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燃烧与灭火教学设计拜泉县富强镇中心学校 张立苹【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2)了解易燃物、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2、过程与方法:(1)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和基本过程,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 (2)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和分析,学习对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燃烧条件、灭火原理的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和乐趣,激起对化学的学习欲望。(2)学会用辩证的观点去认识事物,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体会“科学是把双刃剑”,只有掌握其规律,才能趋利避害。【教学重点】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教学难点】通过实验探究得出燃烧的条件【教学方法】情境创
2、设、引导实验探究、对比分析、归纳总结【教学准备】实验探究所需的仪器、药品和材料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学设计】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资源的应用及设计分析引入新课【引言】当你听到“火”这个字眼时,你会想到什观看视频图片【思考、交流】利用视频,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为学生进行科么呢?【展示】多媒体展示火在生活中应用的实例。1、不同物质燃烧有什么共同现象?2、物质燃烧是什么变化?学探究提供一个情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与已有的知识体系对燃烧进行从感性到理性的再认识。设疑猜想【设疑】日常生活中燃烧现象屡见不鲜,那么物质燃烧到底要满足什么样的条件呢?分组讨论、交流,根据对燃烧的了解做出一些猜想并简要的
3、说明猜想的依据(略)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实验探究【演示实验】取三支试管,分别标上 A、B、C,在 A试管中放入一粒白磷;在B 试管中放入一粒红磷;在 C 试管中放入一粒白磷,再加入一定量的热水。将A、B、C 三支试管同时放入盛有热水的水槽中。【猜想】哪支试管中的磷会燃烧?【观察】实验现象【讨论】1、为什么 A 试管的白磷燃烧,B试管的白磷不能燃烧? 2、为什么 A 试管的白磷燃烧,C试管的白磷不能燃烧? 通过实验探究,思考并悟出燃烧的条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严谨的思维方式,养成热爱观察的习惯,了解对比实验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性。讨论归纳交流【展示】火三角图片,引导学生对燃烧的条件进行讨论和交流。【板
4、书】一、 燃烧的条件1、 可燃物2、 氧气3、 温度达到着火点【讨论交流】通过对对实验现象的分析,讨论、归纳出燃烧的条件。【理解记忆】培养学生交流与表达的能力以及通过实验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应用拓展【教师演示】将蘸了酒精和水的混合物的手绢点燃。【观察、解释】【思考】蜡烛火焰为什么一吹即灭?而炉火却越扇越旺?充分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与感性认识,对燃烧的条件做进一步的理解和认识。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和严谨的思维方式。知识过渡【引言】火给我们带来了美好的生活,使用不当也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的损失和灾难。【展示】多媒体展示火给人类带来的灾难图片。观看火灾的视频图片。 强烈的对比,引起学生的共鸣,使学生学会用辩证
5、唯物主义的观点去认识事物,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提出问题【设疑】如何灭火?【展示】实际生活中采取的一些灭火措施及其原理。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引导学生分析、理解燃烧与灭火的关系,从而得出灭火的原理和方法。【思考、交流】灭火的方法灭火的原理由燃烧的条件和生活经验,推想出适当的灭火方法,培养推理能力。通过讨论解释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灭火措施,理论联系实际。实验探究【演示实验】点燃蜡烛,请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熄灭。设计并实验并与教师互动交流。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亲手设计并实验,获取第一手材料,再对其进行分析,突出课题重点;联系生活中的实例,师生共同讨论,用理论指导实践,从而使难点得以突破。总结交流展示灭火
6、的原理:(1)清除可燃物(2)隔绝氧气(或空气)(2)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三者任满足其一互动交流、理解记忆,掌握结论。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与感性认识,总结灭火的一般原理与基本方法,锻炼学生的归纳能力。发散探究【教师演示】点燃高低不同的两支蜡烛,罩上一只大烧杯,哪只蜡烛先灭?观察、思考、记录实验现象。进一步理解燃烧与灭火的关系,突破难点。知识拓展【教师演示】演示灭火器原理。【展示】多媒体展示常见的消防安全标志。观察、思考、记录实验现象。阅读教材 P-127内容,交流常见的灭火器原理和使用范围。初步了解灭火器的原理以及初步学会灭火器的选择和使用。树立防火安全意识,培养关注社会意识。联系实际【展示】多媒体展示“家庭远离火灾”火场逃生方法分析讨论。通过讨论,使学生学会基本的防火、灭火及火灾现场的自救方法。随堂练习 多媒体演示 学生讨论回答多媒体快速训练,提高了教学评价的时效性。课堂小结引导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回顾和小结。【提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对“火”有什么新的认识?学生交流感受和收获。既是知识的小结,也是方法的小结。板书设计课题 1 燃烧和灭火一、燃烧的条件 二、灭火原理1可燃物 1. 清除或隔离可燃物2氧气(或空气) 2. 隔绝氧气(或空气)3温度达到着火点 3. 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