度 B.主张创办近代企业C.自强口号的变化 D.主张向西方学习6. .戊戌变法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是因为这场运动()A.宣扬了变法思想 B.反对封建专制,提倡兴民权C.提倡学习西方 D.发展了资本主义经济7. .戊戌变法突出的历史功绩在于()A.促进思想启蒙 B.挽救民族危亡C.推动政治改革 D.发展社会经
10、济8.前期新文化运动与资产阶级维新派、革命派的思想相比,就其作用而言,主要是“新”在()A.传播了资产阶级民权平等思想 B.较为彻底地批判了封建正统思想 C.绝对肯定了西方文化的进步性 D.深人研究和传播了马克思主义9关于近代维新思想、民主革命思想和新文化运动共同点的表述,正确的是()A.彻底批判了封建的思想 B.在中国有广泛的社会基础C.是继承古代文化和吸收西方文化相结合的产物D.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结果10.陈独秀认为只有德先生和赛先生才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和思想上的一切黑暗,这两位先生指的是()A.民主和科学 B.新道德和新文学C.德国和法国革命 D.两位无产阶级革
11、命家11陈独秀说:“吾国之维新也,复古也,共和也,帝3制也,皆政府党与在野党之所主张抗斗,而国民若观对岸之火,熟视而无所动心。 ”主要是指()A.中国革命没有成功 B.政府党和在野党争斗激烈C.中国人民没有觉悟 D.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尚未建立12新文化运动树起了“打倒孔家店”的大旗,其主要目的是()A.为西方政治思想的传播鸣锣开道 B.彻底否定中国古代传统文化 C.摧毁全国所有的孔庙 D.动摇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13.五四运动以后,新文化运动日益深入和发展,主要表现为()A.强烈要求实现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B.猛烈抨击封建正统思想 C.大力提倡民主和科学 D.研究和传播马克思主义14.毛泽东认为“十
12、月革命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刃的主要原因是()A.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B.十月革命后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了C.十月革命让中国的先进分子认识到了暴力革命的重要性D.中国先进分子在十月革命中得到了锻炼15下列关于胡适与李大钊展开“问题”与“主义”之争的说法正确的是()它是马克思主义者与非马克思主义者的正面交锋它是马克思主义者内部关于发展社会主义的争论它意味着新文化运动的阵营逐渐分化它意味着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开始向马克思主义者转变A. B. C. D.16.下列关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初期的论述,不正确的是()A.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一开始就注意与工人运动相结合B.中国的工人阶级最早接受并认可了马克
13、思主义C.五四运动后出现了宣传包括马克思主义在内的各种社会主义的热潮 D.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17. 五四运动后,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走俄国人的道路” ,这意味着他们()A.选择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B开始与列强决裂,走独立自主的革命道路C选择了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革命目标D开始与俄国人一起进行世界革命18.“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萌发的主要原因是()A.民族危机开始出现B.封建统治危机日益加深C.西方的坚船利炮促使一些知识分子从“天朝上国”的梦幻中惊醒D.林则徐、魏源等爱国知识分子迈出“师夷长技”的第一步19.鸦片战争后“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兴起。下列对“
14、师夷长技以制夷”这一主张理解正确的是()向西方寻求强国御侮之道仍然以天朝上国自居其中的“技”重点是指军事技术已经对中国的落后有了充分认识A. B. C. D.20.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洋务派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其根本目的是()A.使中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B.镇压太平天国C.抵抗外国侵略 D.维护清朝统治21右图所示为同文馆旧址。同文馆设立于()A.鸦片战争时期 B洋务运动时期C.维新变法时期 D.辛亥革命时期22.洋务派与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思想的共同之处是()A.都想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B.都想实行君主立宪制C.都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D.都强调要给人民以民主和自由23.资产阶级维新
15、思想是早期维新思想的进一步发展,这里的“进一步”是指()提出了相对完整的理论体系要求进行政治领域的变维新思想发展成为政治运动 提出了反对帝国主义口号A. B. C. D.24.下列近代人物中,把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同传统儒学思想相结合的是()A.魏源 B.曾国落 C.康有为 D.张之洞25. 19 世纪末康、梁维新派救亡图存思想的核心是()A.以中国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B.设议院、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C.由君主专制变为民主共和是“进化之公理 ”D.今日之民智待革命以开之26. 发起新文化运动的先进知识分子试图冲破旧的思想牢笼,他们大都()A.信仰马克思主义 B.宣传社会主义 C.
16、认同无政府主义D.接受了民权、平等思想和达尔文的进化论27 蔡元培在北大采取“兼容并包”办学方针的根本目的()A.让各种思想文化自由发展” B 促进西方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 C.鼓励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发展 D.缓和各种思想流派之间的矛盾和冲突28.前期新文化运动把斗争矛头指向儒家传统道德,实质是为了()A.追求资产阶级的民主政洽 B.在思想上反对封建主义 C宣传西方资产阶级的思想 D.支持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29.五四爱国运动后新文化运动阵营发生分化,主要原因在4于其成员()A.对文学革命的理解不同B.对中国传统礼教的认识不同C.对科学与民主观念的宣传方式不同D.对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态
17、度不同30.西学东渐”过程中出现的在中国产生较大影响的各种思潮的先后顺序是()民主与科学实业救国君主立宪马克思主义A. B.C. D.材料题:阅读下列图文材料:材料一 魏源画像材料二 若强中御外之策惟有忠义号召天下之心,以朝廷威灵合九州之力,乃天经地义之道,古今中外不易之理。夫不可变者伦纪也,非法制也;圣遣也,非机械也;心术也,非工艺也。材料三 19 世纪末的严复及其创办的宣传其思想的国闻报请回答:(1)上述材料或图片分别属于哪此派别?其主张是什么?(2)根据上述材料及图片,分析说明中国近代思想发展的基本特点选择题答案:15 A C 6101115 16202125 263031 题答案(1)
18、 材料一是开眼看世界的地主阶级抵抗派,学习西方长处, “师夷长处以制夷”,材料二是洋务派以巩固封建统治为目的,主张改变具体的规章制度。生产方式和技术。材料三是维新派,主张在保留君主的前提下,兴民权,行宪政。(2) 西学东渐,学习西方由学器物到学制度的不断深入。第四单元:20 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课程标准】:(1) 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作用。(2) 概述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对进现代中国的深远影响。(3) 概述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意义。(4) 概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对加强和改进党
19、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重要指导意义。【课标解读,须注意的问题】:1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适合中国国情的科学指导思想。 “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2 邓小平理论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总结经验教训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出发,指出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等,回到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等重大理论问题。3 “三个代表”是当代中国共产党第三代领导集体提出的重要思想,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中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重要指导思
20、想。5一、孙中山三民主义(一)历史背景:政治: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中国民族危机的加深经济: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寻求救国之路主观:孙中山其人不断顺应时代潮流,与时俱进,不断调整思想,实现转变:(1894 年,由改良转向革命;1924 年,由就民主革命转向新民主革命)(二)三民主义形成过程:1 萌芽:1894 年 兴中会成立, “驱、恢、创立合众政府”2 形成:1905.8“中国同盟会”成立:正式形成纲领:“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理论: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内涵:民族革命、政治革命、社会革命3 论战:“立宪与共和”之争力量:保皇派 vs
21、革命派焦点:三民主义:(改良革命;君主立宪民主共和;反封土地制度)特点: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影响:进一步传播三民主义思想,推动民主革命高潮到来4 实践:指导辛亥革命,制定中华民国临时约法a 武昌起义胜利,两千年封建帝制结束:1911.10.10b 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认国家主权属于国民全体特点: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c 孙中山维护民主共和斗争 1912-1919:二次革命、护国运动、两次护法运动失败5 发展:“新三民主义”思想形成a 孙中山的伟大转变:接受共产国际、中共的建议b 1924 年 1 月 国民党“一大”召开国党一大宣言c 确立三大政策:联俄、联共、辅
22、助农工d 重释“三民主义”为“新”三民主义:(1) “新”的内容:_(2)评价:性质:新三民主义仍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领畴影响: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成为大革命的指导思想。二推动了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的到来。局限性:由于阶级的局限,本纲领仍然没有彻底实现人民的权利和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 (比较中共的民主革命纲领有明显的局限性)二 毛泽东思想:(一)历史背景:阶级基础:五四运动,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思想基础:新文化运动思想解放,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实践基础:毛及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探索和实践,共同创立了(二)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概况;A 主要内容:“新民主主义论”+“人民民主理论”+
23、 社会主义建设初步理论B 思想精髓:事实求实、群众路线、独立自主C 形成过程:如下-1 萌芽:大革命时期(1924-1927.7)(1)著作: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分析社会形态和阶级状况,指出农民问题是革命中心问题。(2)观点: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的观点2 初步形成:土地革命时期(1927.8-1937.7)(1)著作:井冈山斗争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红_(2)思想:“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形成,开创“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3)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3 正式形成:抗日战争时期(1937.7-1945.8)(1)著作:论持久战 新民主主义论 论联合政府(2)思想:
24、a 人民战争理论+“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b 中国革命的两步论“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 ,形成完整的理论(3)中共七大:1945.4 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4 毛泽东思想的发展人民民主革命理论形成著作:1949 年 七届二中全会讲话、 论人民民主专政思想:建立“人民民主专政政权”思想意义:为人民政协制度和新中国成立奠定理论基础5 发展社会主义革命、建设理论:a“社会主义改造”思想:1953 中共定“一化三改”方针b“社会主义建设”探索:论十大关系 、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三)毛泽东思想的深远影响:1 性质特点: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民主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共党集体智慧的结
25、晶。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2 作用:a 毛泽东思想是中国民主革命胜利的思想武器,指导了民主革命赢得了胜利,建立了人民共和国b 是民主革命时期的中华民族精神的代表6c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思想渊源和理论先导d 创造性第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是马义的继承和发展,具有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重要历史地位。三、邓小平理论(一) 、历史背景:社会基础:粉碎四人帮以后,中国进入新的历史时期思想基础:1978 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导致的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打破两个凡是“左”的束缚,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实践基础:建国以来若干社会主义建设的正、反经验(二)概况:1 重要讲话及思想:a解放思
26、想_ 国特色理论宣言书b“九二南巡讲话”-标志着邓小平理论成熟并形成体系2 形成过程和重要内容:(1) 改革开放思想的形成:a 1978.12 十一届三中全会 :“三条路线”的拨乱反正b 南巡讲话:解释社会主义本质和“三个有利于”标准+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市场、计划手段互补)(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四次会议)a 中共十二大:1982 走自己的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b 中共十三大:1987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制定“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c 中共十四大:邓小平理论形成完整科学的体系,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 中共十五大:邓小平理论写进党章(3)其它理论:a
27、外交思想:提出“和平” “发展”两大主题b“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三)历史意义1 性质:中国当代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改革开放实践相结合的产物。2 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3 作用:a 指导了改革开放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b 是当代民族精神的强大支柱c 创造性发展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二次历史性飞跃 四、江泽民的三个代表思想:(一)前提条件:1 国际形势:冷战时代的结束,多极化,国际竞争日益激烈2 国内形势:改革开放多年,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变化3 建设中国特色的实践中,积累治党治军经验,提出新思想(二)概况1 重要讲话:2001 年“建党 80 周年大会讲话”2 主要内容及辩证
28、关系a 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基础条件b 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方向-精神动力、智力c 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点和归宿3 2002 年,中共 16 大,写进党章,指导建设小康社会(三)历史意义1 性质特点: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重要建党理论,是集体智慧的结晶。2 精髓: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3 地位:立党治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4 作用:a 新世纪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思想武器b 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丰富和发展单项选择题:1.孙中山认为,西方国家贫富不均,劳资矛盾尖锐, “社会革命其将不远” ,中国应防患于未然,因此他提出了()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
29、D.民悴主义2.孙中山将解决土地问题引人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最早是在()A.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 B.同盟会时期C.武昌起义时期 D.兴中会时期3. 1918 年元旦孙中山在民国日报的社论中说:“吾人对于此近邻的大改革,不胜其希望也。 ”以上表明()A.十月革命引起中国阶级关系的变化 B.资产阶级革命的阵营发生了变 C.孙中山对十月革命表示真挚的D.孙中山开始接受了社会主义思想4.对第二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的准确表述是()A.“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B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 C. 1923 年的中国国民党宣言 D.新三民主义的基本原则5.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两党合作的
30、政治基础,因为它()A.发展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B.增加了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和平均地权的内容C.与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纲领的基本原则相一致D.是在中国共产党和共产国际指导下形成的6.下列有关孙中山“三民主义”的评价中不正确的是()A.明确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有机地结合起来B.是西方民主思想与中国民主革命的实践相结合的产物7C.既区别于农民阶级的平均主义,又区别于维新派的改主义 D.是中国近代前期最先进的民主革命纲领7.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是()A.无产阶级革命 B.农民革命C.新式的特殊的资产的民主主义革命 D.旧式的资产的民主主义革命8.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政权问题上的
31、基本主张是()A.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 B.建立工农民主专政的政权C.建立新民主主义共和国 D.建立民主联合政府9.下列文献明确规定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的是()A.中共“一大”通过的党纲 B.中共“七大”通过的党章C.中共“八七”会议的决议 D.中共遵义会议的决议10 1949 年 3 月中共中央离开西柏坡迁往北平。毛泽东说,今天是进京赶考的日子,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这句话的意思主要是()避免农民战争中的流寇主义克服农民阶级的私有观念防止产生骄傲麻痹思想防止干部中出现享乐腐化作风A. B. C. D.11.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报告中对建国初期影响最大的一项内
32、容是()A.由新民主主义转变为社会主义 B.党在政治、经济、外交上的政策 C.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到城市 D.党员干部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12.毛泽东提出要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主要是为了()A.开展整风运动,克服官僚主义 B.维护社会的团结稳定C.团结一切力量建设社会主义 D.巩固发展三大改造的成果13.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A. 新三民主义 B.毛泽东思想 C.三民主义 D.邓小平理论14.改革开放初期, “真理标准”讨论所否定的错误观点是()A.“以阶级斗争为纲”论 B.“党内新生资产阶级”论C.“两个凡是”论 D.“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论15.
33、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因为它()A.全面否定了“文化大革命”的错误理论B打破了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思想束缚C.提出要完整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D.提出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16.关于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实质是()A.是否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B.是否转移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C.是否承认理论来源于社会实践D.是否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7.“文化大革命”后,关于真理标准问题讨论产生的影响包括()否定了“两个凡是”观点确立了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打破了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束缚是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准备了思想条件A. B. C. D.18.毛泽东思想和邓
34、小平理论的相同点有()其核心都是实事求是都是在对过去“左”倾错误思想的批判基础上逐渐形成的都是党的集体智慧的结晶在实践中都有“农村包围城市”的特点A. B. C. D.19.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这是因为()它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它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它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口号它是同盟会的政治纲领A. B. C. D.20.新三民主义最能体现时代潮流的是()A.有了明显的反帝内容 B.中国人民的民主权利问C.最终归宿是社会主义D.把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人民民主革命、世界革命相结合21.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因
35、为它()A.发展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B.增加了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和平均地权的内容C.与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纲领的若干基本原则相一致D.是在中国共产党和共产国际指导下形成的22.新三民主义不同于旧三民主义的内容有()反对帝国主义侵略 平均地权 反对民族压迫 节制资本A. B. C. D.23.毛泽东曾提出, “新三民主义是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三民主义。没有三大政策,或三大政策缺一,在新时期,就都是伪三民主义或半三民主义。 ”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A.新三民主义就是三大政策 B.新三民主义是反帝反封建的纲领 C.新三民主义蕴含了三大政策的精神D.新三民主义有局限性,不可能实现2
36、4.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以邓小平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创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二者根本的共同点是()8A. 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B. B.始终不渝地贯彻党的最高纲领C. 把反“左”作为革命进程中的重要任务 D. 实事求是,从中国的国情出发25.邓小平理论论述的根本问题是()(1)一国两制 (2)和平与发展 (3)什么是社会主义 (4)怎样建设社会主义A (1) (2) (3) B.(1) (4) C.(2) (4) D.(3)(4)26.中共“十四大” ,相对“十三大“的一个重大突破是( )A.提出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B.强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党
37、的基本路线C.强调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D.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成为完整的科学体系27. 1997 年召开的十五大()A.形成了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B.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C.确定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人党章D.强调要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28.江泽民同志在广东视察时,提出了“三个代表”的重要观点,为新时期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下列关于“三个代表的表述,不准确的是()A代表中国工人阶级的根本利益 B.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C.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D.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29.以江泽民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
38、根据新时期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下列对其历史地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B.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思想武器C.开创和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进的旗帜D.党的指导思想30 下列有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说法正确的是()A.是涵盖政治系统的科学理论 B.核心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 C.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 D.其历史地位在十四届三中全会上确立31.中国共产党一贯坚持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主要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中国共产党代表()A.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B.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C.先进思想 D.最广
39、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简答题:32.江泽民在中共十五大报告中总结 20 世纪的中国革命进程时说:“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的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 ”请回答:(1)20 世纪中国经历的三次历史性大变化分别是指什么?(2)与时俱进、理论创新是三位思想巨人的共同特点,试举例分析说明。(3)三位伟人的共同道路是什么?(2 分)答案15 C B C D C 610 A C B B C1115 A C B C B 1620 A B A A D2125 C B C D D 2631 D C A C C D32 题:(1) 第一次是辛亥革命:第二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第三次是改革开放。(2) 孙中山总结了革命失败的教训,接受了中国共产党反的反封建的主张,把旧三民主义发展成为新三民主义,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开创了以农村保卫城市最后夺取政权的道路,并以和平的方式,实现了社会主义改造。邓小平总结了建国以来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创立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理论。(3)三位伟人的共同道路是救国、建国、强国的道路,是振兴中华、振兴国家的道路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