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发展心理学,社会工作系心理学教研室 丁 海 燕,第3次授课,【课题】第二章 发展心理学的理论 第一节 精神分析的心理发展观 第二节 行为主义的心理发展观【目的要求】 1、理解弗洛伊德的心理发展阶段理论。 2、理解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阶段理论。 3、理解华生的环境决定论。 4、理解斯金纳的强化控制论。 5、理解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教学重点与难点】 两个学派的心理发展观内涵,第3次授课,【教学方法和手段】 讲授、启发等【学法指导】 1、与相关知识联系 2、理论与实践相联系 3、阅读教材 4、查阅相关学习资料(书籍、期刊、杂志、网站等)【创新点】 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组织形式,第二章 发展心理
2、学理论 发展心理学是一门古老而年轻的学科,不同的心理学家,不同的心理学派所持的发展心理观有立着较大的差异。,本章将按照不同的理论派别来讲述各个心理学家的心理发展观。,第一节 精神分析的心理发展观,一、弗洛伊德的心理发展观 弗洛伊德是奥国精神病学家,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根据其对病态人格进行的研究提出了人格及其发展理论。该理论的核心思想,是提出存在于潜意识中的性本能是人的心理的基本动力,是决定个人和社会发展的永恒力量。他特别强调潜意识活动,发现潜意识是弗洛伊德的伟大创见。,(一)人格结构论,弗洛伊德在自我与本能(1923)一书中提出人的个性结构是由本我、自我和超我构成的。,(二)心理发展阶段理论
3、,弗洛伊德是一个本能决定论者,认为人格发展的基本动力是本能,尤其是性本能,弗洛伊德所说的“性”与一般人所理解的性是不同的,大多数人认为“性”与“生殖器 ”的含义相近,而弗洛伊德认为“性”除了与生殖活动有关之外,还包括吮吸,大小便、皮肤触模等凡是能直接或间接引起机体快感的一切活动。在他看来,个体的许多活动都是与性有关的,因此,人们把弗洛伊德看成是泛性论者。,弗洛伊德将“性本能”称为里比多(Libido)认为它是一种能量,并藏在本我之中,里比多要达到成熟,真正行使生殖职能必须经过一系列的发展阶段,由于里比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集中投放的部位不一样,这些不同的部位被称“性感带” ,所以弗洛伊德根据里比
4、多发展经过“性感带”为标准,把里比多的发展分为五个阶段,即: (1)口唇期(0-1岁) (2)肛门期(1-3岁) (3)前生殖器期 (3-6岁) (4)潜伏期(611岁) (5)青春期(11-13岁开始),(1)口唇期(0-1岁),婴儿出生后,最大的生理需要是获得食物和营养,所以,新生儿的吮吸动作是快感的来源,口唇是产生快感的中心,是力比多集中的地方。 (2)肛门期(1-3岁) 这个时期性感带转移到肛门,婴儿可以在大小便时体验到快乐。在父母对婴儿施行排便训练之初,婴儿总是反抗,然而婴儿最终会接受这一训练养成了用厕所的习惯,这时性感带也从肛门转移。,(3)前生殖器期 (3-6岁),这个时期里比多
5、集中投放在生殖器部分,性器官成了儿童获得快感的主要来源,表现为这个时期的儿童喜欢抚摸生殖器、显露生殖器以及性欲幻想。 此时儿童会出现依恋异性父母的“俄狄浦斯情结” ,即男孩产生恋母情结,女孩产生恋父情结。 (4)潜伏期(611岁) 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孩子逐渐得放弃了俄狄浦斯情结,男孩和女孩开始各自以同性父母为榜样来行事,此时儿童进入潜伏期,其性的发展便呈现一种停滞的或退化的现象。这个时期,口唇期、肛门期的感觉,前生殖期的恋母情结的各种记忆都逐渐被遗忘,被压抑的性感觉差不多一扫而光,因此,潜伏期是一个相当平静的时期。,(5)青春期(11-13岁开始),经过暂时的潜伏期,青春期的风暴就到来了,从
6、年龄上讲,女孩约从11岁,男孩约从13岁开始进入青春期。青春期的发展,个体的最重要的任务是要从父母那里摆脱出来。同时,到了青春期,容易产生性的冲到,也容易产生对成人的抵触情绪和冲动。,(三)简评其理论的进步之处:,1. 弗洛伊德是对禁欲主义、理性主义的有力反抗。十九世纪奥地利帝国,禁欲主义非常严重,弗洛伊德能够不顾世人的嘲讽,敢于冲破禁区,这种探索精神是值得称道的。在弗洛伊德以前,是理智主义统治下的哲学,把人类行为视为纯由理性所决定。而弗洛伊德强调人的生物本能尤其是性本能在人的行为中的决定意义,这是对理性主义的反抗。 2. 弗洛伊德的研究扩大了心理学的研究范围。在弗洛伊德以前心理学家们只研究意
7、识而没有人研究潜意识,人的心理活动是极其复杂的,除了意识活动之外还有潜意识的活动。自从弗洛伊德提出潜意识理论之后,人们才开始重视潜意识研究。 3. 弗洛伊德的个性发展理论特别强调个性形成与儿童早期经验有关,与父母对儿童的教养态度有关。这对推动心理学界重视并积极开展儿童早期经验、早期教养和儿童期心理卫生问题的研究有较大影响。,其理论的缺陷:,1. 弗洛伊德是一个性本能决定论者。他把人的心理的发展完全归之于本能、性本能,完全排除社会、文化、意识、道德、教育对人的发展的重大作用,把人的个性发展限于生物范围之内,单纯从生物学的角度去认识人的实践活动和精神活动,只是一种超阶级的抽象的人性论,他强调人的自
8、然属性,把人等同于动物,所以他把性本能看成是一切活动的动力,他的泛性论的理论也是错误的。 2.弗洛伊德认为潜意识比意识重要,潜意识决定一切是不符合实际的。 3.弗洛伊德的发展理论依据的资料主要来自于他的个人诊断经验和自我分析,缺乏科学的实验依据,很难重复验证。 4.弗洛伊德强调早期经验对个性发展的影响,也是偏激的、不符合实际的。许多研究已证明个性、个性倾向性在中年和老年期也会发生变化,这说明个性的发展是在遗传素质的基础上,受社会生活条件所制约。,二、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观,埃里克森是美国精神分析医生,也是美国现代最有名望的精神分析理论家之一。 (一)主要观点: 1.埃里克森强调自我在个性结构中的
9、作用。与弗洛伊德不同,埃里克森认为自我在个性发展中的作用不亚于本我。他认为本我代表人的先天盲目的冲动,只能使人变成动物,而自我是个人过去经验和现在经验的综合,是要克服本我,控制性欲的方向。超我是个人经验以及对他有影响的观点,协助自我控制本我。,2. 埃里克森强调在人的心理发展过程中自我与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既考虑到生物学的影响,也考虑到文化和社会因素。他认为在人格发展中,逐渐形成的自我过程,在个人及其周围环境的交互作用中起着主导的和整合的作用。,3. 埃里克森认为人的本性最初既不好也不坏,但有向任何方向发展的可能性。 个性的发展既是连续也是分阶段的,每个阶段都包含两个对立的受文化制约的特定的发
10、展任务。个人在发展任务的斗争和解决过程中,按次序向下一个阶段发展。如果人在各个阶段能顺利解决矛盾,就完成了这个阶段的任务就向积极的品质发展,这有助于自我力量的增强,有助于个人适应环境,就能顺利转向下一个阶段,就能适当的、顺利的完成下一个阶段的发展任务,逐渐形成健康、成熟的个性。否则就会产生消极品质,产生心理危机,出现情绪障碍,削弱自我力量,阻止个人适应环境以至于不能顺利完成下一阶段的发展任务,出现病态或不健全的个性。另外埃里克森强调某一阶段的发展任务虽然没有解决好,到后面的阶段可以通过适当的途径(例如教育)得到补偿。,4. 埃里克森的自我同一性渐成的心理社会发展八阶段。,埃里克森把个体从出生到
11、临终的一生称为生命周期,同一性的形成是一个终生的过程,在生命周期中个体成长遵循着渐成的原则,即任何生长的东西都有一个基本方案,各个部分从这个方案中发生,每一部分在某一时间各具有其特殊优势,直到所有部分都发生,近而形成一个有功能的整体。埃里克森根据这一原则将同一性渐成划分为以下八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婴儿期(从出生到2岁)。婴儿在本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满足生理上的需要,发展信任感,克服不信任感,体验着希望的实现。第二阶段为儿童早期(约从2岁到4岁)。这个阶段儿童主要是获得自主感而克服羞怯和疑虑,体验着意志的实现。第三阶段为学前期或游戏期(从4岁到7岁左右)。本阶段儿童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主动感和克服内
12、疚感,体验目的的实现。 第四阶段为学龄期(从7岁到12岁)。本阶段的发展任务是获得勤奋感而克服自卑感,体验着能力的实现。,第五阶段为青年期(从12岁到18岁)。这一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建立同一感和防止同一感混乱,体验着忠实的实现。第六阶段是成年早期(从18岁到25岁),发展任务是获得亲密感以避免孤独感,体验着爱情的实现。第七阶段是成年中期,约至50岁,主要为获得繁殖感而避免停滞感,体验着关怀的实现。 第八阶段为老年期(成年晚期),直至死亡,主要为获得完善感和避免失望和厌倦感,体验着智慧的实现。,(二)简评,艾里克森的发展渐成说有着自己的特色而不同于别人,可以说他的发展过程不是一维性的纵向发展观一个
13、阶段不发展,另一个阶段就不能到来;而是多维性的,每一个阶段实际上不存在发展不发展的问题,而是发展的方向问题,即发展方向有好有坏,这种发展的好坏是在横向维度上两极之间进行的。,第二节 行为主义的心理发展观,一、华生的发展心理学理论 (一)主要观点: 华生认为心理学不是研究意识的科学,而应该以人和动物的行为为研究对象,行为的基本要素是刺激与反应,行为公式是:SR。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必须废除内省法,而采用观察法和实验法。,1.机械主义的发展观,华生的心理展观的突出特点是环境决定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否认遗传的作用 (2)片面夸大环境和教育的作用 华生从SR公式出发,认为环境和教育是行为发
14、展的唯一条件。 华生提出了教育万能论。 2.对儿童情绪的研究 对儿童心理研究,主要的兴趣在情绪的发展问题上。华生指出:初生儿只有三种非习得的情绪反应怕、怒、爱。后来由于环境的作用,经过条件反射,促使怕、怒、爱的情绪不断发展,华生特别强调家庭环境在情绪发展中的作用,认为父母是儿童情绪的缔造者与种植者。直到儿童3岁,他的全部情绪生活和倾向,便已打好根基,已决定了儿童将来变成一个快活健康而品质优良的人;或是一个神经病患者;或是或是一个畏首畏尾的懦夫。,(二)简评,贡献: 1.使心理学从哲学的边缘跳入科学之林。 2.使心理学研究从主观内省转入客观经验研究 。3.使心理学走出学院的围墙进入广泛的实用领域
15、 。4.对儿童心理和教育提供了有益的指导原则。局限: 1.华生否认意识,排斥心理现象,使心理学生物化、动物学化、机械化。 2.华生强调客观的、实证的,可重复的实验研究,排斥任何形式的内省,不可避免地造成研究方法单一,不适合于心理学的研究。 3.偏面的强调环境的作用,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二、斯金纳的发展心理学理论,(一)主要观点: 斯金纳与华生一样坚持行为主义的基本信条,即行为是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但他比华生更激进,更彻底。他认为 ,心理学的目标是:指明决定特定行为的特定因素,以此来分析行为,并把先行影响与随后行为间关系的真正性质确立下来。要达到这一目标,必须依靠实验。斯金纳认为,行为分为两类
16、: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1.儿童行为的强化控制原理 (1)强化作用是塑造行为的基础。(2)强化在行为发展过程中起着作用。(3)斯金纳强调及时强化 。2.儿童行为的实际控制 (1)育婴箱的作用 (2)行为矫正 (3)教学机器和程序教学,(二)简评,斯金纳的提出的强化原理,程序教学,在儿童教育中有着积极的作用,但是他同华生一样或者说他比华生更激进,把人动物等同起来,认为人的心理全是受环境的制约,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三、班杜拉的发展心理学理论,(一)主要观点:班杜拉是社会学习理论的重要代表人物,其心理发展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观察学习其及过程 2.社会学习在社会化过程中的作用 班杜
17、拉十分重视社会学习在社会化过程中的作用,专门研究了攻击性、性别作用、自我强化和亲社会行为等。,(二)简评,优点: 1班杜拉认为人的个性心理在观察学习的过程中,通过模仿榜样的行为而形成的,他十分重视榜样的作用,这对于培养幼儿良好的个性的实际教育工作有重要意义。2班杜拉不仅重视环境对人的影响,还重视人的认知因素,人的行为对人的影响,并认为他们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这是对传统行为主义理论的重大突破。 缺点: 1.班杜拉认为人的一切个性特征都是从观察学习中获得的,这是片面的。 2.班杜拉缺乏对认知因素的充分认识。,思考与练习,1、思考与讨论:弗洛伊德的发展心理学理论的核心思想。2、思考艾里克森的“人的八个阶段”。3、阅读教材,预习本章第三、四、五节的内容。,谢谢!,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