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节 中药的基本作用 一、 扶正祛邪 内经: “ 气血冲合,万病不生, ” 二、 调节平衡 老子: “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 ”第二节 中药药性的现代研究中药药性理论 : 中药药性理论主要涉及中药四气、五味、归经、升降、浮沉、有毒无毒和功效等方面。 第二节 中药药性的现代研究中药四性 的概念:四性指中药寒、热、温、凉四种不同的药性,也可以看作寒(凉)、热(温)二种药性;四性是从药物作用于机体所发生的反应概括而来。中药四气 本经 :疗 热 以寒药,疗 寒 以热药。 麻黄 【 性味与归经 】 辛、微苦,温。归肺、膀胱经。 麻黄 【 功能与主治 】 发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四性的现代研
2、究 现代对中药四气的研究,通常将中药分为寒凉及温热两大类进行;而对温热之间或寒凉之间的差别尚难精确区分。 目前发现中药四气对中枢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物质代谢等影响具有一定 倾向性 。 1、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 结论: 寒凉药具有中枢抑制作用; 温热药具有 中枢兴奋作用。1、对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影响 中药的作用 :热性药物:如附子,干姜,肉桂等。产生 中枢兴奋 作用。寒性药物:如知母,石膏,芩连等。产生 中枢抑制 作用。1、对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影响热证患者与寒证患者:热证病人:精神亢奋、情绪激动,言语高亢,有高热惊厥等 中枢兴奋 症状,治以寒性药物。寒证病人:精神倦怠,安静、无声等中枢抑制 症状,疗以热性药物。1、对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影响中枢兴奋 及 中枢抑制 相关的指标: 中枢神经递质; 痛阈和惊厥阈; 其他指标。1、对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影响 动物脑内 中枢神经递质 含量的变化: 兴奋性递质: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酪氨酸羟化酶 等。 抑制性递质: 5-羟色胺( 5-HT)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