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1 ,大小:35.50KB ,
资源ID:3767259      下载积分:20 文钱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省得不是一点点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enke99.com/d-376725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广西壮族自治区实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办法.doc)为本站会员(11****ws)主动上传,文客久久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文客久久(发送邮件至hr@wenke99.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广西壮族自治区实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办法.doc

1、广西壮族自治区实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办法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令第 11 号广西壮族自治区实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办法已经 2005 年 8 月 17 日自治区第十届人民政府第 32 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发布,自 2005 年 9 月 29 日起施行。自治区主席 陆 兵二五年八月二十九日第一章 总 则第一条 为规范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保障城市居民基本生活,根据国务院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结合本自治区实际,制定本办法。第二条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遵循保障城市居民基本生活、属地管理、动态管理和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坚持政府保障与社会帮扶相结合、鼓励劳动自救的方针。第三条

2、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实行各级人民政府负责制。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的领导,定期研究有关情况,决定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重大事项,协调有关部门的保障工作。第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具体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管理工作,依法履行相关社会救助职责。街道办事处、镇人民政府具体履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申请的初审、最低生活保障金发放管理和保障对象动态管理等职责。社区居民委员会受街道办事处或者镇人民政府委托,依照本办法承担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申请的受理、申请人家庭收人初步核查及公示、审批结果公示、代发最低生活保障金、定期核查保障对象家庭收入、组织本社区在就业年龄内

3、有劳动能力但尚未就业的保障对象参加社区公益劳动等具体工作。第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按照规定编制相关财政预算,落实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管理工作经费,并依法进行监督。第六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物价、审计、人事等行政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劳动和社会保障、教育、卫生、建设、司法、工商、地方税务、广播电影电视等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制定特殊政策,对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在就业、子女读书、看病治病、租用廉租房、从事个体经营等方面给予必要扶持和照顾。鼓励学校、供水、供电、供气、燃料、医疗机构等单位给予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优惠待遇。

4、第七条 鼓励公民、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通过捐赠、资助等多种形式开展扶贫济困活动,为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提供援助。第二章 保障资金第八条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所需资金,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分级负责、分级负担、分级管理,并列入财政预算。第九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应当在“财政社会保障资金专户”下开设“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分户,及时将本级预算安排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和上级补助的资金纳入专户管理,专款专用。第十条 公民、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捐赠资助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由民政部门负责接收并全部纳入同级财政部门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专户。第十一条 设区的市、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应当

5、设立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专户;街道办事处、镇人民政府应当设立专帐,做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收支记帐工作,保持日清月结。第十二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应当根据本级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年度预算和同级民政部门提出的用款计划,及时足额拨付保障资金。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提出用款申请时,应当同时提供保障对象名单,具备计算机联网办公条件的还应当提供保障对象家庭备案材料。第三章 保障标准第十三条 确定和调整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按照国务院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第六条的规定执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应当低于当地失业保险金标准。第十四条 设区的市、县级人民政府民政、财政部门在居民消费品价

6、格指数上涨幅度较大、贫困居民生活水平明显下降时,应当采取临时补贴等应急措施。待物价稳定后,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否调整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第四章 保障对象与家庭收入计算第十五条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是指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可核算的月人均收入低于当地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并经有关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管理部门依法确认的城市居民。主要包括以下人员:(一)无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无法定赡养人或者抚养人以及法定赡养人或者扶养人无赡养、抚养能力的城市居民;(二)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或者期满未能重新就业,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城市居民;(三)在职人员领取工资或者退休人员领取退休

7、金、养老保险金后,其家庭人均收入仍低于当地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城市居民;(四)因其他特殊原因造成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城市居民。第十六条 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是指具有法定赡养、抚养或者扶养关系,户口在一起并共同生活的成员。户口迁出的在校大中专学生仍然作为原家庭成员计算。第十七条 本办法所称城市居民家庭收入是指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的每月货币和实物收入的总和。具体项目如下:(一)工资、奖金、津贴、补助及其他劳动收入;(二)一次性安置费、商业保险赔偿金、经济补偿金或者生活补助费;(三)离退休金、失业保险金、基本养老保险金、企业年金;(四)存款及利息,有价证券及红利;(五)特

8、许使用权收入、租赁收入、馈赠和继承收入;(六)赡养费、抚养费、扶养费;(七)可以计入的其他家庭收入。家庭所得实物按市场价格折款后计人家庭收入。第十八条 下列项目不计人家庭收入:(一)对国家、社会和人民做出特殊贡献,政府给予的奖金和荣誉津贴;(二)优抚对象享受的各种抚恤金、优待金、补助金、护理费、保健费等;(三)因工(公)负伤人员的护理费;(四)因工(公)死亡人员及其家属享受的一次性抚恤金、丧葬费、生活补助费;(五)因工(公)致残返城知青的护理费;(六)政府给予在校学生的生活困难补助金及实物;(七)社会组织和个人给予的临时性生活救助金及实物;(八)在职人员由所在单位代缴的住房公积金和按规定缴纳的

9、各项社会保险费;(九)不应当计人家庭收入的其他项目。第十九条 城市居民家庭收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采用以下相应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一)领取一次性经济补偿金并与企业解除劳动关系的城市居民,其家庭收入的计算应当从领取的经济补偿金中扣除其从解除劳动关系之日起到法定退休年龄期间应当缴纳的养老保险费,扣除后的结余部分按照当地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和家庭人口计算可分摊的月数,在可分摊的月数内,该家庭不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如果补偿的结余部分为负数或者零,则一次性经济补偿金不再计入家庭收入;(二)因城市建设、危房改造、拆迁一次性领取了住房拆迁补偿费的家庭,申请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时,申请人领取的住

10、房拆迁补偿费在购买住房后有结余金额的,其结余部分按照当地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和家庭人口计算可分摊的月数。在可分摊的月数内,该家庭不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待遇;(三)因建设征地转为城市居民,并领取一次性安置补助费的人员,申请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时,已缴纳社会保险费无结余的,其安置补助费不计人家庭收人;有结余的按照当地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和家庭人口计算可分摊的月数,在可分摊的月数内,该家庭不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四)家庭成员相互承担的赡养费、抚养费和扶养费,有赡养、抚(扶)养协议、裁决或者判决的,按照协议、裁决或者判决的数额计算;没有赡养、抚(扶)养协议、裁决或者判决,具有赡养、抚(扶)养

11、能力的,由赡养、抚(扶)养人按当地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给付,实际支付赡养、抚(扶)养费高于上述规定的,按照实际支付数额计算;赡养、抚(扶)养人家庭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视为没有赡养、抚(扶)养能力,不计算赡养、抚(扶)养费;(五)在法定劳动年龄段内,所从事的工作难以计算收入的,按颁布的当地当年市、县职工月最低工资标准计算;从事农副业生产、承包土地种养殖等收入,按实际收入或评估计算,难以评估计算的,按上一年当地农民人均收入计算;(六)退出现役符合安置政策的义务兵或者士官在超出部队支出生活费时问后因组织原因仍未安排工作的,在待安置期间,又没有自谋职业的,按无收入计算;(七)没有就业,

12、也没有其他收入的城市居民,应当按实际收入计算,不能按虚拟收入计算。第二十条 有下列情形的家庭和人员,不能给予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一)可核定的家庭月人均收入低于当地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但经居民代表评议认定其实际生活水平高于当地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二)提出申请前三年内购买商品房、高标准装修现有住房或者家庭购买建房用地和自建房的;(三)家庭拥有汽车或者提出申请前半年内购买高档非生活必需品的;(四)家庭成员拥有通讯工具且月费用总额超过当地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30的;(五)家庭成员有购买股票或者其他较大金额投资行为的;(六)安排子女出国留学或者子女在义务教育期间入读高收

13、费学校的;(七)家庭成员经常有高消费行为的;(八)在法定劳动年龄段内不到当地劳动力市场、人才市场等职业介绍机构求职登记,或者虽已求职登记但无正当理由两次经介绍拒绝就业或者不参加社区组织的公益性劳动的;(九)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未经依法处理的;(十)在提出申请前两年内大操大办婚丧嫁娶造成家庭生活困难的;(十一)有赌博、吸毒等违法行为造成家庭生活困难且尚未改正的;(十二)在申请、核查阶段不如实提供家庭收入以及房地产、储蓄、有价证券等情况的;(十三)其他依法不能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第五章 申请与受理第二十一条 城市居民认为其具备本办法第十

14、五条规定情形之一的,可以由户主通过户籍所在地的社区居民委员会向街道办事处或者镇人民政府申请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申请人提出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申请应当采用书面形式,并如实填写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审批表。社区居民委员会、街道办事处、镇人民政府应当无偿提供申请所需格式文本。第二十二条 申请人申请最低生活保障待遇,需出具共同生活家庭成员的户籍证、身份证、收入状况证明等材料,并根据需要提供失业、求职登记、医疗保险、养老保险、伤残、退休等其他证明材料。第二十三条 申请人实际居住地与户籍所在地不一致即家庭人户分离的,申请人向户籍所在地的社区居民委员会提出申请,社区居民委员会在完成受理审查后报街道办事处或者

15、镇人民政府,由接报的街道办事处或者镇人民政府委托申请人居住地的街道办事处或者镇人民政府按本办法有关规定,对申请人的家庭成员共同生活情况、收入和就业状况等进行调查核实并出具相关证明。第二十四条 社区居民委员会对申请人提出的最低生活保障申请,应当根据下列情况分别作出处理:(一)申请人的申请不属于本机构管辖范围的,立即作出不受理的书面决定,并告知申请人向有关受理机构申请;(二)申请人的申请材料可以当场更正的,应当同意申请人当场更正;(三)申请人的申请材料不全或者不符合要求的,应当场或者在 3 日内告知申请人需要补正的内容,逾期不告知的,视为申请材料已受理;(四)申请人的申请属于本机构管辖范围,申请材

16、料齐全、符合要求,或者申请人提交了全部补正材料的,应当受理其申请。社区居民委员会受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申请,应当出具加盖本机构印章和注明日期的书面凭证。第六章 核查与批准第二十五条 社区居民委员会应当对申请人提交的申请材料以及家庭实际收入进行调查核实。除采用入户调查、邻里访问、信函索证等方式调查核实外,还可采用下列方式调查核实:(一)部门联动法。与财政、工商、税务、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会、金融等部门和单位联系,了解保障对象家庭成员收入变化情况。有条件的可实行计算机联网,建立城市居民家庭收入和实际生活水平情况基础数据库。(二)居民代表评议法。社区居民委员会依据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会同物价、

17、统计及行业主管部门拟定,并经本级人民政府批准的行业收入标准,组织本辖区居民代表,对无法用其他方式核查申请人隐形收入的情况进行评议,认定其家庭收入及实际生活水平。第二十六条 社区居民委员会对申请人所提供的申请材料及家庭实际收入进行初步核查后,张榜公布申请人的有关情况;申请人属于人户分离的,由其实际居住地社区居民委员会负责张榜公示。公示期不得少于 5 日。公示期满无异议的,社区居民委员会应当在申请人填写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申请表上签署意见并上报街道办事处或者镇人民政府复核和初审。街道办事处或者镇人民政府应当对申请材料进行复核和初审,并将申请材料和初审意见上报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审批。第二十七

18、条 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对街道办事处、镇人民政府报送的申请材料审查后,应当根据下列情况作出处理:(一)符合本办法第十五条第(一)项条件的申请人,批准其按照当地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全额享受保障金;(二)符合本办法第十五条第(二)项、第(三)项条件的申请人,批准其按照当地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差额享受保障金;(三)对有大重病人、子女上学、残疾人、单亲家庭、双胞胎以上的多胞胎家庭等特殊困难居民家庭,在确定最低生活保障差额补助时,给予重点照顾;(四)对不符合条件的,不予批准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第二十八条 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对符合条件的申请应当作出书面批准,填写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领

19、取证;对不符合条件的,应当作出不批准的书面决定,并自决定之日起5 日内将书面决定通过社区居民委员会送达申请人。第二十九条 申请人户籍所在地社区居民委员会收到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批准的申请人名单之后,应当再次张榜公示;申请人属于人户分离的,户籍所在地社区居民委员会负责将申请人名单送达其居住地社区居民委员会公示。公示期不少于 5 日,公示期满,对无异议的申请人发给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领取证。第三十条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实行社会化按月发放制度。县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根据民政部门提供的资金使用计划和保障对象名单,按季度向双方共同确定委托的金融经办机构拨付资金,保障对象每月凭有效证件到金融经办机构领

20、取。尚不具备社会化发放条件的地方,由社区居民委员会直接按月发放,保障对象凭户口簿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领取证签字领取;对无行为能力或者体弱多病的保障对象,采取上门服务等办法发放。第三十一条 社区居民委员会应当在收到申请人申请之日起 20 日内完成调查核实和张榜公示工作;街道办事处、镇人民政府应当在接到社区居民委员会报送材料之日起 5 日内完成复核初审上报工作;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应当在接到街道办事处、镇人民政府报送材料之日起 5 日内办结审批工作。第七章 监督管理第三十二条 建立统计报告和公示制度。社区居民委员会、街道办事处、镇人民政府和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要按要求做好最低生活保障统计工

21、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要定期或者不定期向社会公布本地区保障对象户数、人数、资金发放数额等保障工作情况。第三十三条 建立保障对象家庭备案制度。社区居民委员会、街道办事处和镇人民政府应当建立保障对象个人档案,县级民政部门建立保障对象到户的名册。第三十四条 建立保障对象动态管理制度。社区居民委员会、街道办事处或者镇人民政府对领取最低生活保障金的居民家庭收入情况每季度核查一次,发现该家庭人均收入有变化的,应当按本办法第六章规定的程序办理其增发、减发或者停发保障金手续。停发保障金的,代审批机关收回其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领取证。第三十五条 领取最低生活保障金的家庭户籍迁移的,应当持原户籍所在地县级

22、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出具的证明,到迁入地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办理转保手续,按照迁入地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重新计算转保人员的保障金数额。第三十六条 社区居民委员会应当建立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公益性劳动考勤登记管理制度,对参加公益性劳动人员作好考勤登记,并以此作为审批最低生活保障待遇和核发最低生活保障金的依据之一。对无正当理由拒绝参加公益性劳动的,由所在街道办事处、镇人民政府报请当地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停发或者减发其家庭的当月保障金。第三十七条 设区的市、县级人民政府应当建立以政府出资为主的临时救济、重大病医疗救助、就业援助、教育救助、廉租房建设使用和法律援助等制度,为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对象提供救

23、助。第三十八条 应当加强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计算机网络规划和建设工作,逐步实现自治区、设区的市、县、街道、镇和社区居民委员会五级联网,进一步提高最低生活保障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第八章 法律责任第三十九条 从事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的管理人员和相关行政机关的有关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其所在部门、单位或者上级机关给予批评教育或者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一)对符合享受保障待遇条件的家庭不予及时审批的;(二)无故不按时发放保障金的;(三)为不符合享受保障待遇条件的家庭办理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四)贪污、截留、挤占、挪用、扣压、拖欠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款物的;(五)在发放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时,擅自改变审批机关确定的补助标准,故意提高或者压低保障金发放数额的;(六)采用伪造证明材料等手段骗取、冒领保障金的;(七)在工作中有索贿、受贿行为的。第四十条 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城市居民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给予批评教育或者警告,追回其骗取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款物;骗取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款物超过 3 个月的,处骗取金额 l 倍以上 3 倍以下的罚款: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