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大学毕业论文题 目 论青少年犯罪的成因及预防对策 2目 录内容摘要第 3 页关键词第 3 页一、青少年犯罪的概念第 3 页二、青少年犯罪的特点第 3 页(一)犯罪的低龄化趋势第 3 页(二)犯罪人数增多第 4 页(三)犯罪类型多样第 4 页(四)犯罪形式突出第 5 页(五)犯罪手段智能化第 5 页三、青少年犯罪的原因第 5 页(一)自身因素第 5 页(二)家庭因素第 6 页(三)学校因素第 8 页(四)社会因素第 9 页3四、青少年犯罪的预防措施第 11 页(一)重视经常性教育第 11 页(二)加强社会规范性管理第 11 页(三)创建文化性社会第 12 页(四)成立专门型预防机构第 12 页
2、结束语第 12 页注释第 13 页参考文献第 13 页论青少年犯罪的成因及预防对策内容摘要: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后备军。青少年问题始终是社会关注的焦点。近年来,青少年违法犯罪呈不断攀升的趋势,这充分说明青少年犯罪已成为我国当前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关系到国家的稳定和社会的长治久安。本文将分析研究青少年犯罪的特征,原因和未来发展趋势,并针对问题提出预防措施,使青少年健康成长,消除社会的不稳定因素。4关键词:青少年犯罪 特点 原因 预防措施近年来,青少年犯罪问题一直是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青少年犯罪的数量之大,发展之快,危害之深,性质之恶劣,使人们非常震惊,
3、它一直是困扰司法实践部门与法学理论界的一个难题。了解青少年犯罪的成因及特点,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是消除社会不稳定因素,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课题之一。近年来,在社会各方面的重视和共同努力下,我国的青少年犯罪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控制和减少,但是在社会转型的新时期,青少年犯罪又出现一些新的特点,新的模式,这要求人们进一步探究和预防青少年犯罪。一、青少年犯罪的概念青少年犯罪在我国虽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法律概念,但它是犯罪学研究中和现实生活中经常使用的概念。我国青少年犯罪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上的青少年犯罪是从刑法角度下的定义,主要是指 14 岁到 25 岁的人触犯了刑事法律而应受到法律处罚的行为。广义上
4、的青少年犯罪是从犯罪学角度出发下的定义,不仅包括犯罪行为,也包括某些违法行为和不良行为,主体年龄也有所放宽。犯罪学主要采取广义的概念。二、青少年犯罪的特点(一) 、从犯罪年龄上看,青少年犯罪的低龄化趋势明显。犯罪年龄的低龄化是当前青少年犯罪比较突出的特点。由于现在生活水平提高,社会飞速发展,未成年人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的途径比较广泛,这使他们生理上、心理上的发展变化都比过去提前了。目前未满 18 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表现突出,青少年犯罪的始犯年龄和高峰年龄提前,平均年龄降低。据调查,某省未成年人第一次犯罪的平均年龄已从原来的 16 周岁提前到 14 周岁。(二) 、从犯罪主体上看,女性青少年犯罪率
5、上升,外来青少年犯罪人数增多。虽然从整个青少年犯罪情况来看,女性青少年犯罪仍然大大低于男性青少年犯罪,但它的增长率却远远高于男性青少年的增长率。由于女青少年自身所特有的生理、心理特征,使女青少年犯罪又有着自己的特点。女青少年犯罪往往是从受害开始的,一旦受害,就怀恨在心,开始无所顾忌,由此走上犯罪的5道路。女青少年犯罪有极大的腐蚀性,他们一旦犯罪,就容易拉拢社会上一些不稳定分子。安徽宿州一名 14 岁的女孩辍学不久,竟制造了一起震惊宿州的恶性强奸案。她指使手下“小弟”,对自己以前的校友施以强奸。该女 12 岁辍学,家人对她丧失了信心,放任自流。当民警讯问她为什么要这样做时,她干脆的回答让人十分震
6、惊给手下的“小弟”找点乐子以笼络人心。由此看来,女青少年的犯罪后果是很严重的。由于我国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失衡,跨地区流动的农民工人数逐年增长,农村人口流向城市后,其子女就会分化为两种情况:一种是跟随父母进入城市的“移民子弟” ,人数大概有 2000 万之多。 “城市人”已成为他们生活的参照对象,其心理预期远远高于他们的父辈。他们对未来生活的期望值很高,希望自己也能过上“城市人”的富足生活,但是往往又想不劳而获,加上城市对外来人口管理上的欠缺,给一些青少年犯罪分子以可乘之机,他们就极易涉足犯罪。第二种是农村“留守少年” 。我国农村青少年犯罪率的上升,是当前青少年犯罪的一个最新动向。 【1】他们缺
7、少管教,容易形成孤僻的歪曲心理。有研究表明,农村“留守少年”存在着较普遍的心理和性格方面的障碍,学业更容易受阻,行为也更容易越轨。(三)、从犯罪性质上看,犯罪类型多样,且暴力性增强。我们当前青少年犯罪类型呈现多样性、交叉性、复杂性的特点。近年来,我国青少年犯罪逐渐向杀人、抢劫、强奸等暴力犯罪发展。与五六十年代相比,青少年犯罪由过去单一的暴力型犯罪趋向混合的暴力型犯罪,就是由抢劫、盗窃等罪引起的杀人灭迹等一案多罪的混合暴力型案件,在青少年犯罪中所占比率上升。如山东省德州市,两名“90 后”为了弄点钱过年花用,竟铤而走险,频频驾驶摩托车上街疯狂抢劫、抢夺,在不足一个月时间里作案几十起,在抢劫过程中
8、致 1 人死亡、1 人轻伤。现在青少年犯罪还向涉毒、涉赌、卖淫嫖娼、计算机犯罪等领域扩展,这是应该引起整个社会警醒并应反思的地方。(四) 、从犯罪形式上看,团伙犯罪形式突出。青少年犯罪团伙一直是我过青少年犯罪中的主要形态。目前在青少年犯罪案件中,70%左右属于团伙作案。他们模仿影视片中的黑社会组织,成立帮派或团伙。在北京海淀区发生了由七八十个“90 后”中学生组成的“太子堂”团伙6在“总堂主”的领导下,报复仇家、随意行抢,涉嫌寻衅滋事的恶性案件。据了解,“太子堂”团伙成员基本都由北京孩子组成,他们有一个共同特点,多数成员是家长不关心、老师不重视、同学瞧不起、成绩较差的边缘化学生。共同的背景,相
9、同的情况使他们很容易地走在了一起。他们喝酒、跪拜、结盟、选帮主、立帮规,制订犯罪活动计划,实施各种犯罪活动。各地查获的青少年犯罪团伙名目繁多,像“青龙帮”、“飞虎帮”、“十三太保”等。这些帮派团伙的势力强大,往往不好惹,这更滋长着他们的盛气,严重威胁着社会的稳定。(五) 、从犯罪手段上看,趋于智能化。过去青少年犯罪的手段幼稚简单,主要是进行一般的抢劫和滋扰活动,现在的青少年违法犯罪手段时显成人化和智能化,表现出更加复杂的形态。如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窃听技术等高科技犯罪,利用生物学、医药学、化学等先进知识犯罪。涉及这类高科技犯罪的青少年,往往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在作案过程善于将掌握的知识和技术运
10、用到违法犯罪活动中,智能化因素很高。他们还在实施犯罪前学习侦查原理,掌握反侦查技巧,伪造作案现场,消除作案痕迹,使违法犯罪更加隐蔽和复杂,侦查的难度更加增大。三、青少年犯罪的原因究其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可分为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主观上讲既是青少年自身的原因,客观上讲有社会、家庭和学校三方面的因素(一) 、自身因素1、人生观的影响人生观是指对人生的看法,也就是对于人类生存的目的、价值和意义等的看法。有些青少年,他们的人生观是错误的,是歪曲的,主要表现为对自我缺乏正确的认知,缺乏严肃的生活态度,缺乏社会责任感,崇尚自我为中心,金钱万能,性自由,哥们义气等腐朽的落后意识。甚至有的青少年就没有一个明确的
11、人生观,他们对人生没有什么看法,不知道生活的意义。青少年,他们正处于向成年人过度的时期,在这个时期正是其人生观形成的最佳时期。人生观影响着人们的行为,只有正确引导他们,使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才能从根本上降低青少年的犯罪率。72、认知能力和自控能力差青少年有着不同于成年人的特点。青少年身强体壮,血气方刚,好奇心强,模仿性强,可塑性大,但是缺少对复杂事务的判断和鉴别能力,很容易在外界不良因素的诱惑下误入歧途。青少年自控能力差,他们正处于人生的重要转变时期,对事情有着自己的看法,容易感情冲动,自己想到什么就去做什么,不计后果。3、社会阅历浅青少年接触社会时间不长,人际交往能力差,缺乏社会性。多数青少
12、年罪犯自我意识较强,在人际交往中表现出自私自利、感情易冲动等不良特征,一旦交往受挫,容易产生孤独、报复心理。这也是造成一部分青少年激情报复、伤害、故意杀人犯罪的一个重要原因。青少年社会阅历浅,在做人,做事方面都不够成熟,易做出不理智的事。(二) 、家庭因素1、家庭环境的影响家庭是青少年生活和成长的主要场所,家庭环境对青少年有极其重要的影响,好的环境能让青少年受到良好的熏陶,而在恶劣的环境下则会受到不好的渲染。一是家庭结构缺损对青少年产生了消极影响。在单亲家庭中,孩子得不到父母足够的爱,他们会有被父母一方抛弃的感觉,因此对周围的人不信任,他们变得冷酷、残忍,甚至走上极端。而这种家庭中的父母往往忽
13、视对孩子的教育,放任自流,孩子像脱缰的野马,无拘无束,一旦有犯罪诱因出现,就会铤而走险,实施犯罪。二是家庭暴力会给青少年带来影响。家庭暴力是指夫妻之间、父母与子女之间,家庭及其成员之间的暴力。家庭成员特别是父母感情不和,往往会导致青少年人格上的不健全。生活在这种家庭中,青少年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心理就会变得冷漠,待人接物缺乏热情,处事方式也会变得固执、偏激。另外,作为青少年的榜样,如果家庭成员整天争斗不休,习惯用暴力来解决问题,那么无异会使青少年形成一种用暴力来处理问题的思维定势,他们在处理事情的时候也会像父母一样使用暴力,后果不堪设想。2、家庭教育的影响(1)教育女子的方式不当。父母在教育子
14、女时往往教育方式不当,极端式8的教育现象严重。一是溺爱式与粗暴式教育。以溺爱式教育子女的家长对其子女百依百顺,娇生惯养,甚至袒护包庇。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独生子女越来越多,这种溺爱式的教育也显得越来越普遍。在这种教育环境下长大的孩子要么性格脆弱,无法接受任何挫折,要么任性、自私、以自我为中心,要么好逸恶劳、好吃懒做、贪图享受。他们无法形成社会所希望的性格取向,因此,他们无法适应当代竞争化的社会,反而在欲望无法满足的情况下实施违法犯罪。以粗暴式教育子女的家长往往对子女施以“家法” ,在孩子达不到家长的满意时,家长就对其施以打骂,或者体罚等暴力举动。这种家庭成长的青少年,常常会感到家庭冷酷无情
15、,于是选择离家出走,流落到社会,结识社会上的混混,走上犯罪道路。家长对子女的暴力行为,还有可能让孩子学会用暴力解决问题,正如一犯罪的少年说:“父亲对我的态度与其说是教育,倒不如说他对我有仇,我受够了他的粗暴,我也以同样的方式对别人,这样我才解恨。 ”人们易自觉或不自觉地接受暴力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用于处理日常事务或人际关系,更别说自制力差而模仿力强的青少年了。二是只养而不教式与期望过高式教育。有的家长忙于自身的工作、应酬等,无空闲的时间教育子女。他们可以为子女提供优质的生活条件,给其充足的物质满足,但是却无暇顾及对孩子的教育。当父母与子女之间缺乏情感沟通时,子女心理上的迷惘和疑惑就得不到父母的
16、及时指点,心理上就得不到慰藉,久而久之,心理问题积重难返,进而形成抑郁、冷漠、孤僻、缺乏责任感和同情心等心理障碍和人格缺陷,以致走向弯路。相反的是,有些家长对子女的期望过高。很多青少年都是独生子女,家长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到了子女身上,他们对子女提出相当高的要求,子女们尽最大的努力也难以达到家长的要求,这时他们就易产生极大的心理压力,产生了逃避和逆反心理。当这些压力超过了他们的承受能力时,可能会离家出走,以至误入歧途。(2)教育子女的方法不当。很多家长们过分注重子女的学习成绩,注意孩子的智力开发,却忽略了对子女的道德教育和行为上的引导。家长们只关注孩子成绩单上的分数,看到高质量的成绩,就觉得自己
17、的孩子很了不起,就觉得自己教育有方。可就算有个另家长满意的成绩,可孩子们没有形成健全的人格,9导致他们在做人,做事方面的严重不足,为违法犯罪埋下隐患。家长们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有些家长却不顾子女的兴趣和能力,把自己单方面的意愿强加给子女,要求他们学这个,学那个,希望他们都样样精通,努力把他们培养成“全能型人才” ,却忽视了青少年们的独立意向和自尊心,他们有时只能被迫接受种种要求。父母这种冷淡的、压制式的教育态度会使青少年产生厌恶的情绪,情绪激发后就可能实施不良行为。3、家长情况的影响家长的情况主要包括两种,一是家长智力或身体状况的缺陷,如精神病、聋哑人等,他们自己生活都无法自理,更谈不上很
18、好地教育子女。处于这种家庭的青少年,家庭教育往往先天不足,在学校、社会还可能因家庭缺限受到歧视。这些因素导致他们的性格不正常,心理不健康,平时养成了不良恶习直至违法犯罪。二是家长行为不规范。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行为严重影响着正处于模仿期的青少年的行为。有些家长行为不检点,小到占小便宜,损人利己,言语不文明等,大到赌博,贪污受贿,偷窃等。青少年好奇心强、可塑性大,善于模仿,但辨别是非能力较弱。家庭成员作风不好,青少年看在眼里,记在心上,负面影响不可估量。长辈的各种恶习和不健康言行等有形无形影响着青少年的成长,尤其是有违法犯罪史的家长对青少年沾上恶习或导致违法犯罪所起的负面影响更大。(三
19、) 、学校因素1、教育方法不当,对边缘学生的放弃。老师们向来是喜欢优秀的学生,这似乎已是理所当然的事。有些学校把学生分为好、中、差三等,区别对待,对好学生关照加倍,而对差生则是不管不问,这样,差生没有了“翻身”的可能,他们将一直被贴着差生的“标签” 。有的老师则很“负责” ,对差生实施体罚,打骂等暴力倾向的教育方法。这在差生当中形成了人格的不平等,导致他们心理严重失衡。学校和师生们的歧视和孤立激起这些差生们的强烈反感,甚至引起仇恨,心理发展逐渐不健康。有人提出,青少年心理发展不健康,那么在将来会有两个恶果:一是长大后形成某种精神疾患,一是长大后由于心理变态走上犯罪道路。2、只注重应试教育,不注
20、重法制教育和道德教育。10有这样一个例子,11 名高考“状元”因面试成绩不理想被香港大学拒之门外,这与内地高校追逐高分考生、为招收到“状元”各地大捧高考“状元”等现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此举引来轩然大波,媒体纷纷把矛头指向内地的“应试教育” 。此例很明显的说明了一个问题,不能光看学生的优异成绩,而更要看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尤其是道德素养。传统的教育观念使一些学校领导重视的是生源、荣誉,老师拼命地抓成绩,片面追求升学率,忽视了对青少年道德、法制的教育,出现了“教书不育人”的状况,导致了学生法制观念和道德意识的薄弱,个性和人格发展上愈加片面和扭曲。这些高分低能、适应能力、生存能力差的学生一旦走上社会,
21、往往难以适应社会的需求,在其他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极易出现行为异常。有些学校能为学生开展法制教育,可是大都是流于形式,教育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法制观念没有真正地深入人心,青少年对法制一味地漠不关心,最后误入歧途。(四) 、社会因素1、不良的社会风气的存在当代社会,在经济的发展促使人们生活提高的同时,也滋长了一些不良的社会风气。有 些 人 为 了 追 求 利 益 最 高 化 , 满 足 个 人 的 某 种 私 欲 , 在 一 些 领 域道 德 失 范 , “拜 金 主 义 ”、 “享 乐 主 义 ”生 蔓 延 扩 张 。 这 种 现 象 鲜 明 地 反 映 出一 些 人 价 值 观 、 道 德 观
22、 的 歪 曲 , 奢 侈 之 风 正 在 污 染 着 社 会 环 境 , 特 别 是 对 涉世 未 深 的 青 少 年 带 来 的 是 劣 性 刺 激 和 心 理 的 严 重 影 响 。 不 少 青 少 年 现 在 比 吃比 喝 比 享 受 , 比 穿 名 牌 , 比 下 课 有 什 么 车 接 , 但 就 是 不 比 成 绩 、 不 比 创 造 、不 比 贡 献 。 当 青 少 年 的 个 人 需 要 与 客 观 现 实 产 生 矛 盾 的 时 候 , 他 们则采取违法犯罪的手段来追求或满足其畸形需求。 “个人主义”也逐渐膨胀,乐于助人被人误解,见义勇为被人理解为傻瓜,如学雷锋标兵原雷锋团战士田永亮退伍后一门心思想学雷锋,却被注射麻醉剂病送进精神病院。这种病态的社会风气污染着社会主义的人际关系,使青少年自私自利倾向日益强化,他们会以损害别人的利益来满足自身的需求,提高犯罪几率。还有一些社会现象,如走后门拉关系,贪污受贿等社会不良风气也严重影响着青少年的身心健康。2、 不 良 社 会 文 化 的 泛 滥改革开放后,文化广场越来越丰富,网络、影视、书刊杂志等传播媒体的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