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n 蚌埠医学院诊断学教研室一、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的临床应用n 1、确定诊断某些造血系统或非造血系统疾病;n 2、辅助诊断某些造血系统疾病 ;n 3、作为鉴别诊断的应用 。n 注: 由于凝血因子缺乏而有严重出血者如血友病、骨髓穿刺检查应列为禁忌。 二、血细胞的生成、发育规律及正常形态学特征n (一)血细胞的生成 n 目前认为,所有血细胞均起源于共同的造血干细胞。造血干细胞是造血组织中一类目前尚无形态学特征描述的功能细胞。其功能特点为: 具有高度自我更新的能力; 具有多向分化的能力。n 血细胞的生成过程可划分为三个连续的阶段,即造血干细胞、造血祖细胞和形态学上可辨认的各系原始幼稚
2、细胞阶段,然后进一步成熟为具有特定功能的各系血细胞。n (二)血细胞发育过程中形态学演变的一般规律 n 1、细胞大小及外形n ( 1)大小:从原始细胞到成熟细胞,胞体由大逐渐变小。但巨核细胞则与此相反。n ( 2)外形:红细胞系始终呈圆形,粒细胞和淋巴细胞系保持圆形或椭圆形不变;单核细胞系和巨核细胞系则均由圆形或椭圆形变为不规则形。n 2、核质比例( N/C) 胞核逐渐缩小(巨核细胞例外),胞质量逐渐增多,由核大质少变为核小质多。n 3、细胞核n ( 1)大小:由大变小,巨核细胞的胞核则由小明显变大。n ( 2)核形:幼红细胞胞核始终呈圆形,核逐渐缩小,核染质固缩,最后脱核而消失,成熟红细胞无
3、细胞核;粒细胞系原始及早幼粒细胞阶段呈圆形或椭圆形,随着细胞成熟,胞核的一侧逐渐凹陷,最后形成分叶状。n ( 3)核位置:居中,常偏位,侧着边。n ( 4)核染色质:结构由细致疏松逐渐凝集变为紧密粗糙,着色则由浅变深。n ( 5)核膜:由不明显到明显。n ( 6)核仁:由清晰可见到消失。n 4、细胞质n ( 1)胞质量:一般由少逐渐增多,淋巴细胞例外。n ( 2)着色。n ( 3)颗粒:多从无到有,从非特异性颗粒到特异性颗粒。n ( 4)空泡:正常情况下,浆细胞胞质中可见小空泡,其他细胞系列中一般无空泡,出现空泡多由于细胞退行性变。三、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的内容和方法n (一)低倍镜检查n 1、
4、确定骨髓标本的取材和涂片制作是否满意n 2、判断骨髓增生生程度:一般常直接在低倍镜下观察有核细胞与成熟红细胞之间的比例,骨髓增生程度通常采用五级法分级。n 3、观察巨核细胞 先在低倍镜下观察巨核细胞的数量,低倍镜下见到巨核细胞后,即转换油浸镜观察,进行分类计数,并注意观察巨核细胞及血小板的形态有无异常,至少观察 30个以上的巨核细胞。n 4、注意有无异常细胞 尤其应在涂片尾部、边缘及骨髓小粒周围注意观察,发现这些可疑异常细胞,然后再在油浸镜下观察加以确认。n (二)油浸镜检查n 1、有核细胞分类计数 在油浸镜下连续分类计数 200个或 500个有核细胞,按细胞的不同系列和不同的发育阶段分别计数
5、。其不同发育阶段细胞分别占有核细胞总数的百分数,再累计粒细胞系总数和幼红细胞总数,计算粒红比例( G: E)。 巨核细胞另行单独计数,故不计入;分裂型细胞、退化或破碎细胞在分类计数时也不计入。n 2、观察细胞形态 仔细观察各系列细胞的形态有无异常,并注意有无特殊的异常细胞出现。n (三)检查结果的分析n 1、骨髓增生程度n ( 1)增生极度活跃(有核细胞量显著增多):反映骨髓造血功能亢进,常见于白血病。n ( 2)增生明显活跃(有核细胞量增多):反映骨髓造血功能旺盛,见于各种增生性贫血。n ( 3)增生活跃(有核细胞中等量):反映骨髓造血功能基本正常,见于正常人骨髓象。n ( 4)增生减低(有核细胞量减少):反映骨髓造血功能减低,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慢性型)。n ( 5)增生明显减低(有核细胞量显著减少):反映骨髓造血功能衰竭,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