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MSTP 标准化进程和技术发展 (2006-3-8)本文关键字: LAN 宽带 VPN QoS LMDS 以太网 无线接入 城域网 MPLS SDH WDM ATM 802.3 IEEE 摘要:多业务传送节点(MSTP)技术作为近年来城域传送网技术的发展重点,在近 5 年时间内取得了巨大的进步,MSTP 的标准化进程随着技术发展,也取得了较多成果。 MSTP 技术从初期的对透传和二层交换的要求,发展到对内嵌弹性分组环(RPR)和进一步的对内嵌MPLS 的要求,还制订了相关的测试方案。文章详细介绍了 MSTP 的标准化成果和未来的工作重点,并对技术发展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关键词:城域传送网;SDH
2、;MSTP;标准化;以太网 1 概述近年来城域传送网建设方兴未艾,随着通信网络运营商的竞争重点从骨干网转向城域网,建立高效经济的支持多业务的城域传送网已经成为运营商的共同目标,多种新技术层出不穷。城域光传送网的主要技术包括同步数字体系(SDH) 、以 SDH 为基础的多业务传送节点(MSTP)、城域波分复用 (WDM)环网、粗波分复用(CWDM) 以及弹性分组环(RPR) ;城域宽带无线接入技术主要有本地多点分配业务( LMDS)、自由空间光通信 (FSO)。目前在城域传送网中解决多业务传输最有生命力,技术更新最快的就是 MSTP 技术,它主要适用于现有的城域传送网,解决时分复用(TDM)业务
3、远大于 IP 业务的承载需求。MSTP 对传统的 SDH 设备进行了改进,具有在 SDH 帧格式中提供不同颗粒的多种业务、多种协议的接入、汇聚和传输能力,是目前城域传送网最主要的实现方式之一。MSTP 最大特点体现在对以太网业务的处理上:初期的 MSTP 具有以太网透传功能,当时设备具有较好的带宽保证特性和安全性,但带宽利用率较低,组网灵活性不够;随着业务需求和技术发展,MSTP 逐渐具备二层交换功能,可实现基于以太网链路层的数据帧交换,提供了更大的组网灵活性,适合于用户数量多但业务量小且带宽动态变化的以太网业务接入。现阶段 MSTP 技术的主要特征是引入了中间的智能适配层,可支持多点到多点的
4、连接,具有可扩展性,支持用户隔离和带宽共享,支持服务质量(QoS) 、服务等级协议(SLA) 增强、阻塞控制以及公平接入。从目前的技术发展来看,中间的智能适配层主要有多协议标签交换(MPLS)和弹性分组环(RPR)两种。内嵌 RPR 的 MSTP 设备使得 MSTP 设备具有 RPR 的特点,RPR 技术不仅能有效地支持环形拓扑结构及其快速恢复,同时具备数据传输的高效、简单和低成本等典型以太网特性。内嵌 MPLS 的 MSTP 是目前被业界非常看好的一个发展趋势, MPLS 不仅可以作为以太网的业务适配层,还可作为以太网业务的控制层,其面向连接的接入控制特征能够提供基于全网的流量工程,从整体上
5、提高了 MSTP 系统的流量均衡能力。MPLS 将为以太网业务服务质量、服务等级能力的增强和网络资源优化利用提供很好的支持。MSTP 技术的标准化也经历了类似的发展,从初期的 MSTP 技术要求中对透传和二层交换等的规范,发展到对内嵌 RPR 的 MSTP 的要求和进一步的内嵌 MPLS 的 MSTP 的要求,同时还制订了相关的测试方法,并进一步关注互联互通、业务和智能等方面的发展。2 MSTP 标准化进程MSTP 技术的标准化是从 2002 年开始的,当时 MSTP 设备还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大多支持以太网透传功能,小部分支持以太网的二层交换功能,对于 ATM 功能的支持也有限。2002 年
6、,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启动了基于 SDH 的多业务传送节点(MSTP)技术要求内嵌 RPR 功能部分的制订工作,于 2003 年完成了该标准和相关的测试方法。2004 年,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启动了基于 SDH 的多业务传送节点(MSTP)技术要求内嵌 MPLS 功能部分的制订工作,于 2005 年完成了该标准,相关的测试方法已经立项,正在进展当中。目前已经发布的 MSTP 标准有:基于 SDH 的多业务传送节点技术要求 1。 基于 SDH 的多业务传送节点测试方法 2。 基于 SDH 的多业务传送节点 (MSTP)技术要求内嵌 RPR 功能部分3。 基于 SDH 的多业务传送节点 (MSTP)测
7、试方法内嵌 RPR 功能部分4。 2.1 MSTP 技术要求2002 年发布的 基于 SDH 的多业务传送节点技术要求是第一个关于 MSTP 的技术标准,规定了节点的基本功能、接口特性、性能参数和指标、保护倒换、网络管理等方面的要求。标准中所定义的基于 SDH 的多业务传送节点是指基于 SDH 平台,同时实现 TDM、ATM 、以太网等业务的接入、处理和传送,提供统一网管的多业务节点。基于 SDH 的多业务传送节点除应具有标准 SDH 传送节点所具有的功能外,还应具有以下主要功能特征:具有 TDM 业务、ATM 业务或以太网业务的接入功能;具有 TDM 业务、ATM 业务或以太网业务的传送功能
8、,包括点到点的透明传送功能;具有 ATM 业务或以太网业务的带宽统计复用功能;具有 ATM 业务或以太网业务映射到 SDH 虚容器的指配功能。基于 SDH 的多业务传送节点基本功能模型如图 1 所示。鉴于当时的设备和技术现状,标准规定了以太网透传功能为 MSTP 设备必须支持的功能,其他以太网功能如以太网二层交换、以太环网等都作为可选项,以太网数据帧的封装协议有GFP、PPP 和 LAPS3 种协议可选, ATM 功能和以太网功能任选其一(在以太网业务较多的情况下,一般 ATM 功能作为可选项 )。基于 SDH 的多业务传送节点测试方法在技术要求的基础上,对所有的可选和必选功能都规范了详细的测
9、试方法。该标准在 MSTP 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为初期的 MSTP 生产、建设和测试等提供了主要的技术依据。目前随着技术的发展,MSTP 对于以太网功能的支持越来越强,MSTP 设备已经能够支持其中大多数选项功能。2.2 内嵌 RPR 的 MSTP近年来 IEEE 标准组织成立了 IEEE 802.17 组,制订弹性分组环(RPR)MAC 标准,该MAC 能够通过桥接承载以太网业务,并且该 MAC 能够封装后在 SDH 上传送。IEEE 802.17 MAC 具有双向环形拓扑、50 ms 环保护能力、业务分类能力,能够支持实时、近实时业务以及传统的尽力而为业务,并且在低等级业务时
10、能够实现环上各节点的环业务量加权公平排队。鉴于IEEE 802.17 MAC 的以上优点,有必要在基于 SDH 的多业务传送节点设备中引入 RPR 技术。基于 SDH 的多业务传送节点技术要求 内嵌 RPR 功能部分标准在这种大背景下开始制订,规定了基于 SDH 的 MSTP 设备上实现 RPR 功能的总体技术要求,包括节点的基本功能、接口特性、性能参数和指标、保护倒换、网络管理等方面的要求。适用于实现 RPR 功能,提供统一网管的 MSTP 设备。直接接入或经过汇聚的以太网业务映射到 RPR MAC 层时,应采用IEEE 802.17 中定义的传送方式,实现对 IEEE 802.3 MAC
11、帧的透明传送;应支持 IEEE 802.3 MAC 和 IEEE 802.17 RPR MAC 之间的桥接处理功能,桥接处理遵循 IEEE 802.1d 或其他方式;RPR MAC 层必须符合 IEEE 802.17 标准的规定,包括 RPR MAC 帧结构、RPR MAC 层控制功能,相关的技术细节参考 IEEE 802.17,同时可采用虚容器(VC) 级联通道作为RPR 环路的传送通道。内嵌 RPR 的 MSTP 的功能框图如图 2 所示。在内嵌 RPR 的基于 SDH 的多业务传送节点技术要求的基础上,信息产业部还制订并发布了相应的节点测试方法。2.3 内嵌 MPLS 的 MSTP为了支
12、持新兴的以太网业务,需要在以太网和 SDH 间引入一个中间的智能适配层来处理以太网业务的 QoS 要求,MPLS 技术便应运而生。它既融合 IP 和 ATM 技术的优势,又能克服它们各自的缺陷,满足了快速发展的用户需求。MPLS 技术主要是在以太网和 SDH 间引入一个中间智能适配层,来将以太网的业务要求适配、映射到 SDH 通道上,它采用 GFP 高速封装协议,同时支持虚级联和 LCAS 以及新兴的以太网业务。内嵌 MPLS 的 MSTP 的功能框图如图 3 所示。基于 SDH 的多业务传送节点技术要求 内嵌 MPLS 功能部分规定了基于 SDH 的MSTP 设备上实现内嵌 MPLS 功能的
13、总体技术要求,包括 MSTP 的功能模型、功能要求、控制面功能、数据面功能、接口特性、性能参数和指标、保护倒换、网络管理方面的要求。适用于SDH 设备上实现内嵌 MPLS 功能,提供以太网业务端到端的 QoS 处理、二层 VPN 以太网业务,同时提供统一网管的 MSTP,可以提供端到端的 QoS、VLAN 扩展、业务隔离、比 VC-12 更小的业务颗粒及新型的以太网业务二层 VPN;另一方面,MPLS 技术可以和 RPR 技术结合,很好地弥补 RPR 缺少业务隔离,只能单环组网的缺陷。在内嵌 MPLS 的基于 SDH 的 MSTP 技术要求的基础上,相应的测试方法已经立项,正在制订。2.4 其
14、他相关标准随着 MSTP 技术标准逐步推进,相关的配套技术标准也进一步启动。目前已经完成报批的技术标准有通用成帧规程(GFP)技术要求,规定了 GFP,内容包括 GFP 的帧格式、客户帧到GFP 的映射过程, GFP 的互通、性能和管理。 GFP 将各种客户信号的可变长的净荷封装到 ITU-T G.707 和 G.709 分别定义的 SDH 和 OTN 信号格式。目前已经征求意见的技术标准有SDH 虚级联及链路容量调整机制技术要求,规定了 SDH VC 虚级联以及基于虚级联的链路容量调整机制(LCAS)的技术要求,主要包括相邻级联和虚级联的定义及其转换、LCAS 的基本方法、LCAS 控制包定
15、义、LCAS 基本操作过程、LCAS 和非 LCAS 的互通、性能要求以及管理要求等。随着 MSTP 技术要求的逐步完善,已经立项拟在明年进一步完成基于 SDH 的多业务传送节点技术要求互联互通部分和基于 SDH 的多业务传送节点测试方法 互联互通部分。同时从传送网承载以太网的角度,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也立项开展了传送网承载以太网技术要求的研究,拟在网络分层结构、以太网 UNI 和 NNI 接口、设备功能模块特性、OAM 功能要求和业务框架等方面展开进一步的研究。3 结束语MSTP 技术经过近 5 年的发展,已经从初期支持以太网透传业务,发展到二层交换,并增加了对中间适配层的支持,相关的技术标准
16、与设备开发同步或略有超前,对设备研发、工程建设和相关测试提供了较完善的技术依据。从技术发展的角度来看,MSTP 逐步开始引入控制平面,向智能的 MSTP 逐渐过渡。但是MSTP 技术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如何与业务结合,使其真正发挥在网络中的功能,得以更广泛的应用。标准化组织也正在开展这些方面的研究工作,相信随着技术和标准的逐步完善和发展,MSTP 技术和设备会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4 参考文献1 YD/T 1238-2002, 基于 SDH 的多业务传送节点技术要求 S.2 YD/T 1276-2003, 基于 SDH 的多业务传送节点测试方法 S.3 YD/T 1345-2005, 基于 SDH 的多业务传送节点(MSTP)技术要求内嵌 RPR 功能部分 S.4 YD/T 1346-2005, 基于 SDH 的多业务传送节点(MSTP)测试方法内嵌 RPR 功能部分 S.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