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把“身边的生物”引入课堂让课堂教学回归生活 桑植县十一学校 谷彩英 6163078“让课堂成为沟通现实生活和书本知识的桥梁。 ”这是现代课程发展的一个重要思想:“教育即生活” 。教育是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教育不能失去与生活的联系;同样生活本身就含有教育因素,尤其是生物科学这样与学生生活世界密切联系的科学。我在讲述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一节时,尝试把“身边的生物” 引入课 堂,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上 课时 ,我先创设生活问题情景:“ 人为 什么总是啼哭着来到人世 间? ”从而引入呼吸及呼吸是依靠人体的呼吸系统完成的,接着结合学生日常的体会讲述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再设疑:呼吸道包括哪些结构?一学
2、生说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另一学生说包括口腔、咽、喉、气管、支气管,说着还用口腔使劲吸了一口气,以证实自己说的是正确的。两位同学到底谁正确?我没有及时下结论,而是接着问刚才说“ 呼吸道包括口腔 ”的同学:“你现在用什么呼吸?”这位同学站起来,使劲用鼻吸气(但听得出他因感冒而鼻子不通),然后说:“ 是用口腔呼吸的, ”到这时,我心里有底了, 这可是身边现有的课程资源,也是生活中常遇到的事情,绝大多数同学也都亲身体会过。于是,我转了话题:问班上有多少同学患了感冒(因在流行感冒流行时期),一下子有十几位同学举起了手。我接着问这些同学都有些什么症状,有说鼻塞、流涕的,也有咳嗽的、有咽喉疼的等等
3、。接着我创设生活问题情景:“大家平常都用什么呼吸 ”?“鼻呼吸”,然后再提议“ 同学们现在都用口腔呼吸看有何感受 ”?“嗓子干、痒、不舒服” ,因感冒鼻塞的这位同学 抢先说出他的感受,接着大家都有了同样的感受。我再提问“呼吸道的起始部位是口腔还是鼻”?“ 是鼻”,接着再创设生活问题情景“大家觉得用口腔呼吸好还是用鼻呼吸好?为什么?”从而引入 课题: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接着我引导同学们就课本上提供的资料及自身的体会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并层层设疑,如:呼吸道有哪些特殊的结构?特别是鼻腔里有哪些结构,这些结构有什么作用?最后讨论得出鼻腔里的鼻毛可以阻挡灰尘、细菌的进入,鼻粘膜可以粘住灰尘、细菌,还可湿润
4、空气,而鼻腔内的毛细血管可温暖空气,而口腔没有这些结构及相应的功能,所以得出用鼻呼吸比用口腔呼吸好。接着我让同学们针对有些同学经常用手抠鼻子及随地吐痰(特别是流行感冒期间)等问题展开讨论,这些习惯对健康有没有利?我们大家应该怎样做?最后得出:挖鼻子是一种不良习惯,容易挖掉鼻毛,破坏鼻粘膜,并容易弄破粘膜中的毛细血管,引起鼻腔发炎。而随地吐痰既污染环境又影响他人健康。从而让同学们懂得: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搞好环境卫生,保持环境的清洁,这样才有利健康。整节课中,我通过不断地创设生活问题情景,把身边的生物引入课堂,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把学生的情感寓于教学中,把课堂教学基于生活化,真正使课堂成为沟通现实生活和书本知识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