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三第一轮复习必修二,考点一 20世纪50至70年代探索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专题三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课程标准:,1.知道新中国成立初期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我国社会 主义改造的内容、实质和意义;2.知道1956年到1966年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重大成就,知道论十大关系,中共八大召开的背景、主要内容和意义 、“八字”方针及其作用;知道“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概况和后果; 3.了解“文化大革命”给我国经济建设造成的严重破坏 ;4.了解周恩来、邓小平为恢复国民经济所作的努力及第四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的主要内容,上海的一个资本家说:共产党军事上:可以打一百分(100分) 政治上:可
2、以打八十分(80分) 经济上:只能是零分 ( 0分),新中国成立时,中国共产党从国民党手里接收了一个贫困落后、千疮百孔的烂摊子,面临着严峻的经济形势,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的初步基础;有步骤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一.过渡时期(19491956年),背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国民经济恢复与发展。,实践:,制定过渡时期总路线,实施 “一五”计划,1)特点:,2)实质:,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发展生产力与变革生产关系同步进行,1)任务:,2)时间:,1953-1957年,一.过渡时期(19491956年),背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3、;国民经济恢复与发展。,实践:,制定过渡时期总路线,实施 “一五”计划,1)任务:,2)时间,到1957年,指标大都超额完成。 四大标志工程: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建成投产,3)结果,4)特点:,一.过渡时期(19491956年),背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国民经济恢复与发展。,实践:,制定过渡时期总路线,实施 “一五”计划,1)任务:,2)时间,3)结果,4)特点:,优先发展重工业 将工业化建设的重点放在东北地区。 工业化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思考:“一五”计划为什么要优先发展重工业?,一.过渡时
4、期(19491956年),背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国民经济恢复与发展。,实践:,制定过渡时期总路线,实施 “一五”计划,1)任务:,2)时间,3)结果,4)特点:,5)意义:,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为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一.过渡时期(19491956年),背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国民经济恢复与发展。,实践:,制定过渡时期总路线,实施 “一五”计划,1)时间:,2)原因,3)内容,4)实质,进行三大改造,1953-1956年,国家工业化和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需要,三大改造(1953-1956年 ),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道路,手工业者纷纷参加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5、,资本主义工商业掀起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易错警示:区别土地改革与农业合作化运动,荣毅仁在1954年率先提出将他的产业实行公私合营。社会主义改造中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了和平赎买政策,通过全行业公私合营,实现了生产资料变革的和平过渡。,新中国成立初期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道路探索的环节中,与俄国新经济政策实质最为相似是( )A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实行国家资本主义B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C人民公社化运动D改革开放,A,一.过渡时期(19491956年),背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国民经济恢复与发展。,实践:,制定过渡时期总路线,实施 “一五”计划,1)时间:,2)原因,3)内容,4)实质,进行三大改造,19
6、53-1956年,国家工业化和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需要,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一.过渡时期(19491956年),背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国民经济恢复与发展。,实践:,制定过渡时期总路线,实施 “一五”计划,1)时间:,2)原因,3)内容,4)实质,进行三大改造,5)意义,标志着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在中国基本建立;,一.过渡时期(19491956年),背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国民经济恢复与发展。,实践:,制定过渡时期总路线,实施 “一五”计划,1)时间:,2)原因,3)内容,4)实质,进行三大改造,5)意义,6)存在问题,a.工作过粗过快,遗留问题较多,b.建立的单一公有制
7、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模式不符合当时中国国情,不利于生产力的发展,高考链接,(2013海南单科,23)我国“一五”计划实施过程中,民用工业企业中分别有50个部署在东北地区,32个部署在中部地区,国防工业企业中的大部分部署在了中、西部地区。国家调整工业布局的主要目的在于()。A充分利用原有工业基础 B推动经济均衡发展C打破西方对华经济封锁 D充分利用劳动力资源,B,高考链接,(2014广东卷)17毛泽东在中共七大上说:“俄国在十月革命胜利以后,还有一个时期让资本主义作为部分经济而存在,而且还是很大的一部分我们的同志在这方面是太急了。”毛泽东旨在 A强调应坚持新民主主义路线 B批评新经济政策不合时宜
8、 C重申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D说明社会主义改造的迫切性,A,(2014全国新课标1)31“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实行粮食计划供应制度,各地根据国家粮食计划供应的相关规定,以户籍为依据确定粮食供应的对象与数量。这一制度的实行( )A有利于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 B保障了工业化战略实施C缓解了灾害造成的粮食短缺 D加速了国民经济的恢复,高考链接,D,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6-1966年),曲折发展的十年,开始:,1956年,毛泽东作论十大关系的政治报告,标志着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始,成功探索,中共八大,1)时间、地点:2)背景:3)内容:,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建立,(1)正确分析
9、了国内形势和主要矛盾的变化,人民对于建立先进工业国的要求,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无产阶级 资产阶级,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2)制定了全党和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集中力量把我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6-1966年),曲折发展的十年,开始:,1956年,毛泽东作论十大关系的政治报告,标志着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始,成功探索,中共八大,1)时间、地点:2)背景:3)内容:4)意义:,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建立,成功探索,良好开端,集中体现,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6-19
10、66年),开始:,成功探索,探索失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1)原因,a.缺乏经济建设的经验,b.忽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片面强调经济建设发展速度。,c.“左”倾思想(根本原因),2)时间:,1958年开始,重点3,图片反映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哪些 特征或影响。,【读图释义】,大炼钢,小高炉(土法炼钢),材料一:,“大跃进”特征:追求高速度,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就工业而言,“一九五八年的工业生产增加百分之六十六,看起来这象是大跃进;但是如果分析一下这百分之六十六的内容就知道国家花费了宝贵的原材料,制造出大量的废品,现在都塞满了仓库,还要开支保管费。这能算大跃进么?”有三百多
11、万吨是乡下人砸铁锅,城里人拆钢窗、卸暖气管,用“土高炉”炼出来的,什么用处也没有。一九五八年炼出来的三百万吨土钢,至今还埋在草里”。 中国国家统计局编一九八三年中国统计年鉴,全民大炼钢铁,钢没炼出好钢,却给我们后代留下了荒山秃岭,导致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这是河南建国人民公社的8名劳动力5个小时的劳动成果,仅1.042亩小麦。,头遍哨子不买帐,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 人民公社时农村的顺口溜,图片反映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哪些 特征或影响。,【读图释义】,50年代,人民公社社员吃“大锅饭”,人民公社化特征:片面追求“一大二公”,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
12、6-1966年),开始:,成功探索,探索失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1)原因,2)时间:,3)特点:,4)影响:,5)教训:,大高速度,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人共产风(强调公有化程度高),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6-1966年),开始:,成功探索,探索失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1)原因,2)时间:,3)特点:,4)影响:,a.“左”倾错误严重泛滥开来,导致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b.人民公社运动严重挫伤了人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造成社会生产力的极大破坏。,易错易误:区别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前者强调违背了客观经济规律,属于 领域。后者追求不顾生产力实际水平,盲目地变革生产关系,超越
13、了历史发展阶段,属于 领域。,生产力,生产关系,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6-1966年),开始:,成功探索,探索失误,1)措施,2)结果:,建设成就,政策调整,1960年冬,开始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并决定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到1965年,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1)建成武汉、包头等钢铁基地。2)形成比较齐全的国民经济结构3)铁路运输发展迅速。4)石油实现全部自给。,(2013江苏单科,10)“高产卫星”是“大跃进”时期常用词。有人以人民日报为例做统计,“高产卫星”一词,1957年未有文章使用,1958年有85篇,1959年有15篇,而1960年
14、只有1篇,并且还是“陕西长安县的一个学习组说1958年种的三亩六分高产卫星田不尊重庄稼生长的规律了”。下列对“大跃进”的准确认识有()。“大跃进”只在农业领域展开“高产卫星”折射“大跃进”浮夸盛行1958年“大跃进”快速推进1960年基层对“大跃进”有所反思A B C D,高考链接,B,(2013山东文综,14)20世纪50年代,中苏两国对中国的某一新生事物产生了不同看法。前者认为它是“中国加速社会主义建设,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最好形式”;后者则认为2030年代的苏联曾有过类似尝试,但“在经济上是不合理的”。“它”是指()。A土地改革 B“一五”计划C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D人民公社,高考链接,D,(
15、2014安徽卷)17一位农民在日记中写道:“由于单家独户的经营经不起天灾人祸的袭击,有的贫农家底薄,缺资金,仍不能大翻身,困难不少,出现了个别卖地卖牲口、出卖劳动力的现象。政府号召组织起来,在搭工帮工的基础上成立互助组。我是青年团员,还是乡上的人民代表,我能落后吗?”其描述反映的是A农业合作化 B“三年经济困难”时期C人民公社化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高考链接,A,(2014广西)191958年一则新闻报道称,某县一农业社创造了平均亩(0067公顷)产36956斤(18478千克)的惊人纪录。来自各地的参观者普遍认为,人的智慧和大自然的潜力是无穷无尽的。这( )A显示出农业合作化运动激发农民的
16、生产积极性B体现了集体经营对提高生产效率有一定作用C反映了科学技术进步极大提高了粮食产量D折射出人们改变经济落后面貌的迫切愿望,高考链接,D,三.文革时期(1956-1966年),概况:,1966年动乱全面开始经济建设大混乱,1971年:周恩来主持中央日常工作,国家经济工作出现起色 (措施) 1975年:,1)第四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召开(内容:重申确定了)2)邓小平全面整顿,经济好转复苏(措施:以铁路整顿为突破口,对进行大力整顿),“文革”的影响,政治混乱给国民经济发展造成极其严重的破坏。中国拉大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从而失去了一次极其宝贵的发展机遇。,读“20世纪5070年代工农业生产总值变化图”,结合下图,梳理50至70年代社会主义建设探索的成功与失误。,A:三大改造,“一五”计划超额完成;B:1958年“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C:1960年“调整、巩固、充实、提高”;D:“文革”“左”倾错误;E:1971年,周恩来着手恢复国民经济;F:1975年,邓小平全面整顿。,合作探究:5070年代中共在经济建设方面的经验教训有哪些?,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国情出发,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尊重客观规律,生产关系的变革必须与生产力水平相适应。,保持社会安定团结,及时抓住发展机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