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国有经济的改革与中国道路的选择,徐传谌 吉林大学中国国有经济研究中心主任,主要内容,一、中国发展道路的选择已经聚焦于国有经济的改革与进退二、对国有经济性质、功能的不同界定决定着国有经济改革和发展的不同方向三、国有经济大规模与市场经济相融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四、道路党的命脉,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五、上层建筑特别是国家政权在道路选择上起决定作用,近年来,对国有经济改革与发展方向的争论实质是中国的改革是继续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还是“改旗易帜”走西化资本主义道路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一、中国发展道路的选择已经聚焦于国有经济的改革与进退,1国外维护西方资本主义制
2、度和道路的势力一直极力推动中国国有企业的私有化改革(1)制定以在全球推动国有企业私有化为核心的“华盛顿共识”1990年由美国国际经济研究所出面,在华盛顿召开了一个讨论80年代中后期以来拉美经济调整和改革的研讨会。形成了一个“华盛顿共识”。该共识包括十个方面,其中在全球实施国有企业私有化是其核心内容。华盛顿共识的实施,由美国政府及其控制的国际经济组织来推动,对此美国著名学者诺姆乔姆斯基在他的新自由主义和全球秩序一书中明确指出 “新自由主义的华盛顿共识指的是以市场经济为导向的一系列理论,它们由美国政府及其控制的国际经济组织所制定,并由它们通过各种方式进行实施”。,(2)为中国制订以削弱和私有化国有
3、企业为重点的改革路线图,2012年2月2日,原美国副国务卿、共济会会员、高盛集团原高管、老布什私人顾问、时任世界银行行长的佐利克发布了世界银行为中国国务院制订的改革路线图2030年的中国,这个路线图对中国目前进行的改革影响很大。这个美国人为中国制订的改革路线图就是以削弱和私有化中国国有企业为重点的。该报告建议中国政府:在企业部门,应重点关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包括公共资源的重新定位,引入包含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措施在内的现代公司治理,在必要情况下实施所有制结构多元化),发展民营部门,减少进入和退出障碍,加强包括战略性和支柱性产业在内的所有部门的竞争。,(3)西方垄断资本主义势力在社会主义国家 推行
4、“华盛顿共识”的目的和实质,一是消除共产党的执政基础对于以“华盛顿共识”为代表的国外势力在全世界推行国有企业私有化的目的和实质,联合国助理秘书长乔莫桑德拉姆在2011年中国国有经济发展论坛上发言指出:在过去三十年里面,推动全球的私有化运动的主要原因是政治性的,而不是经济性的。俄罗斯在90年代初私有化的档案显示,休克疗法的主要的政治性目标,是一蹴而就地要消除共产党的执政基础。对资本及其代理人来说,私有化搞得越快越好,目的是防止老百姓醒悟过来,对私有化进行抵抗。,二是消灭社会主义制度,自从世界上出现以前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以来,在全世界消灭社会主义制度,是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一惯战略。起
5、初,他们想用武力来消灭灭社会主义制度,于是他们发动了朝鲜战争、越南战争,但是都未得逞。武力不行他们转而采取了和平演变战略,导致了前苏联的垮台。成功搞垮了最大的战略对手苏联之后,转而对中国采取了同样的战略 。美国对中国实施以经济主导的全方位渗透,他们确信,以和平演变的方式渐进渗透,逐步动摇战略对手的根基,用软性战争将其击垮是最佳战略选择。在经济方面,他们把主要矛头只指向了中国的国有经济。 国有经济保持控制力,发挥主导作用,是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核心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优越性的根基所在。消灭了中国的国有企业,也就等于颠覆了中国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使中国丧失制度优势,美国的精英们对此看得很清楚
6、,这就是他们极力推动中国以国有企业私有化为核心的市场化改革的真正目的和实质。,三是削弱或消灭竞争对手,推行殖民经济,西方垄断资本十分害怕中国国有企业强大的竞争力,他们极力推动中国将国有企业私有化,或肢解国有企业削弱其竞争力,以便于他们分而治之。 中国国有经济经过多年的调整和改革,已经与市场经济有效融合,尽管还存在种种不足,国有经济整体素质和国有企业效率已大大提高,一大批富有活力的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脱颖而出,2013年公布的世界500强企业中,中国上榜公司数量达到95家,其中大部分是国有企业。总数继续逼近美国。显示出强大的竞争力,对此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十分恐惧,为了削弱和瓦解中国的国有企业,西方列
7、强一方面拒绝承认中国国有企业的市场经济地位,指责国有企业得到政府补贴和控制,同时它们自己又大力支持本国垄断资本集团对国际市场的垄断,甚至不惜用战争手段,为本国垄断资本集团控制石油资源开道。另一方面,它们在中国大力培植代言人,极力抹黑国有企业,鼓吹将国有企业私有化,或肢解国有企业以削弱其竞争力, 以便于他们分而治之。 据有的学者统计,中国已有20多个行业,已经被外资控制。许多民族品牌已被外资收购之后消灭。中国经济已出现殖民化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继续对国有企业私有化,或削弱国有企业竞争力 ,就是自毁长城,丢失我们的制度优势。,.国内一些推崇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的学者和势力提出国有企业必须从盈利领
8、域退出,在国内,参与制定世界银行为中国国务院制订的改革路线图2030年的中国的一些机构和学者,按世界银行的要求,主张对国有企业私有化,最近他们已经亮出了让国有企业退出的底牌。他们认为“国有企业应当存在较为明确的边界,其适合于市场机制不能得到充分发挥的公共品和准公共品的提供”,“国有企业是不同于一般政府和一般企业的公共机构。国有企业不应以营利为目标,应以实现社会公益为目标。”他们为国有企业改革设定了两个终极目标:“其一,将国有企业转变为非营利性公法企业;其二,建立国有资产的宪政治理架构。为实现国有企业的终极改革目标,国企必须从营利性领域(而不单是从竞争性领域)中逐步退出”,他们认为“国有资产资本
9、化,尤其在我国经济转型的初期,不仅具有逻辑的必然性,而且具有推动市场化的积极意义。然而,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建立,以国有资产资本化为特征的国有企业改革,其历史使命将告终结。”也就是说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历史使命仅仅是“推动市场化”,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建立,盈利性的国有企业就应该消亡了。果真如其所说,中国的经济制度与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制度的也就没有多大区别了区别了。,3.今后中国发展道路的选择取决于国有经济改革和进退的方向,在中国发展道路选择上中共十八大报告中庄严宣布:“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对道路选择起决定作用的是所有制结构的选择,也就是
10、基本经济制度的选择,国家基本经济制度决定着国家发展道路的性质。资本主义道路的基本经济制度是私有制为主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国公有制经济占绝对优势的情况下国有经济比重减少一些,不会改变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从而不会影响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但是,国有经济经过20多年的战略调整和收缩之后,如果继续收缩,会不会改变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从而影响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呢?,根据对中国目前所有制结构的分析中国已经站在道路选择的十字路口,据统计年鉴的数据,2012年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资产总额比重,由2000年6
11、6.57%下降到2012年的40.62%,利润总额比重由54.82%下降到24.51%。另外根据统计数据其它公有制所占比重不超过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是中国最重要的工业基础,代表着我国社会化大生产最高发展水平。如果国有经济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完全丧失数量优势,特别是如有些人主张那样,让国有企业完全退出盈利性领域,在自然垄断领域允许私营经济大举进入,那么国有经济在攸关国计民生的一些重要行业中的主导地位也会丧失。量变会引起质变,中国的社会主义性质也就令人堪忧了。 据社科院裴长洪先生的估算,在第二、三产业中, 2012年在所有制资产结构中,公有制经济资产占比为50.22,而非公有制经济(包括个体工商
12、户的资产)占比为49.78。 以上数据表明,以不影响社会主义性质为前提,或以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的前提下,国有经济规模已经没有缩小的空间了。如果今后国有经济改革继续减少国有产权、缩小国有经济规模,中国就会有滑向资本主义道路的危险,中国已经站在道路选择的十字路口。,二、对国有经济性质、功能的不同界定决定着国有经济改革和发展的不同方向,1. 对国有经济性质的两种界定及其决定的两种改革与发展方向(1)国有经济是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经济,是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最重要的根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七条规定:“国有经济,即社会主义全民所有
13、制经济,是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力量。国家保障国有经济的巩固和发展。”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国有企业属于全民所有,是推进国家现代化、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 如果坚持上述国有经济性质界定的话,今后国有经济改革与发展的方向就应当是: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2)国有企业是非营利公益性企业,也就是说国有经济是非营利的公益性经济,天则经济研究所课题组认为“国有
14、企业应当存在较为明确的边界,其适合于市场机制不能得到充分发挥的公共品和准公共品的提供”,“国有企业是不同于一般政府和一般企业的公共机构。国有企业不应以营利为目标,应以实现社会公益为目标。”也就是说国有企业的性质是非营利公益性企业,国有经济是非营利的公益性经济。 根据以上对国有企业性质的定义,他们为国有企业改革设定了两个终极目标:“其一,将国有企业转变为非营利性公法企业;其二,建立国有资产的宪政治理架构。 为实现国有企业的终极改革目标,国企必须从营利性领域(而不单是从竞争性领域)中逐步退出”,他们认为“国有资产资本化,尤其在我国经济转型的初期,不仅具有逻辑的必然性,而且具有推动市场化的积极意义。
15、然而,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建立,以国有资产资本化为特征的国有企业改革,其历史使命将告终结。”也就是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建立,国有经济将彻底从盈利领域退出。另一位著名的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家在博鳌论坛的发言也认为,混合所有制,短期来讲作为一种过渡性措施是可以的,怎么让国有企业逐步民营化,变成私有企业,但是不可成为一个长期稳定制度。也就是说目前进行得混合所有制改革只是过渡,最终就是全盘私有化。,2. 对国有经济功能的两种界定及其决定的两种改革与发展方向,(1)国有经济在一般市场经济中的功能及其决定改革与发展方向 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经验来看,根据国有经济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及政府的政策偏好,国有经
16、济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弥补市场失灵与克服市场盲目性;实现国家宏观调控减少经济周期性波动的重要工具;提供公共产品为其他经济成分创造稳定的运营条件。 根据这种对国有经济的功能的界定,在私有经济愿意或能够发展的领域,国有经济就不应进入,如果进入就是与民争利。这种对国有经济的功能的界定所指示的国有经济改革和发展的方向就是按西方国家的标准,对盈利领域的国有企业实行全盘私有化。国有经济如果按照这种方向进行改革,必将推动中国走向两级分化的资本主义道路。,(2)国有经济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特殊功能及其决定的改革与发展方向,我国国有经济的功能,既有一般市场经济要求国有经济应具有的一般功能,又有
17、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国有经济应具有的特殊功能,主要由以下方面: 国有经济与其他公有制经济一起,保持在国民经济中的主体地位,保障社会经济发展的社会主义方向; 尽可能多的创造和提供全民所得,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实现; 适应和促进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推进国家现代化; 控制国家经济命脉,在国民经济中发挥主导作用,主要是:(1)巩固和发展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主导作用;(2)优化调整布局结构的主导作用;(3)实施国家宏观调控的主导作用;(4)提升整体素质和市场竞争力的主导作用;(5)发挥转变增长方式表率作用。(6)充分发挥自主创新,推动国家技术进步的作用;(7)提高国家竞争力的主导作用;(8)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18、的主导作用,等等。 根据以上对国有经济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特殊功能的界定,国有经济不仅不是与民争利,而是为民争利,今后国有经济改革不仅不能从盈利领域退出,相反应当在盈利领域发展和壮大,才能尽可能多的创造和提供全民所得,保障人民共同利益和共同富裕的实现。国有经济只有按照这种方向改革和发展,才能实现“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总目标。,三、国有经济大规模与市场经济相融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1.将大规模的国有经济与市场经济相融合是前无古人的伟大试验,能否成功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败这里所谓大规模的国有经济,其内涵不仅包括自然垄断领域的国有企业,而且包括竞争性领
19、域起骨干作用的国有企业。将大规模的国有经济与市场经济相融合在中国改革开放之前,既没有理论的支持也没有实践上成功的先例。因此,将大规模的国有经济与市场经济相融合是前无古人的伟大试验,这一试验能否成功,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败。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如果国有经济不能与市场经济相融合,就难以提高效率,国有经济就失去了大规模存在的理由,社会主义方向也就难以坚持,如果没有大规模国有经济为基础,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也就不复存在。也就是说,要坚持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就必须将大规模的国有经济与市场经济相融合。这不仅需要理论创新,而且需要实践上的成功。中国共产党人以巨大的理论勇气提出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相结
20、合,并在实践中对大规模的国有经济如何与市场经济相融合进行了前无古人的成功探索。,2.将大规模国有经济与市场经济相融合的途径是使国有企业成为市场竞争主体,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使国有企业经营机制真正实现了适应市场经济的转换,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市场竞争主体。虽然这一改革还不尽完善,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他已经使国有企业焕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并在市场竞争中表现出强大的竞争力。,3.国有经济大规模与市场经济相融合并发挥主导作用,是真正的中国特色,是中国经济制度优势所在,市场经济是在私有制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西方自由主义经济学正是以私有制度已经存在为假定前提,推导出私有制是市场经济唯一基础的结论的,
21、而中国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把大批量的国有企业成功地塑造为市场主体并使其发挥主导作用,使中国的市场经济建立在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基础之上,既坚持了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又利用西方市场经济的成熟经验迅速发展了生产力,创造了高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速度,这是前无古人的伟大创举,是真正的中国特色,是中国经济制度的优势所在 。,四、“道路关乎党的命脉,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这是党的十八大报告所做的深刻判断。 从道路关乎党的命脉来说,如果走国有经济全盘私有化的资本主义道路,共产党不仅会失去执政的经济基础,而且会失去广大的群众基础。受拥护的共产党是“站在大多数劳动人民一边”的,大
22、多数劳动人民的拥护是共产党的命脉所在 。从道路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来说。邓小平曾经有过深刻的论断。邓小平在谈到改革开放中来自右的干扰时,曾指出,“右的干扰,概括起来就是全盘西化,打着拥护开放、改革的旗帜,想把中国引导到搞资本主义。这种右的倾向不是真正拥护改革、开放政策,是要改变我们社会的性质。一旦中国全盘西化,搞资本主义,四个现代化肯定实现不了。中国要解决十亿人的贫困问题,十亿人的发展问题。如果搞资本主义,可能有少数人富裕起来,但大量的人会长期处于贫困状态,中国就会发生闹革命的问题。中国搞现代化,只能靠社会主义,不能靠资本主义。历史上有人想在中国搞资本主义,总是行不通。我们搞社会主
23、义虽然犯过错误,但总的说来,改变了中国的面貌。”邓小平的这些话在今天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改革开放前极左思潮是最大的危害,而当前改旗易帜的极右思潮是对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最大危害,中国要实现共同富裕发展和壮大国有经济,中国社会已经出现了资本主义社会所固有的弊端,这就是居民收入和社会财富分配的两极分化。我国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数已从改革开放初的0.28上升到2008年的峰值0.491,此后虽有所下降,但仍在高位徘徊。学界对国家统计局公布的近年居民收入基尼系数尚有争议,有单位或学者认为,该系数实际已超过了0.6。国际上通常认为,居民收入基尼系数0.4是警戒线,一旦超过,表明财富已过度集中于少数人,社会处
24、于可能发生动乱的“危险”状态。 世界银行报告显示,美国5%的人口掌握了60%的财富,而中国则是1%的家庭掌握了全国41.4%的财富;中国的财富集中度甚至远远超过了美国,成为全球贫富两极分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究其原因: 一是生产资料私有化及其造成的剩余产品分配的两极分化。二是以权谋私,官员腐败造成的财富分配不公。,一是生产资料私有化及其造成的剩余产品分配的两极分化,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生产资料的占有来看, 2012年私营工业企业单位数为189289家,资产总计152548亿元,平均每个私营工业企业主占有的资产总额为0.806亿元.2012年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资产总计为312094.37亿
25、元,全国13.3450亿人口,人均2.339万元。每个私营工业企业主占有的资产总额是国有工业企业资产全民均分的3446倍。 从剩余产品分配来看,2012年规模以上私营工业企业利润总额为20191.9亿元,平均每家私营企业主占有的利润总额为10667234元,是同期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565元的434倍。虽然私营企业数不等于私营企业主的人数,但由此也可窥见中国两极分化之一斑。,二是以权谋私,官员腐败造成的财富分配不公,由于我国政治体制改革滞后,对权力没有形成有效约束,腐败官员的比例逐年扩大。不少官员通过审批项目、审批土地买卖、提拔官员、贱卖国有资产和国有资源,以及在各类企业中拥有干股分红等
26、途径大举敛财,动则贪污受贿几百万甚至几千万的官员呈增长之势。近些年查处的腐败案件令人触目惊心,极大地损害了党和政府在公众中的形象。 邓小平在改革开放之初就说过“社会主义的目的就是要全国人民共同富裕,不是两极分化。如果我们的政策导致两极分化,我们就失败了;如果产生了什么新的资产阶级,那我们就真是走了邪路了。我们提倡一部分地区先富裕起来,是为了使先富裕起来的地区帮助落后的地区更好地发展起来,提倡人民中有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也是同样的道理,要一部分先富裕的人帮助没有富裕的人,共同富裕,而不是两极分化。”,因此,中国要纠正贫富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必须在大力惩治腐败、健全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使权利得
27、到有效监督、杜绝权力资本化的同时,坚持发展和壮大以国有经济为主体的公有制经济,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决不可重蹈资本主义覆辙。国有经济应随着中国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而发展,不仅要在自然垄断领域和安全领域保持控制力,而且要在竞争性的社会化大生产领域和关乎民生的社会化基本需求的商品流通领域,通过平等竞争而发展壮大,取得控制力。国有经济要在公平和效率上超过非公有制经济,特别是尽可能多地获取赢利,这样才能提供更多的、可供全民分配的剩余产品。国有经济盈利越多,越能为共同富裕提供可靠的保证。从这个意义上说,国有经济肩负着保障中国发展道路的社会主义方向、创造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和发展速度、实现共同富裕
28、的历史使命。正如邓小平所说:“我们要发展社会生产力,发展全民所有制,增加全民所得。我们允许一些地区,一些人先富起来,是为了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所以要防止两极分化,这就叫社会主义。” “一个公有制占主体,一个共同富裕,这是我们所必须坚持的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五、上层建筑特别是国家政权在道路选择上起决定作用,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要发挥维护和发展自身经济基础的功能,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强大的反作用,而这种反作用在一定时期内决定着经济基础发展的方向和道路。 中国的改革开放,属于强制性制度变迁,无论是国有企业的改革,还是私营经济的发展,都是由政府推动的,然而当强制性制度变
29、迁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出现诱致性制度变迁。当私人资本力量逐渐强大以后,一些政府官员可能抵御不住金钱的诱惑,与私人资本合谋,利用手中的权力向私人资本输送利益,甚至逐步瓦解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按照邓小平关于是否导致两极分化来衡量改革开放成败的标准,中国近些年来出现的贫富两极严重分化的趋势,如不及时纠偏,就会背离广大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使社会主义名存实亡。改革开放利用资本主义有用的东西发展我国的生产力,出现一些偏差在所难免,也并不可怕。只要坚持上层建筑的社会主义性质,就可能纠正改革开放中出现的偏差,这是社会主义上层建筑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中国国家政权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五、上层建筑特别是国家政权在道路选择上起决定作用,正如邓小平所说:“讲开放问题,不要忽视国家机器的作用。我们社会主义的国家机器是强有力的。一旦发现偏离社会主义方向的情况,国家机器就会出面干预,纠正过来。开放政策会给我们带来一些风险,一些资本主义的腐朽东西会被带进来。但是,我们的社会主义政策和国家机器有力量去克服这些东西。所以事情并不可怕。”社会主义国家政权有责任也有能力纠正社会贫富两极分化,使改革开放健康地沿着公有制为主体、实现共同富裕、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轨道发展。,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