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单元测试题1、选择题(共 30 小题,每题 1.5 分,共 45 分)1.1920 年 9 月, 新潮杂志载文说:“军国主义打破,旧式的政治组织破产,于是感觉最钝的中国人,至此也觉得仅仅学习西洋的富国强兵,政治法律是没有用的于是乎谈政议法的声浪稍衰,而社会改造的声浪大盛。 ”促使当时社会思潮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国际因素是( )A世界经济危机爆发 B协约国战胜同盟国C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确立 D第一次世界大战暴露了西方文明弊端2.“一战”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民族的觉醒,下列表述不符合史实的是( )A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B民族解放运动掀起新高潮C越来越多的国家投身
2、到世界政治经济活动中来D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使殖民体系最终瓦解3.(2015天津高考) 一战爆发后,远离欧洲的日本对德宣战。在对德通牒和宣战诏书中,日本声称是为了“永保东亚和平”及“维护日英同盟的利益” ;日本首相发表演说,强调日本参战是对德国鼓动干涉还辽的复仇战。这些行为( )A反映了德日矛盾的激化 B意在掩盖参战意图 C维护了英日同盟的利益 D力图保护东亚和平4.英国首相 1898 年说:“大国的斗争已经不再像 1830 年或者甚至 1860 年那样只限于欧洲问题,而是遍布全球的问题。”这表明当时大国斗争的核心问题是( )A争夺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B争夺世界市场和殖民地 C争夺
3、非洲市场和殖民地 D争夺亚洲市场和殖民地5.德意志统一后,为谋求欧洲霸权,其战略重点是离间德国两侧的大国, “时刻警惕他国结盟的噩梦” ,但噩梦终究成真。“噩梦成真”主要是指( )A德意结盟 B法俄结盟 C英法结盟 D英俄结盟6.下列事件发生在 1917 年的有( )美国对德宣战 中国向同盟国宣战 俄国退出帝国主义大战 德国宣布实施“无限制潜艇战”A B C D7.马恩河战役( )宣告了德国速战速决梦想破灭 是一战中持续时间最长的战役 英国首次使用了坦克 标志着旷日持久的堑壕战的开始A B C D8.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下列战役发生在东线的是 ( )A马恩河战役 B俄军的夏季攻势 C索姆河战役
4、D日德兰海战9.“我们不能容忍任何外国对我们说:怎么办?世界已经分割完了!我们不愿消极地站在一边,而让别人分割世界。”材料反映了德国要求( )A加快经济发展 B扩军备战 C重新瓜分世界 D控制巴尔干半岛10.促使战争突破地域条件的限制,能够在世界范围内有效地指挥战争的发明是( )A新式武器的相继问世 B新交通手段的出现 C新通讯工具的出现 D传统武器的改进11.丘吉尔说:“ 英国的政策并不考虑企图称霸欧洲的国家究竟是哪一个国家它唯一关心的是,谁是最强大的或是具有支配力的暴君。因此我们不怕别人说我们是亲法反德。如果情况有变,我们同样可以亲德反法。 ”这一说法反映出英国奉行的外交原则是( )A民族
5、自决 B势力均衡 C绥靖主义 D严守中立12.第一次世界大战最终以以德奥为首的同盟国集团失败而告终,其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A一战是一场非正义的战争 B俄国退出战争 C意大利加入协约国作战 D协约国实力占优势13.马恩河战役使双方陷入旷日持久的阵地战,德国参谋总长毛奇向德皇报告说:“陛下,我们已经输掉了战争。 ”这一判断的主要依据是( )A英法比军队战斗力相对强大 B “施里芬计划”破产,德军将陷入两线作战的境地C俄军在东线发动进攻 D当时战略主动权已经转移到协约国一方14.从全球的观点来看,其主要意义恰恰在于开启了欧洲霸权的削弱进程。这一进程至少表现在三个方面:经济衰落、政治危机和对殖民地的
6、控制日益减弱。材料评述的是( )A第二次工业革命 B第一次世界大战 C俄国二月革命 D巴黎和会15.一战中,同盟国战败的原因不包括( )A战争的非正义性质 B美国的参战 C协约国的经济实力更强 D同盟国始终两面作战16.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高涨的直接原因是( )A列强忙于欧洲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亚非拉地区的控制B列强减少了对亚非拉地区资本和商品的输出C帝国主义重新瓜分殖民地,激化了亚非拉国家同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D亚非拉国家的民族资本主义有了较大发展,民族独立意识增强17.现在美国在全球推行结盟政策严重威胁着地区安全,同样在 20 世纪初人们对下列哪个条约的签订表示了担忧( )A德奥
7、同盟条约 B德奥意三国同盟条约C法俄军事条约 D 英法协约18.下列关于一战的表述,正确的是( )大战是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必然结果 这是一场帝国主义争夺世界霸权和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 战争不断扩大,战火燃烧到欧、亚、美三大洲 十月革命的胜利结束了这场帝国主义战争A B C D19.一战对世界政治格局的最大影响是( )A削弱了帝国主义力量 B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革命运动高涨C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被打破 D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高涨20.一战改变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力量对比,其中正确的表述是( )A西欧交战国的经济受到重创,但依然没有丧失原有地位B英国受到削弱,法国与美国平起平坐成为世界经
8、济强国C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和最大的资本输出国D由于宗主国战争需要,加紧侵略掠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使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经济雪上加霜21.“我要回家!我要回家!子弹嘘嘘,大炮隆隆,我不想再呆在这里”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英军中流行的这首歌在研究下列哪一问题时最有价值( )A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的厌战情绪 B新式武器的广泛使用C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各国伤亡情况 D英国的民族主义情绪22.在国际关系上 “没有永久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 ”。下列哪一国家在一战爆发前后的立场典型地反映了这一观点 ( )A奥匈帝国 B德国 C法国 D意大利23.美国在“一战 ”开始后较长时期保持中立的根本原因是 ( )A美国
9、没有参加两大军事集团任何一方 B等待世界反战力量的加强C等待争夺世界霸权的时机 D美国的战略重点不在欧洲24.下列有关一战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战争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 一战只引起了无产阶级革命一战彻底摧毁了殖民体系 一战加速了英国的衰落A BC D25.下面关于英法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表述正确的是( )A两国进行的战争是正义的战争 B两国属于协约国中的主要国家C法国帮助英国对德进行战争 D英国帮助法国对德进行战争26.“如果意大利未有直接挑衅行为而遭受法国进攻,不论其理由为何,其他两缔约国必须以它们的全部军队给予被攻击的一方以援助。 ”这一材料出自( )A德、奥同盟条约 B三国同盟条约 C法、
10、俄军事协定 D英法协约27.民国 5 年 2 月新青年发表文章说:“击死奥地利(奥匈帝国)之男女两青年耳,竟演成一折天柱绝地维空前之大决斗。始则奥塞二国之眦睚,於是俄人与焉,德人与焉,法人、英人与焉。如土耳其之弱、如意大利之中立,皆袂投入战争,唯恐或后” 。这说明( )萨拉热窝事件是一战爆发的导火线 意大利在战争前保持中立土耳其追随意大利参加协约国作战 一战参战国多、范围广A B C D28.下列关于 1918 年苏俄同德国签订的 布列斯特和约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 )A是摆脱帝国主义战争的需要 B德国利用布列斯特和约取得战争优势C对俄国来说,需要时间巩固政权 D 布列斯特和约使俄国退出了第一
11、次世界大战29.对欧洲而言,之所以说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没有胜利者的战争” ,主要依据是( )A双方不分胜负B协约国和同盟国以停战和谈的方式宣告结束战争C不管是战胜国还是战败国都付出了惨重代价,承受了巨大损失D战争的结局没有战胜国和战败国之分30.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法德矛盾的实质是 ( )A争夺欧洲大陆霸权 B争夺世界霸权 C重新瓜分世界殖民地 D普法战争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4 小题,共 55 分)31 (12 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在 19 世纪中叶的欧洲,重大的政治问题都是依靠武力加以解决的。在 1914 年以前的那几年里,战争迟早要爆发的想法,可能使得一些国家里的某
12、些政治家更决心去发动战争。不管怎样,民众对未来战争的预期,连同大规模的常备军,促成了这场 1914 年爆发的横跨欧洲的大战。不过,这场大战的出现也有其他的原因,包括国际同盟的连锁体系,德国想在世界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的预期(这对英国早先形成的优势地位构成挑战,在法国则引起民族主义忧虑)以及在巴尔干半岛正如火如荼的种种冲突。美RR帕尔默现代世界史材料二 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争责任问题,中国学者潘人杰、李巨廉认为,应从“时代” “格局”和“人”三个层面来看待战争缘起和战争责任。从“时代”看,现代条件下的大国霸权主义,主要资本主义大国经济和技术的迅猛提高,是 20 世纪初可能发生世界大战的条件;从“
13、格局”看,20 世纪初两大对立的同盟体系和军事集团的新格局的形成,为从局部战争演化为全面战争埋下了祸根;从“人”看,通向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道路有很大的自发性特点,这与大国当权人物的决策行动和对危机的处理有关。政策和行动僵硬,缺乏必要的妥协和绥靖,促成了两大集团迅速迎头相撞。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分析爆发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历史背景。(6 分)(2)依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学者对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战争责任的认识。(6 分)32.(14 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欧洲战争刚开始时,美国仍然采取超脱的态度,奥匈皇储的被刺事件在美国几乎没有引起太大的反应。美国庆幸自己在地理上的超然位置。一家芝加哥报纸说:“应
14、该好好感谢哥伦布发现了美洲大陆。 ”美国总统威尔逊 1914 年 9月呼吁美国人民“从思想到行动都应采取不偏不倚的态度” 。材料二 美国总统威尔逊在美国参加一战的演说中说:“我们现在接受这种敌对国的挑战没有任何自私的目的可追求。我们只是人类权利的一个捍卫者。当这种权利已经得到了保障,而各国的信义和自由可以保障这些权利时,我们就如愿足矣。 ”而他在 1916 年 7 月 10 日的演说中说:“我们对全世界提供相当大的款项,应当认识和了解这个世界,并且要全凭自己的知识和智慧管理这个世界。 ”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出美国对欧洲战争采取了怎样的政策?为什么要采取这种政策?(4 分)(2)材料二中威尔
15、逊宣称的参战目的是什么?(2 分) 你怎么看?(4 分)(3)美国参战起了什么作用? (4 分)33 (12 分)阅读下列材料:奥地利著名小说家茨威格在其回忆录昨日的世界一个欧洲人的回忆中描述了当时的欧洲人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思考:“(战争)是在战前 30 年的和平时期积聚起来的内在力量所造成的悲剧性后果,那种内在势力是必定要发泄出来的。 ”“而最糟糕的是我们普遍都有的乐观主义欺骗了我们,因为每个国家都相信别的国家将在最后一分钟被吓退。 ”“战争的影子蔓延过我们那全部的时代,不会再从我们这里消失;战争的影子笼罩着我们日日夜夜的每一个念头可是不管怎么说,每一个影子还是光明的产儿,而且只有经历过光明
16、与黑暗、和平与战争、兴盛与衰败的人,他才算真正生活过。 ”请回答:(1)茨威格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史实对该原因进行解释。(6 分)(2)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欧洲人的精神状态发生了什么变化?从中你能得出哪些历史的启迪?(6 分)34 (17 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自从德国打了败仗, “公理战胜强权” ,这句话几乎成了人人的口头禅。德国倚仗着他的学问好,兵力强,专门侵害各国的平等自由,如今他打得大败,稍微懂得点公理的协约国,居然打胜了。这就叫做“公理战胜强权” 。独秀文存材料二 1918 年 11 月,北京大学举行集会。胡适在演讲中说:“ 这一次协商国所以能大胜,全靠美国的帮
17、助。美国所以加入战国,全是因为要寻一个解决武力的办法。如今且说美大总统所主张,协商各国所同声赞成的解决武力的办法”彭明五四运动史材料三 在北京大学 1918 年 11 月所组织的演讲中,李大钊说:“ 我老老实实讲一句话,这回战胜的,不是联合国的武力,是世界人类的新精神。不是那一国的军阀或资本家的政府,是全世界的庶民。这新纪元的世界改造,就是这样开始。资本主义就是这样失败,劳工主义就是这样战胜。 ”北京大学日刊1918 年 12 月 6 日请回答:(1)材料一中,陈独秀评论的是哪一重大历史事件?为什么中国人非常关注这一事件?(3 分)(2)材料二中的“ 协商国”主要指哪些国家?胡适为什么说 “协
18、商国所以能大胜,全靠美国的帮助 ”?美国提出了怎样的“解决武力”的办法?(5 分)(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李大钊演讲的题目。演讲中提到的“新纪元的世界改造 ”指的是什么?演讲反映中国思想界发生了什么变化?(4 分)(4)综合上述材料,分别概括陈独秀、胡适、李大钊的观点,并分析当时的国内背景。(5 分)1.解析:选 D。题干反映了 “一战”后先进的中国人探索救国道路的视角的变化。 “仅仅学习西洋的富国强兵、政治法律是没有用的”实际上指出了当时人们对西方制度的失望, “社会改造的声浪大盛”说明了当时思想界出现了要求进行彻底的社会革命的呼声。而导致这些变化的根源在于“军国主义打破,旧式的政治组织破产
19、” ,即“一战”的影响。2.解析:选 D。本题主要考查 “一战”给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民族带来的影响。 “一战”使殖民体系开始瓦解,而不是最终瓦解。3.【解析】 材料的主旨意图并不是要讲德日矛盾激化,而是讲日本对德宣战的意图,故 A 项错误;日本的种种对德参战的理由都是借口,都为了掩盖其参战的意图,即瓜分世界,争夺利益,故 B 项正确;日本本身的这些行为并不能维护英日同盟的利益,维护英日同盟利益只是一种借口,故 C 项错误;保护东亚和平也是一种借口,故 D 项错误。【答案】 B4.【解析】 由材料中不再“只限于欧洲问题 ”,可知主要反映了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列强在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时期
20、对世界市场和殖民地的争夺也日益突出。【答案】 B5.【解析】 德国离间它两侧的大国,原是担心它们结盟。法俄结盟对德国极为不利,这会使德国处在法国和俄国的夹击之下,在大战中两线作战,这是德国不愿看到的,故说德国“噩梦成真” 。【答案】 B6.【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1918 年 3 月,苏俄与德国在布列斯特签署和约,俄国退出帝国主义大战;1916 年 2 月,德国宣布实施“无限制潜艇战” ,因此不合题意。【答案】 A7.【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凡尔登战役是一战中持续时间最长的战役,英国首次使用了坦克是在索姆河战役中。【答案】 C8.【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马恩
21、河战役和索姆河战役发生在西线,俄军的夏季攻势属于东线战况。日德兰海战发生在北海,是英德之间的海战。【答案】 B9.【解析】 20 世纪初,日益崛起的德国不满足于世界殖民地的分配现状,要采取武力从老牌殖民帝国手里抢夺殖民地,由此引发了重新瓜分殖民地的战争。【答案】 C10.【解析】 电报、电话和无线电等新的通讯工具的出现,实现了远距离的信息传输,促进了军队通讯技术的现代化,从而使战争突破地域条件的限制,能够在世界范围内有效地指挥战争。【答案】 C11.【解析】 英国的政策是关心欧洲“谁是最强大的或是具有支配力的暴君 ”,其本质含义是反对欧洲被某一大国控制,力求欧洲势力均衡。 “欧洲均势”政策是英
22、国传统外交的核心之一,通过欧洲大陆德、法、俄的互相牵制,达到“势力均衡” 。丘吉尔不主张绥靖政策,C 项错误,A 、D 两项未能从材料中看出。【答案】 B12.【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同盟国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力量对比处于劣势。协约国集团成员多,力量雄厚,经得起长期的战争消耗,后来又有美国等国的加入,使胜利的天平倒向了自己。【答案】 D13.【解析】 德国制定 “施里芬计划 ”的目的是先速战速决战胜法国,再挥师东向打败俄国,从而避免两线作战的尴尬,但是马恩河战役粉碎了德国的梦想,西线处于僵局状态,东线威胁仍在。长期消耗战的到来,不利于同盟国。德国的失败是早晚的事,故选 B 项。【答
23、案】 B14.【解析】 第一次世界大战使欧洲遭到严重削弱,欧洲主宰世界的局面被打破。【答案】 B15.【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一战是一场帝国主义战争,对于双方毫无正义可言。【答案】 A16.【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解答本题注意关键词“直接原因” ,D 项是根本原因,A、B 两项是战争期间的原因。【答案】 C17.【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可以从时间上排除,德奥同盟条约、德奥意三国同盟条约 、法俄军事条约都是在 19 世纪末,只有英法协约签订于 1904 年,符合题干的要求。【答案】 D18.【解析】 一战战场未涉及美洲,1918 年 11 月德国投降为
24、一战结束的标志,故应排除。【答案】 A19.【解析】 一战后期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从此出现了两种意识形态的长久较量,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答案】 C20.【解析】 本题重在考查一战的影响及评价。【答案】 C21.【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由题干中“我要回家 ”“不想再呆在这里”等信息可知,这首歌反映了英军的厌战情绪,故 A 正确。【答案】 A22.【解析】 从美国的全球战略利益思考。【答案】 C23.【解析】 旷日持久的消耗战需要动员广大民众服务于战争,因此前线和后方的界限被打破。【答案】 B24.【解析】 一战是一场帝国主义战争,对交战双
25、方来说都是非正义的。材料中的观点对帝国主义本质认识不清。【答案】 B25.【解析】 一战是两大军事集团进行的争夺殖民地和重新瓜分世界的帝国主义战争、非正义的战争。英法都属于协约国集团,不存在谁帮助谁的问题。故选 B。【答案】 B26.【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材料解析能力。 “如果意大利未有直接挑衅行为而遭受法国进攻 ”可以看到条约针对的国家是法国,而“其他两缔约国”应该是德奥两国。故应该知道这是三国同盟条约。【答案】 B27.【解析】 本题属于材料选择题,考查学生的材料解析能力。通过材料,可以看到一战发生的导火线、一战的爆发和各大国的参战等等。错在土耳其参加的一方是同盟国集团。【答案】 C28
26、.【解析】 布列斯特和约 的签订使德国看到了一线生机。但很快协约国就阻止了德军的攻势,故 B 中德国取得优势的说法不符合史实。【答案】 B29.【解析】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同盟国的战败而告终,因此 A、B、D 的表述不符合史实。第一次世界大战使交战双方付出了沉重的人力和物力代价,损失巨大,德奥惨败,英法等国遭受重创,欧洲的国际地位一落千丈,正确答案为 C。【答案】 C30.【解析】 法德都属于欧洲大国,历史上发生过多次战争,但两者的最终目的都是要称霸欧洲大陆。【答案】 A31.【答案】 (1)当时欧洲习惯用武力解决冲突;欧洲军备竞赛升级;民众对战争的预期;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结成同盟体系;德国的推动
27、;巴尔干问题。(2)战争的爆发应从时代背景、政治格局、人为因素等多方面考虑;两大集团间为了各自利益缺乏妥协导致战争迅速爆发。32.【答案】 (1)“中立”政策。利用战争之机,大发战争横财。(2)目的:捍卫人类的权利,维护世界和平。美国参战不是为了捍卫人类的权利、维护世界和平,实际上是为了捞取战利品和争夺战后世界霸权。(3)美国的参战,大大增加了协约国一方的经济、军事力量,战争局势朝着有利于协约国的方向发展。33.【答案】 (1)原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是战前 30 年的和平时期积聚起来的内在力量发泄出来的结果。解释:19世纪下半期,资本主义进入垄断时期,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资本主义列
28、强掀起掠夺、瓜分殖民地的高潮;两大军事集团相互敌对,展开军备竞赛。(2)变化:人们失去了战前的乐观,普遍产生了幻灭感,但同时也寄希望于未来。启迪:经历战争后人们更加懂得和平的珍贵。34.【答案】 (1)第一次世界大战。因为中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2)英、法等国。战争前期美国向协约国提供了大量物资;美国参战,大大增强了协约国的实力。美国总统威尔逊提出“十四点原则” 。(3)庶民的胜利 。俄国十月革命。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向苏俄学习,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4)陈独秀:协约国的胜利是 “公理战胜强权 ”。胡适:“美国的帮助”使协约国取得胜利。李大钊: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胜利是“庶民的胜利” 。北洋政府时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无产阶级队伍壮大;新文化运动解放人们思想。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