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第一单元:摇呀摇小时侯的歌教学重点:1、学会唱童年的小竹笛这首歌曲;2、通过音乐的欣赏、学习,让学生进行艺术构思与创作(绘画、表演、制作等)教学难点:通过音乐的欣赏、学习,唤起学生对儿时的回忆,进行创作,以反映儿时的稚爱、童真。教学目标: 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积累和情感体验出发,通过童谣歌曲的学习,为学生能够和体会歌曲所表现的意境和情趣,提高对语言节奏的感受能力,学生尝试运用多种手段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积累合作、交流、反思、创作、分享等方面的体验。 教学准备:1、歌曲童年的小竹笛 、的光盘或录音带。 2、不同风格、内容的童谣及录像、录音、光盘等资料。3、绘画、折纸材料及节奏乐器等。 欣赏
2、引导 : 在这个单元主题上你感受到了什么?弯弯的月亮是娃娃的小床,天上的星星是娃娃的被子,天边的月儿奏出美妙的乐曲,静静的水面仿佛在听你诉说。妈妈的催眠曲陪伴着娃娃进入了梦乡 教学过程: 1、导入:师生共同说一说各自耳熟能详的童谣,边说边表演,并说说个人的理解等,引导学生的兴趣。 2、例如, 小老鼠: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吃,下不来,咪咪咪猫来了,咕噜咕噜滚下来。 3、 笑一笑:一会儿哭、一会儿笑,两只黄狗会抬轿。 4、 不倒翁:说你呆 你真呆,胡子一大把,样子象小孩。说你呆你不呆,把你一推你歪。要你躺下去,你又站起来。 5、 鞋子和茄子:一个孩子,拿双鞋子,看见茄子,放下鞋子,去拾茄子,忘了鞋
3、子。 6、 手指歌:伸开手,数指头,大牛不吃草,二牛不吃料,三牛不拉车,四牛不上套,剩下五牛要不要?要! 二、学唱歌曲:童年的小竹笛 。 1、引导学生反复听、轻声哼唱、拍手唱、配合律动唱。 2、充分体验歌曲的情绪和旋律等,待音律、歌词、节奏3、准确后可加进行打击乐集体演唱,并录音来反思评价。 三、进行绘画、制作1、听赏歌曲小牧童 、 童年的小摇车和电子琴曲童谣 ,欣赏国画牧童 ,观看美术片牧童 ,引导学生听赏,观察歌与画中的情景寓意及表达的情绪等。2、启发学生给唐诗咏鹅或童谣九九歌配画,如引导学生描述情景,分析鹅和黄牛的线条、形状、神态等进行绘画和简单描述。3、补充:让学生欣赏一幅跳皮筋的活动
4、场面的绘画,请学生看图编童谣- -2或给童谣配画。使学生体会运用不同艺术形式创作、游戏及生活的快乐。四、学生练习、创作,教师巡回辅导1、让学生选择一首童谣进行配画(古诗亦可) 。2、对儿时场面的回忆、重塑,进行绘画创作。3、用手工制作表现形式让学生进行创作。4、用舞蹈、歌曲、童谣表现儿时的快乐、纯真。用颜色涂画玩具教学重点:1、学会唱牧童这首歌曲;2、通过音乐的欣赏、学习、想象,让学生进行艺术构思与创作(绘画、表演、制作等)教学难点:通过音乐的欣赏、学习、想象,进行美术的艺术创作一、教学目标 :1、通过对前捷克斯洛伐克儿童歌曲牧童的学唱、表演和绘画。 2、让学生在艺术活动中积极参与,愉悦地创作
5、和表现。 3、学生尝试制作简单打击乐器,学歌曲伴奏。 4、结合着给童谣编曲调,学生尝试和探索进行艺术的表现和创作。 二、教学准备:1、 牧童的歌曲录音或 VCD 光盘。 2、找做简易打击乐器用的材料纸盒、纸、铁丝、易拉罐、沙石、竹筒、杯子、废墟料瓶、铃铛等 。 三、教学过程: 1-2 教时1、由牧童牧归的绘画或童谣等作品引出歌曲小牧笛并学唱。 2、学唱歌曲小牧笛并朗读歌词。 3、引导学生用学过的打击乐器给歌曲牧童伴奏,并探索不同物体发声的特点、音色、敲击方法部位等。 4 了解各种打击乐器的名称、用法和乐器的打击方法。 5、启发学生课后用废墟塑料瓶装进沙子盖上盖后做沙锤,做双响筒(找竹筒或不同的
6、两种木质品) 、三角铁(废金属或自行车铃铛等) 、鼓(大小纸盒等) 。6、为歌曲进行伴奏表演。 一、教学过程:(第三、四教时)1、在表演、绘画活动后,回味反思活动内容、个人收 2、再听一次歌曲牧童 ,将自己的感受说出来,或者书写出来,进行手抄报和绘画的展示。 3、选择自己身边的工具和材料进行伴奏创作。 二、朗诵歌谣: 学生和老师共同欣赏和朗诵熟悉的童谣,并根据童谣的内容进行表演活动。1、 错歌:鸭子咪咪叫,老牛蹦又跳。大马吃白菜,熊猫跑步快。白兔圆耳朵,老虎叫呱呱。老鼠比猪胖,公鸡会下来。到底错在哪?请您想一想。要孩子们将歌谣改一改,并根据歌词即兴表演。 2、 板凳板凳歪歪:板凳板凳歪歪,里头
7、坐个乖乖,乖乖出来买菜,里- -3有坐个奶奶,奶奶出来烧香,里头坐个姑娘,姑娘出来磕头,里头坐个孙猴,孙猴出来点灯,烧了鼻子眼睛!此童谣朗朗上口诙谐,适合孩子们边读边表演。3、 三轮车:三轮车,跑得快,上面坐个老太太。要五毛,给一块,你说奇怪不奇怪。 奔腾的骏马教学重点、难点:1、学生在以“马” 为内容,运用不同的歌曲、舞蹈、绘画、成语等表达自己对马与人的关系,马的精神及其形、神的感受。一、教学目标:1、学生在以“马” 为内容的艺术作品欣赏、表现活动中,感受不同材质、不同表现手法的不同特点,了解马的造型特点。 2、尝试运用不同的歌曲、舞蹈、绘画、成语等表达自己对马与人的关系,马的精神及其形、神
8、的感受。 二、教学准备; 1、课前发动学生收集有关马的图片、画册、音像等相关资料。2、教学准备实物投影仪、课件、电教等设备及马的相关资料。 3、彩色纸、包装纸、剪刀、胶水、图画纸、彩色水笔。 一、第一、二教时 教学过程: 1、教师运用形象生动的手段(如律动模仿、马蹄声响、动物录像等) 。2、启发学习欣赏学生用书中的单元主题页。 3、通过欣赏,发表自己的看法。 4、教师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知道的有关马的成语,并把大家收集的表现马的艺术的品按照年代的远近排序,说一说各自的特点。 5、结合陕西民间泥塑马玩具和农民画中的马,启发学生在马的相同轮廓造型中进行色彩、图案造型的变化的比较。 6、布置学生用装饰画
9、的方法创作一幅表现马的绘画作品。儿童装饰画的表现一般可以启发学生在画面的构图上要形态布局饱满,少留空白。 一、第三、四教时教学过程: 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 2、欣赏二胡曲赛马 ,听赏歌曲马头琴的故事及一组外国乐曲。 3、例如:马刀舞曲 、 轻骑兵序曲 、 威廉退尔序曲 , 自由射手等片段。 4、配合放映奔马的照片、雕塑、录像及徐悲鸿的奔马国画作品,体验不同艺术形式表现同一题材的多种手法,启发学生的创作表现。 5、欣赏哼唱二胡曲的赛马的主题旋律,可用口腔弹响或敲击作伴奏模拟马蹄声。 6、用跑马步即兴创编舞蹈,体验感受跃马奔腾弛骋北疆之时的欢乐、自豪情感。 7、可引导学生分析赛马主题旋律的音乐风
10、格及情绪特点,试着哼唱记忆下这段好听优美的蒙古族风格乐曲,体味感知节奏、力度、旋律、旋律等音乐基本要素在音乐艺术表现中的重要作用。 - -4二、游戏: 1、学做骑马的动作,双手拉住马缰绳,跟老师做。 2、随着音乐节奏并骑着马编队进行。小羊的故事教学重点、难点:1、 了解、欣赏、学习古代先人们高超的艺术创作和设计。2、 尝试运用歌舞、绘画、制作等艺术形式加深对“羊” 的造型特点的表现,并进行创造性的表现。 一、教学目的: 1、通过欣赏以“ 羊”为内容的艺术作品,引导学生了解羊与人类生活的密切相关及汉字中“羊大为美” 的审美观。 2、了解、欣赏、学习古代先人们高超的艺术创作和设计。 3、尝试运用歌
11、舞、绘画、制作等艺术形式加深对“羊 ”的造型特点的表现,并进行创造性的表现。 二、教学准备: 1、课前可动员学生收集、画册、玩具等资料。2、教师准备实物投影仪、录音机等相关设备及羊的题材的艺术作品。 3、彩色纸、图画纸、剪刀、胶水、彩色水笔等工具材料。4、歌曲保护小羊的录音带或光盘。 三、教学过程: 1、教学导入:讲草原英雄小姐妹保护羊群的故事。 2、听草原英雄小姐妹的插曲,体会人与动物的密切关系。 3、学生分组将搜集到的有关“羊” 的成语故事进行集体创作(绘画、编舞、表演等)或学唱保护小羊 ,各组将作品完成后交流、互评。 4、教唱与欣赏 歌曲保护小羊 。 5、即兴创编简单情节,歌唱表演。 6
12、、学唱的过程中,可引导学生分析这首歌曲由几个音级构成,歌词会唱后,试着唱唱歌谱。 7、再和同学一起讨论分析一下,这首歌有几个句子(两大句) ,句子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是重复的关系,两句的句尾有变化和呼应) 。 淘气的小猴教学重点、难点:1、通过绘画、手工制作等多种方法创作活泼、淘气的猴子形象;2、初步体验中国画笔墨的特点,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和动手能力。教学目标:1、搜集、欣赏有关猴子题材的艺术作品,了解“猴” 的造型和神态所产生的文化蕴涵。2、用绘画、手工制作等多种方法创作活泼、淘气的猴子形象,初步体验中国画笔墨的特点,提高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3、通过欣赏猴戏,模
13、仿在“急急风” 锣鼓经伴奏下猴子亮相的造型特点。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收集关于猴子的资料图片及玩具等。2、教师准备相关课件资料,图片及猴子题材的绘画,工艺作品。 3、彩色纸、包装盒、生宣纸、国画颜料、毛笔、剪刀、胶水等。 - -5教学过程: 1、展示一组猴子题材的图片(课件)提出问题:让学生用一个词语表达猴子的性格、脾气。板书:淘气的猴子2、在欣赏中注意引导学生对图片里猴子进行观察,展开讨论,谈谈自己对猴子的看法,说出猴子的特点:教师归纳小结,并加以说明。3、观看猴子野外生活的片段,了解猴子的一些动态、表情。4、学生结合图片的欣赏以及自己的理解,尝试用肢体语言来创造猴子的多种姿态造型。 5、
14、让学生通过绘画、手工制作来表达猴子的姿态造型及生活方式、特点。6、安排学生进行选猴王,学习猴戏动作,表演花果山猴子的生活的创新表演。 7、进行国画尝试性练习和学习。学生练习,教师巡回辅导。 神秘的地下宫殿教学重点、难点:1、让学生通过观察,了解蚁穴的构造特点,学习运用线条、色彩、手工制作等造型表现语言进行绘画和制作,并用舞蹈、话剧等艺术表现形式对小蚂蚁的活动进行创编表演。2、结合对蚁穴的了解,拓展知识领域,了解人类是怎样从小动物身上获得启示,在人类的建筑中吸收其有用的方面。一、教学目标: 1、结合着学生对小蚂蚁的好奇与探究心理,引发学生对自然界的热爱与求索的精神。 2、学生通过观察,了解蚁穴的
15、构造特点,学习运用线条、色彩手工制作等造型表现语言进行绘画和制作,并用舞蹈、话剧等艺术表现形式对小蚂蚁的活动进行创编表演。3、学生结合对蚁穴的了解,拓展知识领域,了解人类是怎样从小动物身上获得启示,在人类的建筑中吸收其有用的方面。 二、教学准备:1、有关自然界中蚂蚁的影像资料、图片资料。2、表现蚂蚁的歌曲、诗歌、美术作品等。3、学生手工制作与绘画表现时所需的工具材料。 三、第一、二教时 教学过程: 1、上课常规音准、节奏训练:(略) 2、导人新课: A、组织学生到自然界中观察蚂蚁,了解蚂蚁的习性,学生与小蚂蚁一起做游戏,体验蚂蚁的团队精神。 B、如:在小蚂蚁经过的路上放一块小饼干,看着小蚂蚁是
16、怎样一传十、十传百地把这块饼干搬回洞中。 C、完成一幅表现小蚂蚁的想象画。 - -63、听唱歌曲小蚂蚁 ,放录音,教唱。 瞧这一家子教学重点、难点:1、借助艺术课中的艺术表现,提高学生艺术表现生活的能力与手法。 2、培养学生具有热爱自然、亲近自然、表现自然的审美情趣。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结合以往的生活经验,引发对自然界小燕子生活的兴趣和观察。2、借助艺术课中的绘画与手工制作、舞蹈与戏剧表演、歌曲学唱与乐曲欣赏等学习形式,学生提高艺术表现生活的能力与手段。3、培养具有热爱自然、亲近自然、表现自然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准备:1、有关自然界中燕子的影视资料和图片资料 。 2、 小燕子的歌曲音像资
17、料。3、与燕子有关的美术作品及优秀的学生作业。 4、本课所使用的美术用具、材料等。 一、第一、二教时教学过程: 1、常规教学,音准、节奏、视唱训练。 2、导入新课:燕子是人类的朋友,自古以来它们与人类朝夕相处、和睦为邻,彼此间建立了充分的信任与友谊。 3、请学生讲述有关燕子的故事。特别是农民伯伯把飞进家中的燕子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呵护,甚至流传出许多有关燕子的美丽传说。 4、可见人们对燕子倾注的情感之深,本课围绕着燕子这一主题展开教学活动。 5、观看片子小燕子 A、教师组织学生到自然界观察燕子的生活习性,倾听小燕子的叫声,观察、了解小燕子的筑巢形式以及燕巢的构造特点等(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通过音像
18、资料了解以上内容) 。 B、教师引导学生将看到的、听到的、了解到小燕子的信息,用自己的语言、肢体动作、声音、画笔等形式描述出来。 6、学生借助诗歌、乐曲、图画等形式对自己的表述进行艺术的再现,使学生在吟诗、听音乐和赏画的过程中提高能力,升华情感。 7、听歌曲并随歌曲轻声哼唱。 一、 第三、四教时教学过程 1、连接上一课内容。 2、学唱歌曲小燕子 ,感受、体验、歌曲所表现的内容和情感。 3、展开想象:用配乐散文、诗歌或谜语的形式引导新课。 “春天来了,小明的奶奶家来了一对美丽小燕子,燕子在 房檐下叽叽喳喳嬉戏喧闹,一天到晚忙个不停。它们在干什 么?噢!它们在盖房子。你看两只小燕子你来我往不停地将
19、衔 来的黏土,用唾液一点一点地粘牢。时间一天一天地过去拉! 慢慢地一个椭圆形的巢穴建成了!两只小燕子高高兴兴地搬了 - -7进去秋天到了,小燕子带着他们新出生的小宝宝要到南方 去了!他们围着自己的新房飞来飞去,最后恋恋不舍地踏上南 迁的旅途。小明伤心地哭了!可奶奶却说:“好孩子,没关系, 到明年春天小燕子一家还会回来的。 ” 4、再配乐中进行朗读更加深了学生对美感。 5、让学生自由发挥:结合故事内容组织学生对故事情节进行不同形式的表述。 二、引出问题:语言的、歌曲的、表演的,绘画的等完成(回家)作业。 1、燕子用什么筑巢? 2、燕子为什么南迁? 3、我们应该怎样保护燕子? 我们有个甜蜜的家教学
20、重点、难点: 1、 学生结合着有关小蜜蜂的歌唱,画面欣赏、游戏、舞蹈等活动,引发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探索。一、教学目标:1、学生结合着以往的生活,了解蜜蜂的生存状态和活动规律,引发对自然的热爱和探索。2、学生结合着有关小蜜蜂的歌唱,画面欣赏、游戏、舞蹈等活动,引起对艺术学习的兴趣。3、结合蜜蜂飞舞的特点,让学生欣赏乐曲,感知是哪些音乐要素(力度、速度、音色等)对形象塑造起作用。 二、教学准备:1、自然界蜜蜂、蜂巢的影像资料、图片。2、与蜜蜂有关的歌曲、乐曲的音像资料。 3、表现蜜蜂的造型艺术作品、学生作业、美术用具、材料等。 一、第一、二教时教学过程: 1、组织课堂。 2、儿歌导入: “小蜜蜂,
21、嗡嗡嗡。花丛里,忙做工” 。 “甜甜的房子真奇妙,六角形的窗户现光明”。 3、谜语。例如,翅膀一展亮晶晶,整天飞舞花丛中,手足不闲爱劳动,酿造蜜糖好过冬。 4、这里所说的小蜜蜂是自然界中常见的野生状态下的小蜜蜂。就小蜜蜂和他们奇妙的“ 小房子”展开课题。 5、音乐欣赏:结合蜜蜂翅膀扇动的特点,引导学生欣赏著名乐曲野蜂飞舞 ,感知并分析音乐中的速度(快速) 、力度(渐强渐弱) 、音色(小提琴及其弦乐显得急促碎弓)等音乐要素塑造了大群野蜂。 6、聆听歌曲小蜜蜂并要学生在原地小踏步,摆动双臂模仿蜜蜂扇动翅膀飞舞采蜜筑巢的动作。结合声音和肢体模仿,学生体验“我是一只小蜜蜂”。 一、第三、四教时教学过程
22、: - -81、连接上一课的内容。 2、借助影视资料学生直观形象地了解小蜜蜂和它们精巧 的“小房子”。 3、学唱歌曲小蜜蜂 。 A、教唱乐谱; B、朗读歌词; C、完成歌曲的演唱。 4、结合歌曲学习和乐曲欣赏完成作业:想像画蜜蜂的家园 。 5、教师结合学生对蜜蜂的观察、了解,讲述一个蜜蜂筑巢的小故事。 二、欣赏弗朗西斯舒伯特的小提琴独奏曲蜜蜂 ,或李姆斯基柯萨科夫的野蜂飞舞 。 形形色色的光影教学重点、难点:了解影子对艺术创作的影响,欣赏黑白摄影、欧洲剪影和中国剪影作品,在比较鉴赏中,了解不同色彩、形态在艺术表现中的作用。一、教学目标:1、学生通过“找影子游戏” 、 “做影子造型”、 “画影子
23、形状”等活动,发现生活中光与影子的关系,了解影子对艺术创作的影响,引发创作兴趣。2、学生通过欣赏黑白摄影、欧洲剪影和中国剪影作品,在比较鉴赏中,了解不同色彩、形态在艺术表现中的作用。3、让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剪纸制作。二、教学准备:1、教师安排和启发学生自己收集关于光和影的生活现象以及艺术表现作品等方面的资料。2、彩色纸、剪刀及其其他手工创作的工具。三、教学过程: 1、用幻灯投影机导入新课。手的动作、剪纸、形体动作、身体的动作进行投影,让学生发挥想象。 2、欣赏黑白摄影作品,对作品中光与影的艺术处理形式和形象,谈自己的感觉。 3、引导学生针对对作品中黑白对比的强烈反差视觉效果发表看法。 4、创作
24、:以小组为单位,创编故事剧,可用剪影的形式制作剧中的角色形象。 5、演一演:学生之间以跟随某一个同学的背(身)后做 影子模仿表演的方式,展开表演活动,以肢体的形态造型为主要表现内容,并配合音乐作品进行伴奏。 6、游戏活动 A、边唱歌边做相应的动作,引发学生对影子的兴趣,体验快乐。玩法:全体学生站成圆圈面向圆心,一、二报数结对子,一数在前二数在后,二数学一数的动作,反复进行,然后交换。 B、游戏开始时,选择一首熟悉的歌曲边唱边做动作。 7、猜影子: - -9A、获得新经验:能够设计多种动作构成有趣的影子,并根据自己的想像猜出影子的造型,共享想像创造的乐趣。 玩法:34 个学生一组,猜拳决定出一人
25、为猜影子者,其他学生背队阳光或灯光。面对墙壁做各种动作,当设计者出口令后,猜影子者猜出墙壁各种影子的造型,并与其中一个做动作的学生交换角色。替换也由猜拳决定,反复进行。 影子戏教学重点、难点: 本节课要增进学生对光与影现象理解,拓展艺术思维与想象与想像的空间。一、教学目标: 1、结合猴子捞月等寓言故事进行戏剧性表演,增进学生对光与影现象理解,拓展艺术思维与想象与想像的空间。 2、欣赏巨石陈图片,学生在交流、探索中了解光和影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发挥想像创造自己的“巨石阵 ”。 二、教学过程: 1、观看 VCD 片子导入新课:教师展示我国古代最具创造性用品日晷图片或录像资料。 例如,从故宫太和殿前
26、的日晷引入教学,启发学生根据这一古代人的创造展开课题。 2、请学生选择讲述或朗诵自己所熟悉的猴子捞月 、 月亮走,我也走等寓言故事及童谣。 3、从这些作品的情节中回忆和感受生活中光与影的现象,师生共同参与讨论并举例说明。 4、启发学生利用不同的社会资源查找有关金字塔的资料,在班里展示埃及金字塔的图片,利用金字塔的造型用光的不同角度的照射产生的光照效果,讨论光与影的科学问题。 锦绣壮乡教学重点:1、了解道壮族人民的服饰和生活环境,以及他们在绘画、纺织等方面的艺术特点,在观察中能够发现作品中的色彩特点和巧妙利用几何图案表现的民族风格。2、学生通过绘画、制作、表演等艺术活动中,抒发他们对自己的生活和
27、家乡的热爱。教学难点: 感受壮族人民的生活,让学生通过绘画、制作、表演等艺术活动中,抒发他们对自己的生活和家乡的热爱。一、教学目标:1、学生通过图片的欣赏,知道壮族人民的服饰和生活环境,了解他们在绘画、纺织等方面的艺术特点,在观察中能够发现作品中的色彩特点和巧妙利用几何图案表现的民族风格。 2、学生通过聆听故事、欣赏壮族歌舞,感受壮族人民丰富的情感,在游戏中了解壮族山歌的对唱形式和扁担舞的节奏特点,加深对壮乡的感性认识。 3、学生在绘画、制作、表演等艺术活动中,感受壮族人民的生活,抒发他们对自己的生活和家乡的热爱。 - -10二、教学准备: 1、有关壮族的资料图片(壮锦、面具、节日、服饰) 、
28、桂林风光片和资料、壮族民歌的录音带或 VCD 光盘、壮族舞蹈扁担舞 VCD光盘、蜂鼓图片和音乐带。 2、美术材料和工具:油画棒、彩色水笔、毛笔、水粉色、透明水色(或彩色水笔水、图画纸、宣纸) 。三、第一、二教时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A、师生问好歌, “小朋友你好,你好你好,XXX 你好!” B、音准节奏练习:(板试) 5 1 3 5;3 5 3 1;5 3 5 3;1 3 5 3;3 5 3 1; X X;XX XX; X XX X XX;(XX X XX) ; XX X; XX X; XX X; X X; C、根据节奏进行律动训练:脚(踏、点步) ;手(18 簇腰;28 拍手;38 空
29、心双拳上摆;48 双手顺风旗) ; 2、导入新课:听一幅壮锦的故事。 3、根据故事,看图,请同学谈谈自己的感受。 壮锦是壮族妇女独创的手工艺品,色泽鲜艳,坚固耐用,如:被面、台布、背带、围裙、手提包。 4、让我们先来听一首壮族的歌曲:柚子龙眼棵棵甜 5、教师示范唱歌曲; 6、教唱歌曲;注意难点、重点。 (略) 7、欣赏歌曲并进行歌曲律动启示 8、利用录音伴奏演唱歌曲及律动表演。 9、我们在下一课给小朋友介绍壮族、侗族、苗族,让我们唱更好听的民歌。 (下课) 一、第三、四教时教学过程: 1、展示欣赏作品。 2、导入新课,欣赏壮族民歌。 3、观看刘三姐的电影资料或图片,了解对歌的形式。 4、听故事刘三姐的传说 。 5、学习打击节拍,学生尝试按照扁担舞的节奏进行打击乐演奏,可以使用自己身边容易找到的乐器,或者在课堂上利用手中的画笔杆和小水桶进行节奏型练习。 6、节选扁担舞片段学习和欣赏。 飞歌跳花到苗家教学重点:1、欣赏苗族服饰、佩服、刺绣手工艺术,了解欢乐、勤劳的苗族人民生活。2、学会歌唱美丽的家乡这首苗族民歌。3、通过绘画创作,加深对苗族服饰及节日的了解,使学生在观察记忆力、表现力等方面得到锻炼。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