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全省环境监测站标准化建设 经 验 选 登 1 “精细化管理 +智能化站房”模式下的 环境监测标准化建设 大同市环境监测站 负责人 杨智明 陈卫玉 大同市环境监测站成立于 1973 年 3月,隶属于大同市环境保护局,是独立法人的全民所有制社会公益性事业单位。现属国家二级环境监测站,实验室资质认定了水和废水、空气和废气、噪声、土壤和底质、煤质等 5大类 203个项目的监测能力。全站职工 103名,其中高级职称(或研究生) 22名,中级职称(或本科以上) 57名。监测人员技术专业涉及化工、化学分 析、高分子化学、土壤化学、生物、环境监测与管理、计算机应用等学科。建站以来,一直秉承着“科学、严谨、求
2、实、奉献”的工作作风,以科学的管理方法、严谨求实的工作态度,及时为政府决策、环境管理、社会提供公正、准确、科学的技术支持。在过去的几年中,先后两次获得全国“优质环境监测实验室”称号,被国家环保局授予“九五期间全国先进环境监测站”;多次获得“山西省环境监测先进集体”称号;“山西省第二届环境监测系统技术比武”团体第一名;被大同市政府授予市级文明单位、环境保护先进单位,档案管理工作获得“科技事业单 2 位档案管理国家二 级”证书。 一、大同市环境监测站标准化建设成效 为了满足国家对监测、执法标准化建设的要求, 2008年大同市环境监测执法业务用房开始筹建,于 2010年列入国家发改委和国家环保部立项
3、的基层环保监测执法业务用房建设项目。2013年业务用房正式投入使用,楼房地上十层,共 1.5 万平方米,地下一层,集监测、执法为一体。其中,负一层部分及二、三、四、五、六层为监测用房,总计 6000 多平方米(实验区4000 平方米,工作区 2000 平方米)。 新建成的实验楼站房布局合理,设施齐全,功能完善,理念先进,为开展环境监测工作提供了良 好条件。其功能特点体现在: (一)设计绿色环保。 监测执法中心由全国优秀的设计团队清华大学进行设计,按照绿色、节能、环保等设计理念,空间布局体现功能化和多样化,实验室与办公室分层设计,办公照明白天主要依靠自然光,办公空间自由组合,符合集中办公理念。
4、(二)样品处理与分析隔离。 实验楼站房对样品的前处理与分析实现了隔离处理,专门设置了酸处理间、有机处理间、土壤处理间、煤质分析处理间等,既保证了前处理过程中对分 3 析测试结果的影响,又减少了前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有害气体对仪器设备的损害,以及对分析测试人员的危害。 (三)大 型仪器统一管理。 监测大型仪器设备均设立了专用实验室,大部分集中在四楼,如原子吸收分析室、原子荧光分析室等。实验区专门设立了中央空调系统,以保证实验室所需的温、湿度等环境条件。中心内设有气瓶间,统一管理实验室气瓶,有效保障了实验室安全用气。 (四)建筑材料和处理无害化。 站房所采用的材料全部为环保材料;分析测试过程中产生的废
5、气和废水通过废气、废水处理系统进行统一处理。化验室装有自动防火设备,发生环境风险时,防火设备能自动开启,把危险区域自动隔离起来。危险化学品储存间、设立了防火、防盗、防泄漏的环境风险自动报警装 置。化验区设有人员防护自动冲洗设备,保证化验人员的人身安全。 (五)站房控制智能化。 实行中心温控、湿控智能化,能根据实验室的温湿度要求自动调节,供电使用稳压数控系统保证,保证实验用电的安全稳定。中心自动监测系统,通过网络连接,可远程监控自动站的情况,并及时向国家总站及省站上报监测数据。 二、环境监测管理经验及做法 4 环境监测是一项业务性强、技术含量高的工作,为了能适应和满足新时期环境监测工作需要,建立
6、一支作风正、业务精、能力强的新型监测队伍,大同市环境监测站通过加强培训,严格管理,合理设置岗位、合理配置人员, 在实际工作中扬长避短,充分发挥了现有人员的潜质。 (一)抓培训、重考核、加强人员内外交流。 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组织监测人员进行了外出和本站的业务知识培训。多次邀请国家环境监测总站、山西省站以及兄弟单位的专家开展有针对性的讲座,同时为外出学习的人员搭建内部交流的平台,让他们将所学的知识及心得与站内人员相互交流,以此不断提高监测人员的业务知识水平。通过举办环境监测知识竞赛、内部人员操作技能比武、定期盲样考核等考核方式对监测人员进行业务能力考核,不断提高监测人员的业务能力。 (
7、二)抓特长、挖潜能、合理配 置人员岗位。 大同市环境监测站拥有一批既有扎实的业务知识,又具备了丰富的工作经验的骨干精英,曾代表山西省站参加全国环境监测技术大比武的监测分析人员,还曾两次全省监测技术大比武中取得个人优异成绩。这些优质人才资源,优先向化验室倾斜,实行一人多职,定期换岗,促进人员一专多能,培养监测多面手。发挥以 5 老带新、以点带面、以专业与非专业结对帮学等方式提高人员综合能力。 (三)抓管理、定制度、确保监测工作质量。 大同市环境监测站坚持注重实效、创新工作,严把质量体系建设、程序文件审核、质量监督等环节,以认真负责态度确保监测数据 完整准确。一是严把进货质量关,确认供货商具有能满
8、足检测需求的相应资质,到货后对其进行实验验证并做进货质量记录,对于不合格的产品,实行退货。二是制定了严格的监测数据整体控制方案,对于土壤监测、重金属监测、农村环境监测等专项监测,制定专项质控方案;对于污染源监测,做到“一源一档”,“一厂一策”。三是对内实行“业务流程卡”制度,做到任务下达、样品采集、化验室分析、数据报出、监测收费 “五个分离”。此卡对监测中的每一环节的完成时间、质量和责任人都有明确规定,并问责签字。确保高质量高效率的完成监测任务。对外实行 “廉 政监督卡”制度,坚决杜绝吃拿卡要现象。近年来,监测站未收到过一起客户投诉,客户服务满意率 100%。 在过去的几年里,大同市环境监测站
9、通过不断提升自身监测能力、不断改进管理方法,以技术促能力,以管理促效率,达到了标准化建设验收条件。今后我们会以此次标准化建设验收为新起点,进一步加强人才培养,加大科研投入、努力适应 6 新形势和新任务的要求,努力将大同市环境监测站打造成为全国先进水平的环境监测站,为环境管理提供更多、更有价值的监测数据。在此也希望能和兄弟地市的同志们多多交流,为提升监测能力,促进全省环境监测工作做出更 多的贡献。 7 不断推进和完善环境监测站标准化建设 运城市环境保护监测站 负责人 康新立 史军致 山西省运城市环境保护监测站成立于 1976年,是具备独立法人资格的公益性全额拨款事业单位,隶属于运城市环境保护局,
10、业务上受山西省环境监测中心站指导,属国家监测网络二级站。从 2003 年开始,根据原国家环保总局文件精神,我站标准化建设开始起步, 2010年起全面系统地完善我站标准化建设工作, 2012 年根据省厅的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强了我站的标准化建设。 2003年,根据原国家环保总局环发 2002118 号文件精神 ,我站标准化建设开始起步,当时我站与标准化建设要求差距非常大,站房面积、人员配置、使用经费、监测能力及管理等方面都不能满足标准化建设要求。运城市环保局根据当时的状况,决定首先解决站房问题。 1、站房建设 2003 年我站位于河东东街 274 号,站房面积不足 2000 平米。根据运城市街道扩
11、宽的新规划要求,监测站原有站房需要 8 拆迁,当时新楼地址还未确定,迫使我站需要在外长期租房办公。 2004年我站与引黄工程管理局达成协议,搬迁至引黄局原招待所办公,此处共有三层楼,我站占两层,办公及化验各占一层,总面积 1600 平米左右, 站房条件愈加恶劣。 2004 年运城市环保局旧楼拆迁以后,我站立即给市委市政府打报告、要批文,积极筹措资金,在市委、市政府支持和关怀下,市规划部门为我站在周西路划拨了一块建设用地。地址确定后,我站根据监测站标准化要求,到各省市、站考察,综合考虑化验室项目分配、通风、水、电等因素,汲取各站站房建设经验,确定新站房的设计布局,新站房于 2006 年开始建设,
12、 2009 年竣工,经过 5年努力, 2009年我站终于迁入现在的环保大楼。新环保大楼 14 层,我站占用 9到 13 层, 9-10 层做办公用房, 11-13层化验用房,同时地下室还有 200 平米试剂库和设备库房,总面积 5000余平米,在站房面积方面完全满足全国环境监测站建设标准的要求。 虽然去年标准化验收时,我站用房已满足全国环境监测站建设标准的要求,但去年以来我站购置了 500万重金属监测设备,目前招标完毕,设备正在购进中,其中有部分大型设备还需要站房安装,如 icp-ms等,目前的站房面积又不能满足需求,康站长多次与局里协商,目前市局同意将 8层划归我站 9 使用,现在已有 2
13、间房子交付站里使用,预计今年 6 月份, 8层将全部腾出来交付我站,我站的站房面积将增加到 6000余平米,我站经过内部调 整后, 8-9 层为办公室, 10-13层为化验分析室。站房基本满足今后一段时期内监测工作的需要。 2、人员配置 我站人员配置一直与标准化建设要求差距较大, 2003年我站 46 人, 2006 年 4月以后我站再没有在编人员进入,由于当前体制问题,增编可能性很小,同时随着局里增设职能部门的增加,我站部分编制还要调控出去,越发不能满足标准化建设及环境监测工作的需要。我站积极考察,汲取全国同行业及其他行业部门技术人员管理经验,如南京市监测站、北京市疾控中心、运城市中心医院等, 2006年我站积极同市人社部门和市局沟通,在全省监 测系统首开先河,开始分批次招聘环保及相近专业的大学毕业生,作为编外人员,虽然目前人员数量与标准化建设要求还有差距,但编外人员的加入,极大的缓解我站技术人员数量不足的压力。招聘人员的最大特点是流动性比较大, 2010年,我站有 5 名以上技术熟练的技术人员被外单位挖走或另谋职业,培养一个业务相对熟练的技术人员,需要两到三年的时间,不采取措施,我站将成为技术人员培训站,严重影响我站监测工作,因此我站进一步同各方沟通协调,不断提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