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显意识思维和潜意识思维,北京师范大学 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 何克抗 Hhttp:/ 四、无条件的显、潜意识思维 五、潜意识思维与左右脑机能特异化,一、意识的定义(意识的本质),当代著名思想家丹尼特(D.C.Dennett)认为,“人类的意识大概是最后一个难解的谜。对意识,我们至今如坠五里云雾中,时至今日,意识是唯一常常使最睿智的思想家张口结舌、思维混乱的论题。”在人类已建立的众多概念与范畴体系中,意识是最为混乱的概念之一。在威廉卡尔文的大脑如何思维一书中,就列出了对意识的八种不同理解;在弗朗西斯克里克的惊人的假说-灵魂的科学探索中也介绍了三种基于“黑箱”方法的对意识的界定。国内心理学界与哲学界关
2、于意识问题也发生过热烈的争论。综观国内外多年来在意识问题上的讨论,至今仍是众说纷纭,未能对意识的本质或定义得出一致的认识。,一、意识的定义(意识的本质),1、是一种自我感觉,例如处于内疚状态;2、是能思想、有意愿或有感知觉的标志;3、能感知、能理解或是在一定程度上能调控自己的思维;4、在睡眠或昏迷状态下受到抑制的一种心智机能;5、意识表现为经过深思熟虑以后的措施或行为;6、意识的含义与“注意”或“考虑”相近;7、意识表现为对某种事物的关注或兴趣;8、意识以强烈的感情色彩或明确的想法为标志。,在威廉卡尔文的大脑如何思维一书中,对意识的八种不同理解:,一、意识的定义(意识的本质),1、并非大脑的全
3、部活动都直接与意识有关;2、意识过程有“注意”和“短时记忆”的参与;3、意识中的信息既能进入长时情景记忆, 也能进入运动神经系统以控制随意运动。,在弗朗西斯克里克的惊人的假说灵魂的科学探索一书中基于“黑箱”方法的对意识的三种界定 :,一、意识的定义(意识的本质),1希尔斯特的意识定义 威廉希尔斯特(William Hirst)在其颇有影响的论文意识的认知层面中,把意识定义为:“人们对心理对象(如知觉、表象、或感受)的觉知”。 希尔斯特在用觉知这个词时,其含义包括能够用言语报告这种觉知。他认为“人们不仅能觉知到感觉、表象和感受,同时也能觉知到他们正在体验到它。他们知道他们自己正在看、正在想象和正
4、在感受。任何意识活动都包括对外部世界和心理表象的觉知,还包括自我意识。”,一、意识的定义(意识的本质),2伐伯的意识定义 伐伯(I.B.Farber)等人在其意识与神经科学-哲学与理论问题一文中,从三个层次讨论了意识概念:第一个层次是“意识觉察” 包括感觉觉察、概括性觉察、元认知觉察和 有意识回忆等四种。第二个层次是“较高级的官能” 不仅能被动地感知和觉察信息,还具有 注意、推理和自我控制等较高级的官 能(即还具有能动作用)。第三个层次是“意识状态” 可理解为一个人正在进行的心理活动。,一、意识的定义(意识的本质),3国内心理学界和哲学界关于意识的定义 国内学术界对于意识的主要分歧点是:意识是
5、仅指人类的认识活动,还是包括其它的心理活动。例如,著名心理学家潘菽就认为,“意识是指人的认识活动而言,也就是人的认识活动。”而另一位心理学家胡寄南则认为:“一个人的意识是在社会实践中发展起来的,以思维和语言为核心的,认知、情感和意志的统一心理活动。”尽管有这些分歧,总的说来,和国外相比,取得共识部分要更多一些。关于“意识是认知、情感和意志三者统一”的观点,得到目前国内学术界较广泛的支持。不仅在心理学界而且在哲学界也有不少人持这种观点。 “知”是指人类对客观世界的知识性与理性的追求,它与认知(或认识)的内涵是一致的;“情”指情感,即人类对客观事物的感受和评价,它表现为热爱、仇恨、向往、遗憾、满意
6、、不满以及对自身喜、怒、哀、乐等的心理体验、心理活动;“意”指意志,即人类力图把理想或目标变成行动的决心与毅力。意识作为知、情、意三者的结晶并不等于认知或认识过程,也不同于一般的心理,而是高度理性化的心理。,一、意识的定义(意识的本质),4 国内和国外关于意识定义的主要分歧(1)国内学者把意识等同于意识的对象(把意识视同认知过程或是知、情、意三者的统一),而国外的绝大多数学者(伐伯是少数的例外)则把意识看作是对感知、想象、回忆、思维等心理过程的觉察或觉知(希尔斯特的定义和伐伯的第一层次定义是大体一致的),更高层次的意识则不仅对这类心理过程作出被动的反应(觉察或觉知),还包括对这些心理过程的能动
7、作用,即要起控制或调节作用。(2)国内的意识定义除了认知还包括情感和意志(尽管有些学者不同意这种看法,但不是主流),国外的意识定义(包括第二层次的定义)则只涉及认知范畴。,一、意识的定义(意识的本质),5意识的科学定义 总结和吸收国内外两方面的经验,可以提出比较科学的意识定义如下: “意识是指大脑对认知、情感和意志等心理过程的觉察、调节或控制。” 其中,认知过程具体包括注意、感知、记忆、想象、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等心理操作过程,实际上也就是 “空间结构思维”和“时间逻辑思维”这两大思维过程。这样,我们就可以将上述意识定义转换为下面的更为明确的表述形式: “狭义地说,意识是指大脑对
8、空间结构思维(包括形象思维和直觉思维)和时间逻辑思维的觉察、调节或控制;广义地说,这种觉察、调节或控制的对象还可包括情感和意志等心理过程。”,二、有意识与无意识的判别方法,1、有意识与无意识的判别标志工作记忆的内容 既然意识是人脑对时间逻辑思维和空间结构思维的觉察、调节或控制。要判断是否有意识产生,至少要能“觉察”出思维过程。任何思维过程都离不开四个要素:思维加工材料、思维加工方式、思维加工缓存区和思维加工机制。换言之,只要缺少其中任一要素,思维过程都将因难以进行而不能被觉察出来。因此,如果只是要判别是有意识或无意识即仅局限于觉察思维过程的话,问题就简单得多,因为要觉察出某种思维过程,并不需要
9、去仔细分析四个要素中的每一个要素,只要抓住其中一个最简单又与觉察直接相关的要素就行了这个要素就是“工作记忆” 。这是因为,工作记忆与长时记忆不同,工作记忆中的内容并不长期保留,它只起缓冲存储器作用:在思维加工过程中暂存加工对象和加工结果,加工完成后,其中内容就会很快消失。因此,我们不必考虑思维加工的方式、机制,也不必管思维加工的对象,只需考虑工作记忆中是否有内容,以及工作记忆持续时间的长短就可以觉察出是否有思维过程发生。,二、有意识与无意识的判别方法,2、工作记忆的分类 思维过程涉及两类不同的工作记忆:一类用于存储言语材料(概念),采用言语类编码;另一类用于储存视觉或空间材料,采用表象编码。进
10、一步的研究表明,不仅概念和表象有各自不同的工作记忆,而且表象本身也有两种不同的工作记忆。这是因为,事物的表象有两种:一种是表征事物的基本属性,用于对事物进行识别的表象,一般就称为“属性表象”或“客体表象”;另一种是用于反映事物空间结构关系的表象,一般称之为“空间表象”或“关系表象”。空间表象不包含客体内容的信息,只包含确定客体空间位置或空间结构关系所需的特征信息。这样,我们就有三种不同的工作记忆: 存储言语材料的工作记忆适用于时间逻辑思维; 存储客体表象的工作记忆适用于以客体表象作为加工对象的空间结构思维,即通常所说的形象思维; 存储空间表象的工作记忆适用于以空间表象作为加工对象的空间结构思维
11、,即通常所说的直觉思维;,二、有意识与无意识的判别方法,3、言语工作记忆的定位 根据目前脑科学研究的新进展,布朗大学的布隆斯腾(S.E.Blumstein)指出,言语功能并不是定位在一个狭小的区域上,按传统观念,言语功能只涉及左脑的布洛卡(Broca)区和沃尼科(Wernicke)区,而是广泛地分布于左脑外侧裂周围区域上,并向额叶前部和后部延伸,包括布洛卡区、紧邻脸运动皮层的下额叶和左侧中央前回(但不包括额极和枕极)。其中布洛卡区受损将影响言语表达功能,沃尼科区受损将影响言语理解功能。但是和言语理解与表达有关的加工机制并不仅仅限于这两个区。用于暂存言语材料的工作记忆一般都认为是在“左前额叶”,
12、但具体是在左前额叶中的哪一部位,目前尚未精确定位。据皮特瑞兹(Petrides)等人的意见,倾向于在左前额叶的布洛德曼6区。,二、有意识与无意识的判别方法,4、客体工作记忆的定位 1993年密什根大学心理系的钟尼兹(J.Jonides)等人运用当代研究脑科学的最先进测量技术之一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术( PET技术 ),对客体表象与空间表象的生成过程作了深入研究,得到了关于这两种表象生成机制与工作记忆定位的、富有价值的成果。由于PET是通过发射正电子的同位素作为标记物,将其引入脑内某一局部区域参与已知的生化代谢过程,然后用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将标记物参与代谢过程的代谢率以立体成象形式表达出来,因此
13、具有定位准确、对大脑无损伤,适合于大量被试进行测试的优点。 钟尼兹等人的测试结果如下: 客体表象的生成与加工机制在大脑左半球的颞下回(集中于布洛德曼37区,立体定向坐标为:48,-58,-11)、左半球的顶叶(集中于布洛德曼40区,立体定向坐标为:35,-42,34)和右半球的扣带回前部(集中于布洛德曼32区,立体定向坐标为:-1,14,43);客体工作记忆则在左半球的前额叶皮层(集中于布洛德曼6区,立体定向坐标为:39,3,29)。,二、有意识与无意识的判别方法,5、空间工作记忆的定位 空间表象的生成与加工机制在大脑右半球的枕叶(集中于布洛德曼19区,立体定向坐标为:-30,-76,31)顶
14、叶后部(集中于布洛德曼40区,立体定向坐标为:-42,-40,36)和运动前区(集中于布洛德曼6区,立体定向坐标为:-34,-1,45);空间工作记忆则在右半球的前额叶皮层(集中于布洛德曼47区,立体定向坐标为:-35,19,-2)。 应当说明的是,在上述各组测试结果中,当某一半球有显著激活时,另一半球的相应位置也有激活,只是这种激活未达到统计学上的显著标准而已。 上述结果表明,与客体(属性)表象识别有关的视觉信息加工机制(形象思维)主要在左半球(只有“扣带回前部”不在左半球),客体工作记忆也在左半球;与空间(关系)表象有关的视觉信息加工机制(直觉思维),包括空间工作记忆内在,全都在右半球。,
15、三、显意识思维与潜意识思维的划分标准,1显意识与时间逻辑思维 时间逻辑思维是建立在语言符号序列的基础上,所以具有顺序性、持续性的特点。也就是说,在运用基于语言符号的概念来进行判断、推理时,只能按照词语符号出现的先后顺序一步一步地操作,持续时间往往较长,尤其是在分析处理事物之间的复杂关系时更为突出。总之,在逻辑思维情况下,其工作记忆的持续时间是较长的,加上是按线性、顺序方式工作,每一步骤都很清楚、明确。因此这种思维过程很易于觉察,而且还可以由思维主体将思维过程的每一步骤用言语表述出来-使内隐的心理操作过程变成外显的言语活动。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通常把时间逻辑思维称为“显意识思维”。换言之,显意识思
16、维是指其过程不仅能被觉察还能用言语加以描述的思维;反之,其过程若不能被觉察或不能用言语加以描述的思维皆属潜意识思维,三、显意识思维与潜意识思维的划分标准,显、潜意识与形象思维 空间结构思维的材料是表象,表象又分事物属性表象和空间表象两种。对于事物属性表象的加工,通常是用分析、综合、抽象、概括、联想、想象等方法。每一方法的具体操作过程和用言语概念作思维材料的逻辑思维过程虽然不同,但有类似之处这种思维也能划分出心理操作步骤,故也能用言语描述,因而具有显意识思维的特征。但是由于在空间结构思维的场合,是以完整的表象作为思维加工单位,因而在这种场合,尽管在对表象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想象等过程中,
17、也是按顺序一步一步操作,但由于加工单元少,步骤较简单,所以工作记忆持续时间往往较短,有时在一瞬之间对事物属性表象的分析、综合就已完成。所以有两种情况应该特别注意:,三、显意识思维与潜意识思维的划分标准,显、潜意识与形象思维 (1)在工作记忆持续时间过短,而思维主体又未事先分配注意的情况下,这种短暂的思维过程可能未被觉察,从而成为潜意识思维; (2)在“创造想象”的酝酿阶段,一般也有一段潜意识思维过程。由于创造想象和再造想象不同,它没有现成表象可以利用,要“无中生有”,重新创造出一个前所未有的新表象来,因此在这样的新表象被初步构想出来之前,在工作记忆中将会有一段空白。这段工作记忆为空白的时间,由
18、于缺乏思维加工对象,一般说来思维过程将不能进行,也无法被觉察。更不能用言语描述,所以这是真正的潜意识思维过程。但是,如果这段时间内有时间逻辑思维与之配合的话,这种思维过程就有可能展开,从而使创造想象过程得以完成。,三、显意识思维与潜意识思维的划分标准,3显、潜意识与直觉思维 对于空间表象的加工,和对事物属性表象的加工相比又有许多新的特点。除了是用完整表象作为思维加工单位,这一点与事物属性表象的加工有共性以外,其他方面皆与对事物属性表象的加工不同。它不是线形、顺序的慢节奏加工,而是在整体综合、直观透视基础上快速作出的直觉判断。所以我们把这种思维称之为“直觉思维”。 直觉思维通常有两种:简单直觉思
19、维与复杂直觉思维。简单直觉思维的加工对象是与空间视觉定位有关的空间位置表象,即上面所述的空间表象;复杂直觉思维的加工对象则是用来描述复杂事物之间结构关系的“关系表象” 。在空间视觉定位情况下,工作记忆内必有关于客体位置的初始特征值,以便根据这些特征值由思维加工机制确定客体的空间位置;而在判断、处理复杂事物关系的情况下,由于事物之间隐含的复杂关系是有待发现的,所以在工作记忆中将不会有初始值。这是两种直觉思维的很大不同之处。,三、显意识思维与潜意识思维的划分标准,3显、潜意识与直觉思维 由以上分析可见,以空间表象作为加工对象的空间结构思维,由于其特点是整体把握、直观透视、空间整合基础上进行的快速立
20、体思维,其工作记忆必然短暂,因而这种思维过程难以觉察,往往表现为“潜意识思维”。尤其是在复杂直觉思维中,由于事物之间复杂的内在关系一时很难把握住,甚至经过较长时间思索也找不到这种关系。这时将会出现和创造想象过程中的类似现象有一段时间工作记忆的内容为空白。可见复杂的直觉思维是和创造想象一样的真正的潜意识过程。,四、无条件的显、潜意识思维,根据以上各种不同情况,可归纳出下列结论: * 时间逻辑思维是无条件的显意识思维,形象思维一般来说也属显意识思维; * 复杂直觉思维和创造想象皆属无条件的潜意识思维; * 形象思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是潜意识思维,简单直觉思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是显意识思维; 由于音乐、
21、绘画和文学创作这类创造性活动主要取决于“创造想象”和“时间逻辑思维”的结合,而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理论探索这类创造性活动则主要取决于“复杂直觉思维”和“时间逻辑思维”的结合,而创造想象和复杂直觉思维皆属无条件的潜意识思维,时间逻辑思维则是无条件显意识思维。可见,对于创造性思维来说,真正具有决定意义的是无条件的显意识思维和无条件的潜意识思维。,五、潜意识思维与左右脑机能特异化,现有各种创造性思维推理模型的主要优点是,认识到显意识思维与潜意识思维的相互作用是产生创造性思维的关键;其主要缺陷则是,简单地把显意识思维归结为左脑机能,把潜意识思维归结为右脑机能。这种说法不仅无助于阐明显意识思维和潜意识思
22、维的本质,而且会使我们无法弄清楚两种思维相互作用的真正机制,当然也就无法弄清楚创造性思维发生的真正机制。多年来,创造性思维被蒙上重重迷雾和神秘色彩,与上述左、右脑机能“特异化”(或“一侧化”)观点实在有很大的关系。下面我们就让我们认真地来分析一下这种观点。 1、左右脑机能“特异化理论”的由来; 2、当代脑科学研究新进展对特异化理论提出的挑战; 3、左右脑机能特异化与创造性思维理论。,五、潜意识思维与左右脑机能特异化,1、左右脑机能“特异化理论”的由来 (1)首例胼胝体切开手术与“裂脑人” (2)列维等人文章的误导与特异化理论的形成 (3)特异化理论的基本内容 (4)伽赞尼伽对特异化理论的批判,
23、五、潜意识思维与左右脑机能特异化,1、左右脑机能“特异化理论”的由来 (1)首例胼胝体切开手术与“裂脑人” 1962年一位48岁的美国老兵患了严重的癫痫病,病人尚未从一次抽搐中恢复过来,又一次抽搐便已来临。他的医生作了一次大胆的手术:通过切开胼胝体来割断左、右脑之间的联系,以减轻病人的痛苦。他们把这种手术称为裂脑术。手术的效果很好,不仅减轻了抽搐,甚至病人被完全治愈了。加州理工学院的斯佩里(Roger Sperry)教授和他的助手伽赞尼伽以及迈尔斯等人,抓住这个难得的机会,对这位病人作了深入的研究。伽赞尼伽还设计了专门用于测试裂脑人左、右脑之间联系的仪器。结果发现:当把一束光刺激只投射到病人的
24、左视野(即只让右脑看见,而左脑看不见)时,尽管病人用左手按键对刺激作出了反应,可是他却说什么也没看见。由于病人已用左手按键确认,表明他的右脑确已看到了光刺激。但是由于左脑并未看到,所以它控制言语中枢作出否定的回答。这就是裂脑人有两个分离的意识系统被首次发现的过程。以后斯佩里等人又继续对这一现象作了长达5年多的研究,结果都证明了这种奇异状态的存在:“人的大脑两半球被分离之后,每一半球似乎都可以在另一半球的意识范围之外发挥其功能,每一半球都可以学习、记忆、表露情感和执行有计划的行动。”这一重大发现导致斯佩里获得1981年度的诺贝尔医学奖。,五、潜意识思维与左右脑机能特异化,1、左右脑机能“特异化理
25、论”的由来 (2)列维等人文章的误导与特异化理论的形成 遗憾的是,这一重要发现后来被作了不很恰当的宣传,造成一些不良影响。1972年由列维(Levy)、特热沃森(Trevarthen)和斯佩里等三人在“大脑”(Brain)杂志上发表了一篇影响很大文章。列维等人在这篇文章中提出的基本观点是:“右脑倾向加工整体性刺激,左脑趋向处理分析性作业”。加工整体性刺激,通常是指对空间表象的加工,处理分析性作业是指运用言语概念进行逻辑分析。所以,列维等人文章的基本观点只是强调“右脑有空间优势,左脑有言语分析优势”,这种观点本来没有错,是有科学根据的。但是一些不很严肃的学者却在没有进行认真实验研究的前提下,将这
26、一观点,按照他们自己的主观臆想或猜测(对左、右脑技能特异化的猜测),加以任意扩展和发挥,并最终发展成为一个关于大脑左、右两半球有截然不同思维加工方式的“特异化”(也叫“一侧化”)理论。,五、潜意识思维与左右脑机能特异化,左半球主管言语、分析、逻辑、推理、数学、顺序等方面的言语类信息加工,右半球主管韵律、节奏、绘画、视觉、空间等非言语类信息的加工;显意识思维在左脑,潜意识思维在右脑;创造性思维的发生取决于潜意识思维与显意识思维的结合,也 就是取决于具有上述特异化分工特征的左、右脑机能的结合;传统学校一贯只重视左脑教育, 而忽视右脑教育,因此结论是: 要培养创造性思维和创造型人材就要大力发展右脑教
27、育。 关于左、右脑机能特异化的理论,在国内外许多文献都可看到。尽管各自的表述形式不完全相同,但其实质是一致的,基本上都包括有上面几层意思。,1、左右脑机能“特异化理论”的由来 (3)特异化理论的基本内容,五、潜意识思维与左右脑机能特异化,1、左右脑机能“特异化理论”的由来 (4)伽赞尼伽对特异化理论的批判 “特异化理论”是在列维等人文章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自八十年代开始,十多年来几乎没有人怀疑过该理论的科学性。不仅广大群众长期受到影响,就是在学术界也普遍接受这种理论观点。目前各种创造性思维理论模型所存在的主要缺陷把显意识思维与潜意识思维相互作用简单地归结为特异化后的左右脑相互作用就是上述错误观
28、点影响的具体体现。直到1995年伽赞尼伽才首次对特异化理论提出尖锐的批评,他认为将左、右脑机能简单划分的作法“是用众所周知事实引出用虚构形式表述的左、右半球功能。”一针见血地指出这种理论是虚构的,并无科学根据。他还指出:“新的研究与观察资料,已对脑半球功能和两个意识系统作简单划分的观点提出了挑战。”,五、潜意识思维与左右脑机能特异化,2、当代脑科学研究新进展对特异化理论 提出的挑战 (1)列维文章的基本观点及其科学性 (2)特异化理论对列维观点的继承与扩展,五、潜意识思维与左右脑机能特异化,2、当代脑科学研究新进展对特异化理论提出的挑战 (1)列维文章的基本观点及其科学性 右脑倾向整体性加工
29、关于“右脑倾向整体性刺激”的这一观点,并不完全正确。因为整体性刺激就是以表象作为思维材料的情况,也就是指空间结构思维,而空间结构思维包括直觉思维和形象思维这两种不同类型的整体加工。Jonides等人的测量结果已经证明这两种整体加工并非都在右脑。 左脑倾向处理言语分析性作业 目前关于言语信息加工机制在大脑皮层区的定位问题,还为看到有象空间视觉信息加工那样准确的定位报道,只是发现了许多新的与言语功能有关的皮层区。从多数人群来看,也还没发现有不利于“左脑有言语分析优势”的证据。 除此以外,斯特隆斯沃(Karin Stromswold)根据神经解剖学,以及用计算机X线判断层成象(MRI)技术对有语言缺
30、陷儿童进行扫描所得到的证据,也可为“左脑有言语分析优势”提供佐证。,五、潜意识思维与左右脑机能特异化,2、当代脑科学研究新进展对特异化理论提出的挑战 (2)特异化理论对列维观点的继承与扩展 把右脑对空间位置加工的优势扩展为对所有视觉信息的加工优势 这种不适当扩展将造成两方面的后果: 第一,把形象思维误认为是右脑的优势; 第二,把音乐、绘画(包括雕刻)等艺术领域的优势统统划归右脑。 把左脑在语言分析方面的优势扩展为整个语言功能优势 言语分析是指运用词语表示的概念进行逻辑分析的过程。 列维等人的文章只肯定左脑在言语分析方面有优势,并未把判断、推理(推理是在判断基础上实现的更高级逻辑思维过程)方面的
31、言语优势也包括在内。“特异化”论者未经实验证实,就将左脑在这一方面的优势加以扩展,其结果可能对,也可能错,至少令人怀疑。 反例1: 反例2: 反例3:,五、潜意识思维与左右脑机能特异化,3、左右脑机能特异化与创造性思维理论 (1)左右脑机能特异化的相对性 (2)按左右脑机能特异化的简单分工所形成的 创造性思维理论 (3)按左右脑机能的非简单化分工所形成的 创造性思维理论 (4)结论,五、潜意识思维与左右脑机能特异化,3、左右脑机能特异化与创造性思维理论 (1)左右脑机能特异化的相对性 研究结果表明,就多数人而言(对右利手者约有70%),左、右脑机能大体上是按非简单化的分工,而对少数人而言,这种
32、分工则恰好相反(即有些的言语分析和形象思维优势在右脑,空间直觉思维优势则在左脑),另外,还有一些人的左、右脑分工大体平衡(不具有“一侧化优势”)。对于右利手者而言,这后面的两部分人加起来约占30%左右。,五、潜意识思维与左右脑机能特异化,3、左右脑机能特异化与创造性思维理论 (2)按左右脑机能特异化的简单分工所形成的 创造性思维理论,五、潜意识思维与左右脑机能特异化,3、左右脑机能特异化与创造性思维理论 (3)按左右脑机能的非简单化分工所形成的 创造性思维理论,五、潜意识思维与左右脑机能特异化,3、左右脑机能特异化与创造性思维理论 (4)结论 由于上面已经证明特异化理论的简单分工是不符合大脑实际的,所以上面的第一种推论不可能成立,只有第二种推论才有可能。但是这时,左脑却同时具有显意识思维和潜意识思维。可见,像原来的那些创造性思维理论那样,只要是显意识思维就归结为左脑,只要是潜意识思维就一律归结为右脑是没有根据的。这样做既无助于阐明两种思维相互作用的本质,更不能帮助我们揭示创造性思维的发生机制,甚至还可能把我们引入迷途。所以,我们必须彻底摈弃这种“特异化”理论,另辟蹊径去探明这两种思维相互作用的实质,然后在此基础上去建构我们新的创造性思维理论及模型。,END 北京师范大学 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 何克抗 H http:/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