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6 ,大小:305KB ,
资源ID:3786307      下载积分:20 文钱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省得不是一点点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enke99.com/d-378630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经济学常识知识点汇总 正版.doc)为本站会员(hw****26)主动上传,文客久久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文客久久(发送邮件至hr@wenke99.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经济学常识知识点汇总 正版.doc

1、经济学常识知识点汇总 正版一、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伟大贡献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1)条件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性暴发,资本主义内在矛盾的暴露。为科学揭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及其发展提供了可能性。欧洲三大工人运动的爆发。工人运动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空想社会主义的主张与古典经济学理论成果,成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直接的理论来源。(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过程最初动因:对物质利益发表意见的困难,以后经历了三个阶段收集资料和初步研究阶段。写作和出版政治经济学批判 。修改、出版阶段。诞生的标志是资本论的发表。(3)实现的变革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诞生是人类经济思想史上一次伟大的革命性变革。

2、它不仅使劳动价值论进一步科学化,而且创立了剩余价值理论、社会资本在生产理论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理论,实现了经济学研究对象和方法的变革。(4)意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诞生是人类经济思想史上一次伟大的革命性变革。它不仅使劳动价值论进一步科学化,而且创立了剩余价值理论、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理论,实现了经济学研究对象和方法的变革。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地揭示了物的背后所掩盖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并把生产关系作为自己的主要研究对象。 马克思主义把唯物辩证法作为研究政治经济学的最根本的方法。 正是由于马克思、恩格斯正确地确立了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科学研究方法,所以他们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产

3、生、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历史暂时性,创立了无产阶级的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对于无产阶级认清自己的历史地位和历史使命,具有根本性的意义。2.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内容和意义(1)商品理论商品: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使用价值:物能满足人们需要的属性,称为使用价值。价值: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商品的二因素,任何商品都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交换价值:两种商品相交换的量的比例,即交换价值,是由商品的价值决定的。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是劳动的二重性A.形式上各不相同的劳动叫具体劳动。具体劳动创造出各种各样的使用价值。B.人的体力和脑力的耗费,即无差别的人

4、类劳动,叫抽象劳动。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C.商品的二因素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决定的。D.具体劳动与自然物质是商品使用价值的源泉,而价值的源泉却是唯一的,那就是抽象劳动。E.劳动二重性学说的意义: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不是两种劳动,也不是两次劳动,而是生产商品的同一个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劳动二重性学说是由马克思创立的。这一学说不仅科学地揭示了价值的源泉,使劳动价值论成为科学,而且为剩余价值论等其他理论奠定了基础,从而成为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无需经过专门

5、学习与训练,每个正常人都能从事的劳动,称为简单劳动。必须经过专门的学习与训练,劳动者具有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后才能从事的劳动,称为复杂劳动。在同样时间时,复杂劳动所创造的价值比简单劳动所创造的价值大。(2)货币理论含义: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产生:是商品生产、商品交换的必然结果。形式:随着商品经济发展而不断发展。货币含义:它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3)价值规律理论地位:在马克思看来,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基本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要按照价值量相等的原则进行。表现形式:受供求关系的影响,价格围绕价值上下

6、波动是价值规律发挥作用的表现。作用:A 自发地使社会资源在不同的生产部门之间流动。由于这种调节具有局限性也会导致社会资源的浪费。B 促使商品生产者提高劳动生产率,有利于技术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在私有制条件下,也容易形成技术垄断,阻碍新技术的推广和利用,不利于生产力的发展。C 实现优胜劣汰。在私有制条件下,也会使商品生产者两极分化。(4)劳动价值论的意义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在批判地继承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的劳动价值学说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马克思认为商品和价值体现的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相互交换劳动的生产关系,都是历史的产物。马克思揭示了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与商品的二因素之间的关系,使劳动价值论成为

7、科学。马克思在其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科学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联系及其发展趋势。3.剩余价值理论的基本内容和意义(1)剩余价值的生产雇佣工人的劳动时间分为两部分: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雇佣工人在必要劳动时间内创造的价值等于劳动力自身的价值,即资本家付给工人的工资。工人在剩余劳动时间内创造的价值,是剩余价值。剩余价值是由雇佣工人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自身价值以上的那部分价值。资本家组织生产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得剩余价值。资本家获得剩余价值的方法主要有两种: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在工人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延长工作日的长度来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的方法

8、,叫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情况下,由于科技进步等因素使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必要劳动时间缩短而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的方法,叫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2)剩余价值的实现产业资本在它的运动过程中,要依次经过购买、生产、销售三个阶段,分别采取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三种形式。资本循环是产业资本从它的某一种形式出发,依次经过三个阶段,实现价值增殖,再回到原出发点的过程。在资本完成一次周转获得的剩余价值量不变的情况下,资本周转速度加快,可以增加一定时间内获得的剩余价值总量。(3)剩余价值的分割产业工人创造的价值要在资本家、商业资本家、借贷资本家和银行资本家之间的分割。农业雇佣个人创造的剩余

9、价值要在农业资本家和土地所有者之间分割。(4)剩余价值论的意义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资本家组织生产的目的是获得剩余价值,资本家生产的实质是剩余价值的生产。剩余价值理论科学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条件下资本家和雇佣工人之间的关系,揭示了两大阶级之间的对立,对工人认清自己的地位、提高阶级觉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4.经济危机理论的基本内容和意义(1)基本内容实质: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生产过剩的危机,但这种过剩余不是生产的绝对过剩,而是相对过剩,即相对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不足的过剩。根源: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源。 (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

10、盾。这一矛盾有两个具体表现:一是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二是资本主义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同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它们的激化导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爆发。 )物质基础:固定资本的更新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性爆发的物质基础。资本主义的生产周期:一般包括 危机萧条复苏高涨 四个阶段。经济危机给生产带来的破坏,使社会化生产所需要得比例关系强制性的得到调整,从而使资本主义再生产进行下去。但经济危机并没有消除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这一矛盾尖锐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必然导致经济危机的再次爆发。(2)经济危机理论的意义马克思、恩格斯创

11、立了完整的经济危机理论,科学地揭示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和根源阐明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周期性及其物质基础论证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过渡性揭示出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二、西方国家现代市场经济的兴起与主要模式1.凯恩斯革命(1)内容凯恩斯认为,由于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着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资本边际效率递减和流动偏好三大规律,所以随着社会的发展必然出现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有效需求不足最终会导致经济危机。主张采取赤字财政政策,通过扩大财政支付来增加投资,刺激消费,扩大需求。(2)影响:在一定范围、一定程度上对缓和与摆脱经济危机具有积极作用。不同程度地为西方国家所奉行,成为西方国家制定经济政策的重要依

12、据。(3)实质:掩盖了经济危机、失业与资本主义制度之间的联系,又适应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目的是在于维护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在一定时期、一定范围内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中的各种内在矛盾,作用是有限的。(注意:凯恩斯的经济思想产生后,国家干预不再被认为仅仅是一种临时的应急措施,而是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保证。 )2.新自由主义(1)产生的背景: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陷入经济停滞、通货膨胀并存的滞涨局面,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无力解决。 (20 世纪 70 年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出现“滞涨”现象,这使主张国家干预的凯恩斯

13、主义经济学遇到了极大的挑战,促进了新自由主义在西方发达国家的兴起。新自由主义是 20 世纪 30 年代以后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西方经济思想。资本主义国家“滞涨”现象出现后,它有了较大市场并获得迅速发展)(2)基本主张坚持经济人假设、完全市场信息假设和完全竞争市场假设反对政府对经济的过多干预,主张政府作用最小化、市场自由化认为私有制是最有效率、最符合人性的永恒制度,是市场经济的唯一基础反对社会主义和公有制,主张私有化(3)影响新自由主义在一段时期内,他们一些政策主张对美英等资本主义国家的政策制定产生过一定影响但他们所主张的政策的实施并未解决资本主义的发展要求不相符合,进入 20 世纪 90 年代

14、以后,其影响在西方国家有所削弱。(注意:新自由主义经济思潮也称新保守主义经济思潮,总体上主张非调控化、私有化、福利个人化)3.西方国家现代市场经济主要模式(1)美国模式主要特点:私人经济占绝对主导,国有经济比重小;私人资本集中程度高,垄断性强;市场自发调节作用很大,国家干预少;劳动力市场的自由开放程度高、流动性大,就业竞争压力大。形成原因:美国市场经济模式的形成,主要受其传统的自由主义和 20 世纪 70 年代经济“滞胀”等因素的影响。评价:优点强调发挥市场的作用,有利于激发企业的活力。缺点缺乏必要的监控和干预,容易加剧两极分化其他与美国模式相似的国家: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2)德国模式

15、主要特点:混合经济体制特征明显,注重市场机制和国家调节的结合,强调社会保障。形成原因:主要受“社会市场经济”理论和战后英美占领当局政策等因素的影响。评价:优点通过发挥市场的作用来提高效率,通过发挥政府的作用缓解各种社会矛盾,社会保障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缺点无处不在的社会保障削弱了人们的工作积极性,加重了政府的财政负担,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本国的国际竞争力其他与德国模式相似的国家:欧洲大陆与北欧多数国家(3)日本模式主要特点:在强调自由竞争的同时,特别强化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鼓励员工参与企业事务,培养员工对企业的责任和忠诚。形成原因:日本市场经济模式的形成主要受日本自然条件、第二次世界大战及儒家

16、思想等因素的影响。评价:优点政府主导明显,有利于经济发展,提高本产品的国际竞争力缺点易于形成官商勾结,造成政府决策失误和加剧社会不公其他与日本模式相似的国家: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等国(4)西方现代市场经济体制主要模式的相同点(上面三个模式的共性)都是以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为基础。在经济运行中,都以市场竞争作为最基本的调节手段。国家调节经济的目的都是为了维护垄断资产阶级的整体利益和统治地位。(5)西方现代市场经济体制主要模式比较三、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探索1.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探索(1)探索的过程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以后,党提出了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思想(意义:他打破了

17、我国过去由计划一统天下的局面为市场调节作用的发挥打开了缺口)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了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论断(意义:突破了把商品经济和计划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党的十三大提出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计划和市场内在统一的经济体制,这一体制的运行模式是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意义:表明我们党已经认识到计划和市场的作用都是覆盖全社会的,不再把市场调节放在从属和次要的地位)党的十四大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为改革的目标(意义:标志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彻底突破了计划经济体制的框架)21 世纪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初步建立起来(2)邓小平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创新社会

18、主义和市场经济之间不存在根本矛盾,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不是区分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标志。把计划和市场结合起来,就更能解放生产力,加速经济的发展。(3)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意义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创立,明确指出了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说,消除了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看作社会基本制度范畴的思想束缚,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模式的选择奠定了理论基础,促进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蓬勃发展。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方针进一步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适应市场要求,产权清

19、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全国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实现城乡市场紧密结合,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相互衔接,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转变政府管理经济职能,建立以间接手段为主的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保证国民经济的健康运行建立以按劳分配为主体,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为城乡居民提供同我国国情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3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环节市场主体、市场体系和宏观调控体系是三个最为重要的环节。培育合格的市场主体,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性工程。建立完善的市场体系,是建立社

20、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环节。建立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是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前提。4 我国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要性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需要。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这一体制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完善社会主义市场体制,有利于实现科学发展。 (解释如何实现科学发展:可以解决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缓解资源环境压力,实现全面建设和小康社会目标提供体制保证,可以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体制,是提高我国开放型经济水平,增强防范经济风险能力的需求。5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

21、经济体制的主要任务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促进各类市场主体的发展,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提供制度保障。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逐步扭转收入分配差距扩大趋势,健全就业和社会保障制度,促进社会和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提供良好的环境。加快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发展各类生产要素市场,规范发展行业协会和市场中介组织,健全社会信用体系,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良好的运行基础。深化财税、金融等体制改革,完善宏观调控体系。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增强政府调控经济的有效性。建立有利于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体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新格局。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建立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机制,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大环保力度,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生态文明。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