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4 ,大小:534.50KB ,
资源ID:3716906      下载积分:20 文钱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省得不是一点点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enke99.com/d-371690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防护用品使用指引(各类人员通用).doc)为本站会员(11****ws)主动上传,文客久久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文客久久(发送邮件至hr@wenke99.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防护用品使用指引(各类人员通用).doc

1、不是任何情况下都必须使用所有的个人防护装置,在选择个人防护用品时,应评估 a)采取何种操作 b)存在哪些可能接触患者血液、体液的机会措施 标准 举例 注意事项A)一般诊疗活动。 为急性发热性呼吸道疾病患者进行接诊、体检/分诊、整体护理、标本收集、雾化治疗等操作时。普通外科口罩B)手术室工作或护理免疫功能低下患者、进行体腔穿刺等操作。a)进入手术室无菌区;b)护理免疫功能低下患者,如大面积烧伤、骨髓移植、化疗后或使用大剂量免疫抑制剂、AIDS 等患者;c)进行体腔穿刺操作,如深静脉穿刺、胸穿、腹穿等。医用防护口罩 A)接触经空气传播或近距离接触经飞沫传播的呼吸道传染病患者。a)接触空气传播疾病,

2、如麻疹、肺结核、不明原因肺炎患者b)近距离(1 米之内)接触飞沫传播疾病,如流脑、流感、流腮等的患者。c)为急性发热性呼吸道疾病患者进行可能引发气溶胶的高风险操作,如气管插管、心肺复苏术、开放式吸痰、支气管镜检、尸检或涉及使用高速设备的手术等。每次操作前应进行风险评估,根据风险评估结果选用。按照正确的方法佩戴口罩,保证口罩罩住鼻、口、下巴。 用两手根据鼻梁形状塑造鼻夹以免漏气;医用防护口罩每次佩戴后应进行密合性检查。医用防护口罩效能持续应用 6h-8h;口罩被污染或湿透、破损,应及时更换。一次性口罩应一次性使用。A)在进行诊疗、护理操作,可能发生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等喷溅时。为患者进行可能发

3、生血液体液等喷溅的操作时,如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心肺复苏术、开放式吸痰、标本处理、支气管镜检、尸检或涉及使用高速设备的手术等护目镜、面罩B)近距离(1 米之内)接触经飞沫传播的传染病患者时。近距离(1 米之内)接触流感、流腮、流脑等飞沫传播的传染病患者或疑似患者时。每次进行高风险操作前应进行风险评估,预期可能发生血液、体液等喷溅时选用。全面型防护面罩A)为呼吸道传染病患者进行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等近距离操作,可能发生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喷溅时。为飞沫传播和空气传播疾病患者进行近距离操作,如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心肺复苏术、开放式吸痰、标本处理、支气管镜检、尸检或涉及使用高速设备的手术等,可能发生

4、血液体液喷溅时使用。为呼吸道传染病患者进行高风险操作前应进行风险评估,预期可能发生血液、体液等喷溅时选用。清洁非无菌手套A)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呕吐物及污染物品时。a)处理潜在感染物或预期接触受污染的物品和表面时,如清洗或清洁器械、处理废物、处理呕吐物/排泄物等,接触实施接触隔离的病人及周围区域。b)有可能直接接触患者血液或其他潜在感染物,如静脉导管拔管、牙科操作、接触高传染性高危险性微生物时等。c)存在血液暴露可能性的操作,如静脉穿刺、静脉注射、抽血等。d)医护人员皮肤有破损或感染(如湿疹、开裂、干燥皮肤等)。无菌手套 A)进行手术等无菌操作、接触患者破损皮肤、粘膜。a)手

5、术操作(包括放射介入手术);b)无菌操作,如全胃肠外营养和静脉配置中心内配置药物、中心静脉置管、留置尿管、开放式吸痰、骨穿、腰穿等;c)直接接触患者粘膜、破损皮肤,如阴道检查、直接接触烧伤或感染的皮肤等。一人一用一更换,戴手套不能代替手卫生。医务人员手部有伤口,且接触经接触传播疾病的患者血液体液等物质时,应戴双层手套。以下部门禁止戴手套:行政办公区域、饭堂、图书馆、会议室、工作人员学习休息区域、药房、收费、挂号、客服等部门。以下情况不可戴手套:按电梯、使用电话(含手机)、使用电脑(检验部门另行规定)、书写医疗文书、收发病人餐具、发放口服药物、测血压、体温、脉搏、皮下、肌肉注射、给病人穿衣、洗澡

6、(带开放伤口病人除外)、诊疗活动结束后。A)接触经接触传播的感染性疾病患者如传染病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等时。对经接触传播疾病的患者进行可能污染工作服的操作,如扶抱、处理血液、体液、分泌物等。B)对患者实行保护性隔离时,如大面积烧伤患者、骨髓移植患者等患者的诊疗、护理时。对保护性隔离患者,如大面积烧伤、骨髓移植、化疗后或使用大剂量免疫抑制剂、AIDS 等患者进行诊疗、护理时。隔离衣C)可能受到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喷溅。为患者进行可能发生血液体液等喷溅的操作时,如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心肺复苏术、开放式吸痰、标本处理、支气管镜检、尸检或涉及使用高速设备的手术等。A)临床医务人员在接触甲

7、类或按甲类传染病管理的传染病患者时。接触人高致病性禽流感、鼠疫、霍乱、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肺炭疽的患者。防护服B)接触经空气传播或飞沫传播的传染病患者,可能受到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喷溅时。为空气传播或飞沫传播疾病患者进行可能发生血液体液等喷溅的操作时,如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心肺复苏术、开放式吸痰、标本处理、支气管镜检、尸检或涉及使用高速设备的手术等。每次进行高风险操作前应进行风险评估,预期可能发生血液、体液等喷溅时选用。预计有传染性物质飞出,而隔离衣/防护服不防水时,应外套防水围裙。进行手术和深静脉置管操作时应穿无菌隔离衣。一次性隔离衣/防护服应一次性使用,使用后及时丢弃。有破损

8、或被血液体液等污染时随时更换。接触不同患者应更换隔离衣/防护服,只有在一个集中隔离区域,且隔离衣/防护服不会直接接触患者时,才可以穿一件隔离衣同时照顾多名患者。防水围裙 A)可能受到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及其它污染物喷溅、进行复用医疗器械的清洗时。产房接产,或进行复用医疗器械、复用试验用具的清洗等。 每次进行高风险操作前应进行风险评估,预期可能发生血液体液等喷溅时选用。A)进入污染区前。 a)进入呼吸道传染病(空气传播或飞沫传播疾病)患者的隔离区;b)进行可能污染头部的操作,如微生物实验室标本处理、尸检等。帽子B)进入洁净环境前、进行无菌操作等时。a)进入洁净区域前,如手术室无菌区、供应室无

9、菌区、血液移植仓等区域。b)无菌操作,如全胃肠外营养和静脉配置中心内配置药物、中心静脉置管、留置尿管、开放式吸痰、骨穿、腰穿等。室内鞋、鞋套 A)从潜在污染区进入污染区时和从缓冲区进入负压病房时。a)进入 SARS、人感染高致病禽流感、霍乱等烈性传染病的隔离病房、负压病房应使用鞋套。b)进入洁净区域(如手术室、供应室无菌区、血液移植仓等)、以及新生儿室、产房等应使用室内鞋或鞋套。用于标准预防的个人防护装置包括手套、隔离衣或防护服、眼罩和外科口罩,其他物品,如工作帽、鞋套不能认为是标准预防所必须的防护装置。防护用品使用的风险评估情形 手卫生 手套 隔离衣或防护服 外科口罩或医用防 护口罩 眼罩或 面罩 帽子接触患者前后及接触被污染环境后总是执行 如果直接接触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粘膜及破损皮肤 如果存在体液等飞溅到医务人员身体的风险 a 如果存在体液等飞溅到医务人员身体和脸部的风险 a b 如果存在体液等飞溅到医务人员身体、脸部和头部的风险 a b 备注:a. 如果预计会有血液或体液溅出,且隔离衣或防护服不是防水时,应在隔离衣或防护服外穿戴防水围裙。b. 在治疗感染不明传播途径病原体的患者、已知或怀疑为感染经空气传播病原体的患者时,或进行引发气溶胶的操作时,应选择最高级别的呼吸防护装置,最好是医用防护口罩。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