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0 ,大小:1.62MB ,
资源ID:388082      下载积分:20 文钱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省得不是一点点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enke99.com/d-38808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四川彭州中学2011届高三2010年9月半月考.DOC)为本站会员(国***)主动上传,文客久久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文客久久(发送邮件至hr@wenke99.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四川彭州中学2011届高三2010年9月半月考.DOC

1、 - 1 - 四川省彭州中学 2011 届高三 2010 年 9 月半月考 历 史 试 题 考试时间: 80 分钟 满分 100 分 第 I 卷 (共 60 分 )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 3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6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 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祖先在创造灿烂辉煌的文明时,也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历史遗迹和文化遗址。 根据相关知识回答第 1 3 题。 1、右图是位于 四川省成都市城西苏坡乡 的 成都金沙 遗址 馆内 清理出的珍贵文物多达千余件 , 绝大部分为 距今约 3600 年 2770 年 间的物品。由此,我们可以推测

2、金沙遗址的人们 大致生活在以下哪个历史时期 A、传说中的尧、舜、禹时期 B、夏朝 C、商周时期 D、春秋战国时期 2、下列文物在黄河流域出土的是 A、曾侯乙编钟 B、嵌错赏功宴乐铜壶 C、秦陵兵马俑 D、东汉说唱佣 3、先秦时期是我国青铜文明发展兴盛的时代。青铜器的纹饰传递着重要的历史信息。对比以下两幅青铜器的纹饰,其变化反映了 A、社会生活的丰富和艺术的发展 B、青铜器逐渐进入百姓日常生活 C、神秘威严的专制王权渐趋衰落 D、春秋时期王室衰徽和诸侯争霸 生产工具的发明与改进及生产技术的提高不仅是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人类文明转型的巨大杠杆。 根据相关知识回答第 4 6 题。 - 2 -

3、4、 下列我国古代居民所使用的工具,足以说明人类已经开始从蒙昧野蛮跨入文明时期的是 A、骨针 B、石斧 C、青铜斧 D、铁锄 5、下图中铁器的出现和使用 ,不能说明的问题是 A、牛耕已经开始运用 B、对争霸战争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C、冶铁技术有划时代的发展 D、铁器时代的到来 6、灌钢法是一种技术更为先进的冶炼技术,用此法制作的兵器坚韧锋利。这种冶炼技术最早出现在下列哪一时期 A、先秦 B、春秋战国 C、东汉 D、南北朝 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加上历代统治者的经济政策,孕育了中华民族以农耕为主体的经济形态。根据相关知识回答第 7- 11 题。 7、远古时期,传说神农氏“因天之时,分地之

4、利,制耒耜,教民农作”,反映了这一时期 A、人们以采集经济为主 B、社会经济处于渔猎阶段 C、原始农业的出现 D、个体小农经济的产生 8、中国的世界记录收录的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统计 类别 数学 天文历法气象 地学 化学 农学 机械 水利 轻工 兵器 项数 22 25 25 9 25 7 7 8 8 造成上述情况的根本原因是 A、自然经济占主导 B、儒家民本思想 C、手工业发达 D、重农抑商政策 9、吕氏春秋:“今以众地者,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其力也。”与这一历史现象关联最为密切的图片是 A、司母戊鼎 B、“废井田,开阡陌” - 3 - C、郑国渠 D、翻车 10、公元前 10

5、5 年,粮食喜获丰收,但老农张三却高 兴不起来,因为刚收获的粮食上缴后已所剩无几了。结合当时的赋税制度,你认为张三可能交纳的税、赋有 田租 人口税 更赋 田亩附加税 A、 B、 C、 D、 11、 两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期,河西走廊农业生产得到发展,促成这一情况的因素包括 两汉政权对匈奴战争取得胜利 少数民族内迁使畜牧区域东移 中原移民带去先进的生产技术 各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加强 A、 B、 C、 D、 在广大人民的辛勤劳动下,我国古代不仅农业发达,手工业兴盛,商品经济也十分活跃。根据相关知识回答第 12- 15 题。 12、 2008 年 9月 7 日,“奇迹天工 中国古代发明创造文物展”在北

6、京奥林匹克公元中心举办。其中“雄奇宝器”展块中,有一件青铜器被郭沫若先生誉为春秋时期“时代精神之象征”。它是 A、司母戊鼎 B、四羊方尊 C、莲鹤方壶 D、嵌错赏功宴乐铜壶 13、 战国时期,商业发展的基本状况是 A、 商业中心主要集中在黄河中下游地区 B、 开始建立邮驿传递制度 C、 商业城市发展为政治中心 D、 货币由混乱走向统一 14、下列有关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手工业发展表述正确的是 A、冶铁业开始出现淬火技术 B、蜀国培育出八辈之蚕,缫丝质量高 C、南方创制出白瓷 D、百炼钢技术非常成熟 15、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经济特点明显表现为 江南迅 速开发,中原发展相对缓慢 士族庄园经济和寺院经

7、济占有重要地位 商品经济水平相对较低 各民族经济交流加强 - 4 - A、 B、 C、 D、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基本政治制度,这一制度涵盖的内容十分广泛,对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乃至文化都产生了深远影响。根据相关知识回答第 1620 题。 16、孔子认为春秋时期“礼崩乐坏”,能证明这一观点的是 周王室派代表参加葵丘会盟 三家分晋 田氏代齐 诸侯不再朝觐、纳贡 A、 B、 C、 D、 17、秦朝统一后 确立专制集权制度。关于旁边的“秦朝 统治机制示意图”,表述不正确的是 A、秦始皇开始建立皇帝制度和三公九卿制度 B、秦律的颁行,说明秦朝是一个法制国家 C、中央机构职责明确,并

8、设置监察部门 D、秦朝开始在全国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 18、秦峄山刻石中说:“追念乱世,分土建邦,以开争理。功(攻)战日作,流血于野,自秦始。”秦始皇针对上述问题,“乃今皇帝,一家天下,兵不复起”。为使“兵不复起”所采取的措施是 A、统一度量 B、推行郡县制 C、攻打匈奴,修筑长城 D、颁布秦律 19、汉武帝颁布“推恩令”,规定诸侯王死后,除了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其他子弟也可受封土地为列侯。这些被分封的土地来源于 A、皇帝占有的土地 B、新开垦的荒地 C、原王国的部分土地 D、兼并农民的土地 20、下列对汉朝选官制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是为适 应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封建国家统治而建立的 B、内

9、容包括察举、皇帝征召等 C、察举是两汉选官的最重要途径之一 D、西汉选官的主要依据是门第族望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历史上,中国领土不断扩大,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最终密不可分。根据相关知识回答 21-24 题。 - 5 - 21、观察右图,冒顿单于统治时期匈奴成为强大 的奴隶制国家,其历史条件不包括 A、冒顿单于统一了匈奴各部 B、铁器使用深入生产生活和军事领域 C、游牧生活基本上为农耕生产所取代 D、中 原战乱为其提供发展机会 匈奴骑兵像 22、汉朝民族关系的成就有 两次出使西域,加强了西域与内地的关系 设置西域都护,中央正式管辖西域 几次出击匈奴,解除匈奴威胁 推行和

10、亲政策,化解民族纷争 A、 B、 C、 D、 23、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下列有关新疆在西汉时期的表述正确的是 A、掌握了铸铁技术、井渠法、修筑坎儿井 B、始终处于中央的控制之下 C、汉武帝设置西域都护管辖新疆一带 D、处于丝绸之路的起点,商贸发达 24、观察下面历史文物图后,判断下面对这一文物的分析正确的是 丝绸之路出土的西汉无极锦 为研究汉代丝织工艺提供了实物材料 是汉代东西方丝绸贸易兴盛的历史见证 为研究东西方交通提供了实物材料 是张骞通西域的历史见证 说明了汉代新疆地区已经种植棉花 A、 B、 C、 D、 两汉时期统治者采取对外开放的政策、积极与外国交流,不仅有利于自身的提高和发

11、展,同时也为世界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根据相关历史知识,回答 25-27 题。 25、秦汉时期,中国与东亚国家政治关系密切。下列史实中能说明这一关系的是 A、秦朝时期朝鲜半岛北部的辰韩被称为“秦韩” B、汉光武帝时日本有三十多个国家“使译通于汉” C、 1784 年日本出土了“汉倭奴国王金印” D、中日两国间流传着徐福东渡的故事 - 6 - 26、汉代形成和发展丝绸之路的历史条件包括 西汉丝绸业的发 展 张骞沟通了与西域的关系 甘英沟通了与大秦的关系 西域都护的设置 A、 B、 C、 D、 27、丝绸之路是汉代中外交流的见证。下图中所示中国通往南亚、中亚的交通要冲是 、葱岭 B、玉门关 C

12、、大宛 D、安息 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举世瞩目。除科技外,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思想、文学、艺术等其它文化领域也取得了灿烂辉煌的成就。根据相关知识回答第 25-29 题: 28、中秋节是 我国的传统佳节,这一天在彭州城区,多次出现“黑色奔驰开头,白色宝马殿后 ,中间名车无数”的浩浩荡荡的结婚队伍,这明显与春秋战国时期哪一思想家的主张相违背 A、老子 B、孔子 C、韩非子 D、墨子 29、 2008 年奥运火炬“祥云”,长 72 cm,重 985 克,燃烧时间 15 分钟,其“祥云”是具有代表性的中国文化符号,火炬造型的设计灵感来自中国传统的纸卷轴,据考古发掘,造纸最早出现应在 A、西周 B、春秋战国

13、 C、西汉 D、东汉 30、 司马迁为了写出“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不朽著作寻访过很多古迹。下列地点中他可能亲自见到的是 - 7 - A、 昭君墓 B、 都江堰 C、 龙门石窟 D、 西域都护遗址 第 II 卷 非选择题,( 3 小题, 共 40 分) 第 31 题 13 分,第 32 题 13 分,第 33 题 14 分, 共计 40 分。 31、( 13 分)图片上的历史是形象而生动的。观察下列有关印玺和印章的图片,回答相关历史问题。 图一 秦始皇传国玉玺 图二 滇王之印 图三 汉倭奴国王金印 ( 1)根据图片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始皇创制“传国玉玺”的目的。为实现这一目

14、的,他在政治领域采取了哪些措施? ( 5 分)? ( 2) 图片二和图片三分别出自哪一帝王之手?试对两幅图片反映的历史史实进行解读。( 6分) ( 3)上述三幅图片反映了秦汉时期怎样的历史特征。( 2 分) - 8 - 36、( 12 分)“一座帝王陵寝就是一段历史”。近年来,考古工作者在对一系列中国古代封建 帝王陵墓进行发掘的过程中发现了大量能提供丰富历史信息的文物。阅读下列文字和图片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孟子) 朱熹注:俑,从葬木偶人也。有面目机发(使木偶活动的机关)而大似人矣。故孔子 恶其不仁,而言其必无后 (后代) 也 。(孟

15、子集注) ( 1)根据材料一分析孔子对用“俑”随葬的态度及其理由。这反映了他的什么思想?( 4 分) 材料二 图一 秦始皇陵兵马俑中的兵俑 图二 秦始皇陵出土的刑具 图三 秦始皇陵修建者墓地瓦志(摹本) 瓦志上刻有“平阳”、“赣榆”、“东武”等地名 ( 2) 据实测,图一的兵俑平均身高为 1.85 米,为什么要将兵俑塑的如此高大?( 2 分) ( 3) 中国传统建筑讲究坐北朝南,而图一的兵马俑坑却在秦始皇陵东侧,而且又面朝东方。结合秦统一六国的相关知识分析其原因?( 3 分) ( 4) 图二和图三为我们理解秦始皇陵营造者的情况提供了哪些信息?( 4 分) - 9 - 22、( 14 分)黄河、

16、长江是中华文明的摇篮, 是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的象征。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 1)古代史上,黄河流域是农业文明与畜牧业文明的交汇区域,两大文明的冲突、融合伴随着黄河文明的发展。秦汉时期为解决少数民族的威胁,中原政权各采取了哪些重大措施 ?( 6 分) ( 2)南北朝以后,我国经济重心逐步南移。就黄河流域而言,这一地区逐渐丧失经济重心地位的原因有哪些 ?( 4 分) ( 3)乐山大佛与敦煌莫高窟、龙门石窟分别是长江、黄河流域的著名文化遗产。归纳概括这些文化遗产所反映的文化特征。( 4 分) 四川省彭州中学 2011 届高三 2010 年 9 月半月考 历史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意见 一、选择题

17、:(共 60 分) 1-5 CCACB 6-10 DCABD 11-15 CCADA 16-20 CBBCD 21-25 CDAAC 26-30 BADCB 二、非选择题(共 40 分 ) 31、 ( 13 分)( 1)目的:秦始皇幻想秦的统治能够千秋万代地传承下去。( 2 分)措施:- 10 - 确立皇权的至高无上; 建立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制和行政机构; 颁布通行全国的秦律。 ( 3分) ( 2) 汉武帝和光武帝;( 2 分) 图片二反映了汉武帝时期加强了对 “西南夷 ”地区的管辖,滇池地区的滇王归附汉朝,汉武帝赐以 “滇王之印 ”。( 2 分) 图片三是东汉光武帝赐以倭奴国王的印绶。表明早在东汉时期,中日两国就有着密切的政治、经济以及文化往来。( 2 分) ( 3)封建大一统(或封建社会的初步发展)( 2 分) 32、( 13 分) ( 1)( 4 分) 态度与理由:反对用 “俑 ”随葬,因为 “俑 ”与人相像( 2 分)。思想主张:仁者爱人( 2 分)。 w w ( 2) 显示秦军的威严。( 2 分) ( 3)文化繁荣;建筑雕刻艺术精湛;佛教盛行,影响深远;中外 文化交流频繁。(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4 分)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