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毕 业 (设 计 )论 文电动汽车产业创新系统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学院(系): 汽车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 汽车服务工程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学生姓名: 专业班级: 汽车服务工程 指导教师: 工作单位: 汽车工程学院 论文题目: 电动汽车产业创新系统的系统动力学模型论文主要内容: 首先,结合系统动力学的国内外研究现状,阐述系统动力学的建模原理、建模方法以及建模软件,奠定论文的理论基础。其次,运用系统动力学建模工具 Vensim 软件,构建电动汽车产业创新系统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在此基础上,研究电动汽车产业创新系统的内部运行机制,剖析系统内部各组成要素之间的因果反馈关系。再次,通过系统动力学模型的仿
2、真运行,得出运行结果。最后,结合模型的运行结果,提出促进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的建议。要求完成的主要任务:1. 毕业论文字数不少于 2 万,初稿(使用 A4 幅面)保留并装订于论文附件中;2. 毕业论文文献检索不少于 20 篇,其中两篇英文,文献检索摘要每篇至少 200 字;3.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一篇,字数不少于 4000;4. 开题报告不少于 1200 字;5. 翻译与课题相关的外文资料约 2 万个印刷字符,译成中文不少于 5000字;6. 毕业论文周记每周记载与论文相关的内容不少于 800 字。必读参考资料:1.王其藩.系统动力学(修订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4.102.苏惫康.系统
3、动力学原理及应用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88.63.贾仁安,丁荣华编著.系统动力学反馈动态性复杂分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4.赵树宽,李艳华.产业创新系统效应测度模型研究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6.95.董晓燕,刘志迎.基于系统动力学的汽车产业创新系统研究J ,合肥工业大学,2007.3指导教师签名 系主任签名 院长签名(章)_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1、论文目的及意义(含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分析)论文的目的:我国已初步形成了电动汽车产业链,电动汽车产品化、商品化进程在调整中不断完善,电动汽车产业正处于产业培育期向产业发展期的过渡阶段,如何顺利实现过渡,迎来电动汽车
4、产业发展的高峰,是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论文基于系统科学理论,在分析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运用系统动力学建模工具 Vensim 软件,构建电动汽车产业创新系统的 SD 模型并仿真运行,并依据运行结果,在定量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促进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的建议,为政府和企业等相关部门决策提供依据,乃本文的最终目的。论文的意义:(1)国内对于系统动力学的研究与运用虽然起步较晚,但经过将近 30 年的发展,已经发展到了各个领域。中国从 80 年代初开始应用系统动力学模型分析国民经济系统等有关问题,但是运用系统动力学的方法来研究产业创新系统的文章甚少,因此,本文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2)系统动力学是处理
5、复杂非线性动态反馈过程非常有力的数学工具。因此,运用系统动力学原理,构建电动汽车产业创新系统的 SD模型,对电动汽车产业创新进行定量分析,并依此提出促进产业发展的建议,为推进中国电动汽车产业化进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系统动力学在国内外的应用现状分析:在国外,1961 年 Forrester 在他的经典名著工业动力学(Industrial Dynamics)提到了一个著名的案例模型电子零件工业的企业系统动力学模型,可谓最早的企业通用模型。自那以后,SD 在企业的研究与应用便开始蓬勃发展,经久不衰。 1980 年,J.M.Lyneis 构建了一个包括公司整个运作流程的模型。1991 年,J.D.
6、W.Morecroft 开发了一个针对那种刚刚起步的公司制定理想的发展战略的系统动力学模型。2006 年,J. Ashayeri 和 L. Lemmes 通过建立系统动力学模型解决供应链中需求计划增长的稳定性问题,让不同的管理者都可以通过该模型对提高企业需求增长稳定性进行检验,并将该模型应用到欧洲LG. Philips 显示器公司。 系统动力学于 80 年代初开始在国内传播和得到推广,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系统动力学在国内的应用已基本涉及到方方面面,进入 21 世纪以来,研究方向主要包括国民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王其藩 李农 2003;宋世涛等 2004) 、决策制定(王国进 2004;王其藩 20
7、04;梁美健 2005) ,生态环境(高会旺,2000;朱敏,2000;梁启升,2001) 、区域规划(冷红 2001;王邦兆 2001) 、项目管理(王其藩 2003;李莹 2005) 、物流和供应链管理(尤安军 2002;桂寿平 2003;吴克文 2006) 、市场行为(杨晓燕 2004;曹志广等 2005)等等方面。由此可见,系统动力学和系统思考在国内已经被广泛用来解决各类复杂问题。 总之,基于系统动力学的管理决策建模方法在欧美等发达地区的发展和应用程度都是相当高的,特别是上世纪 80 年代末期以后,越来越多的欧美大公司都在寻求 SD 的管理决策咨询或是参加以系统思考为核心的学习型组织的
8、研讨活动。进入 90 年代后,这一先进的管理决策方法也开始向亚洲、拉丁美洲推进,并取得了长足的进展。2、基本内容和技术方案基本内容:(1)理论基础阐述。结合系统动力学在国内外的应用情况,阐述系统动力学的建模原理以及建模方法,熟悉系统动力学模型的构建步骤。(2)模型构建。运用系统动力学建模工具 Vensim 软件,构建电动汽车产业创新系统的 SD 模型,并运用该模型研究电动汽车产业创新的内部机制,剖析系统内部各组成要素之间的因果反馈关系(3)SD 模型仿真运行。通过电动汽车产业创新模型的仿真运行,得出运行结果。(4)促进产业发展相关建议的提出。依据上述运行结果,在定量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促进电动汽
9、车产业发展的建议。技术方案:通过查阅与电动汽车产业创新相关的文献,搜集与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相关的政治、经济以及文化环境的资料,尤其做好外文文献的查阅与翻译工作;查阅系统动力学相关的文献资料,学会系统动力学建模工具Vensim 软件并达到熟练运用水平;通过论文资料的搜集、整理与消化吸收,并利用一切实践与实习机会获得与选题相关的第一手资料,完成文献综述;系统梳理论文的写作思路,明确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以及可能取得的预期研究成果,拟定论文提纲,完成开题报告;在论文框架确定之后,逐步充实文章内容撰写初稿,并反复修改最终定稿。3、进度安排周次(时间) 工作内容1 (2.16 2.22) 分组、确定选题、校内
10、搜集资料及外文翻译。2 3( 2.23 3.8) 赴外地实习、校外搜集资料,并提交实习日记、实习报告。4 5( 3.9 3.22) 消化资料、整理提纲、概要设计,写出文献检索摘要、文献综述初稿,撰写开题报告初稿。6(3.23 3.29) 分组进行开题讨论,修改开题报告,完成文献检索摘要、文献综述及外文翻译译文,并提交文献检索摘要、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外文翻译译文。7 14(3.30 5.24) 撰写论文,提交初稿。15(5.25 5.31) 论文审查及打印。16(6.1 6.7) 学生提出答辩申请,并作答辩准备;教师审阅论文,并审查答辩资格。17(6.8 6.12) 答辩。4、指导教师意见指导
11、教师签名:年 月 日目 录摘 要 .IAbstract .II1 绪论 .11.1 课题研究的背景 .11.2 课题研究的意义 .11.3 研究的主要内容 .22 系统动力学原理及方法 .42.1 系统动力学概述 .42.2 系统动力学基本概念 .42.3 系统动力学建模原则 .62.4 系统动力学建模与仿真步骤 .62.5 系统动力学在国内外的运用进展 .93 电动汽车产业创新系统的 SD 模型 .113.1 电动汽车产业创新系统 SD 模型构建的可行性研究 .113.2 电动汽车产业创新系统边界的确定 .123.3 因果关系分析 .133.4 电动汽车产业创新系统的因果关系图 .213.5
12、 电动汽车产业创新系统动力学模型的构建 .213.6 模型仿真运行结果与分析 .254 主要结论与政策建议 .284.1 主要结论 .284.2 政策建议 .284.3 研究展望 .32参考文献 .33致 谢 .34摘 要我国已初步形成了电动汽车产业链,电动汽车产品化、商品化进程在调整中不断完善,电动汽车产业正处于产业培育期向产业发展期的过渡阶段,如何顺利实现过渡,迎来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的高峰,是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主要研究了电动汽车产业创新系统的系统动力学模型的构建与运行。首先,结合系统动力学的国内外研究现状,阐述了系统动力学的建模原理、建模方法以及建模软件,奠定了论文的理论基础。其次,运
13、用系统动力学建模工具 Vensim 软件,构建了电动汽车产业创新系统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电动汽车产业创新系统的内部运行机制,剖析了系统内部各组成要素之间的因果反馈关系,并进行了模型的仿真运行和灵敏度分析;最后,结合模型运行结果,分别从人才层面、技术层面、企业层面提出了促进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的建议。研究成果表明:人才已成为电动汽车产业快速发展的关键所在;政府管制是推动电动汽车产业创新的重要因素;企业家精神是产业创新的“灵魂” ;由于电动汽车产业是新兴的产业,大部分成果都属于基础性研究,应用性较差,所以,我国电动汽车企业在今后一段时间里还要更加重视人才培养,科技创新,促进技术进步。本文的特色在于:基于系统科学理论,运用系统动力学建模工具Vensim 软件构建了电动汽车产业创新系统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并仿真运行,在定量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促进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的建议。关键词:系统动力学;电动汽车;产业创新系统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