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2 ,大小:54KB ,
资源ID:3864129      下载积分:20 文钱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省得不是一点点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enke99.com/d-386412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长角苗礼俗服饰考察.doc)为本站会员(hw****26)主动上传,文客久久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文客久久(发送邮件至hr@wenke99.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长角苗礼俗服饰考察.doc

1、长角苗礼俗服饰考察安丽哲(中国艺术研究院,北京,100029)摘 要:围绕人生大事而进行的的人生礼俗最为丰富和完善. 一个社会人通过礼俗仪式拥有了一个新的社会身份,且这种新的身份被整个群体所接受。在这些仪式中,服饰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本文着重考察了贵州西北部六枝特区长角苗人生中的三大仪礼习俗,即成年礼俗、婚姻礼俗和丧葬礼俗及这些礼俗中所涉及的服饰。关键词:苗族;民族服饰;礼俗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838(2010)02-民俗学研究表明,在众多礼仪习俗之中,要数围绕人生大事而进行的人生礼俗最为丰富和完善,诸如出生洗礼、成人冠礼、婚嫁喜礼、生日寿礼、死丧葬礼等。这些礼俗

2、将人从出生,成长,步入社会,衰老,死亡的整个过程划分开来,使一个社会人通过这些仪式拥有了一个新的社会身份,且这种新的身份被整个群体所接受。在这些仪式中,服饰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这正如华梅谈服饰文化一文中提到的“服饰作为最普遍直接的外显形式,成了保持社会有序的工具” 。 1(243)本文主要介绍长角苗人生中的三大仪礼习俗,即成年礼俗、婚姻礼俗和丧葬礼俗及这些礼俗中所涉及的服饰。由于长角苗的生辰习俗非常简化且此阶段服饰并无特殊,在此略过。一 、成年礼中的服饰“成年礼”又称“成丁礼” “成人礼” 等。是“为达到性成熟或法定成年期的少年举行的一种仪式,以此确认其成年,接纳为社会的正式成员,或一种宗教

3、团体的成员” 。 2(318)这是一种极为普遍的文化现象,曾“毫不例外地在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存在过” 。 3(3)长角苗人的成年仪式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其一性的允诺。性的成熟是人成熟的重要标志,因而许多成年礼仪都与此相关。表现在长角苗的生活中为“跳花坡”习俗,在每年正月初四到十四,达到年龄的男青年(一般为 16 岁)到各个寨子串寨,而每个寨的适龄女青年们(一般为 13 岁)会集中在一家或几家,围着炉火等候他们的到来,当他们到达门口,双方会隔着门缝进行对歌比赛见图 1。若女方对歌输了,就请男方进来烤火、聊天,并留下吃饭;若男方输了就会受到羞辱,只能离开并赶到下一个寨子。留下的男青年

4、会在女方家居住到正月十四或者十五。期间,男女双方白天在附近的山坡上对歌,产生感情的晚上去”晒月亮” ,即进行交媾。整个活动称为“跳花坡” ,如今将初十定为“跳花节” 。其二是是外部形象标志的改变。我国仍有一些少数民族至今保留着古老的成年礼俗。通过换服装配饰,或者改变发型作为开始成年人生活的标志。如水宁纳西族母系社会残余的成年礼,就是给进入成年期的男子行穿“裤子礼” ,女子行穿“裙子礼” ,由亲友宾客观礼,承认他们进入成年。举行了这种仪式之后,就表明这些青年男女童年已过,可以公开参加各种生产和社会活动了。长角苗男性同样是以换装来代表自己步入成年。每个长角苗男性的母亲和姐妹为其成人缝制了的全套的传

5、统服装及配饰,包括:内包头巾、外包头巾、对襟蓝色长衫及大褂、白色麻布裙裤、白麻线围腰、刺绣围腰、两对白底刺绣腰帕、白色羊毛毡裹腿、手电筒套、伞套、白色麻线背包组成。换上了这身衣服就标志着其已成人,可以参加当年的走寨活动了。而长角苗女性则是以配饰作为成人的标志。饰物也是成年的一种标志。青海地区的藏族,姑娘长到 15 岁时要举行戴敦仪式。这种仪式一般在农历正月初三举行,要改变发式,佩戴首饰。这一天,姑娘要早早起床,用掺有牛奶的“净水”洗梳一番,然后穿上鲜艳的藏袍,系上彩腰带。母亲为她解开头上的童辫,精心梳理起成人发式,并在女儿的背后挂上一个被称为“引敦”的两条缀满银饰的饰物。经过如此一番打扮之后,

6、姑娘便拥有了恋爱和结婚的权力。 4(64)长角苗少女在十三岁左右,她们的母亲会为其准备青黑色毡围和白色羊毛毡裹腿,用以取代儿童阶段的围兜,作为她们已成年的标志。儿童围兜,虽然在形制上十分接近大人的黑色毡围,但制作材料是棉布而非毛毡,上面布满红色刺绣纹样,且此围兜的后面还有像尾巴一样的两到三条刺绣带子见图 2。在每年的大年初一,女孩子只要穿上这全套崭新的服饰,将意味着她是一位成年女性了,就可以参加走寨、跳花坡等传统婚恋活动了。长角苗人是以服饰的改变来使得受礼者接受并且使得社会承认其为“成熟的人”这个身份。这是通过改变外部形象来改变一个人的社会角色的标志。二 、婚嫁礼俗中的服饰婚嫁通常被视为人生重

7、大的转折点,婚嫁礼俗也因此被认为是人生仪礼中最重要的礼俗。中国古代婚姻礼仪讲究“六礼” ,即从议婚至完婚过程中的六种礼节,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这一娶亲程式,周代即已确立,最早见于礼记昏义 。经过春秋战国时期的逐步完善逐渐成为汉民族的习俗,经几千年流行不衰,时至今日,许多汉族偏远地区以及部分少数民族地区,仍然按“六礼”中的程序娶妻嫁女。正如那句古话,:“礼之不存,求诸四夷” 。长角苗的传统婚俗即是如此,隆重而复杂。其主要的仪礼程序主要有“五礼”: 5(155)(一)纳采六礼之首礼。确定恋爱关系的青年男女,在征得双方父母同意之后,男方即请媒人带一只公鸡和一只母鸡到女方家说亲,行

8、纳“采择之礼” 。女方家则把大门关闭,媒人要与女方长辈通过对话,达成协议,才能进女方家,男方求亲人进入房屋之后,要立即给女方家所有的在座的长辈分别磕头。接着男女双方的媒人进行谈判。讲定礼金。(二)纳征亦称纳成、纳币。就是男方向女方送聘礼。 礼记昏义孔颖达疏:“纳征者,纳聘财也。征,成也。先纳聘财而后婚成。 ” 6()男方是在纳吉得知女方允婚后才可行纳征礼的。历代纳征的礼物各有定制,民间多用首饰、细帛等项为女行聘,谓之纳币,后演变为彩礼。长角苗双方家庭经常在这个问题上经历长长的“拉锯战” ,小则一天,多则三五天。男方父母首先要请一个能说会道的没人提着酒鸡鸭到女方家送彩礼。彩礼是娘家人的面子,彩礼

9、越多越表明姑娘人品越好,手越巧。双方讨价还价,直到男家将彩礼如数交给女家,女方父母才会同意进行下一步杀鸡待客。 7(91)(三)纳吉若女方杀鸡摆酒待客后,会用鸡骨来卜卦, “合”表示吉利,女方家就同意了这门亲事。这在长角苗的结婚酒令歌里有反映: “ 姑娘在的时候吃的是父母的饭,下的是父母的菜,她长这么大,都没有人喜欢过她,直到今天才来了一个小伙子,说要她去作新娘,哟姑娘在的时候吃的是父母的饭,穿的是父母的衣服,她长这么大,都没有人喜欢过她,直到今天才来了一个小伙子,说要跟她订婚,哟姑娘的母亲听了之后,很高兴的拿来一壶酒,宰了一对鸡,放在桌子上,吃完鸡肉看鸡卦。鸡卦的每筹都非常好,于是这门亲事就

10、定下来拉,让这个姑娘也快要有一个家拉。哟姑娘的母亲听了之后,很高兴的拿来一壶酒,宰了一对鸡,放在桌子上,吃完鸡肉看鸡卦。鸡卦的每筹都十分好,于是这门亲事就定下来拉,让这个姑娘也快要有一个归宿拉。哟姑娘的父母作的饭菜她不想吃,于是就要让她与这个小伙子带到路上去吃,女的走到半路要吃饭,男的要歇下来抽烟。别人到半路,歇下来的时候,都是满脸笑容,但是这个姑娘歇下来的时候激动的泪流满面。哟姑娘的父母作的饭菜她不想吃,于是就要让她与这个小伙子带到路上去吃,女的走到半路要吃饭,男的要歇下来抽烟。别人到半路,歇下来的时候,都是满脸笑容,但是这个姑娘歇下来的时候想起这么多年都没有人喜欢过她,今天以后她也有了自己

11、的家,就像一朵花一样长在那丛林中,开的如此灿烂。兹哟一要。 ”郑玄在礼记昏义注:“归卜于庙,得吉兆,复使使者往告,婚姻之事于是定。 ” 8()与传统“六礼”不同的是长角苗婚嫁习俗是先纳征后纳吉,而非先纳吉后纳征。(四)请期又称告期,俗称选日子。是男家派人到女家去通知成亲迎娶的日期。 仪礼士昏礼:“请期用雁,主人辞,宾许告期,如纳征礼。 ”请期仪式历代相同,即男家派使进去女家请期,送礼,然后致辞,说明所定婚期,女方表示接受,最后使者返回复命。(五)亲迎是新郎亲自迎娶新娘回家的礼仪。婚礼是长角苗人的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件大事。在婚礼中,新娘会穿起盛装,这套衣服上有大量的绣片并且具有全套的配饰,若婚礼

12、在冬季举行,新娘往往把所有缝制的绣花衣全都套在身上,有时候会穿到 7、8 件以上。一般来说,长角苗姑娘在定婚之后,未婚夫会送来布,姑娘从这个时候一直到婚礼之前都在赶制刺绣嫁衣,这几套刺绣盛装一生中只能在短暂的时期内穿着,即从举行婚礼当天到第一个小孩出生,之后,这身衣服就必须压柜底了,此后只能穿着蜡染服装。可以说,这种刺绣盛装是新娘的专利, “老人”是不可以穿的。我们在前文提到过,在长角苗的思想中, “老”的概念与年龄没有关系而是与孩子有关系,一旦一个妇女生育了小孩,她和她的丈夫就得自称为老人了。由于新娘装是长角苗女性最贵重美丽的服饰,所以在表演的时候,姑娘们以及年轻的妇女们仍然会穿起这种盛装。

13、以前,长角苗人结婚的时候还有一种繁杂仪式叫做“打亲” ,这是当时寨子里有威望、稍微富裕点的人家才有能力举办的婚礼,近 20 多年来都没有出现过了。据老人们回忆,“打亲”的时候,新娘与伴娘的装扮除了角上白毛线的缠法不同用以区分身份外见图 3,其余均相同。而在一般的长角苗人的婚礼中,新娘与伴娘的打扮是完全一样的。大喜之日,主婚人可不穿盛装,但新郎及伴郎必须穿盛装,盛装的衣服也是与跳花坡时候的服饰几乎完全相同,不同的是,新郎还必须手撑一把伞,背上背一伞套,前文提到过在 20 世纪 60 年代以前,男子在跳花坡和婚礼上也是需要盘发戴角木梳的,后来在短发盛行之后,男子改以包头巾为头饰。婚礼当天,所有的亲

14、朋好友老乡都会赶来,其中中年妇女们都戴起角来,换上干净的蜡染衣服,年轻的伴娘们都穿起跳花坡时候的全套服装来送新娘。去迎亲的人当中有三个人必须身穿传统服饰,那就是新郎、伴郎与媒人。新郎和伴郎是穿同样的服饰,都打着伞,不过不用担心众人会分不清楚新郎与伴郎,用他们的原话说是“我们族别的人比较少,所以都认得哪个是新郎” ,另外一个就是媒人,媒人的年纪一般稍长,穿件青色麻布大褂即可。当新郎新娘到男家时,首先就有一位老人拿着一只大公鸡在大门口等着,新郎新娘走到门口,那位老人就提着公鸡在他(她)们头上转三转后才能进家。然后,主婚人及新郎再次向在场的老人磕头,就到此,婚礼总算告一段落。之后,又有两个基本的礼俗

15、环节开柜和披红布。 (由熊华艳提供,杨光亮收集整理)开柜词在婚礼上,女方一般以箱子一口、柜子一个、被子一张、碗柜一个作为陪嫁之礼。新娘到家后,必须请新郎的母舅为其开柜。 (见图 4)在开柜时,有如下之说词:日即食粮天地开张子木生在何方长在何方子木生在昆明山顶上长在昆明山白天在昆明山上晒太阳晚上在昆明山上晒月亮风来吹,雨来淋一年长三寸十年长十二方三十六人砍来不能动七十二人砍来不能翻忽然如今长大水大水拉在不闹绳人人说子木无用处鲁班砍它下来造成柜子送新人九把钥匙九把锁九把阳来九把阴天上的王母娘娘来开柜地上的王母娘娘来开城主家给我一杯茶恭贺主家代代发主家给我一杯酒恭贺主家代代有一不早,二不迟正是主人家

16、开柜之时一开龙头恭贺主家儿子儿孙重诸候二开龙腰脱开南烧换子朋三开龙尾恭贺主家高重起一开天长地久二开天久地长三开荣发富贵四开子孙满堂五开五子登科六开六合同春七开天上七姐妹八开神仙吕洞宾九开九龙来归位十开子孙坐北京十一开金满斗十二开顺交春喂牛牛成对喂马马成双养女荣发富贵养儿做高官恭贺主人家百方千孙万代的富贵到此,再以苗词唱如下一首歌,开柜之礼即完成:开花结果黄结果在刺梁今日完婚后明年子满堂披红布古老的婚礼中,新郎的母舅一般都要买一丈二尺长的红布来为其挂红,母舅还要请一位特别会说“四句”的先生伴随。新娘到家后,母舅开柜完毕,即要请伴随的先生将一丈二尺长的红布批在新郎的肩上,即披红布。在披红布时,有如

17、下的说词:主家门前凳有一张斗请我们三亲六戚来吃这杯挂红酒这个堂屋四角方新把新人请来站中央自从今日传过后恭取主家儿子儿孙升高官东方子人开西方子人才我们二人恭秀请恭贺主家新人站出来这匹红布滑又滑将它打个结子送给新人拿打个结子送新人来背起新人的二人夫妻寿年是八十八这匹红布红殷殷出在苏州城苏州出来贵州卖母舅将钱买来挂新人一挂天长地久二挂天久地长三挂荣发富贵四挂子孙满堂五挂五子登科六挂六合同春七挂天上七姐妹八挂神仙吕洞宾九挂九龙来归位十挂子孙坐北京十一挂金满斗十二挂顺交春正月二月撒种籽三月四月种籽生五月六月拈棉种拈种娘娘又操心初一早上纺纱子初二早上上机床初三初四都织起织得这匹红布来挂新郎一织天上一还月二

18、织地上百草生三织王母宠龙会四织百种星上生五织六织七织八织九织十织二人夫妻转来配成婚十一织得个种种上十二织种手巾这匹红布三丈二尺长出来顺仓小女航左一转来转新种果右一转来转月男出了月男生贵子出了贵子是读书郎一顶帽子圆又圆三手四脚跪在神跟前自从今日说过后荣发富贵管万万年这件衣裳测得标先测衣领后测腰自从今日说过后脚蹬圆凳渐渐高这条裤子西羊叉母舅将钱买来缝送他自从今日穿过后荣发富贵发西家这双鞋袜弯又弯上手买来下脚穿左脚穿来做黄帝右脚穿来做高官恭取主家百子千孙万代的富贵喂牛牛成对喂马马成双养女荣发富贵养儿做高官主家门前有棚柴风吹两边排自从今日说过后恭取主家大发财主家门前有棚树风吹两边林自从今日说过后恭取主

19、家大发大富恭取主家吃不完用不尽了到此,新郎将一杯酒递给说词先生一饮而尽,说声感谢,披红布完毕。据开柜词的内容来看,词中提到的鲁班、王母娘娘、 五子登科等与长角苗人的生活方式和信仰不符,显然是外来词,在黔西北,同样在婚礼上唱开柜词的还有布依族。 9(107)由于我们没有前去实地调查,文献中也没有具体的记录,二者的开柜词有何关联,我们不得而知。而婚礼中的“披红布”习俗是许多民族都有的,此歌表达了对新婚夫妇美好的祝愿,其歌词同样显然属于外来文化的吸收运用。迎娶过门的新娘要在男方家住上 7 天,要用石磨磨 50 斤炒面作回礼,方能回娘家。新郎将炒面送到新娘家族每户一份,表示在以后的日常生活中, “牵牛

20、走路踏不破山,雹雨袭来地不会塌” ,百年谐好,而每家亲戚都要回赠一砣肉(半把斤)和六、七斤饭和 10 块钱。新郎和新娘在接收礼物和钱时,要向亲人磕头表示感谢。这样整个婚礼才算完毕。三 、丧葬礼俗中的服饰丧葬礼仪作为社会民俗和一种文化现象,它深受特定的宗教信仰、思想感情、历史传统、社会发展水平以及经济活动方式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更直接地体现着人们的人生价值观与生死观。在民俗学著作中,一般都把丧葬礼仪列入人生礼仪之中,看做是人生的最后一项“通过礼仪” ,标志着人生旅程的终结。丧葬仪式的方式尽管多样,而仪式中的各类服饰均突出地表现出该民族的信仰性质以及心理特征。长角苗老人去世后,子女要为他们举行丧葬

21、仪式,整个仪式被称为“打嘎”10(93)(“打”是指杀牛, “嘎”是指祭奠,两者合起来,即“杀牛以祭奠”之意)见图 5。箐苗的丧葬实行土葬,装殓尸身,均用棺木。老人落气后,先击鼓三下,鸣炮三响,向寨邻族人报丧。然后给老人洗脸、梳头,再换上寿衣(麻布衣) ,这种寿衣也是传统的民族服装,质地为棉、麻织品,一般都是手工制作的。身上不能戴一些铜、铁、塑料之物,不论男女亡人衣(裙)都必须反穿,等待装棺入殓。棺材都是就地取材自己做的,并且用当地一种树的汁液染成黑色。装棺入殓时辰,由鬼师决定,孝男孝女送来殓衣,跪于棺前,鬼师在正门屋檐口扯下一把房上草渣放入为死者缝制的“阴枕”套内,在枕下折垫上死者生前所用的

22、衣服。铺上白纸,将死者遗体装入棺内,覆盖上红色盖口布,盖上被子,移至堂屋中后壁前横停。然后孝家派人去外家报丧。选定吉日后,全寨子的人都集中到死者的家里,由死者家属选一个管事,管事要有一定的威信和说服力,能够安排整个“打嘎”过程的大小事务,负责对前来帮忙的人进行分工。进入夜晚之后,寨中长者为亡者唱起指路歌,而其他各寨的亲朋好友陆续前来吊唁,随后,由主管人员叫上寨子里的人,用竹子和杉树建造嘎房。所谓嘎房即灵堂。是梭戛苗族人的葬礼期间停放灵柩的临时建筑。嘎房对于死者来说,是一把可供遮阳避雨的伞,可使死者平安上路。经过出丧,落棺,杀牛,绕嘎等一些列的仪式之后,众族人将灵柩抬至埋葬地点安葬,推倒并焚毁嘎

23、房。返回后的孝家宴请亲朋好友,在三天后再举行死魂和活人的告别仪式,葬礼才宣告结束。整个过程要持续数天,每次都葬礼几乎是所有寨子里的人全部参加,非常盛大,它是长角苗人内部增进相互信任、相互帮助的一种方式。在这个繁杂的仪式上,就死者所穿的衣服来看,传统服饰在陪伴一个长角苗人走过的一生之后发挥着其最后的作用,这个衣服也体现了长角苗人对自己祖先的一种精神追求以及对后人的美好期望。同时在这个仪式上未亡者的穿着更是体现了他们不仅仅是对死者,而且是对祖先的一种敬重。(一)男性寿衣入殓的时候,男性死者的头发可剪可也不剪,但是一定要梳好,不能乱。头上一般要缠青色帕子,棉质,长度为 34 米,宽度大概有 15 厘

24、米左右,缠的时候将帕子纵向对折,然后在膝盖处挽起套在脑袋上,一圈圈地缠起。这个帕子一般是自己家里买的,也有人不缠帕子就入殓的。死者身上穿青色麻布长衫,这个长衫不像年轻人穿的那种前短后长,而是前后长短一致,长衫的尾部仍为双层麻布制成,搭一条白色麻布围腰,下面穿白色麻布裙裤,现在也有的人家是用棉布制成的裙裤。腰上搭一条腰带,青色麻布的,长 6 尺、宽 1 尺,一般是姐妹送的,如果没有亲姐妹就由堂姐妹送一条。脚下要穿布靴,样子与钉子靴相同,只是没有铁钉。鞋面与鞋底均为青色棉麻布制成,鞋底一般有 1厘米厚,至少 56 层被子(被子由一层布一层纸用浆浆起来,一个被子由34 层布做成,所以这个鞋底又称千层

25、底) 。死者的鞋子是要穿两双的,即在布靴的外面还需套一双草鞋。而且,布靴与草鞋都需要左右脚反穿,用他们的话来讲就是“老人成神 的时候鞋子要反着穿,是因为人和人一样,鬼和鬼一样,人是正着穿鞋子的,成神了就跟鬼在一起了,草鞋与布靴都是反着套在脚丫上,这样就可以跟都成鬼的老祖先一条路走了” 。男性死者的服饰一般都是由自己妻子制作的。因为长年累月的刺绣与画蜡使得长角苗妇女的眼睛在四五十岁的时候就会花掉,不能再做复杂的针线活,所以很多妇女很早就为自己的丈夫预备下去世时所穿的服饰。男性死者的服装正是以前男性老者平时穿着的民族服饰,现在日常很少见到有人这样穿着了,不过这套衣服的样式却在丧葬仪式中保留下来。(

26、二)女性寿衣入殓的时候,女性死者的头发也要梳好挽起,然后戴个帕子,这个帕子一般是由其兄弟家送,长短与材质与男性死者头戴的帕子相同。陪伴长角苗妇女大半生的长角以及项圈都不跟随死者入土,这些东西要留给自己的孙女,一代一代传下去,直到戴坏了。至于身上穿的服装,有的女性老者去世的时候都还是穿自己平时的蜡染对襟裙装,只要洗干净即可。也有的妇女在年轻时候勤快一些,提早给自己备上去世后的服装,那么在成神的时候她就可以穿上新的衣服。这里与汉族不太相同的就是子女没有义务给父母准备老衣,每个妇女要为自己的配偶以及自己准备去世时所穿的衣服。女性死者的腰前戴黑色羊毛毡围腰,腿上套白色羊毛毡裹腿,鞋子为绣花布靴,上面图

27、案多为云纹、波浪纹以及太阳纹。绣花布靴以前主要用于妇女冬季穿着,用棉布缝制而成,制作工艺与现在的绣花凉鞋一样。但是自从 70 年代之后,这种绣花布靴不再作为长角苗妇女冬季日常穿着的鞋子,而逐渐变成了“寿鞋” ,见图 6 只供去世的女性死者使用。现在陇戛寨老年妇女都给自己准备了这种鞋子,以备自己过世时使用,同时也是想作为商品出售给对其民族文化感兴趣的游人。我们在寨子里面见到很多女性老者给自己制作的老鞋都十分的粗糙,也是因为年纪大了,眼睛不好使。布靴的外面同样需要套一双草鞋并左右脚反穿,以示人鬼殊途,更重要的是他们认为这样可以让死者去追寻祖先。随着时代的变化,老衣也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例如有的人

28、将布靴换成了球鞋,有的人干脆不再套草鞋,有的人将麻布裙裤换成了棉制裙裤等等。但总的来说,丧葬仪式在长角苗的生活中还是保存得非常好的一个传统仪式,内容与形式并存。(三)葬礼中其余人的服饰整个葬礼要举行三四天,打嘎只要一天,之前所有的事情都是为了打嘎做准备的。死者在断气之后,这一消息会最快地传送到各个寨子里面,本家的亲属会尽快赶到死者的家,帮忙办理丧事,其余的亲戚朋友则在打嘎当天赶到即可,叫做客家。死者的家属因为要忙碌各种事情,所以穿戴比较随便,外寨的本家赶到的时候一定要衣帽整齐,尤其是妇女,一定要戴起角,换上崭新的民族服饰,背上背着白色麻线包赶来吊唁,这个背包里面是装的另外的新衣服以及崭新的角,

29、专门等打嘎的那天穿起,表示对死者以及祖先的敬重。赶到主人家之后,才可以将自己的角摘下,去参与帮忙各种事项。所以,打嘎之前在主人家看到不戴角的妇女就知道是本家,而戴角的妇女则是前来吊唁的客家。男子虽然没有都穿民族服装,但是也都是衣帽整齐,从一个寨子来的一队人里面也总有一个人背起白色麻线背包来帮大家装打嘎那天所穿的干净衣服。一般来说,在葬礼中有着潜在的规定,即各个寨子前来吊唁的女子须是已婚,未婚姑娘是不可以来的,但是对于未婚男性并无此限制。但是,在打嘎的当天,场地边上会出现一排排的打起伞、身着盛装的姑娘们,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这些姑娘们并不是来吊唁的,她们是本寨子以及邻近寨子赶来找对象的姑娘们。因为打嘎是长角苗人规模隆重的一种仪式活动,聚集了数量较多的本民族青年,这是除了跳花节和赶场之外,姑娘小伙子们可以公开见面与认识的一个机会。这样的机会并不多,所以绕完嘎房的小伙子们不会像已婚男性那样离去,而是徘徊在这一排排花枝招展的姑娘们中间,寻找自己喜欢的人见图 7。所以,姑娘们会非常仔细的打扮自己成群结队的赶到打嘎的场地。由于现在最新流行的头饰是集市上买来的红色纱花,所以姑娘们大多数梳起马尾辫戴上花,打起伞,这成为长角苗葬礼上的一道别样风景。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