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代文学毕业论文(选篇)1.山月记与人虎传的不同点赏析2.由周瑜论三国演义的虚与实3.竹山词意象研究山月记与人虎传的不同点赏析摘要:山月记是以中国唐代李景亮所创作的人虎传为素材,由日本著名作家中岛敦所创作的作品。他在充分尊重原作主要内容和人物的基础上,赋予了内容新的思考与情感,将主人公化身为自己来进行创作,可以说是一部描写日本近代知识分子孤独与苦恼的杰作。文学界对于两部作品一直以来都在进行着各种讨论。本文另辟蹊径,决定对两部作品的不同之处进行比较与分析。笔者看来,两部作品的不同点主要体现在:主人公性格的差异、变虎原因的差异、语言描写的差异等三个主要的方面。 山月记这部作品里到底饱含了作者怎样
2、的情感?那些恰到好处的心理描写又是怎样产生的?带着这些疑问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对这两部作品的不同点进行赏析。关键词:性格语言内心变虎一、人物性格的差异虽然人虎传和山月记这两部作品开篇在对有关李征的介绍上有着看似相似的地方,但仔细分析后,两者的描述却大相径庭。 ”人虎传中的李征虽然同样恃才倨傲,但他的才不是指文才,而是治世之才。他的孤傲除了恃才之外,还包含有皇族血统的优越感。 “他那种”尝郁郁不乐“也是因为不能立身出世从而心里不忿而导致的,是一位在宦海中漂浮不定郁郁不得志的士大夫。而在山月记中,删除了其”皇族子“这一身份,以将其作为普通的知识分子这一视角来进行描写,增加了主人公痴迷诗作、想要凭此
3、立身处世的内容。山月记中的李征因为讨厌侍奉”恶俗的高官“而辞职,在有着极强自尊心的同时也给人留下了清高的印象。 人虎传里的李征因为对同僚说了”生乃与君等为伍耶“之类的话而被人排挤。中岛敦重点描写了李征在诗学上的才能和志向,另外还以此为基础描写了他内心的挣扎和命运的发展。通过这一系列的变化,中岛敦将李征作为自己的”代言人“,通过对他的描写来反映自己的内心世界。所以,在笔者看来,作品中李征的情感起伏和心理变化都可以看作是作者自身的反省。二、变虎原因的差异在人虎传中,主人公成为老虎的理由是”于南阳郊外,尝私一孀妇。其家窃知之,常有害我心。吾因乘风纵火,一家数人,尽焚杀之而去。此为恨尔“。违背了类似于
4、佛教所宣扬的”因果报应“之说,而最终成虎。”封建时代的中国,封建伦理道德被视为最高准则,一旦有谁忤逆了它,必会天意不容、遭受报应。 “与之相对,在山月记中,有对主人公想要追求精神深处的描写。在笔者看来,首先,为什么会有人变虎这一不可思议的事情呢?主人公作为诗人而生,拘泥于诗人的生存方式。在自己的人生中,自己的意识所向一直都是”诗“,由于过分追求,通常在人生中最应该好好珍惜的家人、家庭、周围的关系也被敷衍了事地对待了。一直只顾自己的欲望,以为那才是自己的大志向,在极度苦恼、不知自己何去何从的极端中,心里的天平早已失衡,异化成虎。 ”自卑与自负这两种极端的性格使李征把自己缚在独头茧中,他渴望成名,
5、但又惧怕别人的嘲笑;既不愿沉沦又不能主动争取更好的命运;他追求艺术,又挑不起家庭生活的重担。他只能挣扎在道德和艺术的夹缝之中,这使他的心理不堪负荷。 “与人虎传相比, 山月记有着精神论方面的东西。仔细想来, ”诗“是一种非常美妙的东西,但是为什么主人公不得不变成虎呢?如果是换成美术、音乐、散文等等可以在当今社会中进行替换的事物的话,结局又是否会相同呢?以笔者看来,如果是从事这些艺术的话,即使会顾不上家人的感受也会在某种程度上获得谅解的吧?但它们都没有诗的那种意境,换句话说,诗人是浪漫的,他们的想象力无比丰富,一切的不可能都可以在诗中实现。三、语言描写的差异虽然说两部作品的主人公同为李征,所讲述
6、的内容也大致相同,但在语言的表现力上却有细微的不同。从作品的开头处来比较的话,人虎传毫无疑问比较复杂一点,但实际上对于读者来说,还是更倾向于山月记 。因为山月记中避免了冗杂的描述,在语言的使用方法上更容易被理解。这区别看似虽小却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是作者在创作小说时倾注了自身的理想。而人虎传中则相对较多地使用了比喻等修辞手法,语言比较委婉。笔者认为把内容上大体相同的两部作品人虎传和山月记来进行比较的话,最终在读者中比较受欢迎的还是山月记 ,因为这部作品更能引起读者的共鸣并引发思考,结合作者当时所处的社会环境,更容易对当时日本社会的知识分子获得新的认识,可以说是一部震撼心灵的文章。四、结语人虎传是
7、一部人变虎的志怪小说,并没有对人性有过多的思考和描述。而山月记则更倾向于描写人变虎的原因,是一部聚焦人的内心的一部作品。其实所有人的内心深处都寄养着一头猛兽,而李征却没有敌得过自己内心的挣扎变成了那一头猛兽。中岛敦借古讽今,借助李征这一封建知识分子的形象反映了当时日本社会知识分子的形象,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残酷现实。参考文献:1中岛敦。山月记M。韩冰,孙志勇译。北京:中华书局,2013.2李景亮。人虎传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2009.3李青,杨超。与人虎传的对比中看山月记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2004(4):102.4董编。从山月记与人虎传的不同看李征异化成虎的原因差别J 。文学界(
8、理论版) ,2012(7 ):46.5高晓华。从人虎传到山月记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4(2):44.6滨川胜彦。中岛敦作品研究M。东京:明治书院, 1976.由周瑜论三国演义的虚与实摘要:周瑜是北宋大文豪苏轼笔下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那个”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儒将,他相貌堂堂,精熟音律。不过,在小说三国演义中,周瑜则被描写成心胸狭隘、嫉贤妒能,与诸葛亮明争暗斗的反面人物。他在三国演义中的”悲惨遭遇“,追根究底,主要是罗贯中出于人物刻画的需要。为了体现蜀汉君臣的忠义,必须将与之同时代的曹吴人物进行部分的”虚化“处理,以使其人物形象达到作者需要的写作目的并具备一定的社会价值。而周瑜,
9、作为与蜀汉亦敌亦友的角色,自然也就成为众多被”虚化处理“人物中的一位了。关键词:三国演义周瑜虚实一、历史上的周瑜1、军事才能三国志 吴书周瑜传载,初平二年,在他二十一岁的时候,带兵到历阳支助孙策,并和孙策一起攻下了横江、当利,击退刘繇,进入曲阿,立下了自己人生中第一次大的战功。三年之后,年轻的周瑜成为孙策的建威中郎将,并深受孙策的赏识与器重。在以后的几年中,破宛城,下麻、保二屯,生擒黄祖手下悍将邓龙,斩杀黄祖。三十四岁的时候,周瑜率孙刘联军与曹操决战于赤壁,以三万人马大破数十万曹军,名震天下,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赤壁之战后,周瑜又乘胜追击,打败曹操的心腹爱将曹仁。可是,天妒英才,赤壁之战两年
10、后,也就是在他年仅三十六岁的时候,领兵伐蜀,只因不服水土,病逝于巴陵的巴丘。他死之后,全吴上下尽皆缟素,孙权亲扶棺椁为他送葬。可以说他的一生,是辉煌而短暂的一生。2、风流才子周瑜,不仅是一位成功的将军,也是一位在当时很受敬重的儒士。 三国志中载:”瑜少精意于音乐,虽三爵之后,其有阙误,瑜必知之,故时人谣曲有误,周郎顾 。 “1与小乔成就了才子佳人的浪漫爱情,更是让人羡慕。3、气度恢弘周瑜虽年少有为,但是在待人处事时,总是恭谦宽厚,气度恢弘,从不盛气凌人。 三国志中记载,周瑜对待曾经对自己不满的人时,心胸开阔、光明磊落、以德服人。在孙策手下有一位大将叫程普,他总是自认为自己年纪比周瑜大,贡献也比
11、周瑜大,因此多次当众欺辱周瑜。周瑜呢,却像战国时期赵国的蔺相如一样,折节容下,从不和他计较。后来程普认识到自己的鄙陋,转而非常敬重佩服周瑜,常对左右说:”与周公瑾交,若饮醇酒,不觉自醉。 “正史上,对周瑜也多有”性度恢廓“”实奇才也“之类的赞誉。可见,周瑜在气量上是绝对没有问题的,至于演义中周瑜气量狭小,被诸葛亮气死,应该是虚构的成分。二、演义中虚化了的周瑜三国演义中,周瑜却是一个令人不齿的人物。他诡计多端,又嫉贤妒能。对于自己的盟友,也是心存芥蒂,不愿真心实意地去合作,只是想从中渔利。其中,最能体现他性格特点的莫过于”三气周瑜“的故事:1、一气三国演义 第五十一回”曹仁大战东吴兵,孔明一气周
12、公瑾“中周瑜和诸葛亮约定,如果周瑜夺取南郡失败,刘备才能再去取。虽然周瑜第一次夺取失利受伤,但是使用了将计就计之策,最终打败了曹兵。然而,真正的胜利者却不是他而是诸葛亮。因为诸葛亮乘他追赶曹仁之机,趁周瑜后方空虚,夺取了南郡等地,从而既没有违约,又夺取了地盘,周瑜闻言,直气得大叫一声,金疮迸裂,半晌方苏。这是一气周瑜。我们翻开史书与三国演义对照,周瑜和曹仁交战、救夷陵、围攻南郡等情节,大框架上基本与史实符合,但诸葛亮设计夺南郡,一气周瑜的情节则是虚构的。2、二气情节见于 三国演义第五十四回”吴国太佛寺看新郎,刘皇叔洞房续佳偶“和第五十五回”玄德智激孙夫人,孔明二气周公瑾“。刘备的夫人死后,孙权
13、按照周瑜的计策假装把自己的妹妹孙尚香许配给刘备,想把刘备骗到东吴,再将其杀害。谁知孙权的母亲看中了刘备,不仅不许孙权杀他,还真要把孙尚香许配给他。没有办法,周瑜只能另想一计。不久,周瑜决定要让刘备陷在温柔乡中,整日好酒好肉伺候,居住在华丽的府邸,过荣华富贵的日子。从而既能达到将刘备长期与诸葛亮、关羽、张飞等人隔开的目的,又能以此来磨灭刘备的雄心壮志。谁知却被孔明的三条妙计弄假成真,刘备和夫人回蜀。直气得周瑜大叫一声,金疮迸裂,倒于地上,不省人事。这是二气周瑜。史书上记载, 三国志先主传:”琦病死,群下推先主(刘备)为荆州牧,治公安。权稍畏之,进妹固好。 “由此看来,孙权把妹妹嫁给刘备是真的。孙
14、权也是因为看到刘备在荆州的势力迅速发展,所以主动把妹妹送到荆州并嫁给刘备,以巩固孙刘两家的盟友关系。既然是这样,二气周瑜也无从而说。3、三气情节见于 三国演义第五十六回”曹操大宴铜雀台,孔明三气周公瑾“后半回和第五十七回”柴桑口卧龙吊丧,耒阳县凤雏理事“的前半回。刘备向东吴借取荆襄九郡,图谋发展壮大自己。然而东吴怕养虎为患,等刘备强大后势必对自己构成威胁,三番五次地要求其归还荆州。刘备和诸葛亮实在没办法,就以攻取西川后,必还荆州为由,长期霸占荆州。此举令周瑜气急败坏,遂想出了过道荆州帮助刘备攻取西川,从而在途经荆襄之时发动袭击,一举夺回荆州之地,再次上演”假道伐虢“的好戏。只可惜,此计却被诸葛
15、亮识破,他将计就计,以锦州为诱饵,引周瑜来攻,在周瑜入套之时将周瑜团团围住,周瑜大叫一声,箭疮复裂坠于马下,左右急救回船。在回去的路上,诸葛亮写信劝他不要取西川,周瑜看过信后,仰天长叹:”既生瑜,何生亮“,连叫数声而亡。这是三气周瑜。据史书记载,周瑜在建安十四年,也就是死前一年已经从曹仁手中夺取江陵,被孙权任命为南郡太守,直到死前仍在镇守江陵。周瑜死后,孙权才把南郡借给刘备,那么怎么会发生为讨荆州而大动干戈的事情?而且周瑜是病死在回江陵的路上,并不是被诸葛亮气死的。三、虚化的原因三国演义中周瑜形象的虚化,原因主要有两点。首先是周瑜形象的历史变迁,其次就是罗贯中为了体现蜀汉人物的”光辉形象“,而
16、做的必要的虚化,可以概括为”目的性虚化“。1、周瑜形象的历史变迁周瑜形象的历史变迁,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在官方的变迁,一个是在民间老百姓心中的变迁。在官方,从三国时期开始,周瑜的形象基本上是没有多大变化的,一直都是忠义的代表,臣子将军的表率。朝廷需要树立典范来激励和规范臣民,而三国时期,堪称楷模的周瑜,正如前文提到的一样,受到了历朝历代统治集团的认可。虽然在宋朝出现了朱熹倡导的曹魏与反对者倡导的蜀汉的正统之争,曹魏成为皇权正统,但是这并未深刻影响周瑜个人在统治集团成员心中的地位。可以说,周瑜的真实形象在官方还是比较稳定的。然而,在民间世俗的心中,周瑜形象却与本人产生了较大的偏差。唐代之前
17、,周瑜的民间形象与官方还是保持一致的,但是到了宋代,周瑜的形象出现了扭曲,特别是正统之争,吴蜀的落败,周瑜开始以”正统的叛徒“的形象示人。如今所能找到的年代最为久远的演义类资料,就是宋元之际出现的话本三分事略 。在这部为适应市民娱乐需求而产生的话本中,周瑜的形象已经出现了质的下降。在政治上,他鼠目寸光,为一己私利而置国家安危于不顾。在军事上,才智平庸,屡战屡败:战曹璋狼狈而逃,取荆州溃不成军,攻西川又被张飞断了后路,似乎人皆可败。在人格修养上,他好大喜功,心胸狭隘。史传文学中那个雅量高致、出众人之表的周公瑾已经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一位才智碌碌、嫉贤妒能的平庸之辈。按照吴金华的说法, ”话本是市民娱乐的产物,它从来都不受正统观的左右,市井间尊刘贬曹的观念早已有之“。在苏轼的小品东坡志林中,就曾对民间三国有过这样的描述,”至说三国事,闻刘玄德败,频感眉,有出涕者;闻曹操败,即喜唱快“。就这样,一个与雅文化系统中饱含赞扬文字形成鲜明对照的周瑜形象,于宋元之际,在强烈的市民意识的关照下诞生了,并随着戏曲的广为传唱而深入人心,家喻户晓。而之后,罗贯中的出现, 三国演义的定稿,彻底把周瑜的形象钉在了”小人“的柱子上。2、目的性的虚化作为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它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