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31 ,大小:111KB ,
资源ID:3701071      下载积分:20 文钱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省得不是一点点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enke99.com/d-370107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校企合作模式研究及讨论.doc)为本站会员(11****ws)主动上传,文客久久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文客久久(发送邮件至hr@wenke99.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校企合作模式研究及讨论.doc

1、1校企合作模式研究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 马成荣 徐丽华一、校企合作模式的基本内涵与现实意义(一)校企合作模式的基本内涵关于“模式” ,目前还没有统一的定义,至今在大英百科全书 、中国大百科全书等权威工具书中没有设置相应的条目。 国际教育百科全书中给出了模式的定性叙述:“模式可以被建立和被检验,并且如果需要的话,还可以根据探究进行重建。它们与理论有关,可从理论中派生,但从概念上说,它们又不同于理论。 ”1 我国学者查有梁先生在教育建模一书中,从模式论的高度对什么是模式给出了一个全面的定性叙述:“模式是一种重要的科学操作与科学思维方法。它是为解决特定的问题,在一定的抽象、简化、假设条件下,再现原型

2、客体的某种本质特性;它是作为中介,从而更好地认识和改造原型客体、建构新型客体的一种科学方法。从实践出发,经概括、归纳、综合,可以提出各种模式,模式一经被证实,即有可能形成理论;也可以从理论出发,经类比、演绎、分析提出各种模式,从而促进实践发展。模式是客观事物的相似模拟(实物模式) ,是真实世界的抽象描写(数学模式) ,是思想观念的形象显示(图像模式和语义模式) 。 ”2可见, “模式”是一种科学操作和科学思维的方法,是作为认识过程的中介的科学方法。校企合作,作为区别于学校本位模式、企业本位模式和社会本位模式的第四种职教发展模式,是基于市场和社会需求为目标导1 托斯顿胡森、T内维尔 波斯尔思韦特

3、主编.国际教育百科全书.第 6 卷,贵州教育出版社,1991 年版第 236-242 页.2 查有梁.教育建模M.广西教育出版社,2003 年版第 4-5 页.2向的职业院校和企业双方共同培养人才的一种方式,它实际上指的是职业教育为满足企业人才质量需要而进行的可以效仿的实践办学的一种发展样式,是在社会教育和培训合格劳动者的目标下,开展的职业院校与企业、行业、服务部门等校外机构之间合作的标准样式,其基本要义是强调学校与企业充分利用对方的优势资源进行多方位的合作,以保证人才培养的规格和质量。通过这些样式,将学生的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或训练紧密结合起来,以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综合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重点

4、,为社会输送高素质的应用性人才。校企合作模式的本质在于把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实现良性互动,形成“双赢”局面;其核心是产学合作、工学结合、双向参与;实现的目标是增强学校的办学效益和企业的人才竞争优势,最终的目的是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二)校企合作模式的现实意义现阶段,职业教育的主题是改革与发展,产学研结合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校企合作则实现产学研结合的重要途径。职业院校与企业的校企合作不仅是企业发展和参与竞争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根本出路。1、校企合作模式实现了职业教育本质回归校企合作模式倡导的“产教合作、工学结合”是职业教育职业

5、性本质的必然要求,也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原则在职业教育中的具体体现,实现了职业教育的本质回归。传统学徒制通过“师傅带徒弟” 、 “一对一”和“自愿自助”的方式,在工作过程中传授经验。一方面,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徒的职业技能和情3感,另一方面, “一对一”的模式,能根据学徒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强调“在做中学、学中做” ,可视为工学合作的雏形。随着工业化大生产的到来,生产方式发生了根本转变,企业的规模化生产取代了传统的手工作坊,传统的学徒制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教育培训效率以及教育的规范性上受到挑战,学校职业教育模式开始占主导地位。但是,学校教育制度的建立使得教育与职业相分离,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相脱

6、节,特别是受普通教育模式的影响,职业教育的职业性本质难以彰显。马克思曾经指出:从工厂制度中萌发出来的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力的一种手段,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惟一办法” ,是“改造现代社会最强有力的手段之一”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由职业教育的职业性本质特征所决定的。 “任何职业劳动和职业教育,都是以职业的形式进行的。它意味着,职业的内涵既规范了职业劳动(实际的社会职业或劳动岗位)的维度,又规范了职业教育(包括专业、课程和考试)的标准。 ”3作为区别于其他教育类型的内在特征之一,职业教育在教学过程与所培养的人才类型上具有实践性。 4因此

7、,以职业性和实践性为本质特征的职业教育,与产业界有着天然的联系,职业院校与企业共生共荣、共同发展是职业教育特有的规律。基于教育与产业共同发展的校企合作模式实现了职业教育的本质回归。2、校企合作模式体现了“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办学方针的提出,要求职业教育必须更新人才培养观念,把就业放在极其重要的位置,切实从专业学科本位3 姜大源.论德国职业教育专业的职业型模式J.职教论坛,2003 年第 10 期.4 刘春生.徐长发.职业教育学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年版第 35 页.4向职业岗位和就业本位转变,实现教育与就业的对接,而校企合作模式就是贯彻这一办学方针的有

8、效途径。首先,校企合作模式可使职业院校学生获得实际的工作体验,帮助他们顺利就业。在人才市场上,诸多用人单位希望录用具有一定工作经验的人员,这对一直在学校学习的学生来说是不切实际的,但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使学生在校求学期间能有机会到企业进行一年或者更长时间的顶岗实习,按照企业实际的生产和服务要求参加工作实践,获取工作经验,学生在校期间就具备了企业等用人单位录用新员工所需的工作经验。其次,校企合作模式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使毕业生能快速实现由学生向社会人的角色转变。在顶岗实习期间,学生参与工作实践,有利于培养爱岗敬业、吃苦耐劳的精神,增强对岗位、职业的感情,较早地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同时

9、把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融为一体,使学校的教学质量得以真正提高,更重要的是,学生的动手能力、综合分析能力、独立完成工作的能力和应变能力等这些职业岗位能力得到了很好的培养和锻炼,这是岗位实践活动以外任何形式无法完成的。再次,校企合作模式能够及时帮助学生掌握就业信息,实现学生就业和企业用工的顺利对接。目前,应届毕业生在谋求就业遇到的障碍之一是信息不对称,不能获得必要、及时的就业信息,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学生付出很大的经济、时间和机会成本,而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就业岗位。职业院校通过校企合作实行工学结合,极大地增加学生接触企业等用人单位的机会,使他们在实际生产和服务过程中,熟悉企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了解企业

10、聘用新员工的意向,直接或间接获得有用的就业信息。同时,通5过校企合作,很多学校把握了行业发展趋势,掌握了企业用人需求,实现了“订单式”培养,大大改善了毕业生的就业状况。3、校企合作模式重构了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校企合作这一模式,教育界和产业界联合培养人才,能彻底改变以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重构以能力为本位的人才培养模式。多年以来形成的以课堂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注重知识的传授,其中知识的安排又以学科体系为逻辑,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因过分注重理论知识而忽视了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学生在就业后一般需要一段较长时间的适应期和再学习期。这种以学科知识体系为主线、以课堂教学为主要形式的人

11、才培养模式,导致了理论与实践的严重脱节, “学不能致用”的现象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越来越不能适应现代经济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因此,从职业教育的使命出发,注重学生职业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就必须构建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模式,使职业教育冲破了校园的围墙,从单纯的学校教育向学校教育与企业实践相结合转变,构建了以能力为本位的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这种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基于市场需求设置,培养目标根据相应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确立,注重与社会特别是行业、企业对人才的技能要求相结合,课程的制定及教学的评价吸收行业、企业专家参与和指导,并根据劳动力市场变化不断调整。它的核心是从职业岗位的需要出发, 在专业设置

12、上以职业分析为导向,在培养目标上以职业能力为本位,在课程设计上以职业活动为核心,在教学内容上除提高学生运用知识和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外,还注重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在培6养方式上淡化理论课、实训课的界限,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和现场教学,为学生提供获得真实工作体验的机会,使学生毕业后能立刻走上工作岗位。校企合作模式沟通了理论与实践,实现了人才培养从传统的偏重学生知识传授向注重就业能力提高和综合职业素质养成转变,重构了能力本位的人才培养模式,从而切实提高了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二、校企合作模式主要内容和理性分析校企合作作为一种独特的模式,是学校本位模式和企业本位模式的优势结合。它涉及的因素很多,以下从体制

13、、课程、教学等三个层面和价值论、本体论和方法论等三个维度,建立一个分析框架(具体见下表) ,通过概括、归纳、综合,对校企合作模式的主要内容作理性分析。分析纬度涉及层面价值论 本体论 方法论体制层面就业导向、市场驱动政府导引、校企主体多元整合、系统设计课程层面能力本位、过程导向项目课程、任务载体工作分析、课程开发教学层面学生主体、行动导向做学合一、情境学习工学交替、完整体验7(一)体制层面校企合作作为一种模式存在,它必然要有相应的体制安排。1、就业导向、市场驱动教育的发展史是一个从非形式化教育过渡到形式化教育,从非制度化教育过渡到制度化教育,在形成独立的大规模的教育系统后,又在新的基础上转而提供

14、非实体化、非制度化、非体系化教育的过程。反映在职业教育的形态变化上,从最初的生产劳动中直接传授经验与技术的自然形式,经培养职业人的师徒制(或传统学徒制) ,发展到后来的制度化的学校职业教育,再到今天这种学校职业教育与自然形态学徒制结合的现代学徒制形式,正反映了教育形态的一个轮回过程。这其中每一个职业教育形态的变化,都存在着相应的体制变革。传统的师徒制是一种无体制的职业教育,更多的是一种个体的、自觉的行为,如果说有体制,主要是受契约和手工业行会的管理,并逐步从私人性质的制度过渡到公共性质的制度。随着工业革命而建立起来的机械化生产体系,使学徒制逐渐崩溃,新生的产业工人教育机构学校取代了从前的学徒制

15、度。现代学校教育的兴起,职业教育从工作现场中剥离,归附于教育体制,成为教育的“直属”单位。但是,在学校教育的环境中,作为教与学对象的知识和技能已从它们实际运用的情景中被抽象出来,以教材、教科书等形式独立存在,由此造成了理论与实践的明显脱节。“就业为导向”办学方针的提出,要求职业教育在体制上实现回归。这种体制要求职业教育实现从计划培养向市场驱动转变、从政府直接管理向宏观引导转变、从传统的升学导向向就业导向转变,建立“政府主导、8依靠企业、充分发挥行业作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公办与民办共同发展”的办学体制。为此,要重点解决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防止政府在发展职业教育中的作

16、用弱化,强化政府通过职业教育解决社会公平和市场失灵的角色和作用,并形成相应的法律和制度。二要解决行业(行会)等中介力量在市场经济中的制度保证,明确行业(行会)在职业资格标准、职业资格认定以及行业人力资源开发中的法律地位和社会作用。三是校企合作中的主体缺失问题。规制企业主要承担职业教育的责任和义务,并建立促进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利益补偿机制;提高学校与企业合作的意识和能力,并建立相应的合作渠道和平台。2、政府导引、校企主体一是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在这方面,可借鉴德国“双元制”的经验。“双元制”是在国家法律框架下校企合作、企业为主的一种办学制度。政府为此可以发挥的主导作用有:为校企双方牵线搭桥,组织

17、学校和企业开展合作,为校企合作提供平台;加强职业教育政策法规的调控,为职业教育创造良好的外部空间;建立和完善有利于职业教育发展的服务体系,保证企业等投资主体对职业教育的有效投入,给予办学的企业以税费的减免或直接给予经济资助。通过以上政府措施,进一步促进职业教育的各方投身其中,特别是分担企业举办职业教育的负担,调动其参与的热情和积极性,从而保证职业教育顺利、稳定地发展。二是强化校、企双方的主体责任。职业教育是一种具有强烈经济行为和企业行为的教育形式,没有企业的参与将是一种不成功的职业教育。同时,作为校企合作的另一极,必须调动和促进学校面向市场自主办学的主9动性和积极性。通过完善法律和制度,校企双

18、方履行各自的权利和义务,使职业教育真正变成校企合作,企业为主的教育体制,保证企业把职业教育作为“企业行为”来看待。如“半工半读”制度的实施,不仅要求企业要有相应的生产岗位供学生生产实践,还有规范的培训车间供学生教学实践;不仅有完整的培训规划,还有充足的培训经费;不仅有合格的培训教师和带班师傅,还有相应的进修措施。只有这样,才能使校企合作在“机制层面”上不断健全和完善,整个职教体系得以有效的构建和运行。三是培育行业和中介力量。通过立法,鼓励建立非政府非市场的公法性行业组织团体,赋予行业组织应有的法律地位;在政府的指导下,发挥行业组织对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承担职业教育培训的统筹作用;建立劳动力市场供

19、求信息发布平台,系统、准确、及时、权威地发布劳动力市场供求信息。根据我国国情,行业组织要有针对性地引导那些没有足够能力承担职业教育的中小型企业,使其在激烈竞争的环境下,通过彼此之间的联合以及依靠大型企业的帮助,开展职业教育,从而在有限的条件下实现自身劳动力的供给,保证整个行业的良性发展。3、多元整合、系统设计由于校企合作涉及众多参与主体:如政府、学校、企业、行业组织,等等。在校企合作的内容上,包括受训者选拔的标准和规则、培养目标的确定、培养方式的选择、教学资源的共享以及师资的合作等方面。因此,校企合作成功的关键在于建立一个多元整合的机制。当然,是“学校本位”还是“企业本位” ,应该由双方的条件

20、和能力、行业的特点等因素决定的,而不能一概而论。从国际职业教育发展的轨迹并结合我国国情分析,在两10种“本位”的取向上,应逐步从学校本位为主转向企业本位为主,但从现实考虑,后者只是一种理想模式。为此,可从三个层面上加以设计:一是制度层面上。健全职业教育的各项法律法规,做到“依法治教” ,使所有与职业教育相关的机构都能在法律的约束下履行各自的责任和义务。制定校企合作法律框架,明晰企业和学校的责任和义务;建立以能力序列为主的职业资格认定体系;理顺劳动用工制度、工资薪酬制度、继续教育制度和学习考核制度等相互配套的制度。二是机制层面上。建立合理的企业利益补偿机制。如根据国家法规确保企业等投资主体对职业

21、教育的有效投入,给予办学的企业以税费的减免,支持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与培训;建立人才需求预测、预警机制,对技能型人才资源的“家底”和需求动态进行科学统计和预测,从而使政府在宏观上把握经济发展与技能型人才发展的适配“度” ;建立和完善有利于职业教育发展的服务体系,为校企双方牵线搭桥,搭建校企合作多样化的平台,促进学校与企业的合作。三是操作层面上。选择部分规模企业和骨干学校,在政府的主导下,形成稳固的接对关系和合作意向,明确各自的职责和义务;以企业为主、学校为辅举办职业教育和培训,建立半工半读的职业教育模式;建立企业接收职业院校学生实习的制度。(二)课程层面课程是一切教育活动的核心。从内容上讲,校企合作是以课程合作为中心展开的。这里涉及到课程从何而来;开发什么样的课程;如何开发课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