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公共政策理论的模型与范式,一、系统理论模型基本特点:把系统论的理论与方法应用于政策科学的研究,运用系统论的基本原理来分析和解释政策过程。基本观点:公共政策是政治系统对周围环境所提出的要求的反映。政策过程是一个“输入转换输出”的系统过程。优点:力图对政策过程做出科学说明,把政策过程描述为一个科学化过程。缺点:并没有描述政策如何在政治系统中产生,这就存在“黑箱操作”的问题。在这一理论体系中,并没有体现一定的价值取向。有关“利益表达”和“利益综合”的提法体现了后行为主义(以阿尔蒙德为代表)的价值取向。,二、团体理论模型,基本观点:1. 公共政策是利益集团之间相互斗争的产物。2. 政策过程是一个政治过
2、程,团体间的相互作用和争斗是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3. 公共政策主要反映占支配地位团体的利益。评价:1. 过分夸大了团体在政策过程中的作用,低估了政府官员在政策过程中的作用;2. 忽视了政治过程的其它因素(如观念和制度)等对政策的影响作用。,三、精英理论模型,基本特点:用精英(社会地位高的,或是英雄人物,这里特指权力精英)理论来解释公共政策及其形成过程。主要观点:公共政策的制定与执行是精英人物,而不是群众,群众也决定不了。政策就内容而言,只是反映精英的利益要求、价值和偏好(经济学语言),民众的价值观得不到反映。精英与非精英的分野在于权力的获得与否,由掌握了权力的精英分配价值、决定政策,非精英则远
3、离政策的制定。精英人物不能代表群众,因为他们来自社会经济地位较高的阶层。非精英只有接受精英一致的意见(价值观、理念),才有可能上升为精英阶层。举例:干部选举要找“听话的”。非精英转换为精英的过程是一个缓慢而持续的过程,这是社会稳定所必要的,特别是可以避免革命。转化过快意味着权力变换的速度过快,这不符合稳定的需要。精英人物是活跃的,群众是麻木不仁的,只可能是前者影响后者,后者不可能对前者产生影响。整个政策的发展过程是渐进的,这一模型反对政策的变革。,四、功能过程理论模型(拉斯韦尔),政策的制定过程是一个决定过程,要经过七个程序:收集信息;提出建议;作出规定,产生相关文件;行使职权(“规定”加上“
4、权力”,使得规定具有了合法性);法律和规则的运用;对政策的评估;对政策的终止。评价:运用决策理论对政策过程进行解释,力图建立科学的政策理论。但是,在论述政策形成过程的时候,没有看到政治环境对于政策制定的作用。,五、制度(政治制度)理论模型,这一模型是在传统政治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研究方法:法学的研究方法。这一模型研究政府(大政府,不单指行政机关,在美国,包括总统为首的行政部门、国会及其下辖的委员会)机构以及机构的相互关系在政策制定中的作用:政府机构的组织形式、机构之间的权力关系和政府活动程序。在公共政策的形成问题上,认为:1公共政策是制度的产物,有怎样的制度就会有怎样的公共政策。制度决定公共
5、政策的基本价值取向及其内容。2政府制度决定政府制定公共政策的程序。评价:有助于解释不同国家政策过程的差别,特别是用来解释不同政治制度国家间的差别。政治制度决定政策的本质差别。研究方法是静态的,对于政策的形成过程等动态问题没有作出回答,只描述了政策的“合法性”问题,而没有回答“科学性”问题。,公共政策的价值取向,一、公共利益的价值取向 政府是公共利益的代表,政府的政策(公共政策)在价值取向上应反映所谓的公共利益,为公众服务。代表人物:亚里士多德:政体(正宗政体)应该反映公共利益。休谟(英):自由政府的目的就是为公众谋利益。卢梭(法):国家政府建立在社会契约上,政府是“公共人格”要反映公意。4.政
6、府是执行公共利益政策的机构,公共利益是指导行政管理者执行法律的 标准。公共行政与公共利益安德森:政府的任务是服务、增进公众利益。公共决策评价:1、把公共利益作为价值取向的理论基础是:1) 是否把公共利益作为价值取向是区分公共政策和非公共政策(如企业政策)的标准2) 是否把公共利益作为价值取向是区分好坏政策或好坏政府的标准之一2、产生的矛盾:1) 什么是公共利益,划分它与私人利益的标准是什么?对待公共利益没有一致的意见(就美国的研究而言)。2) 社会是否存在各阶级的共同利益,如环保问题。,二、团体利益的价值取向,公共政策不代表公共利益,只代表占优势的团体的利益。评价:反映了美国政策过程中的事实。
7、否定了公共利益的客观存在。过分夸大了团体利益的作用,否定了行政官员的作用。,三、个人利益的价值取向,个人是自私、理性的、效用最大化的追求者公共政策是政治家制定的,集体行为往往由个人参与。政治家也是经济人,在制定中起决定作用,为个人利益(选票最大化的利益)制定的。公共选择评价:反传统的观点,经济学观点在公共政策分析中的运用。揭下了政治家的道德面纱。,从阶级利益到人民(一定不同阶级的联合)利益的价值取向,马克思:共产党的政策代表绝大多数人的利益共产党宣言无产阶级的利益;毛泽东:人民的利益;江泽民:三个代表。,公共政策理论建构的范式,一、分析型理论建构范式(拉斯韦尔)它是关于民主主义的学问,是个人与
8、集体的选择,它必须以民主体制作为前提。目标:追求政策的合理性。特点:1)对时间的敏感性:强调政策的历史脉络;a重视对未来的研究,从现状提出对未来的发展趋势;b全球的观点:将全世界各个民族看作密切相关的共同体(共同利益);c发展的概念:以社会变迁作为研究对象,强调对变化、创新、革命的研究;跨学科性:最终目的是建立可检验的理论,用实证的方法解决公共政策问题;公共政策靠学者和官员共同研究;评价:方法论进步不是公共政策学科发展的唯一动力;在价值上采取中立立场,欲把政策科学变为纯科学(引入大量数学模型,抽象化)。,“总体政策”型的学科理论建构模式(德洛尔),公共政策之所以发展缓慢是因为缺少一种理论模型(
9、将多学科中与公共政策有关的内容结合起来自成体系);将管理科学家提出的方法论同行为科学家提出的个人意志决定论结合起来;具体运用:1) 必须明确理解、把握社会发展方向;2) 必须与客观政策密切相关,能够包容每一个微观具体的政策的宏观性格;3) 对时间的敏感,把现在看作是过去和未来的桥梁;特征:1) 重视系统化的知识和理性化的认识;2) 客观处理超理性过程和非理性过程现象,反映政策制定现实;3) 注重传统科学,特别是行为科学与管理科学的联系,整合各种学科的知识,构成一个集中关注公共政策制定的跨学科系统;4) 强调在纯粹研究与应用研究之间架起桥梁;5) 政策科学除了使用现成的研究方法外,还要把那些个人
10、经验和不证自明的知识当成本学科的知识来源;评价:德洛尔的范式有一种理想化的色彩(他希望将不同知识领域的知识整合在一起),而将各种知识融合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尤其是将管理科学和行为科学融合两者出发点不同,管理科学的出发点是个人服从集体;行为科学则要求集体先满足个人的兴趣、需要,两者之间存在矛盾。,“以问题为中心”型的学科理论建构范式,这种理论认为应该“以问题为中心”(日本政治学家乐师寺泰藏),应抛弃将各种知识融合的做法,应该独立的研究。“公共政策”理论只是“中介场所”,不带任何情感。数学模型的公式也并非政策科学的核心和总体。不是排斥其他学科知识,是各个学科学者的交流和理解,而非一个人去广泛研究。,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