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对于某些特殊的群体,如儿童、老人、孕妇、肝肾功能不全者、手术患者等等,由于其自身特点以及病情的特殊性,在制定胰岛素治疗方案时需要个体化区别对待。 与口服降糖药相比,胰岛素具有更加广泛的适应证,几乎各类人群、各种类型的糖尿病患者都可以应用,但并不代表治疗方案千篇一律。对于某些特殊的群体,如儿童、老人、孕妇、肝肾功能不全者、手术患者等等,由于其自身特点以及病情的特殊性,在制定胰岛素治疗方案时需要个体化区别对待。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患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而糖尿患者的肾功能一旦受损,口服降糖药的使用便受到很大限制,尤其是严重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只能选择胰岛素来控制血糖。 肾脏是胰岛素灭活和降解的主
2、要场所之一,随着肾功能的下降,肾脏对胰岛素的降解能力也随之降低,患者对外源性胰岛素的需求量相应减少,因此,肾病患者在使用胰岛素的过程中,应当加强血糖监测,及时调整胰岛素的用量,以防诱发严重低血糖而危及患者生命。 肝脏是除胰腺之外,人体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糖调节器官。肝损害可致肝糖原合成功能下降及糖耐量异常,其中部分患者最终会进展为糖尿病,临床将这种继发于肝损害的糖尿病称之为 “肝源性糖尿病 ”。 与一般的原发性糖尿病不同,肝源性糖尿病患者均应采取胰岛素治疗,这样不仅可以有效降低血糖,还有助于肝细胞修复及肝功能恢复;禁止使用口服降糖药物,否则会加重肝功能损害,甚至会导致肝功能衰竭,进而危及生命。
3、肝源性糖尿病患者一般以餐后血糖升高为主,空腹血糖大多正常或只是轻度升高,因此,一般选择短效胰岛素制剂,分别于三餐前皮下注射。此外,由于肝病患者胰岛素抵抗较为明显,因而胰岛素用量会稍大。 注意:由于肝病患者的肝糖原储备不足,空腹状态(尤其是夜间)低血糖的风险较高,因此,一般情况下,尽量不要在睡前注射中、长效胰岛素,如确有必要,剂量也不宜过大,同时要注意加强血糖监测。 孕妇如在怀孕之前已确诊有糖尿病,称为 “糖尿病合并妊娠 ”;倘若是怀孕之后才发现血糖高,则称为 “妊娠糖尿病 ”。在治疗上,无论是 “糖尿病合并妊娠 ”,还是 “妊娠糖尿病 ”,均不宜采取口服降糖药治疗,以免对胎儿的器官发育产生不良
4、影响。除了饮食治疗以外,胰岛素是控制孕妇高血糖的主要手段,建议尽量采用人胰岛素。 在妊娠早期,血糖升高及波动不是太显着,可选择预混胰岛素,一天两次早、晚餐前注;到了妊娠中后期,血糖较高时,可采取短、中效胰岛素联合强化治疗,即三餐前注射短效胰岛素 +睡前注射中效胰岛素。一般说来,随着分娩的结束,大多数妊娠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可随之恢复正常,可以停用胰岛素;而糖尿病合并妊娠的患者则需要继续给予降糖治疗,可根据具体情况,继续用胰岛素或者改用口服降糖药治疗。 长期、大剂量应用糖皮质激素可使正常人血糖升高或发展为 “类固醇性糖尿病 ”。因此,对糖皮质激素的使用一定要慎重。 糖皮质激素所致的血糖变化与所用激素
5、的药代学特性(包括起效时间、药效高峰时段、作用维持时间、药物半衰期等)以及药物用法有关。由于大多数使用激素的患者是将全天的激素用量于上午8:00一次性顿服,激素影响的主要是午餐后到睡前这一时段的血糖,因此, “类固醇性糖尿病 ”患者主要表现为午餐后及晚餐后的血糖较高,而后半夜至清晨空腹血糖大多正常或轻微增高。在这种情况下,可于午餐前及晚餐前注射短效(或速效)胰岛素或同时服用 -糖苷酶抑制剂。 注意:倘若患者原来就有糖尿病,服用激素后将会导致病情进一步加重,无论是空腹还是餐后血糖都会明显增高,此时往往需要重新调整患者的治疗方案,特别加强对午餐后到睡前这一时段的血糖控制(例如:增加午餐及晚餐前短效
6、胰岛素用量),以对抗激素的升糖作用。 良好的血糖控制有助于降低手术的风险,促进伤口愈合。 术前 原则上,拟行手术(这里主要指大中手术)的糖尿患者,如果此前是用口服降糖药治疗,那么,应该在术前 3天停用口服降糖药,改用胰岛素治疗,具体方案可采取 “预混胰岛素 ”每日早、晚餐前皮下注射,也可采取 “三短一长 ”或胰岛素泵胰岛素强化治疗,力争在术前把患者的血糖降至正常。 术中 在实施手术期间,需将胰岛素由皮下注射改为静脉滴注,根据动态血糖监测结果,随时调整胰岛素滴注速率,将患者术中血糖控制在 5.0-11 mmol/L。 术后 术后由于患者尚不能马上恢复正常饮食,因此需要静脉补充加入一定比例胰岛素及
7、氯化钾的葡萄糖液,以满足机体必要的能量需求。为了保持血糖平稳,需要根据血糖监测结果适时调整葡萄糖和胰岛素的比值(葡萄糖 胰岛素 2-5 g1U)。在患者恢复正常饮食以后,可改用皮下胰岛素治疗,伤口愈合后可调整为口服降糖药物治疗。 酮症酸中毒是糖尿患者最常见的急性并发症之一,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救治,目前多采用小剂量胰岛素静脉滴注法,该方法简便、有效、安全,可大大减少低血糖、低血钾及脑水肿的发生率。其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阶段 患者血糖较高( 16.7 mmol/L),可将普通胰岛素加入到生理盐水中静滴,剂量按每小时 4-8 U持续静滴。2 h后复查血糖,如血糖下降小于滴注前水平 30%,则将胰岛
8、素量加倍,如下降大于 30%,则按原量继续滴注直到血糖下降到 13.9 mmol/L左右时改为第二阶段治疗。 第二阶段 当血糖降至 13.9 mmol/L左右时,可将原来生理盐水改为 5%葡萄糖溶液 5%葡萄糖盐水,内加普通胰岛素,葡萄糖与胰岛素之比为 2-41(即每 2-4 g葡萄糖给 1个单位胰岛素),直到血糖降至 11.1 mmol/l左右,酮体转阴时,可过渡到平时治疗。但在停静滴胰岛素前 1 h,应皮下注射一次短效胰岛素(一般 8U)以防血糖反跳。 老年糖尿病患者绝大多数为 2型糖尿病,其自身尚保留有一定的胰岛素分泌功能,再加上老年人往往有肾功能减退,胰岛素经肾脏降解和排泄减少,因此,老年糖尿患者的胰岛素用量不宜过大,否则,很容易发生低血糖,而发生在老年人身上低血糖是非常危险的,可以诱发急性心脑血管事件,导致昏迷乃至死亡。 鉴于老年人对低血糖的感知性低、耐受性差,故对老年糖尿患者的血糖控制标准宜适当放宽,以空腹血糖 7.8 mmol/L,餐后 2 h血糖11.1 mmol/L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