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组织行为学试题库 一、填空题 1我国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以下五个方面,即:基本理论的研究;个体心理与行为的研究;群体心理的研究;领导心理的研究;组织心理的研究。 2组织行为学常见的研究方法有: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测验法;案例分析法。 3个性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性格。 4能力差异表现为:水平差异;类型差异;早晚差异。 5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影响因素有:社会文化因素;学校教育因素;家庭因素;个体因素。 6动机的产生主要依赖两个条件:其一是个体因缺乏某种东西而引起的需要(驱力或欲望);其二是个体之外能满足需要的客体、情境、条件等诱因。 7激励的理论主要包括:强化理论;内容型激励理论;
2、过程型激励理论;综合型激励理论。8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的需要有: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9双因素理论实为激励因素;保健因素理论,简称为“ 双因素理论” 10成就需要理论认为人的高层次需要由权力需要;友谊需要和成就需要构成。 11 “生存、关系、成长”理论认为人类有三种需要:生存需要;相互关系需要和成长需要。12期望理论认为,决定行为动机的因素有两个,即期望与效价。 13从公平理论来看,影响激励效果的不仅有报酬的绝对值,还有报酬的相对值。 14强化的类型有正强化;负强化;惩罚和消退。 15行为主义的激励论强调外在激励(如奖惩性措施)的重要性。认知派激励论则强调
3、内在激励(如人的需要、期望、公平感)的重要意义。但它们都侧重以某一个方面研究激励的问题。综合激励是指一种同时考虑到人的需要、人的活动目标和人的活动结果的激励方法。在西方组织行为学中,综合激励是在对内容型激励理论、过程型激励理论和行为改造型激励理论进行概括和综合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新型的激励理论。 16综合激励理论主要包括波特劳勒的综合激励理论和罗伯特 豪斯的综合激励理论。17挫折发生的三个必备条件是个体所期望或追求的目标是重要的;个体认为该目标是有可能达成的;在目标与现实中存在难以克服的障碍。 18影响人际知觉偏见的心理因素有第一印象(初次印象) ;刻板印象(人际知觉的定型化);光环效应(晕轮效
4、应) 。 19归因的一般原则有共变原则;打折扣原则;非共同效果原则;非预期性原则;三度归因原则。 20根据信息沟通时的反馈信息多少,在组织中可以把沟通分为两种:双向沟通和单向沟通 21从相互作用分析的角度出发,交往的形式主要有两种,即平行的交往和交叉的交往。 22群体的结构变量主要包括正式领导;角色;规范;地位;群体规模;群体构成以及群体内聚力的程度。 23高绩效团队的特点有:高效率、高绩效;规模较小;成员技能互补;善于变化。 24领导影响力由权力性影响力和非权力性影响力构成。 25领导行为的效果是由领导者、被领导者以及环境变量交互作用所决定的。 2620 世纪 70 年代,领导问题的研究以考
5、虑情境因素的应变理论为主导方向。但到 20 世纪 80 年代,一些研究者则从领导与下级的关系以及领导者是否具有远见卓识的角度研究领导行为,从而提出了各种不同的理论,主要包括领导成员交换理论;领导归因理论;领导魅力理论;转变型领导理论和超越型领导理论。 27在组织设计决策中,最基本的影响因素是环境;战略;规模和技术。 28组织文化可分为学院型;俱乐部型;棒球队型;堡垒型。可以运用力场分析的方法去分析组织中支持和反对变革的所有因素,采用图示法排队,分析比较其强弱,然后采取措施,通过增强支持因素和削弱反对因素来推行改革的方法。 三、简答题 1简要解释变量、自变量、因变量、中介变量、主试、被试、假设、
6、因果关系等概念 变量是能被测量的,可能在数量、强度的任一方面或两方面都发生变化的一种一般特征。比如:工作满意度、员工生产率、工作压力、能力、个性、群体规范等都是组织行为学中的变量。由研究者操纵变化的变量叫自变量。在组织行为学中,通常研究的自变量包括智力、个性、工作满意度、经验、动机、强化模式、领导风格,报酬分配、甄选方法以及组织设计。 因变量是受自变量的影响而发生变化的反应变量。在组织行为学的研究中,常见的因变量有生产率、缺勤、流动、工作满意度及组织承诺。中介变量又称中间变量,或者权变变量,是指一类影响自变量与因变量关系的一种变量。由于这种变量不易被观察到,不易被操纵、不易被测量,因此可以认为
7、它是一种潜在的或假设的变量。例如:如果增加工作领域中直接监督的程度(X),则会提高工人的生产率(Y),但这种影响受到所从事任务的复杂性(Z)的制约。主试是指在研究中负责主持该项研究活动的个体,一般为 1 名。被试是指在研究中被研究的对象。在组织行为学中往往是人。对于两个或多个变量间的关系所作的试探性解释称为假设。因果关系是指在假设中的原因与结果的关系。根据定义,假设中暗含着一种关系,也就是说,它意味着一种预先假设的原因与结果的关系。 2气质的特点有哪些? 气质是个人与生俱来的、与神经过程的特性相联系的心理活动特征。 气质主要是先天的;气质有极大的稳定性,但也有一定的可塑性;每一气质类型各有优缺
8、点,都有可能在事业上取得成就;气质对人的身心健康有影响;气质可能会影响到活动效率。 3管理中如何利用气质差异? 应当应用气质的差异,妥善地进行管理。具体来讲,在管理中可从人机关系,人际关系、思想教育等方面来考虑应用气质差异。在这些范围内应用气质差异应考虑以下原则:气质绝对性原则;气质互补原则;气质发展原则。 4在管理中如何运用能力的差异? 录用选拔,全面考察;使用安排,人尽其才;培训提高,两者兼包;考核评价,因岗异样。5性格在管理中有什么意义? 行为预测;量材而用,因材施教。 6需要、动机、行为有什么联系? 行为由动机决定,动机来自需要。但这句话不能反过来理解:有了某种需要,就有某种动机,有某
9、种动机就有某种行为。事实上,有某种需要不一定就产生某种动机,要使需要产生动机,首先需要要达到一定的强度,人在每时每刻都有多种需要同时存在,但其强烈程度不同,只有需要的强度达到一定程度,才能转化为动机。当人们的需要还处于萌芽状态时,以模糊的形式反映在人们的意识中并产生不安之感,这就称之为意向,意向还不足以被人意识到,随着需要的不断增强,人们开始比较明确地知道,是什么事情使自己感到不安,并意识到可以通过什么手段来满足需要,这时,意向转化为愿望,需要的强度达到强烈的程度,便成为内推性因素;其次环境中还要有能使需要得到满足的目标,即外拉性因素时,才能引发动机。此外,即使同一需要,在不同的诱因作用下也可
10、能产生不同的动机。有某种动机不一定就会引发某种行动。因为一个人同时可以有许多的需要和动机。一般而言,多种需要在特定时间和空间内,其中一种需要是最强的,被称为主导需要。在这种主导需要驱使下会出现多种动机,但只有一种最强的动机优势动机实际产生行为。 7双因素理论的基本观点 与人的工作动机有关的因素有两类,即激励因素和保健因素;保健因素的满足,激起的是外部动机,激励因素的满足,激起的是内部动机,二者对于调动人的积极性来说,还都是起作用的,只是其影响的程度不同而已;修正了传统的满意,不满意的观念。 8在管理中如何运用双因素理论? 根据赫氏理论,要调动人的积极性,就要在“满足”二字上做文章。满足人们对外
11、部条件的要求(保健因素间接满足) ,或者满足人们对工作本身的要求(激励因素的满足直接满足) 。我们在实施激励时,应注意区别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前者的满足可以消除不满,后者的满足可以产生满意;在间接满足方面注意发挥保健因素的作用;在直接满足方面,突出发挥激励因素的作用;设法将保健因素转变成激励因素,指导奖金发放。 9期望理论的公式是什么? 只有当人们认为存在实现预期目标的可能性,并且实现这种目标又是非常重要的时候,他们的激励程度或动机水平才会最大。也就是说决定行为动机的因素有两个,即期望与效价。用公式表示为:(激励力量)动机水平=期望值效价。动机水平也即激发力量,指调动一个人的积极性,激发人内部
12、潜力的强度,它决定着人们在工作中会付出多大的努力。期望值指个人依据一定的经验判断通过某种行为达到目标的主观概率,或个人对达到目标可能性大小的估计。效价指所要达到的目标对于满足个人需要的价值,或目标满足个人需要的程度。 10期望理论的基本模式是什么? M=EIV。意思说,只有通过努力实现组织目标(E) ,实现了组织目标以后又能获得适当的报偿(I) ,而这适当的报偿对人又很重要时(V) ,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人的积极性。换句话说,要最大限度地调动人的积极性,必须处理好努力与工作成绩的关系(第一类期望 E) ,工作成绩与报偿的关系(第二类期望 I) ,报偿与满足需要的关系(效价) 。 11期望理论对管理实践有何启示意义? (1 )激励动机,必须同时考虑三方面的问题 努力与工作绩效 、 绩效与报酬 、 报酬与需要。 (2 )提高绩效到报酬的期望值。根据 VIE 理论,工作绩效只是获得工作报酬的手段。人们只有明确认识到工作绩效对于获得报酬所具有的肯定意义的条件下,才会去努力争取高水平的工作绩效。因此,管理者应该对组织成员讲清楚,什么样的绩效水平将会导致什么样的报酬。奖酬办法越明确,越具体,组织成员所形成的动机就越明确、具体,因而强度也就越大。 (3 )提高效价,采取合适的报酬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