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PT , 页数:71 ,大小:699KB ,
资源ID:3719626      下载积分:15 文钱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省得不是一点点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enke99.com/d-371962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合:低碳经济与循环经济.ppt)为本站会员(99****p)主动上传,文客久久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文客久久(发送邮件至hr@wenke99.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合:低碳经济与循环经济.ppt

1、低碳经济与循环经济,渭南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李富荣 副教授 硕士2014.4,授课内容,第一讲 低碳经济概述第二讲 低碳经济与节能减排第三讲 低碳经济发展的保障体系第四讲 循环经济与环境保护第五讲 循环经济与绿色消费第六讲 循环经济与资源利用第七讲 循环经济实施保障体系,第一讲 低碳经济概述,一、低碳经济的概念内涵圣雄甘地说:地球能满足人类的需要,但满足不了人类的贪婪。(一)低碳经济的概念1.国内外学者的相关研究美国著名学者莱斯特R 布朗提出的能源经济革命论是低碳经济思想的早期探索。,斯特R 布朗(1999)认为:面对“地球温室化”的威胁,要尽快从以化石燃料为核心的经济,转变为以太阳、氢能为

2、核心的经济。莱斯特 R 布朗(2002)还认为化石燃料或以碳为基础的经济,向高效的、以氢为基础的经济转变十分必要性和紧迫,要建构零污染排放、无碳能源经济体系。,英国的我们未来的能源创建低碳经济(能源白皮书)指出,“低碳经济”是通过更少的自然资源消耗和更少的环境污染,获得更多的经济产出;低碳经济是创造更高的生活标准和更好的生活质量的途径和机会,也为发展、应用和输出先进技术创造了机会,同时也能创造新的商机和更多的就业机会。,近年来,国内学者对低碳经济的定义进行了许多积极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学术成果。,2.低碳经济的概念及特征我们认为,低碳经济是一种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特点的发展模式,是以

3、应对气候变化、保障能源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有机结合为目的的规制世界发展格局的新规则。其实质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创建清洁能源结构,发展低碳技术、产品和服务,确保经济稳定增长的同时消减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其核心是能源的高效率和洁净的能源结构,关键是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低碳经济具有经济性、技术性和目标性3大特征。,(二)低碳经济的5大要素低碳技术是低碳经济发展的动力低碳能源是低碳经济发展的核心低碳产业是低碳经济发展的载体低碳城市是低碳经济发展的平台低碳管理是低碳经济发展的保障,(三)低碳经济的科学内涵发展低碳经济是一场涉及生产模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国家权益的全球性革命,它的内涵十分丰富。

4、我们认为:低碳经济是一种经济发展理念,更是一种经济发展模式;低碳经济是一个国家博弈的结果,是一个政治化的科学问题;同时,低碳经济也是一个经济、社会、环境系统交织在一起的综合性问题。,1.低碳经济是一种发展理念,更是一种发展模式。2.低碳经济是一个科学问题,更是一个政治问题。3.低碳经济是涉及能源、环境、经济系统的综合性问题。,(四)发展低碳经济的切入点1.构建低碳社会2.发展低碳市场3.发展低碳产业,二、低碳经济演进:国际动向与中国行动(一)英国低碳经济先行“低碳经济”最早见诸于政府文件是在2003年的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具体包括:1.到2050年将英国CO2的排放量

5、消减60%,并于2020年取得实质性的进展(在2007年3月发布的气候变化法案中,2020年的目标被确定为26% -32%);2.保持能源供应的稳定性和可靠性;3.促进国内外竞争性市场的形成,协助提高可持续的经济增长率并提高劳动生产率;4.确保每个家庭以合理的价格获得充分的能源服务。,(二)低碳经济或为欧盟就业出路自5京都议定书6签署以来,欧盟一直主导着减排的前进步伐,对本区域的工业产品制定了更严格的节能与排气量指标,深刻影响了全球工业产品的竞争格局,使欧盟赢得了新经济竞争的初步优势,引导着新兴低碳经济、环保产业的发展。,(三)美国拟立法巨资投入低碳经济在2003年,美国学者莱斯特布朗在B模式

6、:拯救地球延续文明一书中,提出并掀起了发展模式的B与A之争。,(四)日本强化低碳经济旨在实现低碳社会受地理环境等自然条件制约,全球气候变暖对日本的影响远大于世界其他发达国家,面对气候变暖可能给本国农业、渔业、环境和国民健康带来的不良影响,日本各届政府一直在宣传推广节能减排计划,主导建设低碳社会。,京都议定书,1997年12月11日,149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在日本京都通过了京都议定书,规定从2008到2012年期间,主要工业发达国家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要在1990年的基础上平均减少5.2,其中欧盟削减8,美国削减7,日本削减6。京都议定书确立了三个实现减排的灵活机制,即联合履约、排放贸易和清洁发展机

7、制。其中清洁发展机制(CDM)同发展中国家关系密切,其目的是帮助发达国家实现减排,同时协助发展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是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技术转让和资金,通过项目提高发展中国家能源利用率,减少排放,或通过造林增加二氧化碳吸收,排放的减少和增加的二氧化碳吸收计入发达国家的减排量。,(五)联合国组织呼吁发展低碳经济2009年12月7日-18日召开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此次大会被很多人寄予厚望,甚至有人称其为“人类拯救地球的最后机会”。,(六)低碳经济:中国在行动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也已成为发展低碳经济的主要践行者。目前,中国已经确立了发展“低碳经济”的道路,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8、做出了一系列努力。近年来,中国政府提出了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大战略构想,不断强化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先后制定了一系列促进节能减排的政策,在客观上为低碳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推进作用。,三、低碳经济与中国经济增长(一)制约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因素一是资源禀赋与能源结构的高碳特征是我国向低碳全面发展模式转变的长期制约因素二是我国现实国情与发展低碳经济之间存在着比较尖锐的矛盾,三是经济增长方式粗放、能源使用效率低下是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严重障碍四是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受科学技术水平总体落后的制约五是我国低碳经济的融资机制不完善六是社会氛围的不和谐局面是开创全面低碳经济的障碍,(二) “十二五”

9、期间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对策建议1.进一步调整能源结构,建立并发展低碳能源体系。2.调整产业结构,积极推进低碳产业的发展。3.促进科技创新,大力发展低碳技术。,4.完善有关低碳经济发展的政策法规,建立有效的低碳激励机制。5.充分利用国际环境,建立各国间的气候合作机制。6.加强环境监管力度,构建公众参与的低碳经济体系。7.构建低碳生活理念,倡导低碳生活方式。,第二讲 低碳经济与节能减排,一、节能减排相关理论(一)节能减排提出的背景(二)节能减排的内涵1.节约能源2.减少污染物排放,综上,我国的节能减排包含着丰富的含义:它既是我国减少碳排放,顺应全球低碳发展的重要举措,又是我国优化自身产业结构、能源

10、结构,改善环境质量,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三)节能减排与低碳经济的关系节能减排是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手段。要实现经济的低碳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节能减排是非常重要的方式和手段。通过节能减排,可以减少环境污染物的排放,从而保护自然和森林植被,并有助于提高资源和能源的利用效率,充分利用和开发可再生资源,从而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保护环境,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循环型社会的目的。,二、中国节能减排发展的模式、措施及成效(一)中国节能减排发展的模式,一是以可持续发展观作为节能减排的宏观指导。二是以建立节能减排机制作为发展节能减排的重要保证。三是以技术创新作为节能减排的主要抓手。,(二)中国节能减排的主要

11、措施一是加强责任目标考核二是推动重点工程实施三是严控高耗能、高排放行业盲目扩张四是加快新技术开发和推广五是完善相关法规和政策建设六是强化节能减排监管,(三)中国节能减排的主要成效一是地方节能减排考评制度的建立,为我国发展观和政绩观的转型奠定了基础。二是节能减排自上而下推进并取得了一定成效,再次证明了这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府工作模式的可行性。,三是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有效促进了地方经济转型和产业结构调整。四是节能减排的指标设置具有全过程控制雏形,有助于全过程控制的环境管理体系。五是节能减排技术的推行为我国实现能源安全、应对气候变化等作出了重要贡献。,(四)中国节能减排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节能减排的开

12、展与我国目前所处的发展阶段之间存在着比较尖锐的矛盾。二是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将会成为长期制约节能减排工作开展的客观因素。三是社会各级对于节能减排工作的思想认识还未完全到位,不利于节能减排工作的全面实施。,四是目前主要靠行政手段推动节能减排的开展,系统的节能减排长效综合机制还没有形成,不利于节能减排工作的长期有序开展。五是我国当前的总体科学技术水平,尤其是节能减排相关新技术还很落后,成为制约我国节能减排发展的严重障碍。六是我国当前节能减排开展过程中没有充分考虑区域发展的不平衡性,使得节能减排较难在全国范围内长期平衡发展。,三、德国节能减排低碳的经验和措施(一)德国节能减排低碳的主要经验1.注重

13、法律、制度建设,重视循环经济2.通过技术创新减少污染物及温室气体排放量,3.利用市场机制引导、促进节能减排和低碳发展4.公众参与,形成可持续的消费模式5.优化能源结构,提高可再生能源比例,大力发展低碳能源,(二)启示与建议1.选择节能减排低碳的突破点2.建设节能减排低碳的技术支撑体系3.完善节能减排低碳法律和政策体系4.灵活的市场机制与经济促进措施,第三讲 低碳经济发展的保障体系,一、碳基金的特征碳基金是碳汇基金的简称,它是一些国际金融组织为推动国际碳交易活动,实施一些合适的项目推动全球减缓温室气体排放和增强碳吸收汇的行动而专门设立的融资渠道,碳基金具有基金专用性的基本特征。,二、碳基金发展现

14、状(一)国外1.世界银行碳基金2.国外其他碳基金(亚太碳基金、意大利碳基金、日本碳基金、欧洲碳基金)3.碳基金应对全球变暖的作用,(二)国内1.现状2.中国绿色碳基金的前景2007年7月20日,我国宣布成立中国绿色碳基金,其发起者包括国家林业局、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绿化基金会、嘉汉林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美国大自然保护协会和保护国际。该基金设在中国绿化基金下,属于全国性公募基金,是用于支持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活动、促进可持续发展的一个专业造林减排基金。它的设立,为企业、团体和个人志愿参加植树造林以及森林经营保护等活动搭建了一个平台。,三、绿色碳基金的筹资渠道(一)国家出资(二)吸收国外

15、资金(三)企业投资(四)个人出资(五)征收温室气体排放税(六)发行生态彩票,四、推动绿色碳基金发展的对策建议(一)强化宣传培训工作,提高公众参与造林增汇活动的认识水平。(二)加强制度建设,提高投资者的积极性。(三)抓住机遇,参与国际的CDM项目。(四)强化监测工作,促进国内碳交易市场的发展。,第四讲 循环经济与环境保护,一、循环经济:21世纪理想的经济模式(一)全球经济模式的历史性更替(二)循环经济的生态学原理(三)循环经济的概念、内涵和评价原则,二、发达国家循环经济实践(一)发展循环经济的国际实践随着20世纪60年代以来生态学的迅速发展,使人们产生了模仿自然生态系统的愿望,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物

16、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规律重构经济系统,使得经济系统和谐地纳人到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中,建立起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到20世纪90年代,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普遍采纳,发达国家正在把发展循环经济、建立循环型社会,作为实现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二)发展循环经济就是保护环境循环经济是对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的简称,是以物质、能量梯次和闭路循环使用为特征的,在环境方面表现为污染低排放,甚至污染零排放。循环经济把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生态设计和可持续消费等融为一体,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因此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循环经济的根本之源就是保护日益稀缺的环境资源,提高环境资源的配置效率

17、。,(三)生态工业是循环经济的重要形态生态工业园区是依据循环经济理念和工业生态学原理而设计建立的一种新型工业组织形态。生态工业园区的目标是尽量减少废物,将园区内一个工厂或企业产生的副产品用作另一个工厂的投人或原材料,通过废物交换、循环利用、清洁生产等手段,最终实现园区的污染零排放。,三、建立我国的循环经济势在必行(一)建立促进循环经济的法规制度。(二)探索建立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三)开发建立绿色技术支撑体系。(四)以绿色需求推动循环经济发展。(五)积极开展循环回收利用的试点。,四、中国环境保护产业的发展探究环境保护产业是指国民经济结构中为环境污染防治、生态保护与恢复、有效利用资源、满足人民

18、环境需求,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产品和服务支持的产业。该产业不仅可以为节能减排、污染控制、污染清理和废物处理提供产品与技术服务,而且还能够为洁净产品设计、节能技术、生态设计提供相关服务。,(一)环境保护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1.是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2.有助于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3.是推动高质量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二)“十一五”行业发展现状一是创新能力不强二是 结 构 不合 理三是市场不规范四是政策机制不完善五是服务体系不健全,(三)中国环境保护产业的发展建议1.制定环境保护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2.明确环境保护产业发展重点3.规范环境保护产业市场4.大力发展环境保护产业自主创新,

19、第五讲 循环经济与绿色消费,绿色消费循环经济在消费领域的内在动力绿色消费是带有环境意识的消费活动,它可以有效遏制过度消费行为的滋生蔓延,对保护环境、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起着不可替代的“源头消减”作用,是循环经济在消费领域的实现形式和内在动力。,一、绿色消费的内涵与实质绿色消费是以绿色、自然、和谐、健康为宗旨的,有益于人类健康和环境保护的新型消费模式。绿色消费的概念有 3 层含义:一是倡导消费者在消费时选择未被污染或有助于公众健康的绿色产品;二是在消费过程中注重对垃圾的处置,不造成环境污染;三是引导消费者转变消费观念,崇尚自然、追求健康,在追求生活舒适的同时,注重环保、节约资源和能源,实现可持续消

20、费。,绿色消费的实质就是要改变当前不合理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提倡合理、适度和可持续的消费理念和消费行为,努力做到使用可再生的消费品,在消费的同时必须考虑到废弃物的循环利用,真正意义上实现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友好。,二、发展循环经济必须倡导绿色消费1.绿色消费观念是发展循环经济的思想基础2.绿色消费是实现循环经济发展“源头消减”的重要途径3.绿色消费可以形成消费与生产的良性互动,三、以绿色消费推动循环经济发展(一)政府: 绿色消费的主导舆论教育、政策法规、经济杠杆(二)企业: 绿色消费的载体生产绿色产品、推行绿色营销、创新商业模式(三)消费者: 绿色消费的主体树立绿色消费理念、实践绿色消费行为

21、、构筑绿色消费结构,第六讲 循环经济与资源利用,一、资源循环利用概述(一)资源循环利用概念根据资源的成分、特性和赋存形式对自然资源综合开发、能源原材料充分加工利用和废弃物回收再生利用,通过各环节的反复回用,发挥资源的多种功能,使其转化为社会所需物品的生产经营行为。,对此我们应当有两个基本认识:首先,资源短缺和市场需求是资源综合利用的根本引导力量;其次,资源循环利用的根本推动力是科技进步,每当新技术出现总会开拓出新的资源领域及新的使用方式,推动资源综合利用不断向广度和深度发展。,(二)资源循环利用的基本特征1.客观性2.科技性3.系统性4.统一性5.能动性,(三)资源循环利用的目的要求资源循环利

22、用理论与行动的目的是达到节约资源、减废治污、治理和保护环境,进而从整体上推进经济持续发展与社会全面进步。这种循环的推动力是科学技术进步。,二、我国自然资源简况及供需矛盾(一)对中国能源和矿产资源的保证程度的分析(二)水资源的保证程度(三)土地资源的保证程度(四)森林资源的保证程度,三、材料节约利用与新材料开发(一)节能材料的涵义(二)材料节约利用(三)新材料开发,第七讲 循环经济实施保障体系,一、建立相应的法律法规(一)制定统领循环经济发展的循环经济法(二)建造与循环经济法相配套的行政法规(三)制定地方性法规规章(四)及时调整环境标准,二、加大科技投入力度(一)建立生态工业技术研发基地,促进高

23、新技术产业化;(二)重点开发或运用生态工业的关键联接技术,如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化技术、水回用技术、工业废物资源化技术、生物化工联接技术,通过科技创新,延长产业链和开发相关行业产业链接和耦合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高生态效率;,(三)重点开发能源的梯级利用技术; (四)寻找污染物“零”排放技术和有毒有害原材料替代技术; (五)开发和运用煤矸石等大宗工业废物的综合利用、深加工等二次资源开发技术等。,三、综合运用经济政策(一)制定推动循环经济的经济政策(二)积极推动环境认证制度的实施(三)制定鼓励绿色消费和绿色采购的政策,四、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可以根据中国实际情况,在网络、电视、广播、报纸、各大超市等上加大对循环经济的社会宣传,引导公众购买绿色产品,促使企业在产品设计过程中遵循“为环境设计”和提高生态效率的原则。,五、循环经济促进法将带给中国什么改变?循环经济促进法已于 2009 年 1 月 1 日起施行。循环经济促进法的实施将会使我国的循环经济发展有了重要的法律保障,促进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大幅度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是缓解能源资源约束矛盾、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从根本上减轻环境污染的有效途径,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谢谢大家!,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