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12 课唐诗五首一、野望1、主题:全诗通过对萧瑟恬静的秋景描写,表现了作者的百无聊赖的彷徨和孤独无依的抑郁心情2、描绘“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所展现的画面。层层树林已染上萧瑟的金黄的秋色,起伏的山峦唯见落日的余晖。3、野望请从“ 情”与“景”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诗歌颔联妙在融情于景。诗中描写了漫山遍野,树叶枯黄,更兼残阳尽染的萧瑟衰败景象,景中寄寓了诗人孤独、落寞的情怀。4、说说“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句中那几个词用得好?这一句着力刻画视野所见山野放归的生动场景,为整个静谧的画面注入一股活力。句中的几个动词“驱”、“返”、“带”、“归”,用得自然而准
2、确,这种动态式的描写愈发衬托出秋日晚景的安详宁静,诗人于一静一动的描写之中,把山山树树、牛犊猎马交织成一幅绝妙的艺术画卷。远景和近景的搭配,自然和谐,令人不能不产生某种遐思,甚至忘情在安逸闲适的田野之中。5、尾联:运用典故,表达了自己在现实中孤独无依的苦闷与惆怅,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士,抒发了孤独无依的抑郁之情,同时兼有不问世事的闲适思想。二、黄鹤楼1、诗的前两句“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蕴含着诗人怎样的感情?蕴含着诗人对于岁月流逝、世事沧桑的无限感慨。2、 “空余 ”一词表现了怎样的意境?“空悠悠 ”表达了怎样的情感?答:“空余” 突出黄鹤楼的清寥、孤寂感。“空悠悠”突出白云的清浮飘荡。
3、联系上下联,两处“空”字表现写物写景,实则暗含对岁月悠悠、世事苍茫的感叹。3、想象“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展现的画面,用生动的语言进行描绘。答: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从黄鹤楼遥望对岸,汉阳的树木郁郁葱葱,鹦鹉洲上芳草茂盛,这一切都清晰可见。4、最后一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答:表达作者叹人生以及乡关何处的思乡等复杂感情。5、诗中最能概括作者感情的是哪一个字? 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分析诗人在尾联中是如何表达这种感情的。答:“愁”字。全诗意境开阔,吊古伤今,虚实相映,情景交融。尾联将“乡愁”之情与“日暮烟波”之景相交融由景生情,融情于景,表达了诗人萦回无尽、百感茫茫的忧思之情。三
4、、使至塞上1、从景物描写和表达的思想感情两个方面,说说你对“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的理解。随风而去的“征蓬”和进入胡天的“归雁”,也是远赴边塞的诗人自己的写照;诗人以“蓬”、“雁”自比,说自己象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象振翮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 从中透露出诗人内心幽微难言的激愤抑郁的情感。2、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 ”第三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写了哪些景物?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写了“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等景物;营造了“苍茫”(或“空旷”“旷远”“辽阔”“广袤”等,意思相近即可)的意境;表现了孤寂的情感。3、颈联中的“直” 、“圆
5、”两字用得十分传神,请说说它们的好处。“直”字,表现了打磨孤烟的劲拔、坚毅之美;“圆”字,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这两个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塞外雄奇壮观的自然之景,而且巧妙融入了诗人的孤寂情绪。4、用自己的话,描写“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展示的“千古壮观”。黄沙莽莽,无边无际,草木不见,行旅断绝。极目远眺,一缕孤烟劲拔坚韧、刚直有力地升腾在天尽头,俯首远瞰,横贯浩瀚沙漠的黄河边,苍茫地挂着一轮圆圆的落日。四、渡荆门送别1、 渡荆门送别 是一首五言律诗,首联交代远渡的地点和此行的目的,尾联抒发了作者思乡的感情。(2 分)2、古人写诗讲究炼字,常有一字传神之妙,试简要分析“山随平野尽”中“随
6、”字的表达效果。(3 分)“随”字化静为动(或“以静写动”),写出群山随着平原的出现而不复见,形象地描绘了渡过荆门后的壮阔景象,表现了诗人喜悦开朗的心情。评分:本题共 3 分,表现手法、景物特点、思想感情各 1分。3、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一联,历来被人们称道。请任选一个角度进行赏析。示例:绘意境:苍莽起伏的山峦随着平原旷野的延伸。渐渐消失得无影无踪,一泻千里的长江水奔赴茫茫无际的辽阔平原。作者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气势磅礴的万里长江图。赏字词:“随”表现出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写出空间感和流动感;“入”渲染出江水奔流的磅礴气势,展示了诗人的广阔胸襟。品技巧: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方法,抒
7、发了作者初出荆门时的喜悦、激动的心情。更是诗人开阔的胸怀,开朗的心境和蓬勃朝气的形象写照。4、请对“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作简要赏析。示例: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把倒映在水中的月亮比喻成明镜,用海市蜃楼这一特定的景观形容江上云霞之美。(1分)想象大胆奇特,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昼夜交替、时空变换的奇景,表达了诗人豪迈开阔的心情。(1 分)五、钱塘江春行1、本诗以“春”为着眼点,抒发了喜爱钱塘湖春天美景的感情。诗中直抒胸臆表达这种感情的一个词语是爱(最爱)。 2、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中的两个动词很有表现力,请说说这两个动词好在何处。(3 分) “争”和“ 啄” 两个动词,写出了一
8、幅早莺争向暖树,新燕啄泥衔草的动态场景,生动地展示了初春的蓬勃生机。评分:本题共 3 分。找出动词 1 分;赏析 2 分,每个要点1 分。意思对即可。3、展开联想和想象,用简明形象的语言描绘出“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所展现的画面。在明媚的春光中,几只早莺争先恐后地飞到向阳的树上去歌唱;燕是春的信使。不知谁家的新燕已开始啄泥衔草,筑建新巢。3、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两句诗把春的情态描摹得妩媚动人,生机勃勃,试品一品其妙处。事例一:这两句诗作者抓住了“乱花”、“浅草”写出了花的繁多、草的柔嫩,突出了春的妩媚动人;又以“渐欲”、“才能”描绘了春的发展变化,突出了春的勃勃生机。事例二:“乱”字贬词褒用,写出了花开繁盛、色彩缤纷;“浅”字写春草低矮柔嫩,“渐欲”“才能”写出花草向荣的趋势,描绘了春的发展变化,突出了春的勃勃生机。不仅描绘了景物之美,而且还包含了游西湖者众之意。表达了作者对西湖美景的热爱和赞美之情。4、诗的尾联运用哪一种抒情方式?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直抒胸臆(直接抒情)。既表现了诗人因郊游而满怀喜悦,也表达了诗人对西湖初春景色的热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