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蝴蝶效应:上个世纪 70 年代 美国一个名叫洛伦兹的气象学家在解释空气系统理论时说亚马逊雨林一只蝴蝶翅膀偶尔振动 也许两周后就会引起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蝴蝶效应是说 初始条件十分微小的变化经过不断放大对其未来状态会造成极其巨大的差别。有些小事可以糊涂 有些小事如经系统放大 则对一个组织、一个国家来说是很重要的 就不能糊涂。2、青蛙现象把一只青蛙直接放进热水锅里 由于它对不良环境的反应十分敏感就会迅速跳出锅外。如果把一个青蛙放进冷水锅里 慢慢地加温 青蛙并不会立即跳出锅外水温逐渐提高的最终结局是青蛙被煮死了 因为等水温高到青蛙无法忍受时它已经来不及、或者说是没有能力跳出锅外了。青蛙现
2、象告诉我们 一些突变事件往往容易引起人们的警觉 而易致人于死地的却是在自我感觉良好的情况下对实际情况的逐渐恶化 没有清醒的察觉。3、鳄鱼法则其原意是假定一只鳄鱼咬住你的脚 如果你用手去试图挣脱你的脚鳄鱼便会同时咬住你的脚与手。你愈挣扎 就被咬住得越多。所以 万一鳄鱼咬住你的脚 你唯一的办法就是牺牲一只脚。譬如在股市中 鳄鱼法则就是 当你发现自己的交易背离了市场的方向 必须立即止损 不得有任何延误 不得存有任何侥幸。4、鲇鱼效应以前 沙丁鱼在运输过程中成活率很低。后有人发现 若在沙丁鱼中放一条鲇鱼情况却有所改观 成活率会大大提高。这是何故呢?原来鲇鱼在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后 就会“性情急躁” 四处
3、乱游 这对于大量好静的沙丁鱼来说 无疑起到了搅拌作用;而沙丁鱼发现多了这样一个“异已分子” 自然也很紧张加速游动。这样沙丁鱼缺氧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沙丁鱼也就不会死了。5、羊群效应头羊往哪里走 后面的羊就跟着往哪里走。羊群效应最早是股票投资中的一个术语 主要是指投资者在交易过程中存在学习与模仿现象“ 有样学样” 盲目效仿别人 从而导致他们在某段时期内买卖相同的股票。6、刺猬法则两只困倦的刺猬 由于寒冷而拥在一起。可因为各自身上都长着刺于是它们离开了一段距离 但又冷得受不了 于是凑到一起。几经折腾 两只刺猬终于找到一个合适的距离 既能互相获得对方的温暖而又不至于被扎。刺猬法则主要是指人际交往中的
4、“心理距离效应” 。7、手表定律手表定律是指一个人有一只表时 可以知道现在是几点钟 而当他同时拥有两只时却无法确定。两只表并不能告诉一个人更准确的时间 反而会使看表的人失去对准确时间的信心。手表定律在企业管理方面给我们一种非常直观的启发 就是对同一个人或同一个组织不能同时采用两种不同的方法 不能同时设置两个不同的目标 甚至每一个人不能由两个人来同时指挥 否则将使这个企业或者个人无所适从。8、破窗理论一个房子如果窗户破了 没有人去修补 隔不久 其它的窗户也会莫名其妙地被人打破;一面墙 如果出现一些涂鸦没有被清洗掉 很快的 墙上就布满了乱七八糟、不堪入目的东西;一个很干净的地方 人们不好意思丢垃圾
5、 但是一旦地上有垃圾出现之后 人就会毫不犹疑地抛 丝毫不觉羞愧。9、二八定律(巴莱多定律)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意大利的经济学家巴莱多认为在任何一组东西中 最重要的只占其中一小部分 约 20% 其余 80%尽管是多数却是次要的。社会约 80%的财富集中在 20%的人手里 而 80%的人只拥有 20%的社会财富。这种统计的不平衡性在社会、经济及生活中无处不在 这就是二八法则。二八法则告诉我们 不要平均地分析、处理和看待问题 企业经营和管理中要抓住关键的少数;要找出那些能给企业带来 80%利润、总量却仅占 20%的关键客户 加强服务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企业领导人要对工作认真分类分析 要把主要
6、精力花在解决主要问题、抓主要项目上。10、木桶理论组成木桶的木板如果长短不齐 那么木桶的盛水量不是取决于最长的那一块木板 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一块木板。11、马太效应圣经?马太福音中有一句名言“ 凡有的 还要加给他 叫他有余;没有的 连他所有的 也要夺过来。 ”社会学家从中引申出了“马太效应”这一概念用以描述社会生活领域中普遍存在的两极分化现象。12、鸟笼逻辑挂一个漂亮的鸟笼在房间里最显眼的地方 过不了几天 主人一定会做出下面两个选择之一 把鸟笼扔掉 或者买一只鸟回来放在鸟笼里。这就是鸟笼逻辑。过程很简单 设想你是这房间的主人 只要有人走进房间 看到鸟笼 就会忍不住问你“ 鸟呢 是不是死了” 当
7、你回答“ 我从来都没有养过鸟。 ”人们会问“ 那么 你要一个鸟笼干什么” 最后你不得不在两个选择中二选一因为这比无休止的解释要容易得多。鸟笼逻辑的原因很简单 人们绝大部分的时候是采取惯性思维。所以可见在生活和工作中培养逻辑思维是多么重要。13、责任分散效应1964 年 3 月 13 日夜 3 时 20 分 在美国纽约郊外某公寓前 一位叫朱诺比白的年轻女子在结束酒巴间工作回家的路上遇刺。当她绝望地喊叫“ 有人要杀人啦!救命!救命!”听到喊叫声 附近住户亮起了灯 打开了窗户 凶手吓跑了。当一切恢复平静后 凶手又返回作案。当她又叫喊时 附近的住户又打开了电灯 凶手又逃跑了。当她认为已经无事 回到自己
8、家上楼时 凶手又一次出现在她面前将她杀死在楼梯上。在这个过程中 尽管她大声呼救 她的邻居中至少有 38 位到窗前观看 但无一人来救她 甚至无一人打电话报警。这件事引起纽约社会的轰动 也引起了社会心理学工作者的重视和思考。人们把这种众多的旁观者见死不救的现象称为责任分散效应。对于责任分散效应形成的原因心理学家进行了大量的实验和调查 结果发现这种现象不能仅仅说是众人的冷酷无情 或道德日益沦丧的表现。因为在不同的场合人们的援助行为确实是不同的。当一个人遇到紧急情境时 如果只有他一个人能提供帮助 他会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对受难者给予帮助。如果他见死不救会产生罪恶感、内疚感 这需要付出很高的心理代价。
9、而如果有许多人在场的话 帮助求助者的责任就由大家来分担 造成责任分散 每个人分担的责任很少 旁观者甚至可能连他自己的那一份责任也意识不到 从而产生一种“我不去救 由别人去救”的心理 造成“集体冷漠”的局面。如何打破这种局面 这是心理学家正在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14、帕金森定律英国著名历史学家诺斯古德帕金森通过长期调查研究 写出一本名叫帕金森定律的书。他在书中阐述了机构人员膨胀的原因及后果 一个不称职的官员 可能有三条出路 第一是申请退职 把位子让给能干的人 第二是让一位能干的人来协助自己工作 第三是任用两个水平比自己更低的人当助手。这第一条路是万万走不得的因为那样会丧失许多权利 第二条路也不能
10、走 因为那个能干的人会成为自己的对手 看来只有第三条路最适宜。于是 两个平庸的助手分担了他的工作 他自己则高高在上发号施令 他们不会对自己的权利构成威胁。两个助手既然无能 他们就上行下效 再为自己找两个更加无能的助手。如此类推就形成了一个机构臃肿 人浮于事 相互扯皮 效率低下的领导体系。15、晕轮效应俄国著名的大文豪普希金曾因晕轮效应的作用吃了大苦头。他狂热地爱上了被称为“莫斯科第一美人”的娜坦丽 并且和她结了婚。娜坦丽容貌惊人 但与普希金志不同道不合。当普希金每次把写好的诗读给她听时。她总是捂着耳朵说“ 不要听 不要听” 相反 她总是要普希金陪她游乐 出席一些豪华的晚会、舞会普希金为此丢下创
11、作 弄得债台高筑 最后还为她决斗而死 使一颗文学巨星过早地陨落。在普希金看来 一个漂亮的女人也必然有非凡的智慧和高贵的品格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这种现象被称为晕轮效应。所谓晕轮效应就是在人际交往中 人身上表现出的某一方面的特征 掩盖了其他特征 从而造成人际认知的障碍。在日常生活中“ 晕轮效应”往往在悄悄地影响着我们对别人的认知和评价。比如有的老年人对青年人的个别缺点 或衣着打扮、生活习惯看不顺眼 就认为他们一定没出息 有的青年人由于倾慕朋友的某一可爱之处 就会把他看得处处可爱 真所谓“一俊遮百丑” 。晕轮效应是一种以偏概全的主观心理臆测其错误在于 第一 它容易抓住事物的个别特征 习惯以个别推及一般
12、 就像盲人摸象一样 以点代面 第二 它把并无内在联系的一些个性或外貌特征联系在一起 断言有这种特征必然会有另一种特征 第三它说好就全都肯定 说坏就全部否定 这是一种受主观偏见支配的绝对化倾向。总之 晕轮效应是人际交往中对人的心理影响很大的认知障碍 我们在交往中要尽量地避免和克服晕轮效应的副作用。16、霍桑效应Hawthorneeffect心理学上的一种实验者效应。20 世纪 20-30 年代 美国研究人员在芝加哥西方电力公司霍桑工厂进行的工作条件、社会因素和生产效益关系实验中发现了实验者效应 称霍桑效应。实验的第一阶段是从 1924 年 11 月开始的工作条件和生产效益的关系 设为实验组和控制
13、组。结果不管增加或控制照明度 实验组产量都上升 而且照明度不变的控制组产量也增加。另外 有试验了工资报酬、工间休息时间、每日工作长度和每周工作天数等因素 也看不出这些工作条件对生产效益有何直接影响。第二阶段的试验是由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梅奥领导的 着重研究社会因素与生产效率的关系 结果发现生产效率的提高主要是由于被实验者在精神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参加试验的工人被置于专门的实验室并由研究人员领导 其社会状况发生了变化 受到各方面的关注 从而形成了参与试验的感觉 觉得自己是公司中重要的一部分 从而使工人从社会角度方面被激励 促进产量上升。这个效应告诉我们 当同学或自己受到公众的关注或注视时 学习和交
14、往的效率就会大大增加。因此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学会与他人友好相处 明白什么样的行为才是同学和老师所接受和赞赏的 我们只有在生活和学习中不断地增加自己的良好行为 才可能受到更多人的关注和赞赏 也才可能让我们的学习不断进步 充满自信 。17、习得性无助实验习得性无助效应最早有奥弗米尔和西里格曼发现 后来在动物和人类研究中被广泛探讨。简单地说 很多实验表明 经过训练 狗可以越过屏障或从事其他的行为来逃避实验者加于它的电击。但是 如果狗以前受到不可预期 不知道什么时候到来且不可控制的电击 如电击的中断与否不依赖于狗的行为 当狗后来有机会逃离电击时 他们也变得无力逃离。而且 狗还表现出其他方面的缺陷如感
15、到沮丧和压抑 主动性降低等等。狗之所以表现出这种状况 是由于在实验的早期学到了一种无助感。也就是说 它们认识到自己无论做什么都不能控制电击的终止。在每次实验中 电击终止都是在实验者掌控之下的 而狗会认识到自己没有能力改变这种外界的控制 从而学到了一种无助感。人如果产生了习得性无助 就成为了一种深深的绝望和悲哀。因此 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应把自己的眼光在开阔一点 看到事件背后的真正的决定因素 不要使我们自己陷入绝望。18、证人的记忆证人 在我们的认识里 通常都是提供一些客观的证据的人 就是把自己亲眼看到、亲耳听到的东西如实地讲出来的人。然而 心理学研究证明 很多证人提供的证词都不太准确 或者说是具
16、有个人倾向性 带着个人的观点和意识。证人对他们的证词的信心并不能决定他们证词的准确性 这一研究结果令人感到惊讶。心理学家珀费可特和豪林斯决定对这一结论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为了考察证人的证词是否有特别的东西 他们将证人的记忆与对一般知识的记忆进行了比较。他们让被试看一个简短的录象 是关于一个女孩被绑架的案件。第二天 让被试回答一些有关录象里内容的问题 并要求他们说出对自己回答的信心程度然后做再认记忆测验。接下来 使用同样的方法 内容是从百科全书和通俗读物中选出的一般知识问题。和以前发生的一样 珀费可特和豪林斯也发现 在证人回忆的精确性上 那些对自己的回答信心十足的人实际上并不比那些没信心的人更高明
17、 但对于一般知识来说情况就不是这样 信心高的人回忆成绩比信心不足的人好得多。人们对于自己在一般知识上的优势与弱势有自知之明。因此 倾向于修改他们对于信心量表的测验结果。一般知识是一个数据库 在个体之间是共享的 它有公认的正确答案 被试可以自己去衡量。例如 人们会知道自己在体育问题上是否比别人更好或更差一点。但是 目击的事件不受这种自知之明的影响。例如 从总体上讲他们不大可能知道自己比别人在记忆事件中的参与者头发颜色方面更好或更差。19、罗森塔尔效应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等人于 1968 年做过一个著名实验。他们到一所小学 在一至六年级各选三个班的儿童进行煞有介事的“预测未来发展的测验” 然后实验
18、者将认为有“优异发展可能”的学生名单通知教师。其实 这个名单并不是根据测验结果确定的 而是随机抽取的。它是以“权威性的谎言”暗示教师 从而调动了教师对名单上的学生的某种期待心理。8 个月后 再次智能测验的结果发现 名单上的学生的成绩普遍提高 教师也给了他们良好的品行评语。这个实验取得了奇迹般的效果 人们把这种通过教师对学生心理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从而使学生取得教师所期望的进步的现象 称为“罗森塔尔效应” 习惯上也称为皮格马利翁效应 皮格马利翁是古希腊神话中塞浦路斯国王 他对一尊少女塑像产生爱慕之情 他的热望最终使这尊雕像变为一个真人 两人相爱结合 。教育实践也表明 如果教师喜爱某些学生 对他们会
19、抱有较高期望 经过一段时间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怀、爱护和鼓励 常常以积极态度对待老师、对待学习以及对待自己的行为 学生更加自尊、自信、自爱、自强 诱发出一种积极向上的激情 这些学生常常会取得老师所期望的进步。相反 那些受到老师忽视、歧视的学生 久而久之会从教师的言谈、举止、表情中感受到教师的“偏心” 也会以消极的态度对待老师、对待自己的学习 不理会或拒绝听从老师的要求 这些学生常常会一天天变坏 最后沦为社会的不良分子。尽管有些例外 但大趋势却是如此 同时这也给教师敲响了警钟。20、虚假同感偏差falseconsensusbias我们通常都会相信 我们的爱好与大多数人是一样的。如果你喜欢玩电脑游戏
20、 那么就有可能高估喜欢电脑游戏的人数。你也通常会高估给自己喜欢的同学投票的人数 高估自己在群体中的威信与领导能力等等。你的这种高估与你的行为及态度有相同特点的人数的倾向性就叫做“虚假同感偏差” 。有些因素会影响你的这种虚假同感偏差强度1 当外部的归因强于内部归因时2 当前的行为或事件对某人非常重要时3 当你对自己的观点非常确定或坚信时4 当你的地位或正常生活和学习受到某种威胁时5 当涉及到某种积极的品质或个性时6 当你将其他人看成与自己是相似时。21 长尾效应“头”(head)和“尾”(tail)是两个统计学名词。正态曲线中间的突起部分叫“头”;两边相对平缓的部分叫 “尾”。从人们需求的角度来
21、看 ,大多数的需求会集中在头部,而这部分我们可以称之为流行,而分布在尾部的需求是个性化的,零散的小量的需求,而这部分差异化的,少量的需求会在需求曲线上面形成一条长长的“尾巴“。而所谓长尾效应就在于它的数量上,将所有非流行的市场累加起来就会形成一个比流行市场还大的市场。长尾效应的根本就是要强调“个性化” , “客户力量” 和“小利润大市场”。要将市场细分到很细很小的时候,然后就会发现这些细小市场的累计会带来明显的长尾的效应。曾在音乐行业担任过顾问的风险投资家 KevinLaws 是这样总结这一现象的:“最大的财富孕育自最小的销售。 ”22 蓝海战略蓝海战略原始于法国的欧洲工商管理学院(INSEA
22、D)的二位教授金诚(另有人译为金伟灿 W.Chan Kim)及莫伯格尼(ReneeMauborgne)所提出的“价值创新” (ValueInnovation) ,引用企业成长的战略典范转移,由根据现有竞争者来思考策略,转变为“ 创造出全新的市场” ,或“重新定义现有市场” ,运用“价值创新”的策略性逻辑,让竞争者变的无足轻重。即要求企业突破传统的血腥竞争所形成的“红海”,主要精力不是放在打败竞争对手上,而是要放在全力为买方与企业自身创造价值飞跃上,拓展新的“无人竞争” 的市场空间开创属于自己的一片蓝海。和已有的通常呈收缩趋势的竞争市场需求不同,蓝海战略是以创新为中心的战略,考虑如何创造需求,突
23、破竞争,强调的是寻找或开创无人竞争的、全新的市场空间和全新的商机,即通过开发新的思维来创造新的改变。具体指针对企业已销售产品的客户对象设计系列产品,而不是单纯的生产同行业产品。蓝海战略,将传统的竞争提出五大方面的挑战:突破对产业假设的挑战突破对战略焦点的挑战转变对客户利润为共通点的移位挑战突破突破资产与核心能力的挑战对时代的挑战,提供的产品与服务的挑战23 怎样把梳子卖给和尚 ?第一个人:出了门就骂,什么狗经理,和尚都没有头发,还卖什么梳子!找个酒馆喝起了闷酒,睡了一觉,回去告诉经理,和尚没有头发,梳子无法卖!经理微微一笑,和尚没有头发还需要你告诉我?第二个人:来到了一个寺庙,找到了和尚,对和
24、尚说,我想卖给你一把梳子,和尚说,我没用。那人就把经理的作业说了一遍,说如果卖不出去,就会失业,你要发发慈悲啊!和尚就买了一把。第三个人:也来到一个寺庙卖梳子,和尚说,真的不需要的。那人在庙里转了转,对和尚说,拜佛是不是要心诚,和尚说,是的。心诚是不是需要心存敬意,和尚说,要敬。那人说,你看,很多香客很远来到这里,他们十分虔诚,但是却风尘仆仆,蓬头垢面,如何对佛敬?如果庙里买些梳子,给这些香客把头发梳整齐了,把 脸洗干净了,不是对佛的尊敬?和尚话说有理,就买了十把。第四个人:也来到一个寺庙卖梳子,和尚说,真的不需要的。那人对和尚说,如果庙里备些梳子作为礼物送给香客,又实惠、又有意义,香火会更旺
25、的,和尚想了想,有道理,就买了 100 把。第五个人:也来到一个寺庙卖梳子,和尚说,真的不需要的。那人对和尚说,你是得到高僧,书法甚是有造诣,如果把您的字刻在梳子上,刻些“平安梳”、 “积善梳”送给香客,是不是既弘扬了佛法,又弘扬了书法,老和尚微微一笑,善哉!就买了 1000 把梳子。第六个人:也来到一个寺庙卖梳子,和尚说,真的不需要的。那个人和和尚说了一番话,却卖出了一万把梳子。那人说了些什么呢?他告诉和尚,梳子是善男信女的必备之物,经常被女香客带是在身上,如果大师能为梳子开光,成为她们的护身符,既能积善行善、又能保佑平安,很多香客还能为 自己的亲朋好友请上一把,保佑平安,弘扬佛法,扬我寺院
26、之名,岂不是天大善事?大师岂有不做之理?阿弥陀夫,善哉!善哉!大师双手合十,施主有这番美意, 老衲岂能不从?就这样,寺院买了一万把,取名“积善梳” 、 “平安梳” ,由大师亲自为香客开光,竟十分兴隆。当然,开光所捐的善款也不菲啊!各位看看第一个人受传统观念的束缚太厉害,用常理去考虑销售,是不适合做销售的。第二个人是在卖同情心,这是最低级的销售方法,叫“叩头营销”,是不能长久的。第三、四人为客户着想,可以说是“顾客满意战略”,自然会有好的效果。第五人不仅能够然顾客满意,还能迎合顾客心理,自然就不会差。第六人就已经达到了物我两重天的境界,不是在卖梳子,而是在卖护身符,把顾客的价值最大化,自然也就不
27、足为奇了。只有初级销售人员才去卖产品本身,而真正的销售卖的是一种理念,一种思维模式,谨以此文献给所有热爱销售的朋友。24、墨菲定律年,一位名叫墨菲的空军上尉工程师,认为他的某位同事是个倒霉蛋,不经意间开了句玩笑:“ 如果一件事情有可能被弄糟,让他去做就一定会弄糟。 ”这句话迅速流传,并扩散到世界各地。在流传扩散的过程中,这句笑话逐渐失去它原有的局限性,演变成各种各样的形式,其中一个最通行的形式是:“如果坏事情有可能发生,不管这种可能性多么小,它总会发生,并引起最大可能的损失。 ”这就是著名的“ 墨菲定律” 。下面是墨菲定律的一些变种或推论。人生哲学别试图教猫唱歌,这样不但不会有结果,还会惹猫不
28、高兴?别跟傻瓜吵架,不然旁人会搞不清楚,到底谁是傻瓜?不要以为自己很重要,因为没有你,太阳明天还是一样从东方升上来?笑一笑,明天未必比今天好。好的开始,未必就有好结果;坏的开始,结果往往会更糟。处世原理你若帮助了一个急需用钱的朋友,他一定会记得你在他下次急需用钱的时候。有能力的让他做;没能力的教他做;做不来的管理他。你早到了,会议却取消;你准时到,却还要等;迟到,就是迟了。你携伴出游,越不想让人看见,越会遇见熟人。爱情意义你爱上的人,总以为你爱上他是因为:他使你想起你的老情人。你最后硬着头皮寄出的情书;寄达对方的时间有多长,你反悔的时间就有多长。生活常识东西越好,越不中用。一种产品保证天不会出
29、故障,等于保证第天一定就会坏掉。东西久久都派不上用场,就可以丢掉;东西一丢掉,往往就必须要用它。你丢掉了东西时,最先去找的地方,往往也是可能找到的最后一个地方。你往往会找到不是你正想找的东西。你出去买爆米花的时候,银幕上偏偏就出现了精彩镜头。另一排总是动的比较快;你换到另一排,你原来站的那一排,就开始动的比较快了;你站的越久,越有可能是站错了排。一分钟有多长? 这要看你是蹲在厕所里面,还是等在厕所外面。 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如果在街上准备拦一辆车去赴一个时间紧迫的约会,你会发现街上所有的出租车不是有客就是根本不搭理你,而当你不需要租车的时候,却发现有很多空车在你周围游弋,只待你的一扬手,车随时
30、就停在你的面前。如果一个月前在浴室打碎镜子,尽管仔细检查和冲刷,也不敢光着脚走路,等过了一段时间确定没有危险了,不幸的事还是照样发生,你还是被碎玻璃扎了脚。如果你把一片干面包掉在你的新地毯上,它两面都可能着地。但你把一片一面涂有果酱的面包掉在新地毯上,常常是有果酱的那面朝下。 墨菲定律告诉我们,容易犯错误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弱点,不论科技多发达,事故都会发生。而且我们解决问题的手段越高明,面临的麻烦就越严重。所以,我们在事前应该是尽可能想得周到、全面一些,如果真的发生不幸或者损失,就笑着应对吧,关键在于总结所犯的错误,而不是企图掩盖它。2003 年美国“ 哥伦比亚” 号航天飞机即将返回地面时,在美
31、国得克萨斯州中部地区上空解体,机上 6 名美国宇航员以及首位进入太空的以色列宇航员拉蒙全部遇难。 “哥伦比亚 ”号航天飞机失事也印证了墨菲定律。如此复杂的系统是一定要出事的,不是今天,就是明天,合情合理。一次事故之后,人们总是要积极寻找事故原因,以防止下一次事故,这是人的一般理性都能够理解的,否则,或者从此放弃航天事业,或者听任下一次事故再次发生,这都不是一个国家能够接受的结果。人永远也不可能成为上帝,当你妄自尊大时, “墨菲定律”会叫你知道厉害;相反,如果你承认自己的无知, “墨菲定律” 会帮助你做得更严密些。25 安慰剂效应所谓安慰剂,是指既无药效、又无毒副作用的中性物质构成的、形似药的制
32、剂.安慰剂多由葡萄糖、淀粉等无药理作用的惰性物质构成.安慰剂对那些渴求治疗、对医务人员充分信任的病人能产生良好的积极反应,出现希望达到的药效,这种反应就称为安慰剂效应.使用安慰剂时容易出现相应的心理和生理反应的人,称为“安慰剂反应者”.这种人的特点是:好与人交往、有依赖性、易受暗示、自信心不足,经常注意自身的各种生理变化和不适感,有疑病倾向和神经质.26 第一印象效应(首因效应)一位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让两个学生都做对 30 道题中的一半,但是让学生 A 做对的题目尽量出现在前 15 题,而让学生 B 做对的题目尽量出现在后 15 道题,然后让一 些被试对两个学生进行评价:两相比较,
33、谁更聪明一些?结果发现,多数被试都认为学生 A 更聪明.这就是第一印象效应. 第一印象效应是指最初接触到的信息所形成的印象对我们以后的行为活动和评价的影响,实际上指的就是“第一印象”的影响.第一印象效应是一个妇孺皆知的道理,为官者 总是很注意烧好上任之初的“三把火”,平民百姓也深知“下马威”的妙用,每个人都力图给别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27、近因效应一 由于最近了解的东西掩盖了对某人一贯了解的心理现象叫做近因效应.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对陌生人的知觉,第一印象有更大的作用;而对于熟悉的人,对他们的新异表现容易产生近因效应.近因效应在学生交往中也是常见的,例如两个学生本来相处得很好,甲对乙堪称关怀
34、备至,可是却因最近一次“得罪“了乙,就遭到乙的痛恨,这就属于近因效应的作用.同样,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大部分人都不可能始终给人留下很好的第一印象,这就要求班主任一是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增强自身的吸引力;二是要不断鼓励学生进步,让学生能以新的姿态展现在外人面前,不断激励学生进步.二 所谓近因效应,指的是在交往过程中最近一次接触给人留下的印象对社会知觉的影响作用.首因效应一般在对陌生人的知觉中起重要作用,而近因效应则在熟悉的人之间起重要作用.在经常接触、长期共事的人之间,彼此之间往往都将对方的最后一次印象作为认识与评价的依据.并常常使彼此的人际交往和人际关系发生质和量的变化.现实生活中的友谊破裂、夫妻反目、朋友绝交等,都与近因效应有关.近因效应使我们仅仅根据人的一时一事去评价一个人或人际关系,割裂了历史与现实、现象与本质的关系,妨碍我们客观地、历史地看待人和客观事实,常常造成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冲突,影响了我们对人和事作出客观、正确的评价和判断,对我们的实际工作和生活有着消极的影响.28 飞得性无助效应习得性无助效应最早有奥弗米尔和西里格曼发现,后来在动物和人类研究中被广泛探讨.简单地说,很多实验表明,经过训练,狗可以越过屏障或从事其他的行为来逃避实验者加于它的电击.但是,如果狗以前受到不可预期(不知道什么时候到来)且不可控制的电击(如电击的中断与否不依赖于狗的行为),当狗后来有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