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第 29 届卢鹤绂论坛主题报告爱因斯坦与中国学者的交往吴水清(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所 北京 100039)摘要:文章由由五个部分组成:一、 爱因斯坦与杨振宁、李政道的交往;二、爱因斯坦与周培源的交往;三、爱因斯坦与蔡元培、夏元王栗 的交往;四、爱因斯坦与魏嗣銮的交往;五、爱因斯坦与其他中国学者的交往。作者认为:第一、爱因斯坦热爱 中国;第二、 爱因斯坦与同情中国人民;第三、爱因斯坦寄希望于中国学者;第四,中国学者始终对爱因斯坦怀有仰慕之情。主题词:爱因斯坦 中国学者 周培源 蔡元培 魏嗣銮 杨振宁 李政道爱因斯坦是中国学者的朋友,他的名字为一代又一代中国广大知 识分子所熟悉。他 对古老中国的
2、神往,他对中国人民的情感,他 对中国众多学者的帮助,都是令人感动而永远不能忘怀的。爱因斯坦两次路过中国,古老而文明的中国 给他留下了“难 以磨灭的印象”。他 对中国青年寄予厚望, “敢言将来对于科学界定有 伟大的贡献。 ”这里叙述的几位中国学者与爱因斯坦的交往,足以说明这位物理学巨匠是怎 样关注中国物理学的 发展。今年是 爱因斯坦诞辰 124 周年纪念日,谨以此文对他深深地 纪 念。、 爱因斯坦与杨振宁、李政道的交往曾与爱因斯坦合著物理学的进化一书而闻名的英费尔德(Leopold lnfeld)这样回忆他:在物理学领域里,我向爱因斯坦学到了 许多东西。但是,我所最珍贵的,却是在物理学领域以外学
3、到的东西。爱因斯坦是世界上最好的人。这样说 ,也许有点老生常谈同样,爱因斯坦给中国学者的印象也是如此珍 贵、深刻与 难 忘。11949 年,27 岁的杨振宁正在美国普林斯 顿高等学术研究所当博士后,经常看到爱因斯坦来所看看,但没有直接接触,只是因为“不愿打扰他。 ”当时, 爱因斯坦已满 70 岁,已 经退休,但忙于对哥本哈根派在文集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哲学家 科学家中的批判进行反批判,最后发表了对批判的回答。杨振宁称与爱因斯坦有直接接触的是 1950 年。当 时,年 仅 24 岁的李政道进入美国加尼福利亚州伯克莱大学物理系当教员,与 杨振宁进行合作, 发 表了一篇关于热力学和统计力学中的相变的文
4、章。杨振宁认为这 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这年 2 月 13 日,爱因斯坦发表了电视演讲,反对美国制造氢弹;同年 4 月, 爱因斯坦发表关于广 义相对论文章。随后出版了晚年集文集。然而,爱因斯坦无 论怎样忙,依旧对统计力学和电磁力学这两方面的传统物理学非常感兴趣。正如 39 年后在一篇生 动的文章所讲述的那样 ,“这两方面的传统是他灵感的来源,相变是统计力学中十分重要的 现象,所以他感 兴趣。 ”2当爱因斯坦的助手考夫曼将杨振宁和李政道的那篇关于相变的文章送给爱因斯坦的时候,爱因斯坦看完很感兴趣,让考夫曼把两位中国年轻的学者 请到他的办公室。他们的谈话持续了一个小时。爱因斯坦说 英语,但不 时
5、夹带许多德语。这给两位年轻人理解德语的含义带来了困难,自然不知道讲了些什么 话。然而,爱因斯坦对科学探索的态度、平易近人的作风和对中国学者的情感,都给 他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直到 1986 年 6 月 4 日,身穿短袖衬衣的杨振宁,神采奕奕奕地走进 北京科学会堂报告厅,娓娓 动 听地向研究生讲述几个科学家故事时, 还这样评论爱因斯坦:“ 爱因斯坦的物理:最好的评价是深广。 ”32、 爱因斯坦与周培源的交往1936 年,正当爱因斯坦与英费尔 德、考夫曼合作,研究广义相对论的运动问题之时,中国另一位 34 岁的教授周培源,利用清 华大学休假的机会,来到美国普林斯顿高等学术研究所,参加了爱因斯坦领导
6、的广 义相对论讨论班,有幸聆听爱因斯坦讲课。对于周培源来说,是何等兴奋啊。早在 1926 年,周培源获得美国芝加哥大学 硕士学位时,就把物理学基础理论最难的两个方面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和流体力学中的湍流理论,作为自己研究的方向,并在研究一开始就认为在广义相对论引力论中的坐标是有物理意义的。当讨论班开始的时候,周培源几次向 爱因斯坦讨教这一困惑自己十年的 问题。在周培源看来,既然爱因斯坦本人在 1918 年引用谐和条件的近似式,求解线性化的近似引力场方程,获得确定的引力波解,预见引力波的存在,为什么不给引力 场中的坐标赋予物理意义呢?既然德 东 德将谐和条件的近似式改写成数学上严格的表达式,朗曲斯
7、又用这一严格谐和条件的求得静态球对称引力场解, 为什么众多相对论学者还都是 “坐标无关论者”?在爱因斯坦这位大师面前,周培源将埋藏在自己心中的疑虑连同自己的看法,滔滔不绝地陈述出来。年近 60 岁的爱因斯坦,为人谦 和,慈 爱地望着这位中国学者,没有急于反驳,只是默默地听着。因为,除了赞赏这位肯动脑筋的学员外,爱因斯坦始终认为:一个人用毕生的精力掌握了一点真理,如果他见到别人真正理解他的工作,对他的工作感到满意,这就是最好地奖赏 。他还认为:理论物理学家站在自然界面前以及站在他的学生面前时,显得多么渺小啊!正因为爱因斯坦有这样博大胸怀,正因 为爱因斯坦对中国人民有着特殊的感情,他耐心地倾听着周
8、培源的见解。周培源也深深地敬 爱这位仰慕已久的物理学大 师,毫无 顾虑地向爱因斯坦问道:你的理论中所用的坐标,是属于哪一种 时空的? 爱因斯坦没有回答。沉思了许久,留下了一片空白。也许他期待着周培源自己去探索,也许他希望周培源自己能 够开辟引力论研究的新路子?然而,就在周培源讨论班学习 期间, 爱因斯坦根据引力方程与 谐和条件,采用逐步逼近方法,建立了多体运动的理论 。同 样,周培源归国后继续研究引力论坐标,终于在 1979 年爱因斯坦诞辰一百周年之际,将 严格的谐和条件作为一个物理条件引入引力 论中,以 补充引力方程。这是中国学者对爱因斯坦最好的 纪念,也是周培源 对 于相对论研究的一个贡献
9、。47三、爱因斯坦与蔡元培、夏元王栗 的交往1920 年八、九月间,德国出现了反相对论运动,爱因斯坦遭到了恶毒攻击。特别是因为他的“物理学中的布尔什维主义”,遭到了右翼人士 “更凶猛的申斥 ”。8但是,世界各地纷纷邀请爱因斯坦去讲学,宣讲相 对论。早在 1920 年上半年,北京大学得到旅德学者袁观澜传来爱 因斯坦愿意赴远东的信息,便立即打电报表示欢迎。这年 11 月,正当 爱因斯坦在德国 处境困难之时,北京大学理学院院长、物理学教授夏元王栗陪同中国教育 总长兼北京大学校 长蔡元培赴欧美,聘请爱因斯坦等世界名流来华讲学。1921 年他 们到达柏林, 专程拜访了爱 因斯坦,转答中国学者的意愿。爱因
10、斯坦表示感谢,只是因为答 应赴美访问,担心久离柏林有实际困难,难以成行。1922 年 3 月,日本邀请爱因斯坦 时, 爱因斯坦表示愿意来中国半个月,北京大学立即复电欢迎。后来,爱因斯坦复信 蔡元培,决定这年秋天访问远东,表达了与中国学者亲密的情感;同时要求报酬由“每月一千华币改为一千美金, ”以及保 证路途二人膳食住宿费用。尽管当时北京大学经济困难,教授的工 资有时只能领到二成,但中国学者还是肯用二千镑的代价聘3请爱因斯坦专程来中国讲学。 蔡元培前往山东找梁启超,又与各学社联络,获得支持,即复电中国驻德大使,表示“条件照 办, 请代订定。 ”9这年 12 月 17 日, 爱因斯坦在日本京都写信
11、给夏元王栗 的, 说明不来中国的原因,还表示:“北京如此之近,不能了却访问的宿愿,实现自己的打算,心里十分惆怅,想来你能理解。现因要事,只好匆匆退回,不能与你相见,只能写一封信告诉这一切。你对我的盛情厚意,我心领了。我期待你不久再来欧洲,我们可以好好谈一谈。 ”过了五天,爱因斯坦又给蔡元培信,说是“到日本以后,等了五个星期,不曾得到北京方面的消息,那时我推想,恐怕北京大学不打算践 约了。 ”这愤封信最后说, “今日收到尊函,才知道是一种误解,但我不能改变我的旅程。 ” 蔡元培收到此信, “读了很觉得诧异。 ”其实,当爱因斯坦于 1922 年 11 月 13 日第一次路过上海之后,蔡元培约请国内
12、各学术团体联名写信给爱因斯坦,表达中国学者邀 请他访华讲学的真情,但 这 封信经柏林再转日本,耽误了很久才到爱因斯坦手里,致以爱 因斯坦感到“莫大的痛苦”,未能来中国讲学。蔡元培认为, “这都是以往的事,现在也不必去管他了。我们已有相对学说讲 演会、研究会等组织,但愿一两年内,我们学者对于此种重要学 说,竟有多少 贡献,可以引起世界著名学者的注意。 ”10尽管爱因斯坦未能赴北京大学讲学,但中国知 识界却掀起了宣 传相对论的热潮。夏元 王栗的于 1922 年出版相对论浅 释,又在欧美同学会讲演物理学之新潮及相对论学说,并在时事新报副刊学灯上发表;还在改造杂志发表文章安斯坦相对论及安斯坦传等等。当
13、时与此有关的文章相当多,比 较有名的作者有任鸿隽、 张贻 惠、费祥、枢乾、肖影、周昌寿、高曙青、杨铨等。值得一提的是, 解放与改造、 少年中国和东方杂志先后出版了相对论专号,这对相对论在中国的传 播起了推动作用。 11四 爱因斯坦与魏嗣銮的交往中国办杂志者,第一个与爱因斯坦打交道的当数魏嗣 銮了。负责少年中国杂志相对论专号工作的魏嗣銮,于 1921 年 8 月 25 日写信给爱因斯坦,要求爱因斯坦提供本人照片。魏嗣銮在信中说:“你的相对论,他在中国,也很惹起一般人的注意;有许多学会或团体,他们都发出专号,来讨论这个问题。譬如少年中国学会,他就是那些学术团体中的一个。现在他的会员,也很想将他们的
14、研究心得,在他们的月刊上发表,他们很重视这件事,所以他们特请你给他们一个许可。而且,假如你愿意,更请你给他们一张像片。 ”爱因斯坦接到信后,于同年 9 月 5 日回信:“很尊敬的数理科大学先生魏嗣 銮:你的信,我已收到了,我很感谢你,你们要出相对论专号,我对于这件事,异常喜欢;而且,我很愿意给你们收纳,很恭敬你的爱因斯坦。 ”少年中国杂志第 3 卷第 7 期作为相对论专号,于 1922 年 1 月出版。 这期刊登了爱因斯坦从柏林寄给魏嗣銮的照片, 还刊登上述所提到的两封信。同时,发表了魏嗣銮、王光祈有关相对论和爱因斯坦的三篇文章。 12从魏嗣銮与爱因斯坦的交往,可以 说明爱因斯坦对中国科技 杂
15、志的支持,也表达了中国知识界对爱因斯坦的尊敬与热爱。五 爱因斯坦与其他中国学者的交往爱因斯坦于 1922 年 11 月 13 日上午 10 时到达上海,漫游南京路时,被中国青年学生双手抬起来欢迎。上海画家、书 法家王震设家宴欢迎爱因斯坦, 大公报经理曹谷冰、张季鸾,上海大学校长于右任、北京大学教授 张君万力,浙江政法学校教务长应时夫妇及女儿应慧德出席作陪。13 爱因斯坦发表即席讲话,内容有:第一, “今日得 观中国名画,极为高兴”;第二,“推之中国青年,敢信将来对于科学界定有 伟大贡献”;第三, “此次匆遽东行,异日归来,极愿为中国青年贡献所见”。爱因斯坦于 1922 年 12 月 31 日上
16、午 11 时路过上海,第二天在上海福州路 17 号公共租4界工部局礼堂讲相对论,原北京大学 张君万力教授提出有关心灵学 问题, 爱因斯坦用法语回答:“这是不足道的。 ”14尽管爱因斯坦与中国学者交往并不多,他来中国也只是路 过上海而已,逗留 时间不过三天。但他对中国人民、对中国学者,是永远无法忘怀的朋友。、 爱因斯坦热爱中国。他在柏林曾对夏元王栗说:“中国是文明古国”。第一次路 过 上海,爱因斯坦谈他对中国感想, “极为喜欢,有许多惊异之闻见。此间理想之气候,澄清之空气,南方天空灿烂之星斗,皆使余之头脑得一难以消灭的印象。此种印象,余将永不忘之。 ”、 爱因斯坦同情中国人民。他在自己日记中,表
17、露了他对 当时苦难的中国人民所给予的同情。他认为在上海,欧洲人形成了一个统治阶段,中国人是他 们的奴仆,被残酷地虐待着,所受的待遇比牛 马还不如,这是地球上最贫困的民族。他对五四运动这样的革命事件,认为特别可以理解。他认识到这是一个勤劳而被奴役的民族在呻吟,因而这个民族是 顽强的。当 1931 年“九 一八”事变爆发之时,爱因斯坦多次向全世界呼吁,要用 联合的经济抵制来制止日本 对华的军事侵略。1937 年, “七君子事件”发生后,爱因斯坦进行正义的声援。所有这一切,无不证明爱因斯坦对中国人民的友爱之情。、 爱因斯坦寄希望于中国学者。爱因斯坦首次路过上海,在王震家宴上表示: “推之中国青年,敢
18、信将来对于科学界定有伟大贡献”。他在柏林个人十分危 难之时,会 见中国学者蔡元培、夏元 王栗;他在美国普林斯顿约见杨振宁、李政道讨论热 力学和统计力学中相变问题 ;他在广义相对论研究班上,几次与周培源讨论引力场中有关问题;他还应魏嗣銮要求,寄来照片与书信,表示 对中国科技杂志与学术团体的支持。、 中国学者始终对爱因斯坦怀有仰慕之情。当 1920 年 8 月德国出现“反爱因斯坦同盟”组织、批判及其相对论时,两名留德的中国学生商议,邀请爱因斯坦来中国,并于 1921 年 3 月 2 日在 时事新报上透露爱因斯坦“将游中美两国”。当爱因斯坦路过 中国前后,中国学者掀起了“相对论热”,到处都在举行专题
19、讲演,许多杂志出专辑,这在中国历史上是极为空前的。过了半个世纪,即 1970 年文革期 间,当 陈伯达找周培源要批判 爱因斯坦相对论时,这位当年求教于爱因斯坦的中国学者,在当 时的政治风暴中,将陈伯达顶了回去,明确表态:“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批不倒, 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在学 术上有争议。 ”1979 年,当爱因斯坦诞辰一百周年之际,中国学者 举行了一系列纪念活动,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了赵中立、许良英主编的纪念爱因斯坦译文集,许良英发表了论文 爱因斯坦的哲学思想和社会政治见解,戴念祖发表了论文爱 因斯坦在中国。所有 论文都表达了中国学者始 终对爱因斯坦怀有仰慕之情。8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中国
20、迎来了爱因斯坦 120 周年诞辰,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院士在首都纪念爱因斯坦诞辰 120 周年座谈会上, 发表了题为 纪念爱因斯坦 学习爱因斯坦 将知识创新工程全面推向新世纪的重要讲话,认为“爱因斯坦正是江 泽民同志高度评价的光芒四射的灯塔的人格化象征 ”。他指出, “早在本世纪的前 15 年, 爱因斯坦就为 20 世纪科学技术新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他使我 们对于物质 世界的认识建立在崭新的时空观之上。每当讲到本世纪以来最重大的科学成就,我们总是满怀钦 佩之情地首先想到爱因斯坦;每当讲到科学技术给世界带来的翻天覆地变化,我 们总是 满怀感激之情地首先想到爱因斯坦;每当讲到科学家体现的追
21、求进步、崇尚正 义、 维护和平的永恒价 值,我们同样是满怀敬仰之情地首先想到爱因斯坦。 ” 15科学时报还发表了赵彦的 爱因斯坦其人其事和我的从5爱因斯坦到杨振宁、 爱因斯坦年表 。所有 这一切,无不证明中国一代又一代知识分子对爱因斯坦这位继伽里略、牛顿之后 伟大的科学家的仰慕之情。关于对爱因斯坦的评价,我是非常 赞同许良英先生的意见 。他 说:“爱因斯坦不仅是一位不朽贡献的科学家,而且也是一位 热切关心人类事务、主持社会正义的世界公民,一位有探索精神和独立批判精神的思想家,他留给后人的遗产无比丰富。 ”16我们创办北京相对论研究联谊会的目的,也在于以相 对论这 一引起主流派与非主流派学者最感
22、兴趣、争议也最大的科学 问题作为切入点,以推 动 中国乃至世界科学的发展,从中发现攀登科学高峰、摘取诺贝尔奖 桂冠的科学先锋。我们抱着“吾爱吾师,更爱真理 ”的精神来看待这场科学革命的。我们强烈反对进行人身攻击,也反对不读爱因斯坦原著而凭道听途 说的东西去贸 然否定相对论。科学需要 诚实,对待故去的人更应该究竟以事实来说话,更加要有理性,更多地坚持公平、公正!不然的话,那将被爱因斯坦的下述遗言说中了。他 说:“亲爱的后世!如果你 们不能比我们那时更加公正、和平,特别是更加理性,那么就让你们见鬼去吧。 ”但愿所有的北京相对论研究联谊会会员能够以此为戒。 这 就是我作为会长要写这篇文章的目的。中秋
23、佳节,讲究团圆。愿我们大家真正在卢鹤绂的旗帜下团结起来,争取在研究相对论和科学历史各个方面取得更大的成就!参考文献1 爱因斯坦,英费尔德。物理学进化。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第 1 版2 徐胜兰,孟东明。杨振宁。北京:中国卓越出版公司,1990,13 杨振宁。几个科学家的故事。自然杂志,1991,12(1):63674 吴水清。结识爱因斯坦的中国学者 记周培源院士( 载吴水清主编、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中国当代著名科学家故事(中)第 209 页至第 217 页,1998, 8)5 唐廷友。敬贺周老九十华诞 。现代物理知识,1992, 4(4);376 秋埔。永记周培源先生的教 诲。 现代物理知识,1
24、994, 6(2);24267 周如苹。人生道路上的 90 年 献给父亲周培源。科学,1992, (4):51-538 赵中立,许良英。纪念爱因斯坦译文集。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79,2 一版9 北京大学日刊。1922,11,14 第一、二版10 北京大学日刊。1923,1, 4 第二版11 戴念祖。夏元王栗的(载中国科学技 术协会编、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中国科学技术专家传略物理学卷 1第 13 页至第 18 页)12 周仲壁。魏嗣銮(载戴念祖主 编、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 20 世纪上半叶中国物理学论文集粹第 101 页至第 108 页 1993,9)。13 民国日报,1922,11,13 第十
25、版14 林凤生。爱因斯坦在上海,现代物理知识,1992, 4(6);2415 路甬祥。纪念爱因斯坦 学习爱因斯坦 将知识创新工程全面推向新世纪在首都纪念爱因斯坦诞辰 120 周年座谈会的讲话,科学 时报, 1999,3,1516 艾丽斯卡拉普耐斯编,仲维光、还学文译,许良英校。 爱 因斯坦语录。杭州:杭州出版社,2001,6尼耳斯玻尔与中国学者的交往吴水清(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北京 100039)6尼耳斯玻尔(Bohr Niels Henrik David,18851962)与伽里略、牛顿、麦克斯韦和爱因斯坦一样,是有史以来伟大的物理学家之一。他的名字 连同他的 伟大贡献载入了物理学史册
26、,令一代又一代物理学者所仰慕,更为无数中国学子所尊敬。无论是在他的著名的哥本哈根理论物理研究所里, 还是在 1937 年访问中国的旅途中,尼耳斯 玻尔始终对中国学者倾注了友好之情,为发展中国与丹麦两国科学家的友谊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有幸与尼耳斯 玻尔相识的中国学者有吴有训、赵忠尧、周培源、胡刚复、王淦昌、束星北、杨肇火廉、竺可 桢、丁西林、张宗燧、胡宁、杨振宁、冼鼎昌等,每当回想同尼耳斯 玻尔相处的日子,他们 都非常兴奋,不少人留下了感人的篇章。当 2003 年尼耳斯 玻尔诞辰 118 周年之际,本文作者 仅以此篇表示对这位物理学大 师的敬慕与怀念之情。一 尼耳斯玻尔与周培源的交往1928
27、年秋,中国学者周培源离开美国,赴德国莱比锡大学做博士后,师从量子力学创始人之一、1932 年诺贝尔物理学 奖获得者海森伯教授, 进行量子力学的研究。11929 年 4 月,周培源由海森伯推荐,参加了由尼耳斯 玻尔召集的哥本哈根年会。会议的第一天上午,尼耳斯玻尔致 欢迎词,包括周培源在内的 6 名首次访问哥本哈根理论物理研究所的国外学者,同其他 24 名学者一起,就自己最感 兴 趣的有关课题,进行了简短的报告。为期一周的会议,既是物理学家的学 术会议,在某种意 义上又是老朋友的 团聚会。会上那种直率、自由和不拘形式的学术讨论风 气, 给周培源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不仅会见了尼耳斯玻 尔 ,进行了友
28、好的交谈,还参观了玻尔研究所,会 见了当 时很多知名的物理学者,如泡利(W.Pauli)、厄任菲斯特( P.Ehrenfest)、达 尔文(C.G.Darwin)、海特勒( W.Heitler)、伽莫夫(G.Gamow)和卡斯米尔(H.B.G.Casimir)等。 周培源特 别注意玻尔研究所,尽管当时研究所建筑面积比较小,人员编制 很少, 实验设备也很简陋,图书室的书和期刊也不多,但从世界各地寄来的论文抽印本却非常丰富,研究所的工作效率非常高,很多重要工作源源不断从研究所发表出来。21937 年春,正在美国普林斯顿 参加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讨论 班的周培源,再一次 见到来访的尼耳斯玻尔,彼此十分
29、愉快。 周培源还代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当面邀请他访华。尼耳斯玻尔非常高兴地接受了邀请,并于这年 5 月来中国访问。47 年后,当尼耳斯玻尔诞辰百年之际, 周培源还在一本书的前言中写道:玻尔对中国人民一直抱十分友好的态度,早在 1937 年抗日 战争爆发前夕,就曾 经来我国作友好访问和讲学。关于他那年 访华,我也感到很荣幸,我当时受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委托,于 1937 年春在美国普林斯 顿当面向他邀请的。新中国成立后,尼耳斯玻尔的夫人格丽特玻尔热情地参加了中国驻丹麦使馆举行的国庆招待会。他的儿子奥格玻尔 教授曾经两次(1962, 1973)访问我国。中国不少的物理学工作者也先后到玻尔研究所工作
30、。 这对发展我国的物理学起到了很有益的影响。 二 尼耳斯玻尔与胡刚复、王淦昌的交往1937 年 5 月 20 日,尼耳斯玻尔怀着对中国人民的友好盛情来中国访问。有到达上海后,就忙于在上海交通大学工程厅做学术报告。 场内听众六百人,场外还有上千人听拉线广播,真是盛况空前。3同年 5 月 23 日中午,尼耳斯玻尔在浙江大学理学院院长胡刚复(18921966)陪同下,到达杭州,会见了浙江大学许 多著名的学者。 5 月 24 日,王淦昌陪同尼耳斯 玻尔游览了西湖,听取了尼耳斯玻尔关于原子核的复合核和液滴模型的谈话。当天下午 5 时,尼耳斯玻尔在浙江大学新教室楼三楼大教室演讲原子核,听众二百余人。尼耳斯
31、 玻尔用英语讲课,7他的儿子汉斯玻尔配合他放幻灯,使许多人第一次看到核衰变的迹象,看到了宇宙线产生的簇射。45尼耳斯玻尔还展示了一套教具, 这是由典型的丹麦精致木材制成,主体是一只圆盘,周围有一圈山峰似的 边缘,比 拟库仑位垒,盘内是钢制小球(核子),还有一只倾斜轨道,小球可由此进入盘内。用这类教具讲解原子核复合核反 应,达到了妙不可言的效果。 6当时浙江省广播电台向全省实况转播。在访问期间,王淦昌与尼耳斯 玻尔探讨了宇宙线中级联簇射的原因,束星北询问了尼耳斯 玻 尔与爱因斯坦争论的看法。几天后的浙江日报, 对此作了详细报道。尼耳斯玻尔一行于 25 日离开杭州,行前与王淦昌、束星北依依话别。王
32、淦昌等人送行,一直送到四十公里以外的长安车站。1985 年,当尼耳斯玻尔诞辰一百周年之际,王淦昌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的科学对社会的影响纪念尼耳斯玻尔专辑上,发表了题为深厚的友谊,难忘的会见一文中,充满了科学家之间的真 挚情感。 45三 尼耳斯玻尔与张宗燧的交往1937 年,中国学者张宗燧、许宝马录来到英国剑桥大学数学系,与早一年来英国的王竹溪一样,在著名统计物理学家福勒( R.H.Fowler)门下,从事统计物理的研究。1938 年秋,张宗燧学业一结束,便于这年冬天来到丹麦大学理 论物理研究所,师从尼耳斯玻 尔 ,继续他的统计物理学 论文。张宗燧住在尼耳斯玻 尔家里,获得尼耳斯 玻尔的信任。
33、尼耳斯 玻尔十分称赞张宗燧出众的才华,对他非常友好。当时,尼耳斯玻尔的儿子阿 玻尔(A.Bohr)也在求学,两人年轻 人很快建立了亲密的友谊。多少年之后,已经领导丹麦大学理论物理研究所的阿玻尔,来到了中国访问,每次都要同他的老朋友张宗燧相见。在尼耳斯玻尔、狄拉克(M.Dirac)、泡利( W.Pauli)、威 尔逊(A.H.Wilson)等人的影响下,张宗燧改变自己的研究方向,从事新 兴的理论物理学的研究。1939 年春,张宗燧来到瑞士高等工业学校,在泡利指导下研究理 论物理,半年后又回到尼耳斯 玻尔身边,写出了他第一篇理论物理学论文包含介子的过程对于方位角的依赖,送剑桥大学学报发表。正当张宗
34、燧留英公费期满、延 长一年又未获准之时, 尼耳斯 玻尔表示愿意留他在哥本哈根实验室工作,以解决生活 问题。但 张宗燧历来不太喜欢 做实验,又因为欧洲局势很紧张,担心战事扩大回不了祖国,于是 谢绝了尼耳斯玻尔的关照,于 1939 年秋告别了哥本哈根,几经辗转回到了重庆,当上了中央大学物理系教授。四 尼耳斯玻尔与吴有训、赵忠尧等人的交往尼耳斯玻尔于 1937 年 5 月 20 日到达上海时,中国学者竺可桢、丁西林、杨肇 火廉 等人迎接,并陪同访问。同年,尼耳斯玻尔访问北京期间,吴有训陪同他游览了故宫,还陪同他参观了北京其他的地方。吴有 训、 赵忠尧等人特意陪同尼耳斯 玻尔夫妇游览长城、十三陵。尼耳
35、斯 玻尔在北京大学做了学术报告,演讲后与中国科学家合影留念。1937 年 6 月 4 日,尼耳斯 玻尔参观了北平研究院物理研究所、化学研究所,也与两所的研究人 员合影,当 时有钱三强等人陪同。尼耳斯玻尔访问中国后,对中国及中国学者有了进一步地了解。他说,中国的治学传统使他产生了灵感。他发现自己的 伟大创造,即并 协原理(互 补原理)在中国的古代文明中早就有了先诃,并认为“阴阳”图是并 协原理的一个最好标志。他所设计的家族族徽,其中心图采用了中国古代流传的太极图。 2五 尼耳斯玻尔与杨振宁的交往1957 年持有中国护照的学者杨振宁访问丹麦,来到了 哥本哈根,住在一家旅馆,想打听尼耳斯 玻尔的地址
36、。旅馆接线员 告诉他,不必知道尼耳斯 玻尔地址,就能够找到尼耳斯 玻8尔所在的住居地。因为所有的出租 车司机都清楚。就 这样,杨振宁来到了尼耳斯 玻尔的住所。据说这栋房子是丹麦啤酒厂主卡尔斯伯赠送的。尼耳斯 玻尔友好地接待了杨振宁。他们沿着院外的走廊,一边走一边交 谈,会 见差不多一个多小时。32 年后,杨振宁在上海交通大学接受名誉教授大会上,曾风趣地回忆这段往事。他说:玻尔和我在走廊上来回走了一个多钟头。丹麦人 讲话舌音很重,在中国人听来觉得丹麦人都是大舌头,尤其是玻尔。他爱抽烟,嘴里衔着烟斗,讲话更是听不清楚。所以,和他一个多钟头的谈话,我几乎没听懂一句 话。 7尽管如此,杨振宁一直对尼耳
37、斯 玻尔的评价很高,认为;玻尔的贡献是在 1913 年用这不完整的理论(注:指普朗克 20 世纪初提出的量子论)解释原子的构造,为什么有氢、氦、锂、铍元素的周期现象。这工作有惊人的成功,也有惊人的失败。在这以后,物理学家致力于了解其中什么是 对的,什么是不对的,整整奋斗了 12 年,最后终于在 1925 年出现了自圆其说的理论量子力学。所以在 20 年代,玻 尔已是举世公认的物理学大师。六 尼耳斯玻尔与胡宁的交往中国科学院院士杨福家在纪念尼耳斯玻尔诞辰一百周年之际,曾撰写了一篇题为尼耳斯玻 尔 的功绩与他的爱国主义纪念文章,十分简略地提到胡宁于 1948 年访问过玻尔研究所。6详情不得而知。胡
38、宁于 1984 年 4 月在为玻尔研究所的早年岁月(19211930)译著所写前言中,也未涉及这次访问 。但他 对尼耳斯玻尔本人的印象,对玻尔研究所的作用都有过积极地评价,从某一侧面可以看出那次 访问对他来说是无法忘 怀的。他 说:在尼耳斯玻尔的时代,全世界的理论物理工作者和物质微观规律的探索者都以到玻尔研究所工作一段时期为难得的学习和工作的机会。 玻 尔研究所有很多宝贵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特别是)学者之 间的接触和面对面的交流 对发展理论科学(非常重要),有利于通过集体的智慧探索出学科发展的正确方向,重要的成果可以迅速得到思想交 锋而互相得到启发和鼓舞。2这正是哥本哈根学派之所以形成气候的
39、原因所在,也是中国不少物理工作者去玻尔研究所的根源吧。七 尼耳斯玻尔与冼鼎昌的交往1962 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冼鼎昌 应邀访问了丹麦,并在尼耳斯 玻尔理论物理研究所工作。尼耳斯 玻尔多次与冼鼎昌交 谈,探讨物理前沿的问题。有一次,冼鼎昌被邀请到尼耳斯玻 尔 的家中,两人谈得很久,很融洽。尼耳斯玻尔家中有一个大型 DNA 分子模型,十分醒目。尼耳斯玻尔面对 DNA 分子模型,滔滔不 绝地谈起量子力学,谈起生物学,谈起生命的基本现象,也谈到了人类的基本思 维过程。最后,尼耳斯 玻尔还饶有兴致地谈起中国的哲学。从这以后,两人接触更多了。特别是关于易经的谈话, 给冼鼎昌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冼鼎昌在一
40、篇题为纪念尼耳斯玻尔一百周年诞辰文章中,在这样评论的:有一次是从易经开的头,转到老子和庄子,我不知道在多年之前他就和泡利对易经和易发生了兴趣的故事。回想起来,那时我所说的真是有点班门弄斧。8尼耳斯玻尔念念不忘 1937 年的中国之行,他们夫妇也同冼鼎昌回忆起那段往事,对1937 年中国之行、对中国文化、对中国学者,特别是对吴有训先生,都“留下了永久的回忆。 ” 尼耳斯 玻尔关心中国的新情况, 对新中国的发展感到由衷地高兴。这年十月,冼鼎昌陪同来华访问 的阿玻尔,两人谈妥科学交流与合作之后,正在北京 饭店等汽车之时,丹麦驻中国大使匆匆赶来,告诉尼耳斯玻尔于 18 日去世的消息。冼鼎昌悲痛地说:9
41、我没有想到,我竟是第一个,也是做后一个从新中国来的有幸在他指导下的研究所里工作的物理学者。今年是尼耳斯玻尔诞辰一百周年,中国物理学家将和全世界的物理学家一起纪念这位对人类文化做出巨大贡献的物理学家。尼耳斯玻尔一生中,与中国不少学者有过接触,限于篇幅和手头资料的限制,只能介绍部分中国学者与他交往的情况。不过,无 论哪一位中国学者,凡是与尼耳斯 玻尔有过接触,都产生这样的公识:他对每一位相识的人,都是 发自内心的尊重。他为人善良、热忱,容忍别人的弱点,尊重别人的意见和感情,因而得到世界各国学者的尊敬和仰慕。9尼耳斯玻尔热爱中国,热爱中国人民,热爱中国学者,直到他谢世前还委托他的儿子奥格玻 尔访问中
42、国,打开了中丹两国科学家交流的大门,成为中国与西方学者积极交流的最早典范。人们记得新中国刚刚 成立,尼耳斯 玻尔派他的夫人玛格丽特玻尔出席了中国驻丹麦使馆举行的国庆招待会。2岁月悠悠,当尼耳斯玻尔诞辰 118 周年之际,中国学者将和世界上一切怀念他的人们一道,深深地纪念他,学习他,以他为榜样,去攀登科学的新高峰!这是最好地纪念。参考文献;1 周如苹。人生道路上的 90 年 献给父亲周培源。科学,1992, (4):51-532 P.罗伯森(著),杨福家等( 译).玻尔研究所的早年岁月( 19211930).北京:科学出版社,1990,8 一版3 Wang Ganchang. Impact of
43、 Science on Society.No.137,(1985),354 王淦昌。王淦昌和他的科学 贡献。北京:科学出版社,1987,7 一版5 吴水清。核物理学家王淦昌其人其事(待出版)6 杨福家。尼耳斯玻尔的功绩与他的爱国主义纪念尼耳斯 玻尔诞辰一百周年。 物理,1985,14(11):641-6437 杨振宁。几个科学家的故事。自然杂志,1991, 14(1):63678 冼鼎昌。纪念尼耳斯玻尔一百周年诞辰。高能物理, 1985,(3):129 钱临照,许良英。世界著名科学家传记(物理学家)。北京:科学出版社,1990, 8 一版百年三万日 一别几千秋悼念人民的科学家阎永生先生吴水清(
44、卢鹤绂格物研究所,北京相对论研究联谊会)早锻炼归来,我去了阎永生老先生家,为的是对于他的逝世表示我的哀悼。正好他的女儿和儿子要出门。我们简短地交流了几句,知道老人是安祥地离去了,我也就放心了。眼前是两个世界,屋子里顿时失去了往日的生气, 连墙上的画和字也消失了,真的是人去楼空了。我站在客厅里,远远地望着我和 阎老昔日 谈话的那个充满书 生气息的房间,我不敢走 进它。但是,那些也许将被历史沉淀的许多往事却潮水般涌进了我的脑海,使我久久不能够平静,越发要提笔疾书这篇随记性文章来悼念他。 这真是:痛心伤 永逝, 挥泪忆深情。10姚合吊贾岛有言:“白日西边没, 沧波东去流。名 虽千古在,身已一生休。”
45、此时此刻,我想起老先生在世的时候,不也是常 叹“岂料文章远,那知瑞草秋”么?谈起过世的卢鹤绂、王淦昌,不由得感慨“曾闻有 书剑,应是别人收”么?细想起来,我们之间是无话不谈,无所不论的。尽管我们也相差 28岁,但我们之间没有一丝一毫的 鸿沟。我多次听他讲述自己的历史,拿出他各个时期所获得的 奖状、聘书和纪念册,还有他的永彪史册的成果、论文和笔记,这一切把我的思想带到两 弹一星功臣 们所建功立业的 罗布泊神秘之地。他很少 谈到自己在建设原子弹试验基地所做出的杰出贡献,但他 经常提到与核科学家王淦昌等人相处的日子,谈起的许多鲜活动人的故事,使我刻骨 铭心地领略到他作 为开拓者干出了许多惊天动地的事
46、情来。在他的叙述中,没有一句豪言壮语,也没有小说家过于渲染的情节,他说得时断时续,却十分随意。但对我却能 够从中得到力量,得到启迪,得到鼓舞。正是由于他们这些前辈锲而不舍地努力,默默无闻 地奉献,我们伟大的共和国才有今天这样地繁荣、昌盛,我 们伟大的民族才有今天令全世界刮目相看的成就、进步和强 大。我 们每一位热爱中国而有幸活着的人,是不应该忘记这位为 祖国曾 经做过了不起贡献的人民科学家。风悲浮云去,日觉冰壶清。对于他的逝世,我是很悲痛的。许多往事像过电影那般, 闪现在我的面前。每每我们见面,他总 要问我有什么新作。当我一篇篇文章在报刊发表的时候,他表示由衷地祝贺。这不仅仅 是对我个人的激励
47、,更是希望未来的年轻人了解我们国家的奋斗历史,希望他的事业能够有新的一代来 继承,来 发展,来创新。最令我感动的是,当他已经八十高龄了,还为三峡的建设 做出了 实实在在的贡献。他 设计 的“永生田”是解决广大被迁者再就业的比较理想的方案。他的 为 国利民的方案,得到香港权威机构的认可。他为此尽了他最大的力量,连续不断地给 国家相关部 门呼吁,无 偿地献出了自己的劳动成果。他那忧国忧民的精神深深地感染了许多后学者,也使我 这个无职无 权的知识分子尽力去为他的方案奔走呼吁。最后的结局是无人采 纳,是一幕令人费解的悲剧 。但是,他,作为人民科学家因此而献出的金子般的心,却被越来越多的人所了解。他的人
48、格因此而放射灿烂的光焰,永远留在共和国历史的长卷中!学子无师表,老城有典型。对于我来说, 值得一提的事情是成立卢鹤绂格物研究所和北京工作部。他对此给予极大的关心和支持。除了当面提出 许 多建设性建议外,还写成文字的东西,让我转交上海总部和所 长卢永亮先生, 倾诉他对这一新生事物 满腔热情地支持,也表示对于我一生中常遭厄运而又不肯低头的男子汉勇往直前精神的肯定。在他和其他朋友 们的积极帮助下,属于我们自己的科学研究所和北京相 对论 研究联谊会在艰难和奋斗中相继成立了。我把这个天大的消息告 诉他的时候,他大有 “漫卷 诗书喜欲狂”的神情,硬是拉着我在他家小酌了一番。我们碰杯相 庆,祝 贺这来之不易的胜 利!这大有北宋苏舜钦和石延年相聚醉酒的样子,高吟:“去年春雨开百花,与君相会欢无涯。高歌长吟插花欢,醉倒不去眠君家。”如今呢?我只能“归 来悲痛不能食,壁上 遗墨如栖 鸦。呜呼死生遂相隔,使我双泪风中斜”了。永别了,我的又一位影响我一生的忘年交和师长阎永生先生。你是不朽的!(03,10,22)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