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六章第六章 诊诊 断断 酶酶 学学P136-176蚌埠医学院蚌埠医学院生化与分子生物学教研室生化与分子生物学教研室1教学目标教学时数 6学时n 掌握掌握 血清酶的分类、生理变异、病生机制等,同工酶及其亚型测定,临床诊断中常用的血清酶及其同工酶,重要血清酶的测定、原理及评价 。n 熟悉熟悉 酶的有关酶基本知识,酶活性浓度的测定技术及酶的免疫化学测定 。2第一节 血 清 酶3一、血清酶的 来源根据酶的来源及其在血浆中发挥催化功能的情况,将其分为:P143一般代谢酶组织专一酶血浆特异酶非血浆特异酶 外分泌酶细胞酶一般代谢酶组织专一酶血浆特异酶非血浆特异酶外分泌酶细胞酶血清酶4名称血 浆 特异酶 非
2、 血 浆 特异 酶 外分泌 酶细 胞 酶一般代 谢 酶 组织专 一 酶来源 肝 消化腺或其它外分泌腺 各 组织 器官 (无器官 专一性) 肝 (有器官专 一性) 种 类 凝血 酶 原、 因子、 因子、纤 溶 酶 原、 ChE、 CER、 LCAT、脂蛋白脂肪 酶 等 胰淀粉 酶 、胰脂肪 酶 、胰蛋白 酶 、ACP、 ALP等LDH、 AST、 ALT、CK、 MDH等 OCT等 5二、血清酶的 去路酶 蛋白在血管内的失活与降解(主要代谢去路)血清酶的半寿期( T1/2):n酶失活至原来活性一半所需时间。n有助于了解同一疾病不同酶升高持续时间的差异。肝或网状内皮系统对血清酶的清除少数以酶原形式
3、存在的血清酶类(凝血酶原、纤溶酶原)在活化后迅速被肝清除,网状内皮系统也可能参与血清酶( LD、 AST、 AMY、 CK等)的清除。血清酶的排泄尿路是血清中低分子量酶的重要排泄途径,如胃蛋白酶原、淀粉酶( AMY)。转入其它体液只有血清酶的来源与去路保持平衡,才能维持酶活性保持相对恒定。但一些病理情况往往促使这种平衡被打破,导致血清酶活性的变化。P1436三、血清酶变化的病理机制(一)合成异常合成减少合成增多肝 损害导致合成酶的能力受损( ChE、 LCAT)酶基因变异引起酶合成减少(铜氧化酶)增生性疾病(骨骼疾病, ALP)恶性肿瘤(前列腺癌, ACP)酶的诱导作用(乙醇, -GT)P14
4、47(二)释放增加(大多数血清酶增高的主要机制)细胞内外酶浓度的差异对于非血浆特异酶,细胞内外浓度差可在千倍以上,只要有少量细胞坏死或病变,血中酶浓度明显升高。对血浆特异酶,细胞病变很少引起血中酶浓度明显升高。酶的相对分子量(影响细胞内释出的关键)酶从细胞内释出的速度与酶的相对分子量成反比。如 AMI时,血中最先升高的是 CK(MW : 85kD), LD ( MW : 125kD)出现升高明显延迟。酶的组织分布含酶量高且血流丰富的组织器官,其细胞内酶进入血流的可能性大;除少数组织专一性酶以外,大多数血清酶不能特异反映某个特定组织的病变。但同工酶的发现大大提高酶检测的组织的特异性。酶在细胞内的
5、定位及存在形式线粒体酶不易从细胞中释出,如 ASTm的检测往往反映肝细胞的损伤程度,且是 AMI中最后升高的酶,用于判断预后;有些酶在细胞内与结构蛋白结合,较难释放。ATPATP不足,细胞内酶容易释放。P1458(三)排出异常肾 功能减退,血清 AMY活性升高可能因酶排泄障碍而在血液中滞留。胆道梗阻,血清 ALP升高的原因是梗阻区 ALP合成加强, ALP排泄受阻而逆流入血。大多数酶,不存在以上的清除机制。P1459四、血清酶的 生理 差异(一)性 别多数酶无差异,少数有差异男性高于女性: CK、 ALP、 -GT女性高于男性: LDH1( 青年妇女)(二) 年 龄最明显的例子是 ALP, 新生儿血清中 ALP略高于成人, 1 5岁增至成人的 2 3倍,然后逐渐下降,到 10 15岁, ALP又明显升高,可达成人的 3 5倍, 20岁后降至成人值。(三) 饮 食血清中大多数酶不受进食影响,故测定酶活性不一定需要空腹采血。(四) 运 动激烈的肌肉运动可使血清中多种酶,如 CK、 LD、 AST、 ALD、 ALT等活性升高。(五) 妊 娠(六) 其 它P14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