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PT , 页数:284 ,大小:2.74MB ,
资源ID:3642522      下载积分:30 文钱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省得不是一点点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enke99.com/d-364252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实验心理学复习.ppt)为本站会员(99****p)主动上传,文客久久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文客久久(发送邮件至hr@wenke99.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实验心理学复习.ppt

1、实验心理学,第一章 引论,1,第一章 引论,一、实验心理学:定义、简要历史回顾二、三位学者三、观察与实验四、实验范式五、如何进行实验研究六、心理学规律的性质,实验心理学,第一章 引论,2,一、实验心理学:定义、简要历史回顾(1),(一)定义实验心理学是应用科学的实验方法研究心理现象和行为规律的科学,是心理学中关于实验方法的一个分支。,实验心理学,第一章 引论,3,一、实验心理学:定义、简要历史回顾(3),2、实验心理的建立1860年费希纳,心理物理学纲要1879年,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第一个正式的心理实验室 。,实验心理学,第一章 引论,4,三、观察与实验(2),(二)实验法1.什么是实验实

2、验,是指通过人为地、系统地操作环境,导致某些行为发生变化,并对之进行观察,记录和解释的科学方法。,实验心理学,第一章 引论,5,心理学实验一般有以下几个要素: (1)实验假设和推论假设指用来说明某种现象的未经证实的论题。“看暴力电视会导致攻击性”就是一个假设。“记忆广度受材料性质影响”也是一个假设。,儿童平均每周观看暴力电视的时间越长,则学校内对同伴的攻击行为频率将越高。,实验心理学,第一章 引论,6,(2)实验变量,实验中主要涉及三种变量:自变量、因变量 和控制变量,其中前二者又统称为实验变量。自变量就是在实验中由实验者操作和控制的变量。因变量是指实验中被试对自变量操作反应的实验反应值,即实

3、验者观察和记录的随着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被试行为。控制变量,指实验中除实验变量以外的影响实验变化和结果的潜在因素或条件。 (3)实验控制实验控制泛指对实验精度的一切保障工作,以保证因变量的变化确实是由于自变量的变化而引起的。,实验心理学,第一章 引论,7,四、实验范式(1),实验方法在各种心理过程以及各个心理学分支的研究中,具体表现为各种不同的实验范式(the experimental paradigms)。范式是指按照某一比较公认的路线或观点所采取的研究方向或研究步骤。,实验心理学,第一章 引论,8,五、如何进行实验研究,(一)实验心理学的研究伦理1、实验心理学研究的一般伦理在进行心理学的实

4、验研究中,研究者自始至终都应该奉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严谨审慎的工作作风。,实验心理学,第一章 引论,9,2.研究人类被试的伦理原则(1)保障被试的知情同意权(2)保障被试退出的自由 (3)保护被试免遭伤害 (4)保密原则,实验心理学,第一章 引论,10,五、如何进行实验研究(1),(二)实验心理学研究的一般程序 1.确定课题确定课题过程包括:a.选择课题;b.确定实验类型;c.提出假设三个步骤。a选择课题 课题的选择通常有以下四个来源:(1)实际需要 (2)理论需要 (3)个人经验 (4)前人研究与文献资料,实验心理学,第一章 引论,11,五、如何进行实验研究(2),b确定实验类型 因素型实

5、验(factorial type experiment),是探求规定行为的条件“是什么”的“什么型实验。因素型实验又被称为定性实验。 函数型实验 ,(functional type experiment), 是探明条件和行为之间的函数关系的实验。函数型实验就相当于定量实验.,实验心理学,第一章 引论,12,五、如何进行实验研究(3),c提出假设因素型假设:如果把对条件的叙述记为 a,把对行为的叙述记为 b,那么因素型假设就是“如果a,那么 b”的形式。 函数型假设:用函数关系来表示,它用方程式 b=f(a)来表明自变量a与因变量 b共变的函数关系,这个方程式表示b为a的函数,或b数量地依存于a

6、。,实验心理学,第一章 引论,13,五、如何进行实验研究(4),2.选择被试被试选择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课题的性质以及研究结果的概括程度。选择非人类的两种情况 第一,实验程序有可能对人类被试造成身心损害;第二,非人类被试有助于实验对无关变量的控制。 被试选取不当会造成一定的后果。减少被试取样时会出现偏差的方法:随机抽样法与分层随机取样法。,实验心理学,第一章 引论,14,五、如何进行实验研究(5),3.确定实验控制控制是实验的精髓所在。作为初学者,首先要明白的是:实验控制本身不可能有止境,因为实验所关注的自变量和因变量永远是有限的,而这世上所有可能的变量是无限的;在有限的实验变量之外,永远有着

7、无数可能的额外变量存在。,实验心理学,第一章 引论,15,五、如何进行实验研究(6),4.数据整合数据资料的分类一是计数资料(enumeration data)即按个体的某一属性或某一反应属性进行分类记数的资料。计数资料只反映个体间质的不同,而没有量的差别。二是计量资料(measurment data)data),即用测量所得到的数值的大小来表示的资料。 三是等级资料(ranked data),它介于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之间,可称为半计量资料。 四是描述性资料(descriptive data),即非数量化的资料。,实验心理学,第一章 引论,16,五、如何进行实验研究(7),数据处理方法 a.自

8、变量为计数资料,因变量为计量资料 方差分析协方差分析 t 检验、b.自变量和因变量都为计量资料将计量资料的自变量降级为计数资料使用。若不将自变量降级使用,就应该选择一些基于相关的统计技术。,实验心理学,第一章 引论,17,五、如何进行实验研究(9),c.自变量为计量资料,因变量为计数资料深入的统计处理,那么可以选用的方法就是 logistic 回归。d. 自变量和因变量都为计数资料例如:男女两性在特定情境下产生某一行为的概率是否存在差别 卡方检验,实验心理学,第一章 引论,18,五、如何进行实验研究(10),5.报告撰写( 1 )研究者需要回顾与研究有关的前人工作。( 2 )研究者应该清晰明确

9、地描述实验设计和研究过程,并报告实验所涉及的重要信息。( 3 )实验报告应能做到使专业领域的同行可以据此重复研究者的工作,以保证必要情况下研究结论能够得到科学的反复检验。( 4 )实验报告中的客观描述和研究者本身的主观解释应当能清晰地区分开来。,实验心理学,第一章 引论,19,第02章 实验研究的基本问题,本章主要内容:第一节 实验心理学中的基本概念第二节 心理实验的基本要求 第三节 实验研究的仪器,实验心理学,第一章 引论,20,第一节 实验心理学中的基本概念,一、主试与被试 二、指导语三、变量四、效度,实验心理学,第一章 引论,21,一、主试与被试 主试(Experimenter):是指心

10、理实验中的组织、设计和具体实施者。被试(Subject):由主试选择的实验对象或在主试的监视或指导下具体操作实验的人或动物。主试对被试的干预及被试对主试的实验态度都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第一节 实验心理学中的基本概念,实验心理学,第一章 引论,22,二、指导语(instruction)指导语是在实验前由主试向被试解释和说明的或是被试自己阅读的,关于实验如何进行、被试如何做反应以及在反应过程中应该注意的文字说明。,第一节 实验心理学中的基本概念,实验心理学,第一章 引论,23,制定指导语时,应注意的问题 1在指导语中应该把实验的要求、被试如何做反应、实验应该注意的问题交代清楚,使被试对自己应该

11、做什么以及如何做等一目了然。2要严格确定给被试什么样的指导语。3指导语要写得简单明确,切忌模棱两可,也不要用专门术语,要保证被试确实懂得了指导语。4指导语要标准化。,第一节 实验心理学中的基本概念,实验心理学,第一章 引论,24,第一节 实验心理学中的基本概念,三、变量 (一)定义(二)自变量 (三)因变量(四)额外变量,实验心理学,第一章 引论,25,(一)变量 变量(variable)是指在数量上或质量上可变的事物的属性。构成实验的三大要素:假设、变量、控制 变量作为心理学实验的基本特征,决定了到底符合什么条件的研究才可以成为实验:即实验必须操纵环境以产生变化。,第一节 实验心理学中的基本

12、概念,实验心理学,第一章 引论,26,(二) 自变量1、定义2、自变量的分类3、对自变量的操纵,第一节 实验心理学中的基本概念,实验心理学,第一章 引论,27,(二) 自变量,1、定义自变量(independent variable)即刺激变量,独立变量,它是由主试选择、控制的变量,它决定着行为或心理的变化。实验处理:变量的不同水平称为实验处理,即主试操纵的、对被试的反应可能有一定影响刺激条件的变化。,实验心理学,第一章 引论,28,2、自变量的分类: (1)刺激特点自变量 词表(2)环境特点自变量 (3)被试特点自变量(4)暂时造成的被试差别,(二) 自变量,实验心理学,第一章 引论,29,

13、3、对自变量的操纵(1)对自变量下操作定义 “疲劳(fatigue)对识记的影响” 操作定义(operational definition):在心理学上,操作定义是用可以感知到的事件、现象或指标来对研究变量进行数量化或定性的界定和说明.,(二) 自变量,实验心理学,第一章 引论,30,下列心理学陈述中,哪一个是操作性定义? A 智力是在智力测验中获得的分数 B 攻击是对另一个体的失控的敌意 C 测验法是用标准化量表测量个体的个性特征的方法 D 以上都不是,实验心理学,第一章 引论,31,(2)确定自变量的各个水平 自变量的水平,即指自变量的一个取值(或操纵结果)如体力劳动时间,(二) 自变量,

14、实验心理学,第一章 引论,32,零结果:自变量操纵行为的失败,常被称为零结果。原因一、实验者作出自变量是重要的猜测可能是错误的,而零结果是正确的。原因二、实验者未能对自变量进行有效的操纵。,(二) 自变量,实验心理学,第一章 引论,33,试题,41.某研究表明,当场景中的干扰物减少和照明度降低时,与年青人相比,老年人搜索场景中交通标志的准确性更低、反应速度更慢。该研究中自变量的数量是( )A.2B.3C.4D.5,实验心理学,第一章 引论,34,43在考察旁观者人数对危机情境救助行为影响的研究中,自变量是A被试特点 B作业特点 C环境特点 D暂时造成被试差异,实验心理学,第一章 引论,35,2

15、007,72 、有人想检验课堂教学中屏幕上呈现的四种类型的文字颜色与背景色搭配是否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结果没有发现这四种搭配类型的学习效果之间存在差异。可能的解释是A 、文字颜色与背景搭配色本来就与学习效果无关B 、所挑选的文字颜色与背景色的四种搭配类型之间差异过小C 、对学习效果的测量不准确D 、授课老师的差异削弱了文字颜色与背景色搭配类型的影响效果,实验心理学,第一章 引论,36,第一节 实验心理学中的基本概念,(三) 因变量 1、定义 2、因变量的分类 3、对因变量的控制 4、因变量的测量与选择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实验心理学,第一章 引论,37,1、定义 因变量(dependent va

16、riable)即被试的反应变量,它是自变量造成的结果,是主试观察或测量的行为变量,又叫反应变量(response variable)、依从变量。,(三) 因变量,实验心理学,第一章 引论,38,2、因变量的分类(1)客观指标主要有:反应速度反应速度的差异 反应的正确性反应的难度 (2)主观指标主要是指被试的口语记录(protocol),主要是指被试在实验时对自己心理活动进程所作叙述的记录,或在实验之后,被试对主试提出问题所作回答的记录。,(三) 因变量,实验心理学,第一章 引论,39,(三) 因变量,3、对因变量的控制(1)反应控制 让被试的反应确实发生在实验者感兴趣的因变量维度上。反应的控制

17、往往是通过指导语实现 (2)选择恰当的因变量指标 哈特及其同事(Hart et al.,1964)对4 岁儿童比尔哭的研究。,实验心理学,第一章 引论,40,4、因变量的测量与选择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因变量的可靠性即信度信度是指一致性,同一被试在相同实验条件下应该得到相近的结果。 (2)因变量的有效性即效度(3) 因变量的敏感性高限效应(ceiling effect)天花板效应底限效应(floor effect) 地板效应,(三) 因变量,实验心理学,第一章 引论,41,2009,33.在探讨字号大小对汉字阅读速度产生影响的研究中,阅读速度是 A.因变量 B.自变量 C.控制变量 D.

18、刺激变量,实验心理学,第一章 引论,42,(四)额外变量,1、基本概念2、额外变量的分类3、心理学实验中典型的额外变量4、额外变量的控制,实验心理学,第一章 引论,43,(1)相关变量:凡是对因变量产生影响的实验条件都称为相关变量;(2)无关变量:对因变量不产生影响的实验条件称为无关变量(或无关变项)。(3)额外变量:实验者不用于研究的那些相关变量称为额外相关变量,或简称为额外变量。由于在实验中额外变量是必须加以控制的,所以额外变量也被称为控制变量。,1、基本概念,实验心理学,第一章 引论,44,(4)自变量混淆:如果应该控制的变量没有控制好,那么,它就会造成因变量的变化,这时,研究者选定的自

19、变量与一些没有控制好的因素共同造成了因变量的变化,这种情况就称举例,1、基本概念,实验心理学,第一章 引论,45,在一项言语学习实验中,研究者想要比较集中学习(一次学习大量材料)和分散学习(分次学习)的效果。他选择三组学生为被试,三组被试的学习材料相同。实验安排如表所示。表中的数字3,表示学习时间为3小时。所有被试均进行相同的考试。 三组被试实验程序星期一 星期二 星期三 星期四 星期五第1组 3 测 验第2组 3 3 测 验第3组 3 3 3 测 验,举 例,实验心理学,第一章 引论,46,结果表明,第三组的考试分数最高,第二组次之,第一组最差。因此研究者得出结论:分散学习比集中学习效果好。

20、,举 例,实验心理学,第一章 引论,47,存在着自变量混淆:(1)即被试在学习方式上存在差异(2)在学习时间上也存在明显差异(3)三组被试学习后与测验之间的时间间隔对测验结果也会产生影响,举 例,实验心理学,第一章 引论,48,3、心理学实验中典型的额外变量 (1)实验者效应:主试在实验中可能以某种方式有意无意地影响被试,使他们的反应附和实验者的期望。这种现象称为称为实验者效应(experimnetor effect)。罗森塔尔和福德:白鼠走迷津实验 走迷津伶俐 走迷津呆笨消除办法,?,实验心理学,第一章 引论,49,(2)需要特征(要求特征)需要特征:被试会自发地对实验者的实验目的产生一个假

21、设或猜想,然后再以一种自以为能满足这一假想的实验目的的方式进行反应。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为要求特征(demand characteristics)。 美国心理学家奥恩的实验 需要特征的典型例子是霍桑效应(Hawthorne effect)和安慰剂效应(placebo efffect),实验心理学,第一章 引论,50,2007,1、在心理学实验中要求特征是影响实验效果的因素之一,反映要求特征的典型例子是()AStroop效应 B练习效应 C霍桑效应 D序列效应,实验心理学,第一章 引论,51,1、“时距信息的加工机制及其通道效应的实验研究”一文标题显示, 作为自变量的是()。A 时距信息 B 加工机

22、制 C 通道 D 实验 3、一项实验拟考查图片材料是否比文字材料更容易识记,则材料是()A自变量 B因变量 C控制变量 D无关变量,实验心理学,第一章 引论,52,2009,72.在某记忆实验中,要求被试识记50个单词。单词的频率可以作为 () A.结果变量 B.自变量 C.因变量 D.额外变量,实验心理学,第一章 引论,53,(1)消除法或排除法消除法(elimination method)是把额外变量从实验中排除出去。具体措施:直接消除额外因素 单盲与双盲单盲(single bland)通常指的是在一个实验中既不告诉被试他们在哪个处理组中,也不告诉他们实验的性质。双盲实验(double b

23、lind experiment):主试和被试都不知道实验目的和实验者的意图。 提高实验的标准化与自动化程度,4、额外变量的控制,实验心理学,第一章 引论,54,2007,41 、通过双盲法来控制额外变量的方法属于A 、匹配法 B 、平衡法 C 、排除法 D 、恒定法,实验心理学,第一章 引论,55,(2)恒定法恒定法(constant method)就是使额外变量在实验的过程中保持恒定不变。实验室的结构、空间大小、主试因素、被试自身的因素、仪器本身的因素等 (3)随机化法随机化(randomization)是根据概率理论,把被试者随机地分派到各处理组中。. (4)匹配法匹配法(matching

24、 method)是使实验组和控制组中的被访者的特点相等的一种方法。,4、额外变量的控制,实验心理学,第一章 引论,56,(5)抵消平衡法抵消平衡法(counterbalancing method)是通过采用某些综合平衡的方式使额外变量的效果互相抵消以控制额外变量的方法。 在实验中经常使用的平衡顺序误差、练习效应和疲劳效应的“ABBA”或“BAAB”法、“ ”或“ ”法。平衡空间误差的“左右右左”或“右左左右”法等。当实验次数较多或实验较为复杂时可以采用多重“ABBA”法或渐增、渐减系列,如“ABBA BAAB BAAB ABBA”,4、额外变量的控制,实验心理学,第一章 引论,57,2008,

25、73.平衡技术是控制额外变量的方法之一。常用的平衡技术有( )A.匹配法 B.拉丁方设计 C.双盲法 D.ABBA法,实验心理学,第一章 引论,58,4、额外变量的控制,(6)统计控制法在实验完成后通过一定的统计技术来事后避免实验中额外变量的干扰的方法。如:研究几种不同教学方法对儿童阅读能力的帮助 方法协方差分析剔除极端数据分别加权,实验心理学,第一章 引论,59,2009,39在实验时,要求不同的被试组使用相同的仪器设备及程序这种控制额外变量的方法是A消除法 B.恒定法C随机法 D匹配法,实验心理学,第一章 引论,60,(四)中间变量与调节变量,1、中间变量(mediator)如果在考察自变

26、量对因变量的影响时,自变量通过变量M来影响因变量,就称M为中间变量。 例如,上司的归因研究:下属的表现上司对下属表现的归因上司对下属表现的反应,X,M,Y,实验心理学,第一章 引论,61,(四)中间变量与调节变量,2、调节变量(moderator) 如果变量Y与变量X的关系是变量M 的函数,称 M 为调节变量。例如,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指导方法的关系,往往受到学生个性的影响:如,学生一般自我概念与某项自我概念(如外貌、体能等)的关系,受到学生对该项自我概念重视程度的影响,实验心理学,第一章 引论,62,四、效 度,(一)定义(二)影响实验内部效度的因素(三)影响实验外部效度的因素,实验心理学,第一

27、章 引论,63,实验效度(experimental validity)是指实验方法能达到实验目的的程度。实验的内部效度是指实验变量(处理)能被精确的程度,换句话说是指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明确程度。实验的外部效度是指实验研究的结果能被普遍推论到实验情境条件以外的程度。,(一)定义,实验心理学,第一章 引论,64,2009,在实验研究中,衡量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关系明确程度的指标是()A统计结论效度 B内部效度 C构思效度 D外部效度,实验心理学,第一章 引论,65,1、历史(经历)前摄历史因素包括被试固有的和习得的差异,比如性别、工龄、经验、身高、体重、态度、个性、运动与心理能力等等。消除

28、方法:随机化法 后摄历史因素的是指在实验过程,与实验同时发生,并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的特定事件。 例如,研究者想试验一种新的阅读教学方法的效果。2、成熟或自然发展的影响指在实验过程中随着时间的延续,被试身心发生变化。如:新阅读教学方法实验,(二)影响实验内部效度的因素,实验心理学,第一章 引论,66,3、选择:指因未使用随机取样和随机分配或选择被程序不当,使被试有偏差。4、测验在许多研究中,研究者为了取得实验前被试的初始状态,常对被试实施前测验,而这种前测验可能会积极或消极地影响实验处理实施后所进行的测验。5、被试的亡失除了被试的亡失以外,被试本身的质量,也是影响研究效度的一个重要因素。常见的被

29、试有四种:合作型、消极型、评价担忧型和忠实型。,(二)影响实验内部效度的因素,实验心理学,第一章 引论,67,(二)影响实验内部效度的因素,6、统计回归统计回归现象是,第一次测量平均值偏高者,第二次测量平均值有趋低的倾向(向常态分布的平均数回归);第一次测量平均值偏低者,第二次测量平均值有趋高的倾向(也向常态分布的平均数回归)。控制方法:在研究中把极端分数者单独分成控制组和实验组,注意它们的结果差异,进而作出有关自变量效应的正确结论。,实验心理学,第一章 引论,68,7、仪器的使用 实验仪器、控制方式的不一致等都可能混淆实验变量的效果。 8、选择和成熟的交互作用及其他例如,研究者要检验某心理治

30、疗方法的效果。,(二)影响实验内部效度的因素,实验心理学,第一章 引论,69,2010,72、影响内部效度的主要因素有:( )A.被试的成熟与发展B.被试固有的和习得的差异C.统计回归D.仪器设备的选择与使用,实验心理学,第一章 引论,70,1、测验的反作用效果(reaction or interaction effect of testing)测验的反作用指前测对后测的作用;测验的交互作用指前测与后测的交互作用。如:研究者欲了解一周的政治理论学习对学生政治理论学习的态度改变的效果,(三)影响实验外部效度的因素,实验心理学,第一章 引论,71,2、选择偏差与实验变量的交互作用从事于实验的被试必

31、须具有代表性、必须从将来预期推论、解释同类行为现象的总体中进行随机取样。例如,如果选择一些具有高智力的学生,进行发现式的教学与传统式教学比较。 3、实验安排的反作用效果例如,学生知道自己被选择在参加一项新的教学方法的实验 4、重复实验处理的干扰,(三)影响实验外部效度的因素,实验心理学,第一章 引论,72,内部效度与外部效度的关系及取舍实验的内部效度和外部效度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在实验情境中,要同时十全十美兼顾这两种效度是很难做到的。一般,基本研究比较重视内在效度,而应用研究则比较重视外在效度。,(三)影响实验外部效度的因素,实验心理学,第一章 引论,73,第三章 实验设计,实验心理学,第

32、一章 引论,74,本章主要内容,主要内容:一实验设计的概念二实验设计的内容三实验设计的基本类型四实验设计的基本类型,实验心理学,第一章 引论,75,一实验设计的概念,实验设计(experimental design)是实验的总体计划,控制实验条件和安排实验程序的计划。包括如何选择被试、如何将被试分配到各实验条件,如何控制额外变量以及如何收集数据。,实验心理学,第一章 引论,76,二实验设计的内容,自变量(或刺激变量) 的确定及其呈现的方式;因变量 (或反应变量)的指标及其测量方法;对一切有关变量(或变项)的控制措施;确定被试总体及被试样本人数和选择被试的方法;拟定主试在实验开始前对被试者要说的

33、指导语;规定实验次数;安排实验程序;规定使用仪器的型号;规定处理实验数据的方法。,实验心理学,第一章 引论,77,实验设计的基本类型,从对实验控制条件的严密程度的不同:真实验设计准实验设计非实验设计根据实验中要操纵变量的多少:单因素实验设计多因素实验设计根据在各种自变量及各种处理水平中是否用相同被试:被试内设计被试间设计混合设计,实验心理学,第一章 引论,78,三实验设计的基本类型,(一)被试间设计(二)被试内设计(三)混合设计,实验心理学,第一章 引论,79,(一)被试间设计,被试间设计是每个被试(组)只接受一个自变量的处理(水平),对另一被试者(组)进行另一种处理(水平),故又称独立组设计

34、。,A,a1,a2,各组中被试不同,实验心理学,第一章 引论,80,优点:一种实验处理(或实验条件)不会影响另一种实验处理,避免了练习效应和疲劳效应等由实验顺序造成的误差。缺点:1、所需要的被试数量巨大。2、由于接受不同处理的总是不同的个体,不能排除个体差异对实验结果的混淆。,(一)被试间设计,实验心理学,第一章 引论,81,等组问题在被试间设计中,实验者必须尽量减少两个或多个组别中的被试差异。被试间设计采用两类分组技术来解决等组问题:匹配和随机化。,(一)被试间设计,注意!,实验心理学,第一章 引论,82,1、匹配(matching)设计,匹配设计是指将被试按某一个或几个特征上水平的相同或相

35、似加以配对,然后再把每一对中的每个被试随机分配到各个组别。也叫对等组设计、配对组设计。,实验心理学,第一章 引论,83,匹配组设计的步骤,第一步:先对所有被试进行前测(pretest),然后根据前测的作业分数进行匹配。匹配时,前测的内容必须是和实验作业高度相关的。相同任务:如打靶;根据打靶成绩进行分组;类似任务:如问题解决不同种类问题解决;相关任务:如智力测验问题解决。,实验心理学,第一章 引论,84,第二步,得到前测分数后,就可以根据这个成绩进行匹配分组。举例:在某项研究中要将30 个被试分配到三个自变量水平A、B、C 中。研究者需要先将被试按前测作业分数的高低排列,然后将前三个被试随机分配

36、到A、B、C 三组,接着将接下来的三个被试如法分配,直到分配完毕。,匹配组设计的步骤,实验心理学,第一章 引论,85,匹配设计的优缺点,优点:在实验处理之前,就把组间变异缩到最小,并使各组内变异比单独的随机分配更接近相等。缺点:(1)匹配往往是不完全的。(2)匹配法往往耗费大量的工作量。(3)匹配的多个特征之间如果存在交互作用,就可能混淆实验结果。(4)防止统计回归效应介入。,实验心理学,第一章 引论,86,2010年,35研究者先测量所有被试与任务呈高相关的属性,然后根据测得的结果将被试分成属性相等的实验组和控制组。这种被试分组方法称为 A匹配法 B分层抽样法 CABA法 DABBA法,实验

37、心理学,第一章 引论,87,2、随机化设计,将被试随机分配在不同的组内接受不同的自变量处理。随机化法的统计学前提是:各随机被试组在未经受不同处理之前是相等的,即使有差异也是在统计允许的限度以内的随机误差。,实验心理学,第一章 引论,88,随机化设计的优缺点,优点:(1)控制两组被试变量的差异,分组方法简单可行。(2)由于对每一被试者只作一次观测,可消除某些实验误差。缺点:(1)分成等组的方法仍欠精密。(2)若两组在不同时期观测,就有可能插入实验以外的偶发事件,影响因变量的观测结果。,实验心理学,第一章 引论,89,34被试间设计采用的同质化分组技术,除了匹配技术之外,还有() A联想技术 B随

38、机化技术 c抵消技术 D平衡技术,实验心理学,第一章 引论,90,(二)被试内设计,被试内设计就是把相同的被试分配到不同的自变量或自变量的不同水平下(实验处理),也叫单组实验设计。,A,a1,a2,各组中被试相同,同一组,同一组,实验心理学,第一章 引论,91,(二)被试内设计,优点:1、内设计需要的被试较少。2、组内设计方便、有效。3、心理学的某些领域需要使用组内设计。4、组内设计消除了被试的个别差异对实验的影响。缺点:1、顺序效应。2、不能用来研究某些被试特点自变量之间的差异。3、对实验条件需要较长恢复期的实验,要防止间隔内偶然发生的事件对实验结果的影响。4、当自变量的不同水平代表一种连续

39、事件的延续结果时,不宜使用组内设计。,实验心理学,第一章 引论,92,被试内设计可分为三种子类型:1、实验前后设计;2、定时系列设计;3、抵消实验条件的平衡设计(为消除顺序误差)。,实验心理学,第一章 引论,93,1、实验前后设计,指在实验条件处理前对被试进行观测的结果与实验条件处理后的同样观测结果加以对比的设计。,说明:Y1表示实验处理前对被试者观测所得值 Y2表示实验处理后对被试者观测所得值 X表示实验条件处理,实验前与实验后设计模式,实验心理学,第一章 引论,94,实验前后设计评价,优点:(1)能较明显地检测出实验处理的效果如何;(2)被试的需要量较少。缺点:(1)前后两次观测之间存在时

40、间间隔,会带来外来影响;(2)易产生顺序误差。,实验心理学,第一章 引论,95,定时系列设计评价,优点:除具有前后设计的优点,还具有(1)降低由于一次观测而得到被试不正常行为的机率;(2)提供测量过程中的信息。缺点:(1)多次的观测延长了实验时间,从而会有更多的外来影响;(2)多次的观测易引起顺序误差,更易导致练习、疲劳、紧张或厌烦等效应。,实验心理学,第一章 引论,96,3、抵消实验条件的平衡设计,要抵消顺序误差,用ABBA或拉丁方设计来安排实验顺序。,实验心理学,第一章 引论,97,(1)ABBA设计,指抵消实验过程中额外变量的一种设计。要抵消顺序误差,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用ABBA来安排实验

41、顺序。其模式如下表所示。,实验心理学,第一章 引论,98,(1)ABBA设计评价,优点:(1)能较好地控制被试变量;(2)能较好地控制顺序误差;(3)时间上比较经济。缺点:(1)反应变量在时间维度(轴)上的关系是线性时才能使用。如:被试对实验室照明的适应可能对初始的实验处理有影响 (2)对有些实验不适用。如用两种学习方法学习同一实验材料。,实验心理学,第一章 引论,99,2011,32.ABBA实验设计属于( )A.被试内设计B.被试间设计C.混合设计D.对照组设计,实验心理学,第一章 引论,100,(三)混合设计,实验心理学,第一章 引论,101,混合设计是指在一个研究中有些自变量按组内设计

42、安排,有些自变量按组间设计安排。,A为被试间B为被试内,(三)混合设计,实验心理学,第一章 引论,102,(三)混合设计,混合设计的基本方法首先确定实验中的被试间因素和被试内因素,将被试按被试间因素的水平数随机分组,然后,每组被试接受被试间因素的某一处理水平与被试内因素所有处理水平的结合。,实验心理学,第一章 引论,103,混合设计举例一,Johnson等(1983)用混合设计的方法比较抑郁者和非抑郁者的记忆成绩。他们假设,抑郁者比非抑郁者对于未完成的记忆任务的记忆效果更好。实验中,要求抑郁组和非抑郁组完成20项记忆任务,其中,10项记忆任务在完成之前被打断。在全部任务完成后,要求被试回忆记忆

43、任务的名称或尽可能多地描述记忆任务。,实验心理学,第一章 引论,104,比较,被试变量是组间设计(抑郁、非抑郁)任务类型是组内设计(完成、未完成)。,实验心理学,第一章 引论,105,练习,练习1A、B是两个自变量,各有两个水平,如A为组内设计,B为组间设计,试说明在一项混合设计中具体的实验过程(程序)是怎样的? 练习2有人要了解手动作的稳定性是否受情绪的影响,他让青年组在兴奋状态测定,平均得10分,让老年组在安静中测定,平均得9分。经过统计检验,两组手稳定性得分差异不显著,因此他下结论说:手动作稳定性不受情绪的影响。你认为他的结论是否正确?为什么?,实验心理学,第一章 引论,106,根据右表

44、所示的实验设计方案(a、b为两个自变量,S为被试),回答3638题。,36这种设计是 AABBA设计 B被试间设计 C被试内设计 D混合设计37该实验设计方案中的实验处理数为 A3 B4 C5D6,38若该设计的交互作用显著,则应进一步做的统计分析为 A主效应检验 B相关分析 C简单主效应检验 D回归分析,实验心理学,第一章 引论,107,四、实验设计的基本类型,(一)真实验设计(二)准实验设计(三)非实验设计,实验心理学,第一章 引论,108,(一)真实验设计,实验者能有效地操纵实验变量,有效地控制内在无效来源和外在无关因素的影响,能在随机化原则基础上选择和分配被试。(P19),实验心理学,

45、第一章 引论,109,真实验设计有两个特点:1. 包含两组(或两组以上)的被试: “实验组”与“控制组”。 2. 被试采取随机取样与随机分派。,(一)真实验设计,实验心理学,第一章 引论,110,真实验设计类型,真实验设计之一:完全随机化设计真实验设计之二:多因素实验设计真实验设计之三:随机化区组设计,实验心理学,第一章 引论,111,真实验设计之一:完全随机化设计,完全随机化设计也称简单随机化设计,是指用随机化方法将被试随机分为几组,然后依实验的目的对各组被试实施不同的处理。(P20)1.随机实验组控制组前测后测设计 2.随机实验组控制组后测设计 3.随机多组后测设计 4.所罗门四组设计,实

46、验心理学,第一章 引论,112,1.随机实验组控制组前测后测设计,(1)设计的模式 (2)设计的评价 (3)设计的显著性检验 (4)设计的实例分析,实验心理学,第一章 引论,113,(1)设计的模式,实验分组,实验组,前测,实验处理,差异比较,随机分配被试,后测,控制组,Y前测1,Y前测2,X,Y后测1,Y后测2,Y后测Y前测,Y后测Y前测,40.在一项研究情绪的实验中,要求A组被试在前后两次情绪测试之间观看恐怖电影,要求B组被试在前后两次情绪测试之间休息,则A组被试通常被看做是( ) A.后测控制组设计的控制组 B.后测控制组设计的实验组C.前测后测控制组设计的实验组 D.前测后测控制组设计的控制组,实验心理学,第一章 引论,114,真实验设计之二:多因素实验设计,实验心理学,第一章 引论,115,真实验设计之二:多因素实验设计,多因素实验设计是指在实验中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因素(自变量),并且每个因素都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水平,各因素的各个水平互相结合,构成多种组合处理的一种实验设计(P17)。一、多因素实验的优点二、多因素实验设计的分类三、多因素设计的主要效应与交互作用的效应,实验心理学,第一章 引论,116,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