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Rediscovery of Shiminshan,中华文化与中国四明山,宁波市文化艺术研究院 黄文杰,壹,解读四明山,1、概况位于浙东的山系,四明山系指曹娥江以东、奉化江以北的山地,系曹娥江、奉化江分水岭。南北长约55公里,东西宽约55公里。,一、四明山的地理概况,55公里,55公里,2、主脉四明山主峰四明山(金钟山),海拔1012米,位于该山区西南端嵊州黄泽镇境内。主脉由主峰向北延展,经过扑船山(海拔1020米,为四明山脉第一高峰)、大湾岗(海拔963米)、乌岩龙(海拔961米)、华盖山(海拔882米)、东岗山(海拔754米),至余姚城南10公里处的乌丹山(海拔433米)止,全长约45公
2、里。翠屏山为四明山余脉,自西向东主要山峰有朝前翁、蹋脑岗、栲栳山、大霖山、五磊山、达蓬山,至伏龙山尽于海。,四明山主脉,四明山余脉翠屏山,梁弄,四明山心大俞山四窗岩,3、四明山与天台山及相关山脉四明山属于天台山分支,天台山属仙霞岭山脉分支,江南丘陵最东端,浙闽丘岭最北的部分。浙东山区包括二大部分,一是由仙霞岭山脉、洞宫山脉、雁荡山脉和括苍山脉组成的浙南山区,二是位于宁绍平原以南、括苍山以北,包括会稽山脉、四明山脉和天台山脉的浙东山区,属于仙霞岭山脉分支。,仙霞岭名山江郎山,江郎山,雁荡山,四明山,浙闽丘陵,浙东山川图:仙霞岭山脉分支,龙门山,会稽山,四明山,天台山,浦阳江,曹娥江,奉化江,姚江
3、,1、北纬三十度北纬三十度刚刚穿过四明山北麓姚江谷地。充足的热量与雨量,给早期文明以优越的地理条件支持。余姚年平均气温16.2C,日照2061小时,无霜期227天,降水量1361毫米,自然条件优越。四明山地区年降水量达1600mm,年蒸发量仅500 mm。这条纬线贯穿世界上许多令人难解的著名的自然及文明之谜的所在地。比如古埃及金字塔群,神秘的北非撒哈拉沙漠达西里的“火神火种”壁画、死海、巴比伦的“空中花园”。多数地方因副高控制成为沙漠。而临海的中国,却因局部地理环境改善,成为人类宜居的沃野。在中国,这条线上有河姆渡、杭州湾,黄山,长江三峡,神农架,三星堆,珠穆朗玛等。,二、四明山的地理特点,2
4、、地貌相对缓和、土层较厚主峰、夏家岭头、梨洲地域内,有面积约40平方公里,高程500600米的台地,连绵起伏,多为耕地,也称为四明山台地。主脉西侧与嵊新盆地毗连,较为险峭;主脉以东,由西南向东北梯次缓缓倾斜,谷地宽而平缓,多为丘陵地貌,山体坡度在3045之间;土质较厚,生长茂密植被,多为松、竹、杂木,在余姚境内常见植物有237科1200余种,常见脊椎动物包括哺乳类、鸟尖、爬行类、两栖类、鱼类等有400余种,无脊椎动物中昆虫类动物有96科775种。易生长草药,生发神话等文化。适合人居住:山间谷地内多有较大村落式居民地。,四明山台地、村庄与丰富植被,贰,解读:中华文化发展特点,LOGO | COM
5、PANY,问题:中华文化为何成为世界上唯一绵延不绝、 一直持续发展的文化?,1、中华文化绵延不绝的原因之一:中国是世界上最广大而又同一的四季分明、周期变化相同的最大的农耕地域,数千年来,经历共同经历农耕社会。可以用同样的农历;容易形成文化共识。,LOGO | COMPANY,2、原因之二:有利于文化交流,形成相联的文化格局地(水)脉相连。,LOGO | COMPANY,传统中华三大龙脉。,中国大运河:人造地脉(影响近千年文化格局),四明山,3、原因之三:文化中心区的转移空间广阔,有利于文化保存与文化转型。区域文化作为一种文化的现象,随着历史的发展,社会的变化而不断发展完善,从而形成自己的新文化
6、形态。如,中原文化、齐鲁文化、湖湘文化、荆楚文化、吴越文化、巴蜀文化、岭南文化、闽南文化、燕赵文化、三晋文化、三秦文化、徽文化、关东文化、云贵文化、青藏文化、游牧文化、西域文化等典型的区域形态。并在不同历史提供文化发展支持。,LOGO | COMPANY,区域文化,中原文化(河洛文化):初期中心。由于黄河泥沙的淤积和气候等诸多便利的自然条件,这里自上古时期就形成了发达的农业文明,在诸地域中最先跨过了“文明的门槛”。文化中心跨时五千年以上:从“盘古开天”、“女娲造人”“三皇五帝”、“河图洛书”等神话传说,到早期的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夏、商、周三代,及作为东方文明轴心时代标志的儒道墨法等诸子思想,
7、由这种文明衍生的文化,则为后世中国的社会政治制度、文化礼仪典章提供了基本的范本。,中原文化,吴越文化是近世千年的中华文化中心。吴越文化又称江浙文化,是越文化与汉文化融合的结果;是汉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江浙的地域文化。吴越文化可细分为“吴文化”和“越文化”,以钱塘江为界,两者同源同出。吴越文化特点:以人为本,重视工商,注重创新,萌发资本主义,海洋经济。重文重教,藏书读书风气盛行,追求高层次文化与艺术为全民意识。人才众多,工匠罗列。,吴越文化,四明山文化是越文化的组成部分,越文化重地,吴越文化的重要节点,近千年中华文化中心的出海口,浙东四明山:中华大陆海岸线中点,中国四明山,中国四明山,4、原因
8、之四:秦统一文字以来,尽管由于地理区域隔绝造成方言众多、民俗文化多元化,历史上又多次出现分裂割据的局面,但文字、书籍成了联系各民族纽带,成就了中华民族有共同的文化,成就了中国文化多元一体的格局。日韩在古代认同中国文字;而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国没有认同中国文字。,LOGO | COMPANY,文字、书籍统一。,叁,四明山北麓:滨海之地的河姆渡文化,(1)起点:七千年前的河姆渡文化,1、河姆渡文化地位中华文化多元起源,河姆渡文化为其中一个源头。稻作文明、干栏建筑文明等都带有原创性,确定中国人的生活方式。,一、河姆渡文化:中国海洋文化肇始地之一,河姆渡文化遗址,四明山北麓与姚江谷地的河姆渡文化河姆渡文
9、化是一个遗址群,东到舟山,西到萧山,翠屏山,宁波,河姆渡,田螺山,梁弄,2、河姆渡文化为什么有四层?海平面的频繁升降相关。第四纪海侵,第四纪期间由于气候变化、地壳运动等原因引起的海平面升降。中国黄、东海大陆架,距今15000 年前的最低海面为-150 -160米。对全新世早期海平面迅速上升运动,距今15000 年前的最低海面为-150 -160米。对全新世早期海平面迅速上升运动,已获得比较一致的看法。 梁弄西蒙山曾经发现海洋贝壳的原因。,第四纪海侵最高时,全新世海侵最高时,河姆渡象牙饰物,3、治水与人文始祖舜:距今5000年 传统文明始于传说,世界在这一时代都有大洪水神话:史记载,舜母亲握登(
10、乌丹山命名由来),见大虹意感而生舜于姚墟,故姓姚。舜是中国最伟大的人文始祖之一。在余姚、上虞留传有中国最多的相关传说。舜耕历山,百官。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史树青教授认为“姚墟”就在河姆渡一带。,舜与舜耕公园,舜的遗迹:姚江即舜江,经过2000年在堆积,姚江发生了大洪灾,古代姚江,河姆渡文化时期,此图历史距今7000年,4、河姆渡文化的外迁,河姆渡人南迁图,东亚大陆的文化新格局产生:东夷文化与华夏文化的对话,开始了中华上下五千年,河姆渡人北迁图,河姆渡人北迁,人口迁移与带柄有段石锛,至少5000年前,源于中国华南的古人类经过台湾(公元前3000年),菲律宾(公元前2000年),印度尼西亚群岛(公元
11、前2000年),一路向南挺近。占领了太平洋上剩余的几乎所有可以生存的小岛,发展为波利尼西亚(POLYNESIA)。,世界上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船桨,波利尼西亚独木舟,波利尼西亚大三角:1为夏威夷,2为新西兰,3为复活节岛,这是波尼利西亚大三角的3个远点。他们跟着鸟走,凭独木舟远行数千里。,人口迁移:工具与信仰河姆渡人的鸟日信仰,“舜”字的头上那个“爪”字,象征着有虞部落对鸟的图腾崇拜。宋书符瑞态说:“舜即帝位,蓂英生于阶,凤凰巢于庭。”,圆雕鸟形象牙匕,威海成山头,三足鸟图腾,日本严岛神社大鸟居,丽水市景宁畲族自治县鹤溪街道东弄村,村民合影,鸟信仰遗存,1、夷越时代(河姆渡文化后期):江南文化与
12、中原文化的分化江南文化与中原文化的分化在周秦之际,中国文明发生了重大历史转折,进入了“轴心期”(前8世纪前2世纪),生存压力较大的中原,产生了儒家的“忧患意识”与墨家的“艰苦奋斗”等,锐意改革,变法图强,成为文明的摇篮;而少水患,又有水利与航运便利、气候温暖的江南,则在文化在倾向于更为保守的母系制度,保留了原始社会相对松散的生活方式以及相对安宁的心灵自由,集中体现在庄子身上。总体上,在生产工具、管理制度还是精神文化上,越来越落后于文明时代的历史进程,使江南地区原生的文化传统与文明要素逐渐成为中原的附庸。,庄子,二、史前文明的衰落,春秋时期的发展, 后汉书度尚传说越为“鸟语之人”。,2、越国的破
13、灭与越人外迁(1)越国破灭 楚灭越:公元前334年,楚威王杀无疆,越国在越王无疆手中灭亡。楚灭越后,进入浙江,夺回吴国故地。并挟着灭越国的余威,挥师北上,把齐国军队杀得落花流水。越国残余政权,无疆的次子蹄在浙江地区建立了东越国。长子玉在福建地区建立了闽越国。秦灭楚:公元前226年前223年,在秦灭六国的战争中,秦军攻灭楚国和越国(今湖北、湖南、安徽、江苏、浙江大部等地)的作战。,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国以后,开始有计划地实施移民入越:他把中原的一批人迁到了长江以南,宁绍平原即在其中;而将越人迁徙到江淮流域。北方移民在文化上具有优势,又得到官方政治势力的支持,从黄河流域带来的文化自然得到传播,内
14、越加快走上了完全汉化的道路。,秦在四明山麓地带设立了鄞、鄮、句章、余姚等县。,(2)越人外迁:基因是宁死不屈越人渡海外迁:日本弥生人就是渡海而来的越人 ,他们和越人一样种植稻米,日本没有铜器文明直接进入铁器文明 。日本南部纪伊半岛的神户,京都,大阪,奈良,和歌山等地,正是中国传统文化在日本本岛表现最为集中的地方。徐福东渡,指徐福在始皇帝支持下,出海采仙药,一去不返。 “发童男女数千,入海求仙道”之事。这一故事在中日韩等国广泛流播,是东亚区域早期重大的文化事件。,徐福东渡:一次始于四明山脚下的移民记录,徐福在日本尊之为神。日本人中许多人都姓斋藤,汉语中的意思就是“齐”。至少有30的日本人有中国血
15、统,不少是徐福随行人员的后裔。,宁波市雅戈尔达蓬山旅游度假区,达蓬山东渡雕像,日本和歌山新宫市徐福墓地,越人向南迁移:成为汉人所谓的“山越”,有的割据一方自立为王,如瓯越、闽越,有的散居到南方各地,融入百越、百濮、庸、西南夷族群之中。这些山越人,到晋代才渐次下山,与汉人沟通交往,与汉人杂处。为此,在浙闽一带的汉人,部分有越人的血统中国云南的哈尼族与日本大和民族的信仰都具有相似信仰,即“万物有灵”观念。,瓯越,于越,百越分布图,肆,从晋至唐的东山文化带,1、严子陵(前3941)严光字子陵,又名严遵,东汉会稽余姚人。光武帝太学同学。宁波历史上最早的具有中华文化气象的先贤之一,北方移民后代。严子陵功
16、成隐退对教化后人的深远意义。范仲淹严先生祠堂记:盖先生之心,出乎日月之上;光武之量,包乎天地之外。微先生,不能成光武之大,微光武,岂能遂先生之高哉?而使贪夫廉,懦夫立,是大有功于名教也。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严子陵,一、秦汉两晋:从夷越文化走向吴越文化,LOGO | COMPANY,余姚龙泉山子陵祠,严子陵富春江钓台,横河客星山:严子陵与光武帝刘秀:客星山故事。,客星山,认识宁波文化的坐标架构,相传严子陵丈人梅福写了一篇四明山记广为流传,引得两晋时众多人到四明山寻访。梅福是浙东早期留下传说最多的名人。,四明山,余姚四明湖开元山庄,位于梅福隐居的东山,认识宁波文化的坐标架构,
17、2、王充(2797)出身地为姚江源头上虞章镇。浙东学术的源头是东汉王充,以论衡(价值天平义)等著作占据当时中国思想的制高点。王充的学术最核心的就是“无神论”,对抗两汉时代盛行的谶纬化的经学,批评君权神授,天人感应,星象学等。,王充,梁弄镇,章镇,3、虞氏家族汉代移入余姚的一户士族,虞姓起源与舜相关,繁盛了八个朝代,从三国一直到唐代,500多年。世居余姚北城龙山下,旧称虞宦街。郭沫若主编的中国史稿将余姚虞氏列为会稽三大家族虞、孔、贺之首,是名副其实的“江左豪族”。虞氏家族主攻对象是易经,易经是中国最为神秘也最为高深的学科。有二十余人留下著作,共计66种,2000多卷。其中,虞翻的经学、虞预的史学
18、、虞喜的天文历算学、虞世南的史学,最为突出。,余姚新建路即旧时虞宦街,三国虞翻(164-233)登上余姚城龙泉山,看群峰莽莽八百里四明山,蜿蜒似带的姚江,嘱咐子孙必须在江北居住,“世有禄位,居江南则不昌也”。虞翻对于学问孜孜以求,从未间断。特别是晚年在交州期间,讲学不倦,门生常数百人。据三国志及其注载,虞氏为老子、论语、国语作过训注,现存虞氏易注主要见于李鼎祚周易集解。虞喜:东晋咸和五年(330),根据冬至日恒星的中天观测,发现岁差。一生安贫乐道,勤奋钻研,九次不应征召,成就了余姚大隐这个地名,,虞喜隐居的大隐,虞翻,虞世南与其书法,虞世南李世民称其有德行、忠直、博学、文辞、书翰“五绝”。虞世
19、南著述丰富,史学是最为突出的,所撰帝王略论5卷,编有北堂书钞160卷,是我国第一部类书。诗也写得不错,今存诗32首收于全唐诗。,呜鹤镇,大隐镇,余姚镇,虞氏家族主要聚居地,东晋与前秦,二、两晋:王谢家族的移入,1、晋室南渡衣冠南渡:“华”美丽衣冠,中华文化自信所在。晋室南渡,称衣冠南渡。这一事件触及到中国文化中枢的大变动,成为南北文野区别产生巨大变动的原因。杀伐野蛮的塞外种族占领了古来汉族的根据地中国北方,在此三百年间,发挥战胜者的权力,把汉族的天子与大多数的大官贵族一起迁徙往中国的南方。西晋时代有十万以上大众的移民归化。北方的主权转移给匈奴、羯、鲜卑、氐、羌。北齐颜之推比较南北评论道:“冠冕
20、君子,南方为优;闾里小人,北方为愈。”四明山成为文化保存之地。王谢等家族移入。,2、王谢家族王谢,六朝望族琅琊王氏与陈郡谢氏之合称,后成为显赫世家大族的代名词。晋永嘉之乱后,琅琊王氏和陈郡谢氏族人,从北方南迁至浙东居住。从汉魏入两晋历南朝,三百多年,一直繁盛、荣耀。(1)王氏主要源出姬姓。姬为黄帝之姓、周朝以及吴国、鲁国、燕国、卫国、晋国、郑国等诸侯国的国姓。周灵王之子太子晋,因直谏而被废为平民。时人因其是王族的后代便称为“王家”,这支族人遂以王为氏。,太子晋,琅琊王姓著名人物。王祥,就是“二十四孝”中“卧冰求鱼”的主人公;后有王戎、王衍等家族子弟登上历史舞台,王戎为竹林七贤之一,王衍以清淡著
21、称。 把琅琊王氏推到顶峰的是两晋之间的王导,他一手策划了东晋江左王朝的诞生;在王氏势力最大时候,朝中官员四分之三以上都是王家人或与王家相关的人。,卧冰求鱼王祥,王导,随后,又出了王羲之、王献之、王徽之这样的在中国文化史上绝无仅有的人物,不仅使王家在政治上无人能敌,而且在文化上更是万世垂范。,王羲之,王献之,(2)谢氏谢氏源于炎帝部落:现代谢氏公认的始祖申伯,源于姜姓。谢缵,字伯登,祖居陈郡阳夏县谢家堂村(今河南省太康县老冢镇谢家堂村)。他担任长安典农中郎将,官职虽然不高,与太守相当,但由于掌握了人力和物力,掌管农业生产、民政和田租;任职的地点又是曹魏王朝的统治中心之一,所以为江南上虞谢氏家族的
22、兴起奠定了基础。儿子谢衡时任西晋的国子祭酒(教育部长),辞官扶柩回乡,葬父于谢家堂,自己在墓旁搭盖草屋,为父守孝三年。公元311年,匈奴贵族刘曜攻陷洛阳,大批中原士族随晋朝南迁,谢衡也在队伍里。迁居会稽郡始宁县东山(今属上虞上浦镇),史称东山谢氏。,谢缵,东山:上虞上浦镇境内,南距上虞城区13公里据上虞县志记载,东晋名士谢安41岁前长期隐居此山。东晋升平四年(360) ,谢安离开东山从政,成为著名政治家,成语“东山再起”即出于此。东山因谢安而起,是古代浙东的重要文化现象。,上虞东山,东山方位图与谢氏居住的东山群。钱塘江入海口位置是海盐县的澉浦至对岸余姚市的西三闸,上虞东山,梁弄东山,姚北泗门东
23、山,曹娥江,“东山再起”标志383年,发生的淝水之战,是偏安江左的东晋王朝同北方氏族贵族建立的前秦政权之间进行的一次战略性大决战。同时,此战也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例之一,为历代军事家所重视。东晋王朝在强敌压境,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以丞相谢安为首的主战派决意奋起抵御。经谢安举荐,晋帝任命谢安之弟谢石为征讨大都督,谢安之侄谢玄为先锋,率领经过7年训练,有较强战斗力的“北府兵”8万沿淮河西上,迎击秦军主力;派胡彬率领水军5千增援战略要地寿阳;又任命恒冲为江州刺史,率10万晋军控制长江中游,阻止秦巴蜀军顺江东下。,淝水之战,淝水之战胜利原因:与谢安执政其间妥善解决了东晋内部各种
24、复杂矛盾,创造了稳定政治局面有关;在赋役税收方面进行改革,缓和国内阶段矛盾,百姓安居乐业,打下阶级基础并在经济上做了充分准备。建立北府兵,作为有战斗力的新军,打下军事基础。战争过程 中,谢安指挥若定,稳定众人。战争结果1:北方各民族纷纷脱离了前秦的统治,分裂为后秦和后燕为主的几个政权。而东晋则趁此北伐,把边界线推进到了黄河,并且此后数十年间东晋再无外族侵略。但不久,因丞相谢安去世和前线主帅谢玄退隐而转为守势。战争结果2:淝水之战的结果使东晋王朝的统治得到了稳定,有效地遏制了北方少数民族南下侵扰,为江南地区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契机。从长期看,淝水之战最重要的作用是使得流落到南方的汉族
25、中原文化得以延续和发展,并且直接影响到了此后隋唐等统一王朝的精神实质,可以说淝水之战保住了中华文化的核心部分并使之从“五胡乱华”后得到喘息和重新崛起的机会。,战役典故A、投鞭断流:“以吾之众旅,投鞭于江足断其流。”典出晋书卷一一四苻坚载记下(苻融率25万先锋军队。苻坚率步兵60万、骑兵27万,共112万大军VS谢安北府兵8万)。B、草木皆兵:晋书卷一一四苻坚载记下:“坚与苻融登城而望王师,见部阵齐整,将士精锐。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木,皆类人形,顾谓融曰:此亦勍敌也!何谓少乎?怃然有惧色。”C、风声鹤唳:典出晋书卷七十九谢安传。疑心是追兵。符坚百万大军已失去了十之七八。,投鞭断流,草木皆兵,战役典故
26、D、折屐齿:典出晋书卷七十九谢安传。E、东山再起:典出晋书卷七十九谢安传。淝水之战成就了“东山再起”。东山超出谢安重新做官的意义,而是中华文化“东山再起”。宁愿隐居在东山,不愿做官。当时在士大夫中间流传着一句话:“谢安不出来做官,叫百姓怎么办?”,屐,谢安,东山赌墅,东晋谢氏家族。长辈、平辈:谢安有六兄弟,在他的兄弟里面排行第三,父亲谢裒pu,丹阳尹。伯父,谢鲲,大名士曾被归入“中朝名士”和“江左八达”,在朝廷极其有名。堂兄谢尚,谢鲲子,大名士,将军,音乐家,无子。长兄谢奕,为人不拘小节,有“方外司马”之称。次兄谢据,早亡,子女由谢安抚养。四弟谢万,好虚名,曾兵败被废为庶人,(谢安出仕与之相关
27、),以散骑常侍卒。五弟谢石,名将,淝水之战的主帅。六弟谢铁,永嘉太守,生平不详。,谢石,东晋谢氏家族。子侄:谢道韫,谢奕长女,谢玄之姊。谢玄,谢奕第七子,淝水之战和北伐的前线指挥者,北府兵的创建者和统帅。谢朗,谢据之子,早亡。谢琰(352400),谢安次子,淝水之战的前线将领。谢韶,谢万之子。后代:谢灵运(385433),谢玄之孙,著名诗人,山水诗派创始人。作有登池上楼(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登江中孤屿等著名诗歌。谢朓(464-499),(谢宣城、小谢),谢灵运之侄,著名“永明体”诗人,“竟陵八友”之一。作有晚登三山还望京邑等名诗。,谢灵运,谢氏家族的衰落。孙恩兵起,朝廷始加谢琰督吴兴、义
28、兴二郡军事以镇压之。隆安三年,谢琰以徐州刺史加会稽内史、都督五郡军事。隆安四年(400),孙恩起义杀戮士族,官居三吴、影响巨大的谢氏尤其为多。谢安之子谢琰战败被杀,谢氏门户力量衰弱。谢氏被杀人物之著名者,计有谢琰之子谢肇、谢峻,谢铁之子谢邈、谢冲,谢冲之子谢明慧等。谢奕之女谢道韫,几与其夫王凝之同死会稽。此后的谢氏人物,不得不陆续投靠出自北府军的刘裕,不再能独树一帜,历史上真正的门阀政治,从此趋于破坏。,孙恩、卢循起义,1、晋代:也是思想大转型时代东汉末年,名教崩离,方术末落,社会动荡,加之游牧民族入侵,可谓天崩地坼。老庄重兴,加之佛儒等思想资源,转化为道教与玄学的勃兴。两晋南北朝是一个热闹驳
29、杂、播撒新知的时代,被称为“人的觉醒”和“文的自觉”。,三、东晋东山:四明山与中华文化的转型,竹林七贤,2、四明山的发现:成为中华文化转型的标志物象相对于中原,以平静秀丽而东临大海为审美特质的四明山,或者把范围涵盖到整个天台山,成为意识形态重构时代高蹈者的追寻之地。四明山、天台山是江南庄周文化,佛教文化中华新质文化的的阐扬高地。四明山从汉代起的文化铺垫:有众多的道家、隐士在山中或炼丹采药,或隐真学道,留下大量的神奇传说,单在余姚境内至今仍有许多遗迹可寻。 梅福王莽篡权乱政,便辗转入梁弄东明山隐居; 东汉明帝永平年间,刘阮遇仙。西晋武帝太康八年(287),刘、阮两人再次入山,遂不知所踪。唐代名士
30、谢遗尘考证,当年刘阮遇仙的地方即为今天大岚镇的四窗岩。,刘阮遇仙,梁弄白水冲,东汉末年,有江苏下邳人刘纲为上虞令偕夫人樊云翘双双拜白道人为师,隐居梁弄白水山潺湲洞。南朝梁时,会稽孔道隆、孔道微天师世家的从孙孔祐居樊榭学道。曾疗养一头中矢白鹿来投孔祐,后乘白鹿仙去。现在余姚尚鹿亭、白鹿等名称都根据这个典故而来。神异记记余姚人虞洪入山,在羊额岭下的道士山遇丹丘子,获茗,这是瀑布仙茗的来由,东晋时,会稽人孙绰与族兄孙统同游四明山,偶得梨数枚,环顾左右人迹杳然,怀疑为仙人所遗,便名其地为梨洲山。 黄宗羲四明山志记:四明乃洞天福地,山川之奇,天下罕匹。白君之潺湲、刘樊之大岚、遗尘之南雷、葛洪之晓岩、安石
31、之东山、道林之坞山,都是人间胜境。将今余姚境内的茭湖山、梨洲山、大隐山定为道教三大福地。,大岚升仙桥,认识宁波文化的坐标架构,绍兴兰亭(会稽山),3、晋人与四明山核心人物:谢安。谢安年青时无意仕途,每天除了跟支道林、王羲之、许询、孙绰、李充等名士一起谈文论诗,畅谈玄理之外,还经常与他们一道游赏山水,借以自娱。王羲之的著名代表作兰亭序就是王羲之于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三日与这班朋友雅会兰亭时所作,谢安也吟诗作文,以尽雅兴。,认识宁波文化的坐标架构,梁弄东山,清贤岭,又名赵宦岭,它位于余姚梁弄镇北下坞与冯村交界的乌丹山(握登山)之中。是余姚入四明山的交通要道,又因为东晋时谢安、支遁及许询三位
32、清贤高士隐居于此而得名清贤岭。到了明代初期,赵撝hu谦仰慕清贤高风,在茅庵附近筑室隐居。黄宗羲在四明山志中谓余姚四明乡东山乃是“东山再起”中的“东山”。他在该志卷一“名胜东山”条下写道:“东山,此谢文靖所居之山也。今以上虞东山为文靖所居者,非。盖在上虞者,谢玄之所考卜;在此地者,文靖之所栖迟。”建峒岙背靠石井山,面对贺溪水,有狮、象、虎、蛇四山分列左右,外围两侧为谢安东山与笔架山、谢公岭。,余姚清贤岭,道教第九洞天:丹山赤水,晋人发现四窗岩:在如莲花簇拥的山峰间发现了极具隐喻义的“中通日月星辰之光”的四窗岩,故命之为四明山。易系辞:“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又“县象著明,莫大乎日月。”四明山喻示
33、重开日月。“明”是宁波这个城市最为欣赏首肯的价值品质。成为城市命名来由。,四窗岩:大俞顶上,洞有四穴,如楼之窗户,刘阮遇仙处,4、唐诗之路之路的形成:一千年五百前的文艺启蒙追随对象:晋人,寻找纯正中华文化,寻找自由精神。以支道林、竺道潜等为首的十八高僧和以谢安、许询、孙绰、王羲之等为主的十八名士亦在浙东盘桓不去,占山结庐,将这一带变成了佛国香城,道家重地。王子猷访戴。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唐诗之路核心:东山文化带。四明山、天台山,浙江最东面的山。大诗人李白、杜甫等400多位诗人,曾经乘舟溯剡溪而上,饱览了“山色四时碧,溪光十里清”的美景,留下了梦游天姥吟留别、壮游等千古绝唱。,李唐之世,文化崇南
34、:东山、四明山是一个高度唐太宗贞观十四年命令孔颖达等选著五经正义时,唐朝并不继承北朝之后,大体上采用南朝的经说,排斥北朝的经学。唐太宗尊崇王羲之以来,就书法而言,南派绝对压倒北派淝水之战胜利的同时,获得来自西晋、汉、赵、前秦传来的乐工,庙堂雅乐于是大备(十九)。隋文帝平定陈国,听到了南朝之乐,感叹赞美:“华夏正声也。”,兰亭集序,贺知章:“四明有狂客,风流贺季真”的。四明不是他的故乡,但他最爱四明,八十六岁辞官后做起道士,传说隐居四明山一带。他觉得彰显“狂放自由”的四明大地是他最好的精神归宿地。贺知章告老还乡的那一首诗回乡偶书是中国妇孺皆知的诗歌,但影响文坛的可能还是那一次京城外的饯别,玄宗、
35、皇太子及文武百官都为其吟诗饯行。这场最为风流的盛会上,四明山成为最热闹的名字,李白一连写了送贺知章归越两首诗相赠,玄宗也赐了诗。玄宗的送贺知章归四明:“遗荣期入道,辞老竟抽簪。岂不惜贤达,其如高尚心。寰中得秘要,方外散幽襟。独有青门饯,群僚怅别深。”,醉八仙图:贺知章在内的唐代嗜酒的八位文人学士,建峒岙贺溪,建峒岙:有人认为贺溪因晋贺循在这里建别墅有关,也有人认为是贺知章曾经在此讲学,并认为题袁氏别业写于这一带,“主人不相识,偶坐为林泉。莫谩愁沽酒,囊中自有钱”。,(1)青瓷制作与文化转型,1、越地审美风尚的变化与青瓷成熟(1)青瓷成熟的文化背景东晋之时,温柔敦厚的人文风尚全然取代原始越风,框
36、构了浙东百姓主体的心理结构,这在那个时代开始流传的梁山伯祝英台(姚江)求学故事、慈溪董孝子故事就可以看到。学者们称之为夷越文化向吴越文化的跨越。越文化显现出复杂而特殊的刚柔并济的地域文化特征,形成一种新的张力结构:既具有稳定性,又与时俱进,自我超越。互动的张力使土地的创造力愈加勃郁。青瓷制作的背景是地域从夷越文化向吴越文化,这一主要服务平民的产品,是文化转向的最美见证。,四、从西麓到北麓:青瓷的成熟,余姚大隐董黯孝母,河姆渡陶器,西晋越窑青瓷鸟形杯,上林湖青瓷,(2)青瓷开始中国新审美范式青瓷以中国技术新臻的极致,宣告轻盈灵动的俗世审美从此风卷天下。皮日休说:“越人皆能造瓷器,圆似月魂堕,轻如
37、云魄起。”陆龟蒙以“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赞其神韵,故表明瓷又有“千峰翠色”之称。,唐三彩,(3)生产地:上虞东山所在地上浦境内,曹娥江两岸分布的众多窑址表明:上浦是越窑青瓷的主要发源地和原产地,是创造出成熟瓷品的最早窑乡,被誉为青瓷鼻祖。这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个里程碑。青瓷色调的形成:主要是胎釉中含有一定量的氧化铁,在还原焰气氛中焙烧所致。有些青瓷因含铁不纯,还原气氛不充足,色调便呈现黄色或黄褐色。青瓷以瓷质细腻,线条明快流畅、造型端庄浑朴、色泽纯洁而斑斓著称于世。,上林湖青瓷(精英日常文化的审美变迁),(4)产品类型在上林湖,越窑制瓷技术达到了炉火纯青的阶段。产品种类繁多,制作精致
38、,造型优美。器型有碗、盘、盏、杯、盆、钵、壶、罐、盒、水盂、碗、唾盂、灯、香熏、瓶、鸟玩等。轻盈的审美替代了厚重的风范。,钟鸣鼎食之家(贵族精英文化),2、青瓷制作与国际贸易的发展青瓷开启新海上“丝绸之路”:富裕百姓增多,消费能力增强,日用陶瓷,以及这一带灵魂不死、重视祭祀的古越遗风,带动的塔式罐、陶仓、佛寺缺罐等明器,为瓷窑发展提供了市场。传播到日本、朝鲜、东南亚、非洲和欧洲等地,这些精美的瓷器和制瓷技术传到世界各地。上林湖与龙窑浙东青瓷中心从曹娥江到上林湖,显现着海洋贸易发展,经济中心东移。上林湖是世界上最早的全球化手工业产业带。,上林湖,上林湖青瓷:生产与外销(河姆渡文化之后又一世界性现
39、象),上林湖青瓷,上林湖青瓷:生产与外销(世界意义的标志是海上丝绸之路与中国大运河形成;商业推生中国新文化品质),集中发现唐宋沉船的马来西亚,伍,四明山东麓:樟溪、州治及文化转型,1、明州的建立:唐开元二十六年(738)明州是中国历史上最早以丝绸与陶瓷制作、贸易兴起,最早以贸易为中心功能的大型城市之一。四明山独特的泥土与人们的智慧,创造了新的为世界欢迎的中国产品,推动了州治城市的产生。宁波的崛起,也是大唐最为精彩的杰作之一,横亘南北的京杭大运河因之增强了海派风格,各国遣唐使团的朝贡贸易、民间贸易使中国东南的经济带日趋活跃。唐朝政府规定,遣唐使到明州后,在此办理入京手续,地方政府派专差护送获准进
40、京的使团主要成员去长安,路途一切费用均由中国政府负担;羁留的使团成员往往在宁波停驻数月至一年。,一、青瓷贸易推生州治的建立,三江口,斗门车坝,宁波古地图,中国大运河出海口:浙东运河宁波段“二段一点”列入世界文化遗产。虞余运河、慈江段、三江口庆安会馆,丈亭古镇,中国大运河,唐代长安地图,宁波古地图,宁波子城之外,是一个没有传统高墙市门、鼓钲锁钥的坊市的城市,一排排临街而建的民居、店肆树立起来,出现了商业店铺荟萃的繁华街市。新质的吴越文化最具贸易活力的区域,借助青瓷催使一个新型城市从农耕文明中解放出来,从古越文化中脱壳而飞。,中轴线;经济、政治、文化中心明确,认识宁波文化的坐标架构,2、它山堰:咸
41、碱平原化为水韵江南鄞江镇西首它山之麓,始建于唐太和七年(833),主创者为鄮县县令王元暐。堰身至今仍然稳固,还在继续发挥作用,堪称水利史上一个奇迹,被誉为“中国四大古代水利工程之一”,与四川的都江堰齐名 。在筑堰以前,海潮可沿甬江上溯到樟溪,由于海水倒灌使耕田卤化,城市用水困难。它山堰建成后,王县令又建配套工程 “乌金”、“积渎”、“行春”三碶;开掘南塘河,引水至月湖。又经历代官宦、乡民维修、续造,鄞西地区建造九碶十八堰,形成完整的排灌水利工程系统。,LOGO | COMPANY,它山堰,樟溪,月湖,认识宁波文化的坐标架构,在10世纪至13世纪,即宋代,宁波的水利建设进入了高潮。政府组织百姓完
42、成浩大的水利工程,受益田地的主人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农民每挑一担土获得一根竹签,完成定额后,多余的劳作可以换取工钱,工钱由出钱不出力的绅士人家承担。这就是被学者们称为“江南水利共同体”的生产现象,而马克思称为“亚细亚生产方式”。日本学者斯波义信把这种水利开发的过程称为甬江模式,即自然江河(姚江、奉化江、甬江、鄞江),与一条或多条、一段或多段人工塘河相配,以此巧妙解决咸潮对土地的碱渍,以及潮汐、水位对航运的影响,最终形成了灌溉蓄泄、通航水运一体发展的河网格局。,LOGO | COMPANY,水利治理:三江六塘河的形成,它山堰,1、新格局要求新文化三江口现在经营的是大陆东海岸的万里海上丝绸之路
43、,这是新的中华文化大气象,在文化格局上需要改变地域长期以来根深蒂固的边缘意识与出世哲学;要完成了宁波固有文化人格的改变,使其从文化自卑走向了文化自豪,从以世外自然、特立独行为其本位,转向了对道德主体精神的积极进取与遒劲追求。,二、宁波精英文化的近世转型,万里海上丝绸之路,2、宋代教育发展与士大夫家庭崛起,(1)宋代改革气象与平民教育兴起宋代经济发展,要求政治新的管理模式出现,改革气象磅礴。以范仲淹庆历新政为代表。宋朝统治者采取崇文抑武的政策;科举制度普及,录取人取由唐代每科十余人,到宋代每科千余人。从唐代到宋代,因为中华政治、经济、文化的南迁,以及以王安石为代表队的一批有为的政治家主政浙东,集
44、聚高素质移民的宁波城迅速崛起。崇尚实学的时代精神与地域自发的民间学术取向的融合,文化由边缘意识走向自我中心意识。,范仲淹,王安石,来自四明山麓的“庆历五先生”杨适、杜醇、王致、王说、楼郁。新政与文化变化:讲求“明体达用”的实学,全新的“由我注经,阐释义理”的研读经典之风,是直通孔孟原旨的儒学回归。宁波“五先生”与庆历年间江南各地群体性涌现的“教化之儒”,平民知识分子走向历史前台,如福州“古灵四先生”等,预示着全国文化重心向江南转移的趋势。中国的思想资源开始由江南精英阶层提供。 宁波书藏古今由是开始。司马光资治通鉴北宋初版后,复雕版于余姚,用姚黄纸印行,次年底印毕。,杜醇居慈溪,杨适隐居大隐,楼
45、郁居奉化,王致、王说居桃源,四明山,庆历五先生:杨适、王致、杜醇、王致、王说、楼郁,LOGO | COMPANY,(2)宁波科举家族出现五先生中,王说和楼郁极重视家族教育,其族遂大;其弟子辈中有众多家族也成为科举世家。月湖诸洲最著名的为楼氏、汪氏、舒氏、丰氏与史氏等。据宝庆四明志记载,北宋明州出进士124名,宋初16名;而庆历至北宋末,不过80年,出了108名,教育促成了宁波人才的群发;当时楼郁即以科考升学率高而闻名乡里。这些家族繁盛有些跨时五百年以上。,史氏:一门三宰相,四世两封王,五尚书,七十二进士”居于月湖之边。南宋宁波四大家族:楼氏、史氏、郑氏、丰氏,LOGO | COMPANY,宁波
46、史氏宗祠位于鄞州区东乡下应街道史家码村,史弥远,史浩,史嵩之,其他:孙氏:横河孙家境孙氏五代时自睦州徙居余姚烛溪湖西北,奉后唐明宗朝三司使孙岳为始祖。孙应时,陆九渊学生,四明史氏之师,姚江心学的开山之祖,学者尊称为烛湖先生,在南宋晚期终于由寒门细族上升为余姚县的名门望族。 方氏,迁姚始祖方季仁,字达材,南宋初由慈溪西乡迁余姚县。其子方山京居四明乡姚巷(今属梁弄镇)为南宋状元。(老方桥为方山京读书处) 。孙子秀(12121266),传世居梁弄姚巷。,LOGO | COMPANY,方山京梁弄姚山家别业,孙家境,3、月湖心学中心的形成(1)出现背景“心学”哲学家的出现:宋代是传统儒学哲学重建时代,真
47、正完成对佛教等精神资源的融合,重塑中华大传统的自信。宁波哲学融入中华大文脉。(2)学派特点淳熙四君子:杨简、袁燮、舒璘、沈焕南宋“中兴宰相”史浩竭力推崇心学,邀请四君子到月湖讲学。一方面使四明心学形成氛围,另一方面使四明之学南宋有较大影响。朱文公之学(理学)盛行天下而不行于四明陆象山之学(心学)行于四明而不行于天下,淳熙四君子,心学主张:中华儒学大传统的精神开拓,文化中心提供崭新平民精英的精神价值:强调个人的本事、奋斗精神、怀疑精神,肯定人的存在价值、个体生命的意义,激励自作主宰、勇于担当的主体性精神,主张高扬人的主体性地位,这与主张人人皆能成为圣贤、人人都是尧舜的心学精神更为贴近;而地域以自
48、由冒险、平等交易的工商文明为基础的海洋文化,讲求实事事功,关心百姓日用和国家社稷,价值取向上倾向务实创新,这也与心学有着一致性。,月湖文化中心,万里丝路起点,(3)学脉发展:明代心学到达高峰即阳明心学阳明心学与四明心学在文化基础一脉相承。在明代,海洋贸易被限制之后,这种思考重新被激发出来。这是国家发展的正常之路阻隔,而必然发生的高点思考。而这些思考最终在王阳明身上,即王氏后代,融合儒道佛三家思想,完成心学大成。,王阳明龙泉山讲学处,1、观世音信仰的中国化(1)问题:户户观世音的原因?宁波文化产生机制在中国的独特性,必然提供新的文化内容、文化符号。观世音信仰是集中体现之一,是中华海商在宁波的精神文化融汇创造的结果,是中国小传统文化创新的新高度。普陀山,原为梅岑山,因民间传说西汉成帝时,有方士梅福隐居山中炼丹,并以医道救济岛民而得名。唐咸通四年(863)日僧慧锷大师从五台山请观音像乘船归国,舟至莲花洋遭遇风浪,数番前行无法如愿,遂信观音不肯东渡,建不不肯去观音院。越东沿海的“蓬莱境”“瀛洲界”转而成为观音道场。鼎盛时期拥有3大寺、88庵、128茅蓬、4000余僧的“震旦第一佛国”。,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