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关于农业产业扶贫情况的调研报告为探索现代农业产业扶贫新模式,实现扶贫载体产业化、扶贫资金资本化、扶贫投资法制化、扶贫操作企业化、扶贫措施精准化、扶贫资源社会化,陕西省从*年 10 月份启动现代农业产业精准扶贫试点工作,具体由陕西省供销总社(陕西供销企业集团公司)按照”六个注重“(注重区域优势特色产业发展、注重龙头企业示范引领、注重带动贫困户增收、注重扶贫资金投放安全、注重农产品品牌建设、注重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原则,在全省择优选择 20 个县开展试点工作,*年初宁陕县被追加为第 21 个试点县。经过近一年的运行,试点工作在我县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我开展现代农业产业精准扶贫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2、:一、基本情况自我县被确定为产业精准扶贫试点县后,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迅速召开县委、政府常务会议研究部署现代产业精准扶贫试点工作,县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到省供销社(供销集团)对接,及时印发现代农业产业精准扶贫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在省、市、县领导和相关部门的支持配合下,省供销集团已将 1500 万元(县政府委托投资 750 万元、供销集团配套 750 万元) ,于*年 11 月以股本形式投入经县政府推荐、省供销集团考察通过的陕西宁陕秦南菌业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秦南公司“) 。秦南公司已按照”五位一体“(政府扶贫办供销社供销集团金融保险企业合作社农户贫困户 )的供销产业精准扶贫新模式,将
3、扶贫资金按规定虚拟量化到户(年底按规定分红) ,为 705 户、2344 人贫困户建档立卡,其中*年已带 150 户、525 人脱贫。同时,做为产业精准扶贫试点企业的宁陕县食用菌农民专业合作社(以下简称”联合社“) ,在县政府和供销集团投入资金尚未到位的情况下,刻服困难积极为 152 户、520 人贫困户建档立卡,其中*年带动 95 户、310 人脱贫。二、主要做法在”五位一体“供销产业产业精准扶贫新模式的前提下,宁陕县在实施”企业(合作社)农户(贫困户) “模式中,由获得供销集团注资的秦南公司投资,在移民集中安置点建立产业园,吸收一定数量的贫困户入股或入园务工,实现贫困户”搬得出、稳得住、能
4、致富“,即”企业(合作社)搬迁点产业园贫困户“。一是由秦南公司在江口新庄、城关八亩、筒车湾海棠园建立了3 个 10 亩以上的食用菌集约化生产点,使搬迁群众(贫困户)在家门入股分红和就业。二是由秦南按照统一建设食用菌基地标准化基地,统一香菇菌种和生产用原辅材料的供应,统一对贫困户进行技术指导与服务,统一生产环节和产品质量管理,统一食用菌产品回收与流通销售, ”五统一“模式保证了产品质量和产量,使搬迁群众(贫困户)收入又保障。公司还通过其控股电商公司-陕西宁陕供销秦南电子商务公司实行”农村电商平台贫困户“模式帮助贫困户销产品、促脱贫。三是由秦南公司先期按照订单保价回收,公司再通过各种营销手段增加食
5、用菌产品附加值,销售后将增值部分再次和贫困户分红,既保证了贫困户稳定收入,分红部分又提高了贫困户的生产积极性。四是秦南公司在”五统一“的前提下,实行食用菌产业帮扶到户形式多样化。其一是集约承包型,对居住条件限制愿意从事食用菌种植的签约贫困户居,按照每户贫困户每年预计栽培食用菌 1 至 3 万袋的规模,到旬阳坝基地、新庄基地参与承包式集约型食用菌生产。其二是分散供袋型,对沿 201 国道 50 公里以外从事食用菌产业的签约贫困户,可在片区集中地点建立 3 个食用菌生产与供应基地,采取贫困户购买食用菌成品袋,拉回自己家门口建棚栽培食用菌。其三是提供服务型,对于自主生产经营食用菌的签约贫困户,秦南公
6、司在供应菌需材料、优质菌种的同时,还无偿提供食用菌生产管理技术服务、代收代销贫困户的食用菌产品。联合社则是通过其成员社-宁陕县绿宝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以下简称”合作社“)按照”专业(能人)大户贫困户“、 ”农民专业合作社贫困户“、 ”家庭农场贫困户“等形式通过联户带动、入股分工、托管代养等方式,意向带动 152 户、520 名贫困人口增收脱贫。如合作社在 7 个镇 10 村,围绕生态稻谷、高山小杂粮、土蜂养殖、土鸡、土猪养殖等产业建立了 20 余个生产基地,采取向农户(贫困户)垫款提供种苗,免费提供技术指导,签订保底价回收合同,高于市场价 0.5-1 元回收贫困户产品等措施,保证贫困户按期达标
7、增收脱贫。三、存在的问题一是参与扶贫的企业主体和产业选定难。我县的农业企业少,且规模偏小,个别企业自身生存都很艰难,更谈不上扶贫。没有形成规模性的拳头产业,企业缺乏做大做强后劲,带动能力不强,上级投资企业考察通不过。还有部分企业认为政府给的扶贫股本款,是政府无偿支持的项目款,导致企业不愿承担保本又增值的股本扶贫款的扶贫任务。二是参与扶贫的企业主体人才匮乏。我县参与扶贫的农业企业全部是民营企业,且大多数都是家族式企业,企业人才匮乏,没有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一方面是当地缺乏真正懂管理和经营的人才,另一方面是企业”庙“小,招不进留不住人才。如参与扶贫的企业是要建立许多制度和档案等软件资料的,但连这
8、类人员企业都很难招进留住,导致企业扶贫等各项工作进展缓慢、受阻。三是参与扶贫的企业主体融资难。一方面县级政府虽然有整合扶贫款的权限,但资金使用范围仍受多种因素制约,县级顾虑较多,资金整合的方式和路径还不清晰、阻力仍然很大。如去年县政府和供销集团签订的 1000 万元委托投资扶贫款,实际只到位了 750 万元。另一方面是我县绝大多数农业企业资金短缺,银行贷款要抵押担保,多数农业企业没有多少资产,农业企业运转艰难,甚至个别企业为了对付农户产品款,借”高利贷“导致农产品销售成本增高,销售竞争力差,形成恶性循环。尽管县政府出台了”脱贫贷“,但只针对单个贫困户,部分贫困户手拿”脱贫贷“不知道咋用,个别贫
9、困户怕负债索性把贷款归还。四是参与扶贫的企业主体与贫困户的对接难。一方面有的企业带着产业和市场,找不到土地和劳动力,另一方面贫困户拥有劳动力和土地资源,却找不到市场和合适的产业门路。且贫困户认为政府给企业的扶贫股本款是”他们“的,企业要他们务工、生产产品,是企业”贪污“扶贫款,他们只要”现金“,没有了解这是”造血“扶贫。四、几点建议一是要进一步深化对产业精准扶贫的认识。产业扶贫是斩断穷根最主要、最重要的手段,也是实现稳定脱贫的必由之路,其带动贫困人口数量多,脱贫效果好,经济贡献大,在脱贫攻坚战中居于主导地位,只有通过扶贫把地方的产业发展起来了,脱贫的目的才能达到和实现。要认真贯彻落实市政府办公
10、室关于印发全省产业精准扶贫示范市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确保产业精准扶贫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二是把精准选择扶贫主体和产业作为关键。要遵循自然规律、市场规律和群众意愿选择扶贫企业和产业。县政府有关部门要重点培育企业主体,加强对产业发展的宏观指导。大力推动”多镇一业,数村一品“的特色产业体系建设,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坚持一业为主、多业并举、以短养长、以长补短的产业发展思路,提升产业扶贫的质量和效益。要延长产业链条,着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将贫困镇、村产业发展规划、产业项目、扶贫企业主体落实情况,以及相关部门和帮扶单位履职尽责情况纳入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确保产业精准扶
11、贫政策措施精准落地。四是要在扶贫企业人才方面给予一定的支持。在政策范围类允许党政机关熟悉热爱扶贫事业的干部,为扶贫企业管理、经营出谋划策,甚至派驻人员入住企业帮扶。加大对扶贫企业建设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和物流体系建设的人财、政策支持力度,打通农村服务”最后一公里“和农产品进城”最近一公里“。五是积极向上级争取产业扶贫的资金,尽快委托供销集团投入企业。同时,支持、引导贫困户”脱贫贷“资金进入扶贫企业。金融机构要针对扶贫贷款的特点,改革完善相适应的管理体制和考核办法,降低贷款门槛,实行特事特办、快审快批,加大无担保、免抵押、全贴息贷款力度。要优化贴息贷款发放方式,建议将政府贴息贷款直接发放给参与精准
12、扶贫的企业主体,改变农户无承担风险能力不愿贷、市场主体有一定承担风险能力而不能贷的状况。六是发挥镇、村和帮扶干部在产业精准扶贫中的重要作用。基层组织要在市场主体与贫困户对接中当好桥梁纽带,既要帮助贫困户选准产业,打消他们的顾虑,增强他们的信心,维护他们的权益,又要协助扶贫企业与贫困户签订协议,向上争取政策扶持,帮助落实贷款,还要在发生利益纠纷时当好矛盾的调解员。针对部分贫困群众存在的认识偏差和思想疑虑,基层组织要加大政策宣讲力度,有针对性地将各级党委、政府精准扶贫政策宣传到千家万户,通过政策宣传,引导贫困人口树立自力更生,自主创业的意识,祛除政策误解和”等靠要“的懒惰思想。七是逐步建立扶贫企业
13、产业项目名录和有条件实施产业脱贫的贫困户数据库,搭建产业精准扶贫服务对接平台。在产业项目实施过程中,采取转让、托管、入股、出租等多种形式流转土地,切实保护好农民的利益。对参与扶贫的龙头企业、家庭农场主和专业合作社进行信用评估和扶贫效益评估,建立黑红名单,加大失信成本,保障贫困户利益不受损害。对假借扶贫之名,行坑农害农之实的不良企业,一经发现,要严厉打击。八是树立一批产业精准扶贫的好典型。大力表彰有突出贡献的精准扶贫任务落实好、成绩突出的镇、村、部门和扶贫企业主体,通过互联网、广播、电视、报纸等大力宣传产业精准扶贫典型,推广参与精准扶贫企业主体的成功模式。给予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做出贡献的企业家一定
14、的政治待遇,增加他们的自豪感和责任感。总之,现代农业产业精准扶贫工作要立足于产业扶贫,立足于长远考虑,把贫困户脱贫与农业龙头企业发展有机结合,既有利于贫困户脱贫的可持续性,也有利于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同时为企业集聚现了代农业发展的各生产要素,推进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关于农业产业扶贫情况的调研报告根据市人大常委会年初工作计划安排,*年 2 月 2 日,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巩中带领调研组赴*县黎明村进村入户调研产业扶贫工作,与镇村干部和扶贫专干进行了面对面交流;2 月 28 日又赴谯城区群康药业产业扶贫基地、济人药业扶贫基地、齐庄生态农庄、牛集镇蒋楼村产业扶贫基地、魏岗镇贫困户代养羊项目基地实地
15、调研,并召开座谈会,听取市直相关部门和谯城区政府的工作汇报。综合三县一区产业扶贫总体情况,调研组对如何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巩固好产业扶贫成果,防止贫困户再返贫,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指导意见。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我市产业扶贫基本情况和主要做法(一)拓宽思路,多部门参与产业扶贫的格局初步形成。我市产业扶贫方面形成以市农委为牵头单位,市财政局、市发改委、市林业局、市文旅局、市商务局等多家单位相互配合、各有重点的工作格局。我市重点培育和发展的十大主导扶贫产业有特色粮油、蔬菜、中药材、林特、水果、畜禽、渔业、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光伏、农村电商等,通过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形成了主业突出、
16、多业并举、各具特色的产业精准扶贫发展格局。*年新建成 1949 个光伏电站并如期并网;全市约 40 万贫困人口每人建立 1 亩苗木基地建设稳步推进,已落实栽植苗木 25.68 万亩。 130 个贫困村形成”一村一品“专业村,56125 户贫困户从事 1 项以上特色种养业。村均产业扶贫项目 6.53 个,到户产业扶贫项目户均 2.68 个。建成扶贫工厂 29 家、扶贫基地 86 家,吸纳贫困劳动者 411 人。(二)精准施策,产业扶贫各项优惠政策得到较好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脱贫攻坚期产业精准扶贫的实施意见下发后,各县区政府、市政府各部门也相继出台政策,全市各有关部门和县、乡、村三级政府产业扶贫工
17、作扎实推进。各地根据本地实际,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一村一品“和特色种养业。完善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光伏扶贫电站运维管理。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财政扶贫及其他资金共同成立经济实体,利用财政资金形成的可经营性资产入股,引导贫困村、贫困户将资产、土地入股,确保多渠道增收。设立林业产业扶贫生态林补助专项资金,扶持林业产业脱贫。科学选择模式,加大林业产业扶贫力度,推广利辛县贫困户自种、自有、自贷、自用经验做法。开展”八个一“工程建设,大力扶持贫困户发展农家乐。推动”两中心一站点“、电子商务销售平台建设和电子商务示范创建工作。(三)创新举措,特色扶贫产业融合发展加快推进。各地区依托光伏扶贫、特色
18、种养业扶贫、乡村旅游、商贸流通扶贫项目等积极探索资产收益扶贫新模式。如*县黎明村,种植传统小麦、玉米等农作物,因海拔低经常遭受水涝之苦,收成不好,收益不高。开展产业扶贫工作之后,及时进行农业结构调整工作,由过去的”一麦一玉米“,改为”一麦一稻“,通过土地流转方式,鼓励企业和种植合作社开展稻虾共作、西甜瓜和蔬菜种植。魏岗镇大陈村针对多数贫困户受场地、技术、家庭情况等因素限制无法养羊的现状,引导贫困户自愿将扶贫羊交由专业家庭农场代养,有效减少了贫困户的养殖风险和销售风险,同时降低了养殖场的成本,达到了合作共赢、共享收益的目的。(四)加强督查,产业扶贫工作质量不断提升。将特色种养业扶贫、光伏扶贫、乡
19、村旅游扶贫、农村电商扶贫等工作纳入对县区党政领导班子扶贫工作年度考核内容。各地区、各部门明确分工,层层压实责任。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同志抓落实,班子成员具体实施,实行每月一调度,每季度一通报。同时根据工作推进情况,及时召开督查调度推进会,严格落实考核问责机制,确保产业扶贫各项工作稳步推进。二、产业扶贫工作面临的困难(一)宣传还不够广泛深入。一是部分人员认识有偏差、重视程度不够。部分镇村认为产业扶贫周期长、见效慢,贫困户认为不能很快得到收益,不愿发展产业扶贫。二是政策宣传效果不够理想。虽然各地各部门以及广大扶贫干部通过多种方式广泛宣传各项扶贫政策,但受限于大多数贫困户知识层次较低,造成对政策的理
20、解不深不透,主动参与产业扶贫的积极性不高,在引导鼓励贫困户实现产业脱贫方面存在一定难度。(二)贫困户发展产业动力不足。一是贫困户老弱病残居多,自主生产经营能力较低。二是部分贫困户思想观念陈旧,存在小农思想,安于现状。三是部分贫困户认为特色种养业受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影响较大,效益不能保证,担心增产不增收,特色种养业难以形成较大规模。四是部分贫困户受技术、资金、思路限制致富无门后,回避再发展,导致贫困户自主发展难度增大。五是部分贫困户对政府、对扶贫政策依赖性较强,不自谋发展思路,不主动发展产业。六是人才匮乏,缺少懂知识、懂技术、能谋发展的脱贫致富带头人。(三)新型经营主体带动能力较弱。全市新型经营主体大多数仍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