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PT , 页数:70 ,大小:315.50KB ,
资源ID:3808724      下载积分:8 文钱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省得不是一点点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enke99.com/d-380872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中药的药用作用和性能.ppt)为本站会员(坚持)主动上传,文客久久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文客久久(发送邮件至hr@wenke99.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中药的药用作用和性能.ppt

1、第四章,中药的性能,【目的要求】 1、掌握中药药性理论的概念及中药治病的基本原理。2、掌握四气的概念,所表示药物的作用,及其对临床用药的指导意义。3、掌握五味的概念,所表示的作用,及气与味的综合效应。4、掌握升降浮沉的概念,升浮与沉降的不同作用,升降浮沉与药物性味的关系。影响升降浮沉的因素,及其对临床用药的指导意义。,5、掌握归经的概念,归经理论对临床用药的指导意义。6、掌握为什么必须把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结合起来全面分析,才能准确地掌握药性。7、掌握毒性的概念,引起中毒的原因及解救方法,应用有毒药物的注意事项。,概述,一、中药治病的基本原理 :以偏纠偏中医认为,任何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都

2、是由于致病因素作用于人体,引起机体阴阳偏盛偏衰,脏腑经络机能失常的结果。中药防病治病的基本作用:祛邪去因,扶正固本,协调脏腑经络机能,从而纠正阴阳偏盛偏衰,使机体恢复到阴平阳秘的正常状态。药物为什么能够针对病情,发挥上述的基本作用呢?,药物之所以能针对病情,发挥上述治疗作用,是由于药物具有若干特性和作用,前人称之“偏性”。意思是以药物的偏性纠正疾病所表现的阴阳偏盛和偏衰。 正如清代医家徐灵胎所说:“凡药物之用,或取其气,或取其味,各以其偏胜而即资之疗疾,故能补偏救弊,调和脏腑,深求其理,而自得之。”,除了上述“以偏纠偏”来解释药物治病的基本原则外,古代医家还对药物作用的物质基础进行了探究。但是

3、由于历史的局限性,前人不可能对这些物质进行深入细致的认识。所以长期以来仍以药物的偏性来解释药物治病的基本原理。,前人药物的偏性将称为药性,以用来纠正疾病的阴阳偏盛偏衰的病理现象。后人把药物与疗效有关的性质和性能统称为药性,它是药物性质与功能的高度概括。它包括药物发挥疗效的物质基础和治疗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作用。药性的基本内容包括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有毒无毒、禁忌等。 药性理论是我国历代医药学家在长期临床实践中,以阴阳,脏腑、经络学说为基础。根据药物的各种性质以及所表现出来的治疗作用,总结出来的用药规律。,早在神农本草经序录中就有:“药有酸咸甘苦辛五味,又有寒热温凉四气。”的记载。每味药物都

4、有气与味,但不同的药物,大多四气五味是不一样的,因而也就具有不同的治疗作用。历代本草在论述药物的功用时,首先标明其“气”和“味”,由此可见气与味是药物性能的重要标志之一,四气五味是药性理论的核心。它对认识各种药物的共性和个性以及临床用药都有很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一、四气,(一)四气的含义 : 四气即寒热温凉四种药性。它反映药物在影响人体阴阳盛衰,寒热变化方面的作用倾向(性质),是说明药物作用性质的重要概念之一。药性分寒温,不晚于西汉时代。“药有寒热温凉四气”,则是首先由本经提出的。四气中温热与寒凉属于两类不同的性质。此外,还有一些平性药,是其寒热偏性不明显,实际上也有偏温偏凉的不同,称

5、其性平是相对而言的,仍未超出四性的范围。故四性从本质而言,实际上是寒热二性。,(二)四气的确定及作用 : 1、 四气的确定 : 药性寒热温凉,是从药物作用于机体所发生的反应概括出来的,是与所治疾病的寒热性质相对应的。故药性的确定是以用药反应为依据,病证寒热为基准。,能减轻或消除热证的药物,一般属于寒性或凉性。如:黄芩、板蓝根,对发热、口渴、咽痛等热证有清热解毒作用,表明这类药物属于寒性药。 能减轻或消除寒证的药物,一般属于温性或热性。如:附子、干姜,对腹中冷痛,四肢厥逆,脉沉无力等寒证具有温中散寒作用,表明这类药物属于热性药。,2、四气的作用: 寒凉药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等作用。温热药具有温

6、里散寒、补火助阳、温经通络、回阳救逆等作用。,(三)药性寒热与药物功效的关系: 1、药性寒热与药物功效是共性与个性、抽象与具体的关系。 药物寒热与八纲寒热相对应,是高层次的抽象,而阴阳则是更层次的抽象。药性寒热只反应药物影响人体阴阳盛衰、寒热变化的基本趋向,并不说明药物的具体作用,因此掌握药性寒热不能脱离其具体功效。,徐灵胎说:“同一热药,而附子之热与干姜之热迥乎不同;同一寒药,而石膏之寒与黄连之寒迥乎不同。” 指出了掌握药性寒热时应注意:对于药性寒热,不仅要从共性方面进行理解,适必须结合每一药物的具体作用,方能掌握药物性寒性热的特点。,2、药性寒热是从特定角度概括药物作用性质。 药性寒热只反

7、映药物作用性质的一个侧面,而非所有方面;因此必须结合其他内容,方能全面认识与掌握药物的性能与作用。,对药物作用可从不同角度认识,如作用性质、作用范围、作用趋势、作用强度、作用的益害性等。药性寒热是从药物对机体阴阳盛衰、寒热变化的影响这一特定角度来概括药物作用性质,而不概括药物作用的所有方面。因此,必须与其它方面的内容相结合,方能全面地认识和掌握药物的性能和作用。,(四)四气的意义: 1、阳热证用寒凉药,阴寒证用温热药,这是临床用药的一般原则,不得违反。 2、如果用寒凉药治寒性病,温热药治热性病,则必然要加重病情。 3、如果当用热药用了温药,或当用寒药用了凉药,则病重药轻,不能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8、。反之,当用温药用了热药,或当用凉药而用了寒药,则病轻药重,易伤阴或伤阳。4、至于寒热错杂之证,往往采用寒药热药并用。5、对于真寒假热之证,则当以热药治本,必要时反佐以寒药;真热假寒之证,则当以寒药治本,必要时反佐以热药。,二、五味,(一)五味的含义: 五味,是指药物有辛、甘、酸、苦、咸五种不同的味道。 因而具有不同的治疗作用。有些还具有淡味或涩味,因而实际上不止五种味道。但是,五味是最基本的五种滋味,所以仍然称为五味。,五味的本义是指药物和食物的真实滋味。药食的滋味是通过口尝而得知的。由于药食“入口则知味,入腹则知性”, 因此古人很自然地将滋味与作用联系起来,并用滋味解释药食的作用,这就是最

9、初的“滋味说”。,(二)五味的作用: 内经最早归纳了五味的基本作用,辛散、酸收、甘缓、苦坚、咸软同时还论述了过食、偏嗜五味对五脏系统的损害。这些损害有种种表现,总其大要,或直接损伤本脏,或伐其所胜而伤及他脏。故内经又提出了“五禁”等告诫。这些论述对于指导临床用药,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在内经论述的基础上,后世对五味的作用作了进一步补充发挥,综合前人的论述和用药经验,分述如下:1、 辛: 辛能散、能行,有发散、行气、行血等作用。 一般来说,行气药、活血化瘀药、解表药、芳香化湿药、芳香开窍药等多具有辛味。 因此辛味药多用治气滞、血瘀、表证不解、湿阻中焦、神志不清等病证。如木香行气、当归活血、桂枝解

10、表、藿香化湿、麝香开窍等。,2、甘: 甘能补、能缓、能和,即有补益、缓急止痛、调和药性、和中的作用。 也就是说,能滋养补虚、调和药性及制止疼痛的药物大多具有甘味。 因此甘味药多用治气、血、阴、阳不足之证、各种痛证,用于调和药性及中毒解救等多个方面。 如人参大补元气、熟地滋补精血、麦冬养阴生津、鹿茸温补肾阳、甘草缓急止痛调和药性并解药物、食物中毒等。,3、酸: 酸能收、能涩,即有收敛固涩作用。 也就是说,固表止汗、敛肺止咳、涩肠止泻、固精缩尿、固崩止带的药物多具有酸味。 因此酸味药多用治体虚多汗、肺虚久咳、肠滑久泻、遗精滑精、遗尿尿频、崩带不止等证。 如五味子固表止汗、乌梅敛肺止咳、五倍子涩肠止

11、泻、山茱萸涩精止遗以及赤石脂固崩止带等。,4、涩能收敛固涩,与酸味作用相似。 多用治虚汗、泄泻、尿频、遗精、滑精、出血等证。 如麻黄根固表止汗、乌梅敛肺止咳、五倍子固精止遗、莲子固精止带,禹余粮涩肠止泻,乌贼骨收涩止血等。 涩味药虽与酸味药作用相似,但亦不尽相同,酸味药可以生津,即“酸甘化阴”而涩味药无此功用。,5、苦 :苦能泄 、能燥 、能坚 。(1)泄:清泄火热、泄降气逆、通泄大便。清热泻火、下气平喘、降逆止呕、通利大便。(2)燥:燥湿。清热燥湿、苦温燥湿(3)坚:坚阴。泻火存阴。 因此苦味药多用治热证、火证、喘咳、呕恶、便秘、湿证、阴虚火旺等证。 如黄连、苦参、栀子清热泻火,杏仁、葶苈子

12、降气平喘,半夏降逆止呕,大黄、枳实泻热通便,龙胆草、黄芩清热燥湿,苍术、厚朴苦温燥湿,知母、黄柏泻火存阴等。,6、咸 : 咸能软、能下,有软坚散结和泻下作用。 即具有泻下通便、软坚散结的作用。也就是说,泻下或润下通便及软坚散结的药物多具有咸味。 咸味药多用治大便燥结、痰核、癥瘕痞块等证。,芒硝:泻下攻积,润燥软坚。海蛤壳:软坚散结。海藻、昆布:消痰软坚。牡蛎:消散瘿瘤。鳖甲:软坚消癥。,不少入肾经的咸味药,如鹿茸、鹿角、鹿角胶、鹿角霜、阳起石、肉苁蓉、紫河车、海狗肾、蛤蚧、龟甲、鳖甲等都具有不同程度的补肾作用。 在临床上为了引药入肾或增强补肾作用,常常用盐水炮制一些药物就是从咸味考虑的,例如知

13、母、黄柏、杜仲、补骨脂、益智仁、胡芦巴、韭菜子、巴戟天及沙苑子等药品。,7、淡 :淡能渗、能利,有渗湿利水、通利小便的作用。 淡味药多用治水肿、小便不利、脚气、以及痰饮、泄泻等证。 如茯苓、猪苓、薏苡仁利水消肿、通草、灯心草、滑石利尿通淋等。,(三)五味的确定: 1、味的确定最初是依据药物的真实滋味2、将药物的滋味与作用相联系,并以味解释和归纳药物的作用。3、一些药物的作用很难用其滋味来解释,因而采用了以作用推定其味的方法。 如葛根、皂角刺本无辛味,因葛根能解表散邪治疗表证,皂角刺能消痈散结治疗痈疽疮毒初起或脓成不溃之证,故二药皆冠以“辛”,因辛能散、能行。 由此可知,确定味的主要依据,一是药

14、物的滋味,二是药物的作用。,五味的实际意义,一是标示药物的真实滋味,二是提示药物作用的基本范围。根据上述分析可知,用“味”来提示、归纳药物作用的基本范围也具有明显的局限性。,(四)性味合参 : 性和味分别从不同角度说明药物的作用,二者合参才能较全面地认识药物的作用和性能。,1、气味相同:(1)作用相近似:同一类药物大多如此。 苦寒的药物多具有清热泻火或清热解毒或清热燥湿作用。 辛温的药物多具有发散风寒或发散风湿或温通行气的作用。 甘温的药物多具有补气助阳的作用。(2)作用不一定完全一样,有的尚有主次之分,但有偏重于味和气的不同。大青叶:苦寒偏于清热解毒,凉血消斑,龙胆草:苦寒偏于清热燥湿,泻肝

15、胆实火;黄芪:甘温,偏于甘以补气,锁阳:甘温,偏于温以助阳。,2、气味不同:作用不同 。(1)味同气异:紫苏辛温 :解表散寒,行气宽中。薄荷辛凉:疏散风热,清利头目。附子辛热:能补火助阳、回阳救逆,石膏辛寒:清热降火。,(2)气同味异: 麻黄、杏仁、大枣,乌梅,肉苁蓉同属温性,由于五味不同,作用也不同。麻黄:味辛、微苦,性温,能发散风寒解表、平喘、利水。杏仁:味苦性温能下气止咳平喘。大枣:味甘性温能补脾益气,缓和药性。乌梅:味酸性温能敛肺止咳涩肠止泻。肉苁蓉:味咸性温能补肾助阳,润肠通便,(3)气味均异:作用完全不同。黄连:苦寒,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党参:甘温,补中益气。(4)一气数味:作用范

16、围大。 辛行气活血当归温散寒 甘补血养血补血活血、行气散寒、温经止痛、润肠通便。,由于性和味都属于性能范畴,只反映药物作用的共性和基本特点, 分折不仅要性味合参,还必须与药物的具体功效结合起来,方能得到比较全面、准确的认识。 因此,性味与功效合参尤为重要。,三、升降浮沉,(一)升降浮沉的含义: 升降浮沉反映药物作用的趋向性,是说明药物作用性质的概念之一。 升上升 降下降 浮一发散 收敛固藏向内 沉 泄利二便向下 药性升降浮沉理论形成于金元时期。,(二)药物的升降浮沉趋向的认定: 升降浮沉的确定,是依据药物各自所具有的功效和所治的具体病证,其具体确定方法是依据相对于病证的病势趋向而言的。 人体的

17、各种病证,往往因气机升降出入障碍而表现出不同的病势趋向。常见的,如呕吐、喘咳之向上,泄利、脱肛、子宫下垂之向下,自汗、盗汗之向外,表证不解之向内。能针对这些病情,改善或消除这些病势趋向的药物,就分别具有向下、向上、向内、向外的作用趋向。,掌握药物的升降浮沉,可以充分利用其作用趋向以纠正机体功能失调,使之恢复正常;也可因势利导,有助于祛邪外出。 其使用的一般原则为:病势下陷者,宜升不宜降;病势上逆者,宜降不宜升。,(三)药物升降浮沉的作用:1、药性升浮:都能上行向外。(1)功效:升阳发表,祛风散寒,涌吐开窍、透疹、温阳益气等功效。(2)主治:表证,中气下陷脱肛、子宫下垂,风湿痹痛,中寒泄利,神智

18、不清,疹发不畅,阳虚气弱等病证。升麻、柴胡升举清阳麻黄、苏叶发表散寒桑叶、菊花疏风清热瓜蒂、藜芦涌吐痰涎宿食麝香、石菖蒲开窍醒神,2、药性沉降:都能下行向内,(1)功效:泻下、清热、利水渗湿、重镇安神、潜阳息风、消导积滞、降逆止呕、收敛固涩、止咳平喘等功效。(2)主治:里热,热结便秘,水肿,小便不利,失眠多梦,肝阳上亢,呕吐,喘咳,饮食积滞等病证。大黄、芒硝:泻热通便木通、滑石:利尿渗湿 向下柿蒂、沉香:降气止呃黄芩、黄连:清热泻火五味子:收敛肺气向内五倍子:敛肺涩肠 向内麻黄根:止汗,3、有的药物升降浮沉的特性不明显。如南瓜子的杀虫作用 4、有的药物则存在二向性。麻黄:既发表散寒又利水消肿。

19、川芎:既上行头目又下行血海。,(四)升降浮沉性能的意义: 掌握药物升降浮沉性能,可以更好地指导临床用药,以纠正机体功能的失调,使之恢复正常;或因势利导,有助于祛邪外出。升降浮沉的用药原则是:顺着病位,逆着病势。 病势下陷者,宜升不宜降。如久泻脱肛,中气下陷,当用人参、黄芪、升麻、柴胡以补中益气,升阳举陷。 病势上逆者,宜降不宜升。如肝阳上亢的头痛,宜用牡蛎、石决明潜降。,(五)升降浮沉与性味的关系: 一般来说,药性升浮的,大多具有辛甘之味和温热之性;药性沉降的大多具有酸苦咸涩之味和寒凉之性。 李时珍说:“酸咸无升,辛甘无降,寒无浮,热无沉。”,性味是从特定角度对中药作用特征的概括,药性升降浮沉

20、也是如此。 前人往往将性味作为影响和确定药物升降浮沉性质的重要因素。实际上,由于性味和升降浮沉都是从不同角度对药物作用特点的概括。 因此,从逻辑关系而言,升降浮沉与性味是间接相关,与功效是直接相关。,(六)升降浮沉与药物质地的关系: 一般来讲,花、叶、皮、枝等质轻的药物大多是升浮的,而种子、果实、矿物、贝壳等质重者大多是沉降的。 当然,上述关系并非是绝对的。如: 芫花:泻水逐饮 旋复花:降气止呕,消痰行水 蔓荆子:疏散风热,清利头目 牛蒡子:疏散风热,利咽散结 故前人谓:“诸花皆升,旋覆独降;诸子皆降,苍耳子独升。”,药性升降浮沉与质地的关系是前人根据用药经验归纳出来的,但是这种归纳并不完全。

21、不少花类药有沉降之性(如芫花、款冬花、槐花、旋覆花),质重者亦不乏升浮之品。因为两者之间并无本质联系,所以现代并不以药物的质地轻重作为判断或解释药性升降浮沉的根本依据。,(七)影响药性升降浮沉的主要因素:炮制和配伍。 故李时珍说:“升降在物,亦在人也。”1、炮制:酒炒升散:酒炒大黄,引药上行入头,清降火邪。酒炒黄柏,清上焦之热。姜炒发散:姜半夏增强发散之功。盐炒入肾:盐炒知母、黄柏引药入肾,滋阴降火。醋炒入肝:醋炒柴胡、香附引药入肝则沉。蜜炒补润:炙甘草和中健脾益气,炙麻黄缓和发汗作用,重在宣肺平喘。,2、配伍:药物升降浮沉常因药物配伍而发生改变。 少数升浮药可随大队降沉药而降;少数沉降药亦可

22、随大队升浮而升。 如:九味羌活汤中,生地性寒沉降,可随羌活、防风、白芷等辛温发表药而升。,四、归经,(一)归经的含义 : 归经则是表示药物作用部位的性能,反映药物作用对机体的选择性。 归经就是指药物对于机体某部分的选择性作用 主要对某一经(脏腑及其经络)或某几经发生明显的作用,而对其它经则作用较小,甚至没有作用。 归经是药物作用的定位概念,即表示药物作用部位。归是作用的归属,经是脏腑经络的概称。,(二)归经理论的形成: 前人在用药实践中观察到,一种药物往往主要对某一经或某几经发生明显的作用,而对其它经的作用较小,甚至没有作用。 同属性寒清热的药物,有的偏于清肝热,有的偏于清胃热,有的偏于清肺热

23、或清心热; 同属补药,也有补肺、补脾、补肝、补肾的不同。 反映了药物在机体产生效应的部位各有侧重。将这些认识加以归纳,系统化,便形成了归经理论。,(三)归经的确定: 中药归经的确定,是以中医的脏腑经络理论为基础,以所治病证为依据而确定的。 如麻黄能发汗、平喘、利水,可以治疗外感风寒、喘咳、水肿等病证,根据中医学对肺、膀胱生理、病理的认识,便可确定该药归肺、膀胱经。 又比如酸枣仁具有安神作用,可以治疗失眠等证,根据中医学心主神志的理论,便可确定该药归心经。,由于经络能沟通人体内外表里,所以体表病变可通过经络影响在内的脏腑,脏腑病变亦可反映到体表。通过疾病过程中出现的症候表现以确定病位,这是辨证的

24、重要内容。归经是药物作用的定位概念,因而与疾病定位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经络与脏腑虽有密切联系,但又各成系统。故有经络辨证与脏腑辨证的不同,经络辨证体系的形成早于脏腑辨证。因而历史上不同时期,不同医家在确定药物归经时,或侧重于经络系统,或侧重于脏腑系统。这样一来,便造成某些药物归经的含义有所不同 。 至于有的药物只归一经,有的药物则归数经,这正说明不同药物的作用范围有广、狭义之分。,根据多数学者对归经理论的研究,认为:早期多以经络辨证确定病位,药物归经亦多以经络表示,后来多以脏腑辨证确定病位,药物归经便主要以脏腑表示。 应用归经理论指导临床用药还必须考虑到脏腑经络间的整体关系,不能拘泥于局部治

25、疗,机械看待归经理论。,(四)归经的意义: 1、掌握归经,有助于提高用药的准确性,从而提高临床疗效。正如徐灵胎所说:“不知经络而用药,其失也泛。” 2、运用归经理论,必须考虑到脏腑经络间的关系 。故徐灵胎又指出:“执经络而用药,其失也泥,反能致害。”,(五)归经现代研究注意的事项: 1、勿将中医脏腑经络定位与现代医学的解剖部位混为一谈,因两者的涵义与认识方法都不相同。2、归经所依据的是用药后的机体效应所在,而不是指药物成分在体内的分布。 了解以上内容,对于正确进行归经理论的现代研究是十分必要的。,五、有毒、无毒,毒性是指药物对机体的损害性。毒性反应与副作用不同,它对人体的危害性较大,甚至可危及

26、生命。 为了确保用药安全,必须认识中药的毒性,了解毒性反应产生的原因,掌握中药中毒的解救方法和预防措施。,(一)中药“毒”的含义: 1、西汉以前是以“毒药”作为一切药物的总称 古代毒药概念一方面反映了药食分离在认识上的进步,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当时对药物的治疗作用和毒副作用还不能很好地把握,故笼统称为“毒药”。2、东汉以后的毒药主要是指对机体有损害性的有毒之药。 3、前人是以偏性的强弱来解释有毒、无毒及毒性大小的。,有毒药物的治疗剂量与中毒剂量比较接近或相当。因而治疗用药时安全度小,易引起中毒反应。 无毒药物安全度较大,但并非绝对不会引起中毒反应。人参、艾叶、知母等皆有产生中毒反应的报道,这与剂量

27、过大或服用时间过长等有密切关系。正如前人所说:“所谓无毒,亦可伤人;药证相符,大黄亦补,药证不符,参茸亦毒。”,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医学科学的进步,人们对中药毒性的认识逐步加深。所谓“毒性”是指药物对机体所产生的不良影响及损害性。包括有急性毒性、慢性毒性和其它有害作用。如致癌、致突变、致畸胎、成瘾等作用。所谓毒药一般系指对机体发生化学或物理作用,能损害机体,引起器质性改变或功能障碍、产生疾病甚至引起死亡的物质。,(二)产生中药毒性反应的因素: 1、药物本身毒性的大小和剂量。 2、药物贮存、加工炮制、配伍、剂型、给药途径。如砒石作酒剂服立毙,相反药配伍可产生毒副作用。 3、使用时间的长短以及病人

28、的体质、年龄、证候性质等都有密切关系。 4、误服伪品和品种混乱。如以商陆为人参,以独角莲为天麻;南五加皮有毒而北五加皮无毒。 因此,使用有毒药物应从上述各个环节进行控制,避免中毒反应的发生。,(三)应用有毒及无毒药物注意事项: 1、有毒的药物,注意其毒性的大小 。 中药毒性分级的情况也引起不少学者的关注。素问五常政大论把药物毒性分为“大毒”、”常毒”、“小毒”、“无毒”四类; 神农本草经分为“有毒”、“无毒”两类;证类本草 本草纲目将毒性分为“大毒”、“有毒”、“小毒”、“微毒”四类。 近代各种中药工具书或教科书或中药学专著的中药毒性分级多沿袭临床用药经验及文献记载,分级尚缺乏明确的实验数据。

29、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所采用的“大毒”、“有毒”、“小毒”三类分类方法,是现在通行的分类方法。,2、根据以偏纠偏、以毒攻毒的原则,利用其可利用的一面。 毒性药物生物活性高,往往有出奇制胜的效果,犹“奇才有怪癖” ,不可畏而不用,如依法炮制,严格控制剂量,限定在安全范围之内,便可大胆使用。有人治慢性白血病,从血癌毒瘀滞血立论,用砒霜制剂,取得突出效果。3、避免引起药物毒性反应的其他因素。 因此,使用有毒药物应从上述各个环节进行控制,避免中毒反应的发生。,另外还要正确评价中药的毒性,与化学药相比,有毒中药还是比较少的。 目前中药品种已多达12800多种,而见中毒报告的才100余种,其中许多的毒药还是

30、临床很少使用的剧毒药。 因此,现在大多数中药品种应该是安全的,这是中药一大优势,尤其与西药化学合成药造成众多药源性疾病的危害相比,中药安全低毒的优势就比较突出了。 尽管如此,中药的毒性还是不容忽视。特别是所谓的“无毒药物”,若使用不当也可易引起中毒反应。无毒药物安全度较大,但并非绝对不会引起中毒反应。人参、艾叶、知母等皆有产生中毒反应的报道,这与剂量过大或服用时间过长等有密切关系。,【课后思考题】1何谓性能? 中药的性能主要包括哪些内容?2什么是中药治病的基本作用? 3何谓四气? 四气有何作用与适应证? 4何谓五味? 五味有何作用与适应证? 5何谓升降浮沉? 它与四气、五味及药物质地轻重有何联系7 6何谓归经? 归经是怎样论定的?7、简述中药毒的含义。应怎样对待有毒与无毒的药物?,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