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9 年小学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20.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教学目标 1.会认“浣、聒”等 6 个生字,会写“孙、泊” 等 6 个生字,掌握 “更”这个多音字。2.有感情地朗读这 三首诗,掌握 这三首诗的意思,并背诵这三首诗,默写枫桥夜泊。3.体会诗中的动态 美和静态美。4.通过景物描写体会作者情感。教学重点 1.会认“浣、聒”等 6 个生字,会写“孙、泊” 等 6 个生字,掌握 “更”这个多音字。2.掌握这三首诗 的意思。教学难点 体会通过景物描写表达人物情感的方法。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 古诗,掌握这 首诗的意思。2.体会王维诗歌 “诗中有画”的特点。3.认识王维
2、诗歌中流露出来的隐逸倾向。教具准备 课件教学设计一、激趣导入:(出示课件 2)1.今天,我们来学 习王维的一首 诗山居秋暝。板书:山居秋暝2.作者介绍(出示 课件 3)王维(约 701-约 761),字摩诘,蒲州(今山西永济)人。唐代山水田园诗人。其诗似浅而实深,似淡而实腴,体物精细,状写传神,具有独特成就。他又精通绘画,擅作平远之景,擅绘人物、丛竹等。有王右丞集。 二、诗歌朗读指导1.听朗读。2.结合注释,读 懂全诗。3.诵读全诗。诵读指导(出示课件 5)诗的首联点题,交代时间、地点,可用叙述口吻读。颔联、颈联是诗的主体部分,写的是傍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同时寄托了诗人闲适的感情,当用轻快的
3、调子诵读。尾联出句是陪衬,对句“王孙 自可留” 是全诗主旨所在,要用肯定的 语气缓慢读出,表现诗人对隐居生活的满足心情。三、诗中有画(一)题解(出示课件 6)标题:“山居秋暝 ”,“山居” 即其隐居的别墅,点明了地点; “秋”点明了季节;“暝” ,傍晚,点明了具体时间。整首诗所写的景物即秋天傍晚在山居所见的景物。(二)诗中有画(出示课件 7)诗人用淡淡的几笔就勾画出一幅雨后山村的晚景图,清新宁静而又洋溢着和平安乐的气氛,这里犹如世外桃源一般。板书:诗中有画(出示课件 8 )既然说“诗中有画”,我们就把诗还原为一幅古典的卷轴画。1.我们首先找出 诗中的写景部分。(出示 课件 9)空山新雨后,天气
4、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2.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首联写出了什么样的意境?(出示课件 10)明确:山雨初霁,万物为之一新,又是初秋的傍晚,空气清新,景色美妙。这给全诗创造了一个寂静,清新,幽雅的环境。板书:寂静,清新,幽雅首联与诗题有什么联系?(出示课件 11)明确:首联紧扣诗题,点出了时间、地点、季节。3.颔联“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和颈联“ 竹喧归浣女, 莲动下渔舟”都是写景,有什么不同?(出示课件 12)明确:颔联用了“明月、松、清泉、石 ”等意象,表现出山村的自然美。 颈联用了竹、莲、浣女、渔舟等意象,表现出了山村的生活美。颔联侧重写物,颈
5、联侧重写人。板书:山村生活美颔联与首联有何联系?(出示课件 13)空气清新方可见月光之皎洁;新雨之后才能显清泉之声响。4.颈联写得十分 热闹,这与作者要 创造一个寂静,清新,幽雅的环境是否和谐?并说说原因。(出示课件 14)明确:是。写浣女、渔舟的热闹,正是为了烘托出山村环境的寂静、清幽。如同“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一样。人们 从这些热闹的景物中,很自然地体味出一种和平恬静,体味出恬静中的一片勃勃生机。这里有动有静,动静结合,以动衬静。5.六句写景的句子,哪几句可以作为画面的主体?学生概括。(出示课件 15)明确: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6.请同学们用自己的 语言把画
6、面具体地描 绘出来。四、拓展延伸网上搜集王维的其他诗,选择自己喜欢的诗,背诵下来。五、布置作业。1.背诵这首诗。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 首诗的意思。3.预习。板书内容 山居秋暝诗中有画寂静,清新,幽雅山村生活美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利用教材注释 以及课前预习 所收集到的资料,通过自读自学,正确理解诗的意思。 2.通过反复地诵读 、比读,清晰地感受 诗的意象与情境;通过咀嚼和品评重点词句,深刻地感悟诗人“愁 ”的意蕴与情怀 ,使学生的心灵受到感染与启迪。 3.在反复诵读、比 读的过程中,感受 诗人的愁思与景物交融、契合的写法,体会诗人复杂的情感,初步领悟做人的哲理。 教具准备 课件教学设计一、揭
7、示课题,解字读题 1.板书课题2.题解:(出示 课件 16)“泊 ”: 停泊。板书:枫桥夜泊二、初解诗意,读出韵味。(出示课件 17)1.看能不能读出 诗的节奏与新的感 觉来。 2.学生自学自读 。 3.指名生读。请 大家认真听,听一听他的朗 读停顿是否合理,节奏是否恰当。指导: “到 客 船”,这节奏一放慢,声调一降低,就有一种余音袅袅的感觉。来,一起来读后两句。 学生齐读全诗。 三、感“眠” 悟“ 愁” ,“对”出愁思。1.抓一“眠”字, 进入情景。(出示 课件 19) (1)请 同学们 默读古诗,想一想:哪些字眼、哪些词语向我们透露出张继没有睡觉的消息?(2)学生默 读 、圈画。 (3)
8、停。 谁来 说说你从哪些字眼看出张继的不眠? 月落。他看到月亮落下去了。板书:月落 乌啼。他听到了乌鸦的啼叫。耳闻乌啼,所以未眠。板书:乌啼(出示课件 20)霜满天。张继还 看到了霜满天的景象。满天的霜有谁看见过?哦,霜满天其实写的是作者的什么感受?对,是诗人感觉到的。诗人身感霜气的降临,他怎么能睡得着呢?板书:霜满天。 诗人看到了枫树和渔火。板书:江枫、渔火张继因为未眠,所以听到了寒山寺的钟声响起。板书:半夜钟。 (4)在 这深秋之夜, 张继目睹月落,耳闻乌啼,身感霜气的降临,他怎么睡得着呢?带着失眠者的心态读枫桥夜泊。 学生齐读全诗。 2.抓一“愁”字,感受愁意。(出示课件 21)(1)旅
9、途本辛劳,本应该早点歇息,张继却久久不眠,为什么?学生回答。 一个字,愁。学生说带“愁” 字的 词语。 板书:愁(出示课件 22)(2)是的。请你看看古诗,到底是什么勾起了 张继的愁思、愁绪和愁怀?是什么拨动了诗人的愁心与愁弦呢? 是月落、是乌啼、是江枫 抓住这些词语读出感觉。(3)学生自由地读、圈、想、读。 (4)交流:月落能带给人一种失落感,一种孤独感。带着这种感觉,来读读第一句。 板书:月落-失落感、孤独感乌啼-凄凉霜满天-寒冷学生齐读枫桥夜泊。 3.抓一“对”字,感悟 “愁”思(出示课件 23)(1)读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思考:这里的“对” 字是什么意思? 板书:对(
10、出示课件 24)“对 ”在这里的意思是“面对、对着、陪伴”的意思,那么请 你们纵观全诗,想一想:是什么在陪伴着孤独的诗人呢? 哦,是冷月、悲鸦与寒霜在和诗人做伴,是江枫、渔火和钟声在与诗人作陪,这一对,对出了什么? 学生回答。(2)张继 到底在愁什么?此时此刻他到底在想些什么呢? 生带着“愁”来读。 (出示课 件 25)教师范读。但是,这里什么都没有,这里有的只是 学生齐读枫桥夜泊。 板书:愁四、钟声叩心,释放愁怀 。1.钟声响起,述 说情怀(出示 课件 26)请问,这午夜的寒山寺的钟声似乎在向张继述说着什么呢?请拿起笔,写下你的述说。 2.交流评析,释 放情怀 学生述说着钟声的述说。 学生在
11、钟声的伴奏下齐读全诗。五、总结拓展,人文关照。推荐不朽的失眠给大家阅读。六、作业。1.背诵这首诗。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 首诗的意思。 板书内容 枫桥夜泊月落-失落感、孤独感乌啼-凄凉霜满天-寒冷江枫、渔火-半夜钟对愁第三课时教学目标 1.要求学生能字正腔圆、深情地朗 读,进一步感受词的抒情韵律。2.通过想象、质 疑、情境诵读 ,体验作者身在征途、心系故园的矛盾心情,感悟作者天涯行役时的相思之苦与情感之深。教具准备 课件教学设计 一、导入课文,直切主题。(出示课件 27)师:思乡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我们学过哪些这类的诗句?(生自由答)师:今天,我们学习一首词,就是纳兰性德的长相思板书:长相思二、读
12、准长相思(出示课件 28)1.自由读,读准字音。畔(pn) 更( gng) 聒( gu)2.指名读全文, 读后评价。3.朗读时注意节 奏:(出示课 件 29)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 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 无此声。4.根据节奏,小 组成员互读,要 读得有韵味。三、把握词意(出示课件 30)1.根据注释默读 ,用自己的话说说这 首词的大意,把握不准的,可以向同学请教。2.请学生说说词 的意思。要求其他同学可以提出自己的解释。3.评价。(出示 课件 31)四、深入理解。1.根据问题再读课 文。A 作者身在何方?B 作者在“相思”谁?是从哪句中体现出来的?师小结:
13、同学们说得真好,他经过了崇山峻岭,经过了悬崖绝壁,经过了荒山野岭,经过了险滩急流,他还经过了许许多多的地方,这就是作者的身在何方。一句话:“作者的身在征途上。”板书:身在征途(出示课件 32)2.指导朗读:“山一程,水一程”, “风一更,雪一更”。师小结:同学们,作者在行军途中历经了千辛万苦,尝尽了酸甜苦辣,作者怎能不想自己的故乡,不想自己的亲人呢?他怎样想呢?怎样相思呢?(出示课件 33)3.思考:作者怎样相思?想到怎 样?题目中哪个字体现了?板书:心眷故园4.想象词的意境:(出示 课件 34)师引导:同学们认真听同学朗读,想象一下当时的景物以及人物的心情,体会作者的情感。师小结:是啊,此时
14、只能聆听寒风呼啸的声音,看到大雪纷飞的情景,一种难以入眠的心境装着一颗思乡的心。五、交流纳兰性德的资料。(出示课件 35)(出示课件)清代诗人纳兰性德(),原名成德,避太子保成讳改性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州正黄旗人,大学士明珠长子,生长在北京。幼好学,经史百家无所不窥,谙悉传统学术文化,尤好填词。康熙十五年()进士,授乾清门三等侍卫,后循迁至一等,正三品。康熙二十四年患急病去世,年仅三十一岁。纳兰性德去世后,被埋葬在北京海淀区上庄皂甲屯。清初著名大词人,与朱彝尊、陈维崧并称“清词三大家” 。 (出示课件 36)六、再读长相思七、拓展长相思(出示课件 37)1.问纳兰性德:既然你 这么想家,你 为什么不回家呢?谁来替纳兰性德回答。2.学生回答,老师点评。板书:心系祖国八、交流交流纳兰性德的菩萨蛮。(出示课件 39)菩萨蛮纳兰性德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