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细胞周期模式图,一、间期:又分三期1、G1期:长短因细胞而异 2、S期:一般为几小时 3、G2期:11.5小时二、分裂期:需经前、中、后,末期,是一个连续变化过程,由一个母细胞分裂成为两个子细胞。一般需12小时。G0期:暂时离开细胞周期,停止细胞分裂。,2,化疗药物在细胞周期的作用点,3,S期,G2期,M期,G1期,静止期G0,(烷化剂、铂类、抗肿瘤抗生素),抗代谢药(氟尿嘧啶类、吉西他滨 ),博莱霉素、平阳霉素等,植物碱类(紫杉、长春碱、鬼臼碱类),细胞周期特异性药物,自然死亡细胞群,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4,化疗药物对骨髓及瘤细胞的作用特点,一、周期非特异性药物:作用于各期细胞,选择性
2、低,杀伤作用快而强。疗效及毒性与剂量有关,与用药时间关系小。二、周期特异性药物 :仅对增殖周期中的某一期有较强作用,杀伤作用缓慢,疗效及毒性与用药时间关系大。,5,化学药物的骨髓毒性及其防治,化疗药物在杀灭肿瘤的同时,对增生活跃的骨髓、胃肠道粘膜、生殖细胞、毛囊细胞以及代谢器官如肝、肾等脏器均有不同程度的损伤。 其中骨髓毒性为肿瘤化学治疗中最为常见且对患者危害最大的毒副作用之一。,6,造血系统毒性反应分级(WHO化疗毒副作用分级标准),7,骨髓抑制发生的有关因素,8,常见化疗药物的骨髓抑制特点,9,常见化疗药物的骨髓抑制特点,10,常见化疗药物的骨髓抑制特点,11,常见化疗药物的骨髓抑制特点,
3、12,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的治疗,白细胞尤其是中性粒细胞下降的程度与所用抗肿瘤药物的种类、剂量、用法、患者的一般状态以及以往接受治疗的情况等许多因素有关。中性粒细胞减少的程度和持续时间与化疗后发生感染的危险性呈正相关,最常引起感染的病原菌多为革兰氏阴性菌,感染的部位主要为消化道和呼吸道。中性粒细胞减少是化疗最常见的死亡原因,是肿瘤化疗的主要剂量限制性毒性 。,13,化疗后中性粒细胞下降的处理原则,减少化疗用药剂量,严重者及时停用化疗药物推荐使用G-CSF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如并发腹泻需口服广谱抗生素合并发热需住院治疗并静脉给予广谱抗生素化疗期间至少每周进行全血细胞计数成分输血(浓缩白细胞):主要用于中性粒细胞减少并发感染,且抗生素治疗难以控制者。中性粒细胞40%时,应减少本品的剂量直到红细胞比容降至36%。当治疗再次开始时或调整剂量维持需要的红细胞比容时,本品应以25%的剂量减量。如果起始治疗剂量即获得非常快的红细胞比容增加(如:在任何2周内增加4%),本品也应减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