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员专用 请勿外泄 1 第三部分 全真模拟卷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 单选题 1.【答案】 B。 解析: 领会知识是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领会知识又可以分为感知教材和理解教材,其中理解教材是中心环节。 2.【答案】 D。 解析: 泛化就是对不同的刺激做出相同的反应 。 3.【答案】 D。 解析: 义务教育三个特点。强制性、普及性、免费性指的是免学费和杂费。 4.【答案】 B。 5.【答案】 D。 解析: 效果律是指及时做出反馈加强学生的联结 。 6.【答案】 C。 解析: 形式教育强调发展能力,实质教育强调传授知识 。 7.【答案】 C。 解析: 心理起源说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 人的无意识模仿 。
2、 8.【答案】 A。 9.【答案】 C。 解析: 文献法也称历史文献法,就是搜集和分析研究各种现存的有关文献资料,从中选取信息,以达到某种调查研究目的的方法。它所要解决的是如何在浩如烟海的文献群中选取适用于课题的资料,并对这些资料做出恰当分析和使用 。 10.【答案】 B。 11.【答案】 A。 解析: 提高质量为核心任务、育人为本是根本任务、改革创新是动力、促进公平是基本政策 。 12.【答案】 D。 解析: 好心办坏事是道德认识不足 。 13.【答案】 D。 解析: 知觉条件发生变化知觉印象仍然保持不变叫做知觉的恒常性, 这是一种大小恒常 。 14.【答案】 C。 解析: 师生关系是教学过
3、程中最重要的关系 。 15.【答案】 A。 16.【答案】 A。 17.【答案】 C。 18.【答案】 C。 19.【答案】 A。 解析: 一般能力是指任何工作都需要的能力 。 20.【答案】 C。 解析: 创造性三个特征 : 流畅 性 、变通 性 、独创性 。 21.【答案】 C。 解析: 新课改倡导的新三维目标 是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22.【答案】 D。 解析: 问题分为结构问题和无结构问题。 23.【答案】 B。 24.【答案】 C。 解析: 具体运算阶段可以凭借具体事 物或具体事物的表象进行简单逻辑思维 。 25.【答案】 B。 26.【答案】 D。 27.
4、【答案】 A。 28.【答案】 C。 29.【答案】 C。 解析: 首次系统论述班级授课制的是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 30.【答案】 D。 二、 多项选择题 1.【答案】 ABC。 解析: 师生关系是教学的授受关系、人格上的平等关系、道德上的相互促进关系 。 2.【答案】 AD。 解析: 教育公平包括起点、过程、结果公平 。 3.【答案】 ABCD。 4.【答案】 ABCD。 解析: 新课改的教师观 。 5.【答案】 BC。 解析: 想象可以分为有意想象、无意想象。有意想象又分为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再造想象是在语言图样等示意下进行的想象 。 6.【答案】 ABD。 解析: 赫尔巴特被称为现代教
5、育学之父,他的普通教育学是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规范学科的标志。 7.【答案】 BD。 解析: 反射分为条件反射和无条件反射。条件反射指的是后天学习形成的 。 8.【答案】 CD。 解析: A 是礼记中的话 , B 是论语中的话 。 9.【答案】 ABCD。 解析: 教育的文化功能有传递保存、筛选整理、传播交流、选择提升、更新创造 。 学员专用 请勿外泄 2 10.【答案】 CD。 解析: 客体永久性的形成在感知运动阶 段即 0 到 2 岁,延迟模仿的产生在前运算阶段即 2-7 岁。在小学阶段,即具体运算阶段,学生思维的典型特征有守恒、可逆、去自我中心。延迟模仿是皮亚杰关于表征发展的观点中所提到
6、的,是指对一段时间之前出现的他人行为进行模仿;皮亚杰发现,延迟模仿第一次出现的时间也是在大约一岁半的时候。 三、 判断题 1.【答案】 。 解析: 形式教育强调发展学生智力 。 2.【答案】 。 解析: 德育是学校的首要任务 。 3.【答案】 。 4.【答案】 。 解析: 本体性知识是学科知识 。 5.【答案】 。 解析: 师生关系中处于最高层地位的是伦理关系 。 6.【答案】 。 7.【答案】 。 解析: 课程结构包括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材。 8.【答案】 。 解析: 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的分支学科,并不是心理学理论在教育学中的应用 。 9.【答案】 。 10.【答案】 。 解析: 决定个人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个人的主观能动性 。 四、 简答题 1.【答案 】 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原因: ( 1)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 ( 2)学校教育是通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相对而言效果较好; ( 3)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 ( 4)学校教育给人的 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 2.【答案 】 ( 1) 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与质量; ( 2) 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 ( 3) 提供多种练习的机会; ( 4) 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