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5 ,大小:45.50KB ,
资源ID:3722047      下载积分:20 文钱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省得不是一点点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enke99.com/d-372204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风险评价准则 (新).doc)为本站会员(11****ws)主动上传,文客久久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文客久久(发送邮件至hr@wenke99.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风险评价准则 (新).doc

1、1风险评价准则1、 目的为确保公司生产活动平稳进行,减少或避免各种不必要的作业风险,根据国家危化品安全标准化规范及其其他相关政策法规精神,结合公司生产实际状况,特制定本评价准则,以期指导公司各系统生产趋于良性循环发展,使全员明晰本岗位影响安全的风险及控制措施,提升安全生产意识及知识水平。2、适用范围本准则适用于公司各部门(车间)及其基层诸项活动的安全生产、操作与各项检维修活动的评价。3、评价依据a 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地方法规、政策规定;b 公司安全管理制度、标准、规范;c 公司安全生产方针、目标、计划;d 工艺流程、设施、危险品特性;e 以往的事故、不符合记录等4、评价方法由于安全风险评价目

2、的和对象的不同,而每种方法都有其适用范围和应用条件,在进行安全风险评价时,应根据评价的对象和要达到目的,选择适用的风险评价方法。风险评价主要方法如下:表 1. 主要风险评价方法2序号 风险评价方法名称 英文缩写 适用性概述 备注1 安全检查表 SCL 对各类静态设施潜在风险罗列所需检查项目及标准的表格形式 公司采用2 预危险性分析 PHA 对各类项目实施前对存在进行的初步或预防性分析 未采用3 工作危害分析 JHA 主要针对工作活动过程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风险性评价与辨识 公司采用4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FMEA按实际需要将系统进行分割并分析可能发生故障类型,以便采取相应对策,提高系统安全性未采用5

3、 故障树分析 F TA 重点对系统的危险性进行识别评价,可作为安全分析、评价、和事故预测 未采用6危险和可操作性研究HAZOP目的是找出过程中工艺状态的变化(偏差) ,分析偏差产生的原因、后果及可采取的对策公司采用7 故障假设分析法 WI对系统工艺过程或操作过程的创造性分析,可通过提问的方式发现可能的事故隐患未采用8 危险指数法 RR通过评价人员对几种工艺现状,及运行的固有属性进行比较计算,确定工艺危险特性重要性大小,并根据评价结果,确定进一步评价的对象未采用9 事件树分析 ETA 用来分析普通设备故障或过程波动(初始事件)导致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未采用10 人员可靠性分析 HRA一般建议将该评

4、价方法与其他安全评价方法结合使用,能识别出具体的、有严重后果的人为失误未采用11 定量风险评价方法 QRA该种评价方法能提供足够的量化信息,为各级管理者提供有利的风险治理决策依据未采用12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主要将作业条件的危险性作为因变量,采取对所评价的对象划分的危险程度等级表,查出危险程度的一种评价方法未采用5 适用方法5.1.1 评价准则依据公司生产过程对某项工作或作业过程中风险出现的可能性、严重性、风险度三种判断风险要素演变状况的具体分析做出定量、定性的评价,包括事3件发生的可能性 L 和事件后果的严重性 S,以及与其对应的风险度 R。风险度R=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L事件后果的严重

5、性 S。5.1.2 取值标准(1)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L 值大小判断准则:鉴于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及其发生频率与现有的防范、预防、检测和控制措施息息相关,倘若各项控制措施到位,并处于良好状态,则事件发生的可能性(L )值会大大降低。如下表所示,等级数值越大,说明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越大。表 2. 可能性 L 取值范围L 值 标 准5 在现场没有采取防范、监测、保护、控制措施,或危害的发生不能被发现(没有监测系 统) ,或在正常情况下经常发生此类事故或事件。4 危害的发生不容易被发现,现场没有检测系统,也未作过任何监测,或在现场有控制措 施,但未有效执行或控制措施不当,或危害常发生或在预期情况下发生。3

6、没有保护措施(如没有保护防装置、没有个人防护用品等) ,或未严格按照操作程序执行,或危害的发生容易被发现(现场有监测系统) ,或曾经作过监测,或过去曾经发生类似事故或事件,或在异常情况下发生过类似事故或事件。2 危害一旦发生能及时发现,并定期进行监测,或现场有防范控制措施,并能有效执行, 或过去偶尔发生危险事故或事件。1 有充分、有效的防范、控制、监测、保护措施,或员工安全卫生意识相当高,严格执行 操作规程。极不可能发生事故或事件。(2)根据公司生产过程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造成的危害程度,将风险发生结果的严重性(S )分析列表如下:表 3. 严重性(S)取值范围S值 人 员 财产损失/万元 导致

7、后果 其 它5 造成人员死亡 50 全厂停车 重大环境污染4 造成人员重伤 25 部分关键装置停车 公司形象受到重大负面影响3 造成轻伤 10 降低生产负荷 造成环境污染2 造成人员轻微伤 10 对生产未造成影响 造成轻微环境污染1 无人员伤亡 无损失 生产正常进行 无污染、无影响4(3)公司内各项活动存在风险等级判定准则及控制措施如下表所示:表 4. 风险等级判定准则及控制措施风险等级 风险(R= LS ) 控制措施不可容许 2125 在采取措施降低危害前,不能继续作业,对改进措施进行评估重大风险 1520 采取紧急措施降低风险,健全运行控制程序,全程跟踪检查、 监测及评估,掌握风险发展趋势

8、中等风险 914 针对风险目标制定落实防范措施、加强培训及交流可接受风险 48 对应风险健全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等,定期检查可忽略风险 4 无需采用控制措施,保存记录6 评价与治理 6.1 风险评价的范围:公司在进行风险评价时,应依据风险评价准则选定合适的评价方法,定期和及时对作业活动和设备设施进行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和风险评价。评价风险应从影响人、财产和环境等三个方面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分析,涉及范围具体内容按照公司风险评价管理制度规定执行。6.2 评价依据公司目前的实际状况,选择适当的安全评价方法,对作业活动、生产设备设施、工艺过程等方面进行危害识别,进而按照风险评价的准则进行风险分析评价,划分

9、风险等级,确定风险是否属于可接受风险。根据本制度序号 5所订标注,按照风险值的大小将其分为重大、较大、中等风险等级别,分别确定整改的期限和整改措施,措施采取之后,应该再做一次风险评价,确定风险是否降低到可接受的程度,否则应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整改,直至安全风险达到人员可接受的程度。6.3 治理对评价为较大风险以上级别的风险,各车间、部室应该根据风险评价的结果,按优先顺序进行控制治理。并且应对判定为重大风险的进行详细记录,并定期更新,各车间、部室应针对具体措施采取严格控制的方式,严格按照“三查四定”措施,依次采取消除、抑制危害,修订操作规程、减少或控制暴露等5措施,保证整改质量和效果。6.4

10、要求6.4.1 公司及各车间、部室应该将风险评价的结果及所采取的控制措施对从业人员进行广泛宣传、培训,使其熟悉掌握工作岗位和作业环境中风险的识别、评价方法及所应采取的控制措施,达到对本部门风险管理全员参与,全方位监控的目的,实现对风险的有效控制。6.4.2 公司及各车间、部室应对各自业务的常规活动每一年组织一次风险危害识别和评价;对于非常规性活动,如拆除、新改扩建项目、开停车、较重要的隐患治理项目和较严重的工艺变更等风险性较大的活动,在开始之前进行危害识别风险评价,在此基础上编写实施方案,按相关规定,经有关部门和公司相关领导严格审批。对有可能面临较大风险的作业活动,还应制定应急预案,并且在现场作业或施工前组织参与作业的所有单位和人员进行演练,做到有备无患。6.5 评价的应用6.5.1 风险评价的内容应纳入安全教育培训内容,作为岗位人员应知应会的安全基础知识,并将其列入岗位转正、晋级(升)的考核内容。6.5.2 岗位安全生产常规活动风险评价的内容经公司安委会批准后应公示于岗位,便于岗位人员获知。6.5.3 对于公司各级管理部门查出的安全隐患存在异议的可运用评价方法进行评价验证。评价验证组织应本着谁提出、谁举证的原则进行。7、附则7.1、本准则从发布之日起实施。7.2、本准则由技术部负责解释。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