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39 ,大小:238KB ,
资源ID:3889577      下载积分:20 文钱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省得不是一点点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enke99.com/d-388957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00384学前心理学资料.doc)为本站会员(hw****26)主动上传,文客久久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文客久久(发送邮件至hr@wenke99.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00384学前心理学资料.doc

1、00384 学前心理学(专科)第一章 绪论第一节 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一、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对象【1】为什么说心理学史人脑对客观现实的能动反映?答:人的心理就是人脑对客观现实能动的反映概念1心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心理的器官。动物没有人脑不能形成人的心理;脑功能不健全的孩子不能完全达到正常孩子的心理水平;孩子的心理是在大脑发育的基础上发展的。2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各种心理现象都是人脑对现实 事物反映的不同形式;客观环境不同人就产生不同的心理。3心理的反映具有能动性,心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它不是消极被动地、像镜子一样地反映现实,而是在实践活动中积极、主动、有选择地反映和反作用

2、于现实。二、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内容(一)个体心理的发生各种心理活动都在学前阶段开始发生。儿童出生 时只有最 简单的感知活动, 难以与生理活动区分;人类特有的心理活 动,包括知觉、记忆、表象和想象、思维和言语、情感和意志、以及个性心理特征,都是在出生后的早期阶段产生。因此,研究个体心理的发生是学前儿童心理学的重要内容。(二)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1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存在个体差异,但其过程都是从简单 、具体、被 动、零乱,朝着较复杂、抽象、主动和成体系的方向发展,其发展趋势和顺序大致相同;2相同年龄儿童的心理,一般具有大致相似的特征;3儿童心理发展的过程不是孤立 进行的,而是受 遗传、教育、环境等

3、各种因素影响, 这些因素所起的作用是有规律的。这一切说明,学前儿童心理的 发展受客观规律的制约, 这些 规律包括:(1)制约学前儿童心理发展过程本身的规律; (2)制约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各种因素作用的规律。(三)学前时期心理过程和个性的发展【2】学前时期心理过程和个性的发展的关系是什么?答:学前儿童心理的发展,表现为 各种心理过程的发展及个性的形成和 发展,每种心理 过程和个性特征的发展又都有各自的特点和具体规律。三、学前儿童心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区别和关系1发展心理学 2普通心理学 3学前教育学 4儿童解剖生理学 5辩证唯物主义哲学【3】学前儿童心理学与发展心理学有何关系?答:发展心理学又称

4、年龄心理学,研究 对象是个体从出生到衰老整个 过程中心理的发生发展,又可分 为儿童心理学、老年心理学等。它更多研究个体从出生到成熟时期心理的发 展,即 发展心理学的对象主要是儿童心理的发展,研究儿童心理发展各阶段也可以分别独立成为一些学科,如学前儿童心理学、小学生心理学、青年心理学等。从广义上说,发展心理学除研究个体心理 发展外, 还研究人 类心理种系发展,即从动物进化到人类过程中,心理的发 生发展,又可分为动物心理学和民族心理学,民族心理学主要研究原始人类的心理。学前心理学是发展心理学的一个分支,而且是内容最充实 的分支。 【4】学前儿童心理学与普通心理学有何关系?答:普通心理学研究正常的、

5、成熟了的人的心理活动的一般规律。儿童的心理活动,服从人类心理活动最一般的 规律。学前心理学 应以普通心理学 为依据,学习学前儿童心理学应以普通心理学知识为基础。学前心理学,不仅利用普通心理学的知识,反过来,其研究资料和成果,又可以丰富和促 进普通心理学的研究。第二节 学习学前儿童心理学的意义【5】论述学习学前儿童心理学的意义一、了解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知 识1儿童心理变化的基本规律,包括各种心理现象发生的时间 、出现的顺序和发展的趋势,以及随着年龄的增长,学前儿童各种心理活动所出现的变化和各个年龄阶段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2儿童心理变化的原因,了解学前儿童心理 发展变化的原因,说明是什么因素影

6、响儿童心理的变化,为进一步深入学 习学前教育理论奠定基础。幼教工作者掌握了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基本知 识,可以提高自己了解孩子和教育孩子的能力。二、培养对学前儿童的兴趣和感情幼儿教师在学习学前儿童心理学之前总为不能完成教育任务而苦恼,甚至认为幼儿故意和自己捣乱而生气,但在了解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后, 变为欣赏幼儿的主动性和积 极性,和幼儿建立深厚的感情。三、初步掌握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方法幼儿教师与孩子生活在一起,有条件系统地研究孩子,了解孩子的心理,但有的教 师因不懂研究方法而失去机会。学习研究方法后,在教育工作中,可用观察、谈话,甚至 实验的方法了解幼儿,使教育工作水平得以提高。四、有助于形

7、成科学的世界观学习学前心理学可以具体了解儿童心理现象的发生条件,变化、 发展原因,外界环境对心理的影响等。每个孩子的心理特点和行为,都可以找到其原因。这些知识有助于形成唯物主义观点,反对唯心主义宿命论;了解人的认识如何从感知发展到思维及思维如何促进感知的提高;有助于理解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关于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认识与实践的关系;有助于理解量变到质变、矛盾的 对立统一的思想。第三节 学习学前儿童心理学的方法一、学习学前儿童心理学的方法1抓住学科特点,包括本学科的研究对象、内容和本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关系。2明确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弄清心理学和学前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及其内涵和外延;掌握儿童心理变化

8、发展的基本 规律和儿童心理发展变化的原因。3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幼儿教师有条件结合实际工作中的 经验来学习,在学习学前儿童心理学过程中,要对儿童心理 现象进行分析研究。二、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基本原则1客观性原则社会生活环境和教育状况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要对学前儿童的心理进行客观的研究,必 须对他 们周围的生活条件及其所受的教育影响进行分析。 对研究对象的表 现要避免主观性。2活动性原则学前儿童的心理是在活动中形成,并且通 过活动表现出来的。因此,研究学前儿童的心理,必须从他们的活动中进行分析。3发展性原则学前儿童的心理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必 须从这种发展变 化中去研究它的规律,避

9、免孤立静止地看 问题。三、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具体方法 1观察法 概念观察法是研究学前儿童的基本方法。运用观察法了解学前儿童,就是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学前儿童在日常生活、游戏、学习和劳动中的表现,包括言语、表情和行为,并根据 观察结果分析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征。运用观察法研究学前儿童时应注意的问题:(1)制订观察计划时,必 须充分考虑到观察者对被观察儿童的影响。要尽量使儿童保持自然状 态。根据观察目的和任务之不同,可以采用局外观察或参与性 观察。 (2)观察记录要求详细、准确、客观。不仅要记录行为本身,还应记录行为的前因后果。(3)观察一般应多次反复进行,通常需要两个观察者同时分别评定。2实验

10、法【6】论述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方法-实验法答:对学前儿童进行实验,就是通 过控制和改变儿童的活动 条件,以 发现由此引起心理现象的有规律性变化,从而揭示特定条件与心理现象之间的联系。研究学前儿童心理常用的 实验法有两种,即 实验室实验法和自然实验法。3测验法概念 测验法是根据一定的测验项目和量表。来了解儿童心理发展水平的方法。测验主要用于查明儿童心理发展的个别差异,也可用于了解不同年 龄心理发展的差异。4调查访问法 调查访问法,是研究者通过学前儿童的家 长、教师或其他熟悉儿童生活的成人,去了解儿童的心理表现。5问卷法 问卷法可以说是把 调查问题标准化。运用问卷法研究学前儿童的心理,所 问对象主

11、要是与学前儿童有关的成人,即请赦调查者按拟定的 问卷表作书面回答。6谈话法和作品分析法 谈话法是通过和幼儿交谈,来研究他们的各种心理活动。谈话的形式可以是自由的,但内容要围绕研究者的目的展开。谈话 者应有充足的理论准备,非常明确的目的,以及熟练的谈话技巧。作品分析法是通过分析儿童的作品(如手工、图画等)去了解儿童的心理。概念第二章 学前儿童心理学发展年龄特征概述第一节 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一、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的概念年龄特征:是代表同一年龄阶段的人所表现出来的典型特征。概念儿童年龄特征:是儿童所特有的不同于成人的特征。包括儿童生理 发育的年龄特征、儿童心理 发展的年龄特征。概念1儿童生理年龄

12、特征:和儿童生理成熟有关的年 龄特征;2儿童心理年龄特征:儿童在每个年 龄阶段中形成并表现 出来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概念【论述】为什么要强调年龄特征?答:(1)谈儿童心理发展时 要强调年龄特征:一方面,儿童心理发展要以生理发展为基础,年龄越小,生理年龄特征对儿童心理 发展的制约相对越大,而生理成熟受年龄影响;另一方面,儿童心理发展和他的知识经验有关,而知识经验的积 累需要时间, 时间是儿童心理 发展的必要条件,年龄对儿童心理发展有规律性的制约作用。年龄只在一定程度上制约而不能决定儿童心理发展的特征。(2)儿童的心理年龄特征是在一定的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形成的。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只

13、代表这一年龄阶段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趋势和典型特点。而不是 该年龄段中每个儿童都具有 这些特点;儿童心理发展的特征代表该年龄儿童本质的心理特点,而不代表各具体儿童的个别差异。在儿童心理 发 展年龄特征的问题上,更应正确处理一般性与个别性、典型性与多样性、本质特征与非本 质特征的辩证关系。二、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的 稳定性和可变性【1】简述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的稳定性和可变性答:(一)稳定性根源于本质未变的制约因素:1儿童脑的发育是有稳定顺序和 阶段的,神 经联系的建立是有次序的; 2人类知识经验的掌握是有一定顺序的,儿童也必须遵循;3儿童从掌握知识经验 到心理机能发生变化,要经过一个大致相同的不

14、断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二)可变性制约儿童心理发展的社会和教育条件的不断变化构成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的可变性。(三)稳定性和可变性的统一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既有稳定性,又有可 变性,它 们的关系是相 对的。三、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2】简述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划分的必要性何复杂性。答:(一)划分儿童心理发展阶段的必要性儿童心理的发展客观上呈现一定的阶段性。1理论上,有必要对客观存在的各个发展阶段有清晰的认识 ,并做明确标志,即儿童心理学上所谓的对儿童心理发 展阶段的划分;2实践中,对在教育实践中的教师及有关儿童工作者,据划分标准,可以有针对性地组织教育教学工作和其他有关工作。(二)划分儿童心理发展阶

15、段的复杂性儿童心理发展阶段明显存在,但划分复 杂。1儿童心理发展是渐变式的、连续性的,各阶段间无明显界限;2儿童心理发展受生理发展和社会因素的影响,其发展阶段有一定可变性,这给科学地掌握划分 阶段的标准带来困 难。(三)现行对儿童心理发展阶段的划分婴儿期(01 岁),又称乳儿期,包括新生儿期 (01 月)、婴儿早期(16 月) 、婴儿晚期(612 月);先学前期(13 岁),又称幼儿早期;学前期(36 岁),又称幼儿期,包括幼儿初期 (34 岁)、幼儿中期(45 岁) 、幼儿晚期(56、7 岁);学龄期(6、718 岁)四、有关儿童心理发展阶段的几个概念(一)儿童心理发展的转折期和危机期1转折

16、期:在儿童心理发展的两个 阶段之间,有 时会出现心理 发曩在短期内突然急剧变化的情况,称儿童心理发展的转折期。概念2概念危机期:由于儿童心理发展的转折期常出现对成人的反抗行为,或不符合社会行为准则的各种表现,所以有人把转折期称为危机期。3转折期与危机期的关系:儿童心理 发展的转折期,并非一定出现“ 危机”, 转折期和危机期有所区别,转折期是必然出现的,但“危机 “却非必然出现,在掌握 规律的前提下,正确引导儿童心理的发展, 。危机“会化解;危机期一般出现在转折期。(二)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1容易形成某种心理特征或发展某种能力的时期,称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主要表 现在语言发展和感知方面。 (三

17、)儿童心理发展的敏感期或最佳期1指儿童学习某种知识,形成某种能力、行为比较容易,儿童心理某个方面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 概念2儿童心理发展敏感期的形成:【3】影响儿童心理发展敏感期的形成的因素有哪些?答:(1)与生理发展的加速期有关; (2)与儿童心理发展本身的状 态有关;(3) 与儿童心理的整体发展有关。(四)儿童心理的最近发展区1概念:儿童能独立表现出来的心理 发展水平,和在成人指导下能表现出来的心理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概念2特点:最近发展区的大小是儿童心理 发展潜能的标志,也是可接受教育程度的标志,在儿童心理发展每一时刻都存在,同时又时刻都在变化,因人而异。第二节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各年龄阶

18、段的主要特征一、人生第一年儿童出生后的第一年,称婴儿期或乳儿期,是儿童心理开始发生和心理活动开始萌芽的阶段,又是儿童心理发展最为迅速和心理特征变化最大的阶段。因心理 变化发展迅速又分 3 个阶段:(一)新生儿期(01 月)1心理发生的基础:惊人的本能。如吸吮反射、眨眼反射、怀抱反射、抓握反射、巴宾斯基反射、惊跳反射、击剑反射、迈步反射、游泳反射、巴布金反射、蜷缩反射。 这些都是无条件反射,是建立条件反射的基础。2心理的发生:条件反射的出 现。条件反射的出 现,使儿童获得了维持生命、适应新生活需要的新机制,条件反射既是生理活动,又是心理活动,其出现是心理的发生。新生儿期就在各种生活活动中学习,发

19、展各种心理能力。因此,从孩子出生就要注意对他的教育。3认识世界的开始。儿童出生后就开始 认识世界,最初的认知活动突出表现在知觉发生和视听觉的集中;视听觉集中是注意发生的标志;注意的出现,是 选择性反映,是人 们心理能 动性反映客观世界的原始表现。4人际交往的开端。通过情绪和表情表现出交往的需要。(二)婴儿早期(16 月)这段时间心理的发展,突出表 现在视听觉的发展,在此基 础 上依靠定向活动认识世界,眼手动作逐渐协调。1视觉、听觉迅速发展。半岁内的婴儿认识周围事物主要靠视听觉,因动作刚刚开始发展,能直接用手、身体接触到的事物很有限。2手眼协调动作开始发生。手眼协调动作,指眼睛的视线和手的动作能

20、够配合,手的运动和眼球的运动协调一致,即能抓住看到的东西。意义:婴儿用手的动作有目的地认识世界和摆弄物体的萌芽,是儿童的手成 为认识器官和劳动器官的开端。3主动招人。这是最初的社会性交往需要。这时期要注意亲子游戏的教育性。4开始认生。这是儿童认知发展和社会性发展过程中的重要 变化,明显表现了感知辨别能力和记忆能力的发展;表现儿童情绪和人际关系发展上的重大变化,出 现对人的依恋态 度。(三)婴儿晚期(612 月)明显变化是动作灵活了,表 现在身体活动范围比以前扩 大,双手可模仿多种 动作,逐渐出现言语萌芽,亲子依恋关系更加牢固。1身体动作迅速发展。抬头、翻身(在半岁前学会)、坐、爬、站、走等动作

21、形成。意义:可以锻炼四肢和背部肌肉的力量和协调活动,促 进大 脑和小脑的神经的生长和发育;主动接触外界事物, 摆脱成人的怀抱,自己活动,扩大活动范围、开阔了眼界,满足了好奇心,促进儿童认知、情 绪和人际交往的发展。教育:安全保障下的玩具、游戏 作用不可忽视。2手的动作开始形成。五指分工动作和手眼协调动作同时发 展,这是人类拿东西的典型。五指分工,指大拇指和其他四指的动作逐渐分开,活动时采取 对立方向,坐爬 动作利于它的 发展。概念除五指分工之外,手的动作发 展还表现在:(1)双手配合;(2)摆弄物体;(3) 重复连锁动作。3言语开始萌芽。这时发出的音节较清楚,能重复、 连续。这时期的婴儿已能听

22、懂一些词。4依恋关系发展。分离焦虑,即亲人离去后长时间哭闹,情绪不安,是依恋关系受到障碍的表现。开始出 现用“ 前语言” 方式和亲人交往,孩子理解亲人的一些 词,做出所期待的反 应 ,使亲人开始理解他的要求。二、先学前期(13 岁)这是真正形成人类心理特点的时期。表 现:学会走路、 说话 ,出现思维;有最初独立性。高级心理过程逐渐出现,各种心理活动发展齐全。1学会直立行走。12 岁独立行走不自如,有其生理原因:(1)头重脚轻;(2)骨骼肌肉嫩弱;(3) 脊柱弯曲没完全形成;(4) 两腿和身体动作不协调。2使用工具。1 岁半左右,已能根据物体的特性来使用, 这是把物体当作工具使用的开端,孩子使用

23、工具 经历一个长 期过程,可能出现反复或倒退现 象。3言语和思维的真正发生。人类特有的言语和思维活动,是在 2 岁左右真正形成的。出 现最初的概括和推理,想象也开始发生。4出现最初的独立性,人际关系的发展进人一个新阶段,是开始产生自我意识的明显表现,是儿童心理发展上非常重要的一步,也是人生头 3 年心理 发展成就的集中体现。三、学前期(35 岁)【4】(35 岁) 儿童心理特征是什么?答:这是心理活动形成系统的奠基时期,是个性形成的最初阶段。 (一) 学前初期(34 岁)在幼儿园称小班,特点突出表现在:1最初步生活自理。幼儿园生活和生活范围的扩大,引起心理发展上的各种变化,认识能力、生活能力、

24、人际交往能力都迅速发展。2认识依靠行动。认识活动是具体的,依靠动作和行动进行,思维是认识活动的核心,即“直观行动思维”。3情绪作用大。心理活动情绪性极大,认识过程主要受情绪及外界事物左右,不受理智支配。4爱模仿。模仿性突出,模仿也是幼儿主要的学习方式。(二)学前中期(45 岁)心理发展出现较大质变,表现 在认识活动的概括性和行为 的有意性明显开始发展,具体表 现在:1更加活泼好动;2思维具体形象;3开始接受任务;4开始自己组织游戏。(三)学前晚期(56 岁)【5】56 岁儿童心理特征是什么?答:幼儿园大班年龄,突出特点:1好问好学。幼儿在这时期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好奇心比以前深刻;2抽象

25、思维能力开始萌发。大班幼儿思维仍是具体形象思 维,但明显有抽象逻辑思维萌芽;3开始掌握认知方法。出现有意地自觉控制和调节自己心理活 动的能力,认知方面有了方法。运用集中注意的方法,有意记忆的运用。4个性初具雏形。有较稳定的态度、兴趣、情绪、心理活 动,思想活 动不那么外露。第三章 学前儿童注意的发展第一节 注意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一、注意的概念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执行和集中,是人的心理活 动的一种能 动的积极的状态。 概念特点:1指向性:指在某一时刻人的心理活 动选择了某个对 象而离开了另外一些对象,能使人有 选择地反映事物,从而获得清晰印象。2集中性:指同一时间内各种有关心理活动 聚集

26、在其所选择的对象上;或这些心理活动深入于该对 象的程度,即心理活动在一定方向上的 强度和紧张度。【论述】二、注意在学前儿童心理 发展中的作用(一)注意的功能1选择功能,使儿童对环境中的各种刺激做出选择性反映并接受更多信息。2维持功能,使儿童心理活动对所选择的对象保持一种比 较紧张、持续的状态,从而维持儿童的游戏、学习等活动顺利进行。3调节功能,使儿童能够发觉环境变化,调整行为,为应付外来刺激作相应准备,从而能更好适 应周围环境的变化。(二)注意与心理过程1注意与知觉的发展。凡是注意的对象,人们对该对象的知觉就最完全、清晰、突出;注意是感知的先决条件;注意是研究幼小婴儿感知发展的指标。2注意与记

27、忆的发展。注意使感知的信息进入长时记忆系 统。注意发展水平低的儿童,记忆发展水平也低。3注意与坚持性的发展。注意能加强行动力量和坚持性。幼儿只有在集中注意时,才能坚持某一行动。注意力差的学生,不但智力发展受到影响,甚至影响到 纪律、交 际,形成道德不良。4注意与学前儿童的学习。注意是感知觉、记忆、思维等心理活动不可缺少的,是学习的先决条件,注意的范 围、稳 定性、分配、转移等品质的发展水平决定着学 习的效果。第二节 学前儿童注意发展的趋势儿童注意的发展主要表现在:注意活动本身性质的变化、注意对象的变化。【1】简述学前儿童注意发展的趋势答:一、定向性注意的发生先于 选择性注意的发生1定向性注意的

28、发生。原始的定向反射是与生俱来的生理反应,也是儿童最早出现的最初级的注意。最初的定向性注意,主要由外物特点引起,即无意注意的最初形式。本能的定向性注意随年龄增长占据的地位日益缩小,但不会消失。2选择性注意的发生发展。选择性注意,指儿童倾向于对一类刺激物注意得多,而在同样情况下对另一类刺激物注意得少的现象。选择性注意在新生儿 时已出现,其 发展表现在两方面: (1)性质的变化,由取决于刺激物的物理特性转向刺激物对儿童的意义;(2)对象的变化,即范围的扩大和对象的复杂化。【2】二、无意注意的发生发展早于有意注意的 发生发展 1无意注意,指无预定目的,不需意志的努力、自然而然产生的注意。无意注意与生

29、俱来,但也有发展过程,表现在注意的性质和对象不断变化;稳定性增长,对象范围扩大。2有意注意,指有目的、有意识支配的、主 动的注意, 2 岁以后开媾萌芽,幼儿期开始发展。有意注意的发展,使儿童注意发生变化,心理能动性增强 。第三节 各年龄阶段学前儿童注意发展的特征【3】一、新生儿注意的特征1注意的最初形态定向性注意出 现。定向反射性注意在新生儿瓣出现,婴儿期较明显,成人也可观察到,这是本能的无条件反射,也是无意注意的最初形态。2选择性注意的萌芽,视觉偏爱法研究表明选择性注意在新生儿期已 经萌芽。视觉搜索运动轨迹的实验,也证明了新生儿选择性注意的萌芽。【4】二、1 岁前儿童注意发展的特征主要表现在

30、注意选择性的发展上,其基本特征是:1注意的选择性带有规律性的 倾向, 这些倾向主要表现在 视觉方面,也称视觉偏好。2注意的选择性的变化发展过 程,从注意局部 轮廓到较全面的 轮廓;从注意形体外周到注意形体的内部成分。3经验在注意活动中开始起作用。【5】三、13 岁儿童注意发展的特征1注意的发展和“ 客体永久性”认识密不可分;客体永久性:即能够找到不在眼前的物体,确信在眼前消失了的东西仍然存在。在这之前,物体在儿童眼前消失,他就不再找,似乎物体已经不存在。是儿童 处于智慧的萌芽阶段的标志。2注意的发展开始受表象的影响; 3注意的 发展开始受言 语的支配;4注意的时间延长,注意的事物增加。【6】四

31、、36 岁儿童注意发展的特征无意注意占主要地位,有意注意逐渐发展。 (一)无意注意占优势,其发展表 现为:1刺激物的物理特性仍然是引起无意注意的主要因素;2与兴趣和需要关系密切的刺激物,逐 渐成为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二)有意注意初步形成, 处于 发展的初级阶段,水平低、 稳定性差,依 赖成人的组织和引导,有如下表现特点:1幼儿的有意注意受大脑发育水平的局限; 2幼儿的有意注意是在外界环境,特别是成人要求下发展的;3幼儿逐渐学习一些注意方法; 4幼儿的有意注意是在一定活动中实现的。【论述】第四节 注意的规律与幼儿的活动一、注意的选择性与幼儿的活 动注意的选择:指对环境中的各种刺激做出选择性的反

32、映,使儿童在一定的时刻选择重要的或符合需要的对象,并做出清晰的反映。1注意的选择性随年龄增长而 发展:一方面依赖生理成熟;一方面与后天的学 习训练,个人的知 识经验及兴趣情绪 有关。2教育意义:(1)幼儿教育内容的安排,要适合已有知识经验和认知发展水平;(2)幼儿在注意物体特征方面存在个性差异;(3) 幼儿注意选择性可通过教育强化改变。二、注意的范围与幼儿的活动注意的范围:又叫注意的广度,指人在比 较短的时间性片断中所能清楚地知 觉到的食物的数量。1注意的范围有一定的生理制 约性, 还取决于注意对象的特点及本人的知 识经验。2教育意义:(1)提出具体而明确的要求,同一短时间内不能要求注意太多方

33、面;(2)呈现挂图或直观教具时,数目不能太多,排列应当有序;(3)采用幼儿感兴趣的方式、方法教学,帮助 获得知识经验, 扩大注意范围。三、注意的稳定性与幼儿的活 动注意的稳定性:指注意在集中于同一对象或同一活动中所能持续的时间,它是注意的一种重要品质,使幼儿游 戏、学习活动等获得良好效果的基本保证。1幼儿注意的稳定性与注意对 象及幼儿自身状态有关,随年龄增长而增强。2教育意义:(1)教育教学内容难易适当,符合幼儿心理发展水平; (2)教育教学方式要新颖多变,富于变化;(3)幼儿园大中小班作业时间应当有别,集体活动时间适当、内容多样。四、注意的分配与幼儿的活动 :注意分配:指在同一时间内,注意指

34、向于两种或几种不同的 对象与活动,及在同一 时间内,同时注意两个以上的事物或同时从事两种以上的活动。1注意分配的基本条件就是同时进行的活动中,至少有一种达到自动化的熟练程度,还与注意对象的刺激强度、个人的兴趣、控制力、意志力等有关。2教育意义:(1)通过各种活动,培养幼儿的有意注意与自我控制能力; (2)加强动作或活动练习,使幼儿 对活动熟练,做起来不必花费太多注意力和精力;(3)使同时进行的活动,在幼儿头脑中形成密切的联系。第四章 学前儿童感觉和知觉的发展第一节 感觉和知觉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一、感觉和知觉的概念1、感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 觉器官的刺激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属简单的心理

35、现象,主要与生理作用相联系。包括视、听、嗅、味、肤、动与平衡等。2、知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 觉器官的食物的整体的反映。它以感觉为基础,但并非感觉成分的简单相加,而是对感 觉所提供信息的加工。它反映刺激所代表的意义,受 经验影响,因此,对同一事物的知觉会有所不同。【简答】二、感觉和知觉在学前儿童心理 发展中的作用1感觉和知觉是人生最早出现 的认知过程;2两 岁前儿童依靠感 觉和知觉认识世界;3感觉和知觉在 36 岁儿童的心理活动中占优势;4幼儿的记忆 、情 绪和意志也受感知觉的影响。第二节 学前儿童感知发展的主要阶段一、原始的感知发展阶段感觉与生俱有,出生后不久,知觉就在感觉基础上发展起来。在

36、原始的感知发展阶段,对刺激物的分析和综合能力很低。【简答】二、从知觉的概括向思 维的概括过渡阶段1 出生后第一年,婴儿认识事物依靠知觉的恒常性, 21 岁后随语言和思维的发展,知觉的概括水平逐渐提高;31 岁多常按照某个事物的明显特征来辨认物体;4 随语言和思 维的发展知觉的概括性逐渐向思维的概括性过渡。三、掌握知觉标准和观察力发 展阶段3 岁后,儿童对物体的知觉,渐渐和有关的概念相联系,知觉活动已发展到能够进行观察。第三节 学前儿童视觉的发展儿童视觉的发展表现在两方面:视觉敏度的发展、颜色视觉的发展。一、视觉敏度的发展(一)视觉敏度的概念精确地辨别细致物体或处于具有一定距离的物体的能力,也就

37、是 发觉一定对象在体积和形状上最小差异的能力,即通常所说的视力。【简答】(二) 视觉敏度发展的机制1晶状体的变化调节; 2中枢神经系统对视感觉的信号加以辨认;3视觉系统突触组织的发展是辨别能力发展的基础;4控制眼动的能力; 5经验的参与,即视知觉。(三)视觉敏度发展的年龄特点1新生儿的视觉敏度,孩子出生后即能看见眼前东西,最佳视距在 20cm 左右;2婴幼儿的视觉敏度,6 个月内是视觉发展的敏感期,4 个星期的婴儿视力为 2060,8 个星期为 20100,56 个月为 2020。(四)视觉敏度的测定1视力检查表测定:一般的 E 字检查表;专为儿童设计的图形视力表;2用简单观测方法。【简答】(

38、五) 影响婴幼儿视力的因素1受遗传和环境影响,视觉经验是促进视觉发展的必要因素。影媳视力减退的条件:(1)光线照明;(2) 户外活动和身体 锻炼;(3)坐姿不良。2儿童弱视:指在视觉发育障碍的一种常 见病,弱 视者实力达不到正常水平,两眼不能同时注意一个目标,无立体感,不能判断自身的空间位置,分不清物体离自己的原籍高低,定位不准确,不能完成精细动作。(1)表现;(2)成因;(3) 治疗。二、颜色视觉的发展1颜色视觉:指区别颜色细致差异的能力,亦称辨色力。 2婴儿的颜色视觉:婴儿出生后第三个月开始区分 红、 绿两种光刺激,但不稳定,第四个月比较稳定。颜色视觉与颜色的明度、色调、饱和度有关。3幼儿

39、颜色视觉的发展主要表 现在区别颜色细微差别能力的 继续发展,同 时对颜色的辨别和掌握颜色名称结合起来。3岁儿童不能认清基本颜色和区分各种颜色的色调。4 岁区 别色调细微差别的能力发展,开始 认识一些混合色。5 岁注意到色调、明度和饱和度,能辨别更多混合色。颜色辨别能力的发展,主要在于掌握颜色的名称,主要依靠生活经验和教育。4色盲是颜色视觉异常,可分为全色盲、全色弱、 红绿色盲和红绿色弱 4 种。第四节 学前儿童听觉的发展一、听觉发展对儿童心理发展的意 义1听觉是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之一,依靠听 觉辨认周围事物 发声特点;2依靠听觉感受音乐,学唱歌曲,欣赏乐曲,从而 还得到美育的熏陶;3儿童与成人

40、交往,特别是学习口语,必须依靠听觉听 觉对智力、个性 发展也有影响。二、儿童听觉的发生(一)胎儿对声音的反应胎儿对声音有反应。据此,孕妇应多听宁静悦耳的音乐避免过多噪音刺激。(二)新生儿听觉的发生新生儿对不同的声调,声音的 纯度、 强度和持续时间等都有不同的反 应。(三)听觉与视觉协调活动的发生1听觉和视觉很早就发展起来; 2持 续、复合的听觉刺激有助于视觉定向;3听觉刺激能导致视觉的习惯化;4婴儿能识别同时出现的视听 觉刺激的一致性。 (四) 新生儿的听觉偏好新生儿爱听人的声音、母亲的声音、柔和的声音、高音调的声音。三、婴幼儿听觉的发展随年龄增长,学习语言、接触音乐环境和接受听觉训练的过 程

41、中,婴幼儿的听觉迅速发展:儿童的听觉阈限值逐渐降低,听觉感受性提高。四、学前儿童听觉的个别差异出生后 24 小时内的新生儿,听 觉反应已可分五等,反 应形式、强度也不同,存在音高差别阈限。五、学前儿童听觉的测定1观察听觉行为;2简易测听;3用仪器做听力测查。【简答】六、听力的保护与培养(一)避免噪音污染1在家庭为幼儿创设安宁环境; 2在幼儿园教育孩子避免大声喧哗;3采用吸音设备;4用养花种草等净化环境。(二)创设良好的音乐环境乐音和音乐活动都是幼儿发展听 觉的有力手段。 (三)通过学习语言发展听觉在幼儿园,可 组织专门训练听力的游 戏,训练听力辨别力等。七、聋儿听觉康复的训练 1早期验配助听器

42、 2早期听力训练(1)对声音的感知和理解:在游戏中运用音响玩具、游戏,感官功能代偿,音乐训练等;(2)对声音的辨别:结合图片、实物或模型,使聋儿感知不同事物发出的声音。 第五节 学前儿童触觉、动觉 和痛觉的发展一、学前儿童触觉的发展触觉 是肤觉和运动觉的联合。 (一)儿童触觉的发生儿童出生就有触觉反应,许多种无条件反射都有触觉参加。(二)口腔的触觉儿童出生具有口腔触觉,且通 过它认识物体。(三)手的触觉1触觉探索主要通过手来进行,儿童出生就有本能触觉反 应;2视觉和手的触觉协调,是半岁婴儿认知发展的里程碑,也是手的真正触觉探索的开始;3眼手协调出现的标志是伸手能抓到 东西表明儿童知 觉 达到了

43、能知觉到物体的位置、手的位置、 视觉指导手的触觉活动。二、学前儿童动觉的发展动觉的发展使婴幼儿动作越来越准确 动作感受性提高,有助于手控制自己的动作而系统训练有利于提高动觉感受性,提供声音和视觉刺激物等作为信号有助于提高儿童 对动觉 的意识。三、学前儿童痛觉的发展儿童痛觉是随年龄增长而发展的,表 现在痛觉感受性的提高。1疼痛发生的条件:(1)伤害或过强刺激的刺激量;(2)痛觉阈限;(3) 痛的情绪。2疼痛包括痛的感觉和痛的情 绪,孩子疼痛的 阈限随年龄 增长而降低。第六节 学前儿童空间知觉和时间知觉的发展卒问知觉包括形状知觉、大小知觉、方位知 觉和距离知觉。一、学前儿童形状知觉的发展(一)婴儿

44、的形状知觉1很小的婴儿已能辨别不同的形状,具有对形状的知觉的恒常性; 2对物体形状的视觉偏好。(二)幼儿的形状知觉1在视觉、触觉、动觉的协调活动中,对几何形体知觉的效果最好;2对几何图形辨别的难度由易到 难,具 顺序性;3形状知觉和掌握形状的名称相结合;4形状知觉在先,用词概括形状的能力在后;5通过游戏可提高形状知觉水平;6日常生活需要形状知觉,也为形状知觉发展提供条件。二、学前儿童大小知觉的发展1婴儿对物体大小知觉的恒常性已 经形成; 2视触动觉的共同活动,利于幼儿对积木大小的知觉; 3对物体大小知觉的发展,蕴含着辩证思维发展的萌芽。三、学前儿童方位知觉的发展 1婴儿已有听觉定位能力; 2正

45、常儿童主要依靠视觉定位;3幼儿方位知觉的发展主要和 词语所代表的方位概念结合; 4幼儿方位知 觉的发展早于方位词的掌握;5只能辨别以自身为中心的左右方位; 6方位知 觉的发展是幼儿人学准 备的重要内容;7方位知觉的发展主要表现在 对上下、前后、左右方位的辨别。四、学前儿童距离知觉的发展1防御反应表明婴儿已有距离知 觉;2 婴儿能够区分物体与自己的距离; 3距离知觉的发展受经验影响;4已有深度知觉,且受刺激模式和刺激条件的影响;,5深度知觉的发展受经验影响较大。 幼儿园户外游戏和体育活动中。因深度知觉的发展不足而出 现安全问题教 师要特 别注意加强教育。游戏和体育活动能够促进幼儿距离知觉、深度知

46、觉的发展。五、学前儿童时间知觉的发展1婴儿主要依靠生理上的变化 产生对时间的条件反射,即由生物节奏周期( 生物钟)所提供的时间信息而出现的时间知觉。2随年龄增长,会产生与具体事物和事件相联系的时间知 觉,主要是依靠生活中接触到的周围现象的变化。3逐渐能通过钟表和日历认识时间 ,把 钟表和日历上的字符形象化。46 岁以后,能够开始学习对持续时间进行估计。5幼儿时间知觉发展的方向是思 维参与时间的知觉。即把时间知觉和时间概念联系起来。第七节 幼儿观察的发展【简答】幼儿观察的发展,表现 在观察的目的性、持 续性、细致性、概括性以及观察方法等方面。一、观察的目的性加强 幼儿 观察的目的性从低到高可分

47、为三级:低级、中 级、高级。二、观察的持续性延长 幼儿初期,观察持续时间很短,其持续性和目的性有关。三、观察的细致性增加 经过 系统的培养,幼儿 观察的细致性能 够有所提高。四、观察的概括性提高 对图 像观察概括化可分四个阶段:个 别对象、空 间联系、因果联系、对象总体。五、观察方法的形成 幼儿的 观察,是依 赖于外部动作向以 视觉为主的内心的活动发展。1幼儿的观察是从跳跃式、无序的逐渐向有序性的观察发 展。2幼儿掌握观察方法,需要教师指导和培养,如指导不当,反而阻碍幼儿观察的发展。3成人的指导语,往往影响幼儿观察图画的水平。【论述】第八节 感知觉规律在幼儿教学中的运用一、适应现象1感觉是由于

48、分析器工作的结 果而产生的感受性,会因刺激持续时间的长短而降低或提高,这种现象叫适应现象。2幼儿园各班活动室应有通风换 气设施和制度,以保 证空气清新。二、对比现象1同一分析器的各种感觉会因彼此相互作用而使感受性 发 生变化, 这种现象叫感觉的对比,分先后对比和同时对比两种。教师在制作和使用直观教具时,掌握 对比现象的规律, 对提高幼儿感受性有重要的 实际意义。2不同分析器的感觉,也会因相互作用而使感受性 发生变 化。在视觉感性方面较明显。在组织幼儿观察活动时,不应 有喧哗声,教 师的声音也不应 很大。三、知觉中对象与背景的关系知觉对象从背景中分离出来,受以下因素影响:1对象与背景的差别,包括颜色、形状、声音和 强度方面的差别,差 别越大,对象越容易从背景中分离。教师要运用背景与对象关系的规律,教 师的板书、挂 图和实验 演不,应当突出重点,加强对象与背景的差别;教材的重点部分,使用粗线条、粗字体或彩色笔,使它们特别醒目;教学指示棒与直观教具的颜色不要接近。2对象的活动性。在固定不变的背景上,活动的刺激物易被知觉为对象。据此,教师应尽量多地利用活 动模型、活 动玩具及幻灯、录像等,使幼儿获得清晰的知觉。3刺激物本身各部分的组合。在视觉刺激中凡距离上接近或形态上相似的各部分容易组成知觉的对象;在听觉上,刺激物各部分在时间上的组合,即 “时距”的接近也是分离知觉对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