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9 ,大小:160.50KB ,
资源ID:3764144      下载积分:20 文钱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省得不是一点点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enke99.com/d-376414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3 古诗两首《寻隐者不遇》《所见》教学设计.doc)为本站会员(hw****26)主动上传,文客久久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文客久久(发送邮件至hr@wenke99.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3 古诗两首《寻隐者不遇》《所见》教学设计.doc

1、 3 古诗两首贾岛是以“推敲”两字出名的苦吟诗人,而袁枚同样是清朝文坛上一位比较讲究锤字炼句的诗人。这两首诗在语言风格和谋篇布局上有异曲同工之妙。寻隐者不遇作者是唐代诗人贾岛。诗歌继续了前往山中寻访隐者而没有遇到这件事。诗歌主要写了诗人与童子的问答,体现了隐者高洁的性格以及诗人对他的仰慕。本诗的特点是寓问于答,平白如话。采用问答体,通过寻访者与童子的问答形式写出,诗句自然质朴、通俗明快。所见是清代诗人袁枚的作品。诗人采用用对比的手法向我们展示了一副生动的牧童行歌捕蝉图。画面动静搭配,活泼有趣。作者在对乡村自然的描摹过程中,抒发了自己对乡村田园风光的喜爱之情。1认识本课生字词,并理解其意思。2正

2、确、流利、有感情朗读古诗,背诵古诗。3理解诗句中的词语,说说古诗的大概意思。4能用自己的话说诗歌的大意,感悟诗歌的韵味和内容,感受古诗的语言美和内蕴美。【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理解诗句的含义诗中人物的形象。2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感受古诗美的意境,培养学生想象力,学习表达方法。1. 1.在检查学生预习环节,通过查看预习单、自由读、同位轮读及指名读、分组交流等多种方式,了解学生尤其是学困生识、写生字及正确、流利朗读古诗的情况。2. 在精读感悟环节,采取默读、讨论交流、表演、分角色读、感情朗读等方式推进学生感悟古诗,从而感受古诗所描写的生动景象以及诗人所表

3、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和内蕴美。3. 借助拓展小练笔,学习古诗中的人物对话、动作、心里描写、景物衬托人物的表达方法。【教师准备】1.搜集到的和本课有关的资料。2.本课的 ppt 课件。3.准备台词,挑选小演员【学生准备】1.查阅贾岛和袁枚有关的资料。2.预习课文。3.排练小节目。2 课时。第 1 课时 整体设计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文,背诵诗文。2.能解释诗句中的词语,并说说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3.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想象诗中所描绘的景象,感受古诗的语言美和内蕴美。【教学重点】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文,背诵诗文。2. 能解释诗句中的词语,并说说诗句的意思,

4、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诗人的心情变化,感受古诗的语言之美。1 新课导入方法一1.师:同学们,古诗是我国一种重要的文体,它用语简洁,意境深远,琅琅上口。自我校经典诵读开始以来,相信大家一定积累了不少古诗,你能背几首给大家听听么?(学生试背)2.揭题: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新的古诗。板书课题:寻隐者不遇让我们一起来美美的读读课题吧。 (齐读课题)3.释题。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贾岛。寻:寻找,寻访。隐者:独居大山林里的人。遇:碰见,遇上。题目的意思是什么?(这首诗说的是诗人去访问隐者却没有遇见。 )3.质疑:读了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引导学生围绕“寻“思考

5、。如,诗人为什么没遇上?有没有问问其他人?为什么不在那等一会儿?)4.要想解决大家的问题,让我们一起走进古诗,一起来解决把!设计意图:通过联系自身实际的谈话,唤起学生的体验,进而引入课题。提示课题后,引导学生自主解题,根据题目大胆质疑。学生有了这些问题,从而为了解古诗、把握古诗,进而体会古诗打下基础。方法二1.师:我们中华民族有着悠远的历史,在漫长的岁月长河中,留下了无尽的宝藏和智慧。我们的戏曲、民乐、国画、文学等,构成一座宏伟精深的宝库!古诗就是其中的瑰宝。今天咱们就来学习一首古诗。板书课题:寻隐者不遇(板书课题齐读。 )2.你知道这首古诗的作者是谁么?你了解他多少呢?(教师相机补充) 3.

6、师:请同学们说一说题目告诉我们谁干什么?结果怎样?4.师:看到课题,你有什么问题吗?(预设:隐者是谁?谁去寻隐者?为什么不遇?)设计意图:首先开门见山,通过对祖国辉煌历史文化的表述,直接引出古诗。简明扼要,学生易于接受,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2 新知构建 一、初读诗文 诗画并赏1. 检查课文朗读情况。注意读准平、翘舌音的字:松、采;师、深。“只“是多音字,文中读 zhi。2提问:(1)图上画的是什么人在什么地方做什么? (2)图上谁是诗人,谁是童子?诗人要找的隐者是童子的什么人?(3)诗人找到了童子,怎么没遇上他师父呢?3.交流:学生结合图谈一谈诗句中词语的意思。 (指名说)隐者:学问很深,隐居

7、山林的人 寻:访问 不遇:没有遇到 。 言:回答,说。 隐者:隐居在山中的人。 只:表示限于某个范围。本诗中指隐士就在这座山中 云深:山深云雾浓 处:去处)4图文结合读诗句,请想想诗句的意思。5教师指导朗读课文。 (注意诗文的节奏)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二、精读诗文,体会诗意。1师:本诗写诗人去寻访一位隐者,没能遇到,却碰到了一个童子,从诗中可以看出这个隐者是童子的什么人呢?(“言师采药去”得知,隐者是童子的老师)2交流:这首诗的一大特点就是平白如话,简洁易懂。但这首诗的特点不止这些,贾岛还有一个巧妙的谋篇构思是:他是用什么方法把寻隐者不遇这件事的过程写出来的呢?同学

8、们再读,看看能发现诗中什么奥妙。预设:问答式(一问三答)追问:谁问谁答?三次回答的问题内容是什么?(用原句诗文回答)指名回答。师:其实是三问三答,作者寓问于答,构思巧妙。师:明明是三问,但作者省去了了两问,你能补全这三问吗?学生思考小组交流想象诗人与童子的对话内容。预设:问:(你师傅到哪去了?) 答 : 言师采药去 问:(你知道他在哪里采药吗?) 答 : 只在此山中问:(具体是在山的什么地方呢?) 答 : 云深不知处师:平白易懂的语言和寓问于答的构思,运用了一问三答的写法。把诗精简为二十字,可见他在谋篇布局上的“推敲”,充分体现了贾岛写技的高超,真不愧为“苦吟诗人”。3.作者要寻访的这个人是怎

9、样的一个人呢?作者的感情有何变化?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呢?A.作者问童子之时,心情如何?(结合生活实际你出门拜亲访友时的心情)松下问童子(心情愉快,满怀希望)B.童子说他师傅采药去了,作者此时的心情如何?言师采药去(心情跌落,感到失望)C.作者得知隐者就在此山采药时的心情?(结合生活实际或设身处地的与贾岛换角色想象)只在此山中(又萌生了一线希望)D.最后得知不知道隐者具体在哪里时的心情?云深不知处(彻底失望,无可奈何,更添了对隐者的仰慕之情)师:是呀,诗人满怀希望去拜访隐者,结果失望,又怀一线希望,最后彻底失望。一问一答,一波三折,尽情地表现了诗人的内心波澜。这首古诗平淡中蕴含深沉,这就是苦吟

10、诗人推敲的结果。4再读古诗体会作者对隐者的感情。5. 展开想象,演一演(1)结合图画,想象诗歌描述的情景,以小组为单位通过表演再现当时情景。 (展开想象,说说你推测诗人可能会提哪些问题?童子是怎样回答的?引导学生充分想象两人对话的情景,体会诗人的轻松自然、亲切随和及童子的天真可爱、对答如流。 )(2)选派优秀小组上台表演。 (从人物的表情、神态、动作、心里活动等进行评价。 )(3)指导感情朗读,读出诗人情感的变化。 (指生读,齐读)3 课堂小结师:1.通过学习这首诗,我们领悟了诗歌所描绘的意境。在本单元第一课师恩难忘中,田老师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教学方法独特,每讲一首诗都要编一个故事,还

11、教给我们做人的道理。 寻隐者不遇这首诗既有人,又有物,既有景,又有情,你能把这首诗也编成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吗?注意景物和人物对话描写。2先同位之间说说,再动笔写下来。3同位交流、补充4集体简评,及时激励。4 作业设计一、火眼金睛(看准字形,再分别组词) 。深( ) 童( ) 此( ) 松( )探( ) 章( ) 些( ) 讼( )隐( ) 采( ) 遇( ) 药( )稳( ) 彩( ) 偶( ) 约( )二、解释加点字或词语1.寻隐者不遇()()2.松下问童子()3.言师采药去()4.云深不知处()【答案】一、深(深度)童(儿童)此(此处)松(松树)探(神探)章(文章)些(一些)颂(赞颂)隐(

12、隐者)采(开采)遇(遇到)药(中药)稳(稳定)彩(彩虹)偶(偶然)约(约定)二、1. 寻:拜访、寻访;遇:遇到、碰到。2.童子:儿童,诗中指隐者的徒弟3言:说、告诉。4.处:地方、处所。第 2 课时1. 学会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2. 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想象诗中所描绘的景象,感受古诗的语言美和内蕴美。【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文,背诵诗文。【教学难点】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想象诗中所描绘的景象,感受古诗的语言美和内蕴美。1 新课导入方法一一、复习导入新课:1配乐、指名有感情地背诵寻隐者不遇。 2.激情导入:同学们,我们在以前学过小儿垂钓,谁来背给大家听听

13、?这是写什么的古诗?(天真、可爱的乡村儿童)古诗的魅力就在于能用最少的文字,展现出丰富的画面,让人产生无尽的想象。今天,我们将用上节课所学的读诗句、想画面等方法再来学习一首体现乡村儿童的古诗。 3解题:“所见”是什么意思?想知道作者看到了些什么吗?学了这首诗就会明白了。设计意图:以复习的方式引入,通过对四年级所学古诗的回忆和背诵,唤起了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了学生主动探求知识的兴趣。方法二1.以图激趣,释题。(1)观察课文插图,从这幅图中你看到了什么,又猜到了什么呢?谁愿意告诉大家?(指名说)(2)“所见”是什么意思?(夏季的一天,诗人走出家门,来到树林里。树林枝叶繁茂,林间的小道上满是树荫,阵

14、阵凉风迎面吹拂,好不惬意。作者心情高兴,于是将自己看见的情境,即兴创造了一首诗所见)。想知道作者看到了些什么吗?读了这首诗就会明白了。2.介绍作者:(指名介绍,教师补充)你知道这位诗人是谁吗?(袁枚)这位清代的诗人将他看到这动人的情景,用笔记录下来,写成了一首小诗所见。古诗的魅力就在于能用最少的文字展现出丰富的画面。今天我们用读诗句、想画面的方法来学习这首古诗。设计意图:以看书本上插图,然后结合图画大胆想象,大胆猜测的方式引入,猜测和想象是小学生最爱做的,这样上课伊始便调动了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有利于新知识的学习。2 新知构建 一、初读古诗,感知诗意。1.老师板书课题:所见。谁愿意把诗的题目读

15、给大家听听。 这个生字的音读得真准,是平舌音,请你带大家读读。有谁能为所找个朋友? 释题:“见”什么意思?(“所见”就是所看见的。 )这首诗是清代大诗人袁枚写的,诗里写的内容都是诗人袁枚亲眼所看见的。(出示袁枚及诗)2.自由读读诗,看看袁枚都看见了什么?圈出没学过的生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争取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学生自由读)3.检查自学情况(1)指名读生字、组词。出示:骑、振、蝉A:随机进行正音和生字的认读。蝉、振、声、意、欲这几个字稍难读,注意这些字的发音。指导:师:蝉,是什么?什么季节会叫个不停?闭:谁能为他找个朋友?立:说反义词,做动作。B.怎样记住这些字?预设:记忆字形, “骑”字

16、:左边是马意为牲口的代表,右边是音。是左形右声的字。“蝉”:形声。从虫,单声。虫+单,它是一种特别可爱的小动物。夏天的时候,特别怕热,就趴在树上不停地叫,别称:“知了” 。 )C.我们一起来写一些好吗?(指导学生描红)(2)指名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边读边感悟诗意。(比赛读 齐读等)4.古诗朗读完了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这些字或词语好吗?教师出示:欲、林樾、鸣、捕学生交流回答预设:欲:在诗中的意思是“想要” 。樾:“树阴”的意思。 “林樾”是指茂密的树林。鸣:“叫”的意思。捕:“捉”的意思。5.谁结合插图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二、精读古诗,体会诗意。1.品读体悟第一、二句(牧童行歌图) 。(1

17、)观察课文插图,这是怎样的一幅图?(牧童骑黄牛放牛的孩子,骑在牛背上。)牧童在牛背上做什么?(想象:牧童高兴地唱起了歌。 )他的歌声怎么样呢?(歌声振林樾优美动听、响亮的歌声在茂密的树林中振荡。)(2)出示诗句: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跃。 (引导学生对重点词语的理解)读了这两句诗,你觉得小牧童他是怎样的一个小孩?(快乐)这可真是一个快乐的小牧童,你能用哪些词语来形容牧童此刻的心情呢?师引导:这是一幅多美的图画呀!同学们想不想也欣赏一番呢?请大家闭上眼睛,听着音乐,随着老师描述,想象自己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想象:在一片茂密的树林里,有一条弯弯曲曲的林间小路,咦!路的那头走来一头黄牛,牛儿吃得

18、饱饱的,正晃悠悠地走着,背上还骑着一个十分可爱的小牧童,正走在回家的路上,他口里唱着响亮的山歌,那清脆、愉快的歌声在树林里回荡着) 。(A)多么美的田园风光啊,让我们也骑上小黄牛,把前两行美美地读一读。(B)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你想像的当时的情景。设计意图:通过教师引语引导,结合背景音乐的形式,让学生闭眼去感受去想象古诗锁描写的美景,对学生而言是件很美的事,既感受了音乐,又想象了美景,还锻炼了自己的想象力,其实是一举数得。过渡:是啊,让小牧童高兴的事可真不少,让我们和小牧童一起走进树林,大家边读边想,边读边看,瞧瞧小牧童一路上都看到了什么风景。2.品读体悟第三、四句(牧童捕蝉图) 。(1)作者袁

19、枚看到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听到那悦耳的歌声,正欣赏着,突然,一个小插曲出现了。出示: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A)牧童在干什么? (引导学生观察想象牧童的行为 、面部表情 理解:欲 捕 闭口 立)(B)牧童怎么知道树上有知了?(学生找到“鸣”字。)(C)读到这里,你觉得牧童还是个什么样的小孩?(活泼,顽皮,机敏,愉快,可爱)(2)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3)试着把这有趣的一幕读出来吧?(多种形式读个人读、齐读、小组读等。 )3.齐读诗句,想象画面。 (多美的一首诗啊!让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 。(1)引导学生根据图文结合背诵。(2)同学们,你们能从短短二十个字想象出色彩绚丽的风景,人物

20、可爱的表情,有趣的动作,让整首诗都活了起来。下面再让我们看看画面美美地吟诵这首诗,把这如画的诗、如诗的画留在我们的心里吧。 (齐背)三、扩展思维 说写结合借助这首诗的意思,想象牧童捉到蝉了吗?编一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可同位互说 ,指名说,鼓励说得好的)设计意图:编故事其实使高年级学生最拿手的,也是最爱干的事了,通过这种活动,激发学生参与语文课堂的兴趣。喜欢编故事,进而写故事,那么,他们离成功就不远了!3 课堂小结师:学完本课,我们有认识了两位诗人,哪两位?让我们闭上双眼,摒除杂念,努力使这两首诗中的文字在你脑海中出现画面,再次感受这两首诗的独特魅力吧!(配乐朗诵)板书设计 松下问 对话描写采

21、药去 寻隐者不遇 此山中(唐.贾岛) 不知处 景物衬托骑黄牛动作振林樾语言所见 捕鸣蝉心里(清.袁枚) 闭口立神态寻隐者不遇这首诗学生对诗人心情变化的体会是个难点,教学中我通过教师引导和集体交流探讨,探讨式的方法让学生理解。同时吟诵结合,感悟作者的情感。所见这首诗诗人向我们展示了一幅生动的牧童行歌捕蝉图。画面动静结合,活泼有趣。诗情画意,跃然纸上,教学中我利用直观看图让学生边看边想象理解诗句意思,引入情境,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从而发展儿童的语言和思维能力。这里处理较好,教学效果达到了预设的目标。我还让学生想象诗歌描绘的情景,感悟文中人物形象特点。诗中,天真烂漫的小牧童,是孩子们喜欢的。只有让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领悟到诗趣,他们才能在学习全过程中全心投入,浑然忘我。寻隐者不遇这首诗学生对隐者的理解方面的教学设计不是很多,学生体会隐者的高尚品格及作者的感情不够深,因此读诗的感情不充沛,写作指导也不到位。教学所见时,诗的意境体会不够。课前让学生阅读第 9 课 推敲,学生进一步感受到贾岛对文学创作认真严谨的态度。同时适当补充因为与韩愈结缘,贾岛还俗,多次参加进士考试未中的坎坷经历,从而明白贾岛在寻隐者不遇中流露出对隐者仰慕、钦羡之情。这样就有利于学生对“隐者”的理解。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