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成都经开区实验中学高 2018 届高三上学期 10 月考 第 卷 、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体系是思想完美者的自然形式 曹文轩 当限制在一定结构中所进行的有条理、有层次、有主次等各种关系的理论建设完成后,我们可以说: “ 这,便是一个体系。 ”“ 限制在一定的结构中 ” 这几个字很重要,它意味着理论的完整性和观念之间的互涉性。不管有多少观念,它们都是在一个共同体内。结构可能是显性的,从理论展开的格式上就可以看出;也可能是隐性的,即表面上看来,这些理论是松散的,随便慨叹的,但在这些理论的深处沉着一种将它们勾结在一起的结构,使它们中间的任何一个观念也不能
2、脱离和游弋于它的引力之外。 当我们说世界上任何一个事物为完美的事物时,这个事物必定是在一定的结构之中的,或者说它是暗含着一种结构的。这个事物只要一失去联系,逸出结构之外,这个结构对它无约束能力,这个事物便不再是完美的。 体系者只有一个出发点(同时只有一个中心点,或一个终点)。由于庞大的理论是建设在一个点上的,那么在众多的观念中,则必然存在着母子关系(即若干观念是由于一个根本观念生殖出来的)。而非体系者没有用心 去寻找一个点,而是分别在若干个点上进行理论阐述,结果是:观念众多,但观念之间多为并列关系。 体系者与非体系者,在知识的占有、领会、掌握和生发上,处于两个等级。前者的知识已形成了一条线,而
3、后者的知识只有无数个不接壤的点,虽然这些点也有许多是闪光的。当点未转化成线时,就意味着那个人在知识方面还很稚弱和生疏。有一两个闪光点,这并不难,难的是有一条线 一条结实而又飘逸灵活的线。但许多人发昏,常去贬低线者,而颂扬点者: “ 哦,思想家! ” 殊不知点与线不在一个数量级上。人们被星星点点的格言迷乱了。那些只有星星点点思想的思 想家们甚至在短期内被人认为是超出创造着体系的思想家们之上的。 把若干观点放在逻辑关系的制约下,体系者的理论有着可贵的、令人肃然起敬的严密性。而非体系者由于观点之间缺乏派生、推演、呼应等关系,往往矛盾百出,到处可见漏洞。黑格尔等的体系一丝不苟、密不透风,自然无懈可击。
4、他们的体系也许是反动的,但就体系本身而言,我们不可指望能以用它的矛戳它的盾的路数将其击毁。数学般的演绎,杜绝了这种可能性。体系的粉碎,不可能来自内部,而只能来自另一个体系。非体系者则必然常常陷于以自己的矛戳自己的盾的尴尬处境之中,他们被粉碎,只需 自己的力量就足矣。 体系的创造,并非都是自觉的。但一个思想完美者在进行学说的创造时,总会自然生发出体系,甚至连那些反体系的人都生发出了体系,如尼采。 没有创造体系的人,是不可能在人们心目中占有位置的。他们曾经因为创造过一些颇有智慧的格言,一些大胆得让人心惊肉跳的口号,一些切中时弊的观点,一些很让人过瘾的俏皮话,也在短暂的时间中被人们注意过,但终因他们
5、只是只言片语的玩闹,使人们对他们失去了耐心,或因人们终于觉察到他们在学识上与体系者不可匹敌,而被遗忘了。而那些创造了体系的思想家们、美学家们,却因为他们完整庄严 的学说,被人们记住了。 体系有助于人类思维的严格训练。人类的一般思维有着种种毛病:浮光掠影、混乱、含糊、自相矛盾 因此,一般思维少有成效。创造了伟大思想和有伟大发现的人们,是在经过严格的思维训练之后出现的。体系正是这种严格训练的结果。 (节选自曹文轩思维论,上海文艺出版社 1991 年 5 月版,有改动。)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体系意味着理论的完整性和观念之间的互涉性,不管其中有多少观念,任何一
6、个观念也不能脱离和游弋于体系的引力之外。 B. 体系和非体系之间的 区别在于前者的理论建设存在着并列关系,后者的理论存在着母子关系。 C. 非体系者他们的思想中也有许多闪光点,但因为他们的知识只是无数个不接壤的点,也就意味着那个人的知识方面很稚弱和生疏,没有形成体系。 D. 非体系者的观点之间由于缺乏派生、推演、呼应等关系,所以他们必然常常陷于矛盾尴尬的境地。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 如果你在进行知识的占有、领会、掌握和生发上无法让所拥有的知识形成一条线,那么你的理论无法形成体系。 B. 体系者的理论可贵之处在于他们能把若干观点 放在逻辑关系的制约之下,具有
7、非同一般的严密性,比如黑格尔的理论体系。 C. 思想完美者创造学说时都会自觉生成体系,他们比那些只创造一些格言的人更有影响。 D. 人的思维存在着这样那样的缺憾,经过严格的思维训练之后,可以产生出创造伟大思想和有伟大发现的人。 3. 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如果分别在很多知识点上进行阐述,观念很多,观念之间互相并列,之间没有内在逻辑关系,则说明知识未形成体系。 B. “ 一条结实而又飘逸灵活的线 ” 这句话可以理解为他们的思想形成体系,理论 之间有较严密的逻辑关系。 C. 体系的粉碎不可能来自体系的建立者,只能来自另一个没有建立体系的理论。 D. 创造过一些
8、颇有智慧的格言、一些大胆得让人心惊肉跳的口号等的人,要想长久地被人们记住,就必须创造体系和完整庄严的学说。 【答案】 1. B 2. C 3. C 【解析】 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作答时,应先从文本中找到与戏曲传播的好处相关的答题区域,然后仔细辨识选项的描述与文本的差别, B 项,张冠李戴。作者表达的观点是:“ 体系理论存在母子关系,非体系理论存在并列关系。 ” 故选 B。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技巧点拨】信息筛选的主要依据是题干和文本。明确题干要求后,就要回到文本上来,迅速找到筛选区域,找准与试题的选项对应的原句。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
9、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例如本题选项 B 就属于张冠李戴的错误。 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思考时,可根据对文意的理解,从文本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段,然后将选项分别代入原文进行 比较分析, C 项,以偏概全。思想完美者创造学说时并非都是自觉的。故选 C。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技巧点拨】论述类文本阅读题干的设置常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创设情境、设问角度和命题意图。前两者是显性的,而后者是隐性的,但又是最关键的,审题时要通
10、过分析前两者把握命题意图。信息筛选的主要依据是题干和文本。明确题干要求后,就要回到文本上来,迅速找到筛选区域,找准与试题的选项对应的原句。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 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例如本题选项 C 就属于以偏概全的错误。 3. 试题分析:可从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段,然后根据文段中作者的观点,仔细辨识选项与原文作者观点的细微差别,做出判断取舍, C 项,无中生有。作者的观点是 “ 体系的粉碎不可能来自内部,而只能来自另一个体系 ” ,而不是 “ 另一个没有建立体系的理
11、论 ” 。故选 C。 【考点定位】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名师点睛】命题者在设置根据原文内容进行合理的推断和想象题的选项时,从逻辑推理角度设置陷 阱。进行推断应该根据原文而又不拘限于原文,应以原文提供的信息为基础进行合理的引申或推断,根据各选项所涉及的内容,先回到原文中找到相关信息,然后进行合乎逻辑的推理,看能否得到选项中的某个结论。例如本题选项 C 就属于无中生有的错误。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垃圾人 谢初勤 老余的老家在贵州山区,因为看着日子实在过不下去了,老余才会举家来到沿海讨生计。说是举家,也就他夫妇俩,加上一个年刚五岁
12、的小儿子。 其实,老余只不过就四十出头,只是长年在地里干活,身上的 “ 水气 ” 早叫干渴的土地给吸完了 ,人,也就显得黑瘦。 老余到了这个地方,连续找了几家厂,可是,人家刚跟他打个照面,就皱起眉头朝他直挥手。后来,老余就带着老婆、儿子,踏着他那辆只剩下三个轮胎和一只后架的车子,到处捡拾破烂。 有一次,一家人捡了满满一车东西,老余在高兴之余,还唱起了小曲。当然,老余一高兴,老婆和儿子也跟着乐呵呵。这时,他们一家听到了头顶一阵巨大的轰鸣声。儿子最先抬头一看,哦,好大的一个东西,银白银白的,两只翅膀大得像那些工厂的大门!那时,一家人都给眼前这种景象震住了,呆呆地盯着那个大东西远远地歇在一大片空阔的
13、水泥地上。 那是 一只大鸟。儿子惊骇之余,半天才说出话来。 不。那是飞机。老余纠正着儿子的说法。那是一种只在天上飞翔的机器,所以叫、作飞机。 那,飞机是用什么做的?儿子又问。 铁。用铁做的。老余肯定地说。 儿子听了,点点头,大声说,是不是用我们这种铁做的?说着,他把三轮车壁的铁皮打得咣咣响。 望着儿子这种天真执着的样子,老余开心地笑着。这小子,就爱打破砂锅问到底! 经过了这一次,以后,每回路过这里,儿子总是会叫他停一停,后来,不用儿子提醒,老余到这儿都会让车子停一会儿。当然,每一回,儿子看了飞机,都会问出一些问题,比如说飞 机为什么能飞,比如说飞机是吃什么长这么大的等等。对于儿子的问题,老余能
14、答则答,有一些自己实在不懂的,他也能编出一个似是而非的答案。老余就是喜欢儿子这副样子,儿子能够这样问他,说明这小家伙聪明嘛,爱动脑筋嘛。因此,儿子在问他话的时候,老余感觉到自己的生活原来是充满阳光,充满希望的。 老余对儿子是满怀信心的,他的下一代,一定能活出个人样,而不是像他这样低三下四地去看人眼色,捡破烂收垃圾。 过了年,他就把儿子送进了当地一家幼儿园。可是,没几天,儿子就吵着说他不去幼儿园了,一打听,老余才知道带孩子的老师都是讲本地话 。儿子在那里边,听不懂,玩不成,简直就是在受罪。 不读就不读吧。老余心里想,再过一两年吧!再过一两年就把他送回家乡念小学。一定 有一次,老余一家路过飞机场时
15、,正赶上飞机起飞,儿子高兴得欢蹦乱跳,一双小脚把三轮车板踏得咣咣响。飞机过后,儿子还呆呆地盯着那个方向。老余唤了儿子一声。儿子这时转过头来,大声地对老余说,爸爸,我长大了,也要开飞机!说着,儿子就张开双臂,做出了一个飞机的样子。 老余一愣,随即兴奋了,他呵呵地笑着:行啊,小子!有志气!开飞机呢。那老爸就等着享福。 儿子又说,等我开上了飞机,我就带着你 和阿妈两人去很远很远的地方,去一个没有人捡破烂的地方,我们可以用飞机拉很多很多的破烂回来,就不用爸爸再和那些人争了。 儿子得意扬扬地说完,以为老爸总是要像平时一样夸奖他两句。谁知,老余一听,脸色就阴得可以挤出水来。一会儿,突然高高地扬起手掌, “
16、 啪 ” 地给那小子的屁股来上重重的一下! 儿子没提防挨了这么一下子,他眼巴巴地望着车上的爸爸,就像看着一个陌生人一样,委屈地哭了起来。他的哭声在空旷无人的大路上传得很远,很亮 老余的老婆坐在车上,一会儿看看这个,一会儿看看那个,她还搞不懂他们爷儿俩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呢。 (选自 2011 中国微型小说年选,有删改) 4.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最恰当的两项是( )( ) A. 题目 “ 垃圾人 ” 交代了主人公的身份,也表现出了这个沿海城市本地居民对像老余这一类人的态度,深刻揭示了社会底层劳动人民不受尊重的社会现象。 B. “ 哦,好大的一个东西,银白银白的,两只翅膀大得像那些工
17、厂的大门 ” 一句,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老余一家对都市生活的向往。 C. 送儿子去幼儿园这一情节,反映了老余希望儿子通过接受城里的教育, “ 活出个人样 ” 。当儿子不能融入当地生活时,老余 并未试图改变,而寄希望于未来。 D. 老余的儿子天真可爱,聪明好学,他开飞机拉破烂的理想真实而感人地表现出一个五岁的孩子对父母的爱。但老余不仅不理解他的理想,还强制改变他的理想。 E. 本篇语言质朴生动,多用短句,充满生活气息,如 “ 行啊,小子!有志气!开飞机呢 ” ,运用短句,既生动地写出了老余的兴奋之情,又贴合人物身份。 5. 老余听了儿子的理想后,为什么先是 “ 脸色就阴得可以挤出水来
18、” ,一会儿,又 “ 给那小子的屁股来上重重的一下 ” ?试结合全文加以分析。 6. 小说以 “ 飞机 ” 为中心叙事写人,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 简要分析。 【答案】 4. CE 5. 儿子是老余生活的希望。他希望儿子能活出个样,而不是像他这样低三下四地去捡破烂收垃圾;儿子开飞机拉破烂的理想,其实是延续老余现在的生活,这与老余对儿子的期望形成了巨大的落差,所以老余一听, “ 脸色就阴得可以挤出水来 ” 。 “ 一会儿 ” 反映了老余内心的矛盾与无助, “ 重重的一下 ” 则体现了老余内心的不甘。 6. 飞机是行文的线索,可以使故事的情节更加集中紧凑。 飞机是理想的寄托,与老余一家的生活形成
19、巨大反差,给老余一家带来了希望。 飞机是城市文明、富足生活的象 征,儿子开飞机捡垃圾的理想,使老余的生活希望破灭,深化了主题 【解析】( 1)试题分析: A 项 “ 深刻揭示了社会底层劳动人民不受尊重的社会现象 ” 非小说主旨; B项 “ 形象地写出了老余一家对都市生活的向往 ” 理解有误; D项 “ 还强制改变他的理想 ”无中生有。 【考点定位】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技巧点拨】文学类文本阅读 5 选 2 的题目,主要集中对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
20、,另一种是对文章特 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文意要对读懂文章,主要是文意、情感、人物的形态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此题的选项 B D 就是文本内容表述不当。因为是文学作品的阅读,不同的人可能会读出不同的的内容,因此在命制选择题时往往错误的选项命制都是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 “ 硬伤 ” ,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 ( 2)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语句内涵题目,语句内涵的理解,要放回原文,结合上下文理解。先是 “ 脸色就阴得可以挤出水来 ” ,一会儿,又 “ 给那小子的屁股来上重重的一下 ” 的原因,结合上下文理解内涵,主要是情感的分析。 “ 一会儿 ” 反映了老余内心的矛盾
21、与无助, “ 重重的一下 ” 则体现了老余内心的不甘。 【考点定位】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名师点睛】句子的含义注意表层和深层之分。把语句放回原文,结合上下文。首先要注意从本句入手,看清句子在文中的位置,确定解决问题的阅读空间。其次要注意分析对本句的语法分析,了解本句的主干与枝叶成分,尤其要注意枝叶部分。第三要注意本句子与上下文的句子之间的关系。一般说来,句子间的相互关系有:指代(复指)、总分(分总)、说明、扩展(含阐述、解说)、比较、 呼应等。如果是复句,其一般强调的重点是后半部分,那么就应该在此处着重揣摩。如本题儿子开飞机拉破烂的理想,其
22、实是延续老余现在的生活,这与老余对儿子的期望形成了巨大的落差,所以老余一听, “ 脸色就阴得可以挤出水来 ” 。 ( 3)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探究的题目,既涉及到文章的内容,又要拓展,首先立足文本分析以 “ 飞机 ” 为中心的好处,主要结合情节发展、人物塑造、主旨表达等方面分析。 【考点定位】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能力层级为探究 F。 【技巧点拨】探究的题目一般有两个方向,一是向内挖掘,一是向外延伸,向内挖掘 的题目主要是对语句内涵的挖掘,不要脱离文本随意作答。答题时实现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结合生活中的事例进行论证,论证要围绕自己的观点进行,做到中心突出、简单明了。理解 “ 飞机
23、 ” 的本义和比喻义。飞机是理想的寄托,与老余一家的生活形成巨大反差,给老余一家带来了希望。飞机是城市文明、富足生活的象征。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梁思礼与梁启超 解璋玺 梁思礼生于 1924 年 8 月 24 日。这一年,或可称为梁启超的 “ 灾年 ” 。 “ 李夫人从灯节起卧病半年,到中秋日奄然化去,她的病极人间未有之痛苦,自初发时医 生便已宣告不治,半年以来,耳所触的,只有病人的呻吟,目所接的,只有儿女的涕泪。丧事初了,爱子远行 ” ,而老年得子,算是给他一点难得的慰藉,于伤痛之中还能体会到人生未尽之乐。 梁启超深爱着他的九个儿女,但爱小儿子梁思礼尤甚。这
24、种人之常情是不难为人所理解的。最初,他称儿子 “ 老 baby(宝贝儿 )” ,后来索性改称 “ 老白鼻 ” 。他在写给儿女的信中常常提到这个聪明可爱、讨人喜欢的小儿子,以至于姐姐、哥哥们责怪 “ 爹爹信中只说老白鼻不说别的弟妹,太偏心 ” ,结果,梁启超特意在信中写了一大段文字,专讲达达、六六、司马懿 (七女 )的近 况。不过,梁启超并不回避他是 “ 专一喜欢老白鼻 ” 的。他注意到老白鼻一点一滴的进步和变化,不到两岁,就已经 “ 一天到黑 手不释卷 ” 了,而且能唱 “ 葡萄美酒 ” 。随着一天天长大,老白鼻变得越发惹人喜爱。梁启超在饮冰室读书、写作时,是不允许孩子们来打扰的,但老白鼻是个
25、例外,每天 “ 总来搅局几次 ” ,梁启超不仅不恼,甚至“ 盼望老白鼻快来 ” ,因为老白鼻的到来,恰恰是他 “ 最好的休息机会 ” 。过生日了,大孩子都不在身边,他就叫老白鼻代表姊姊、哥哥们拜寿。老白鼻也乐得如此,居然 “ 一连磕了几十个响头,声明这是替亲家的,替二哥、三哥乃至六 姊的 ” ,而作为父亲,他在信中告诉大孩子们, “ 我都生受你们了 ” 。这种父子之间其乐融融的场面,不仅儿子是天真烂漫的,父亲又何尝不是和蔼可亲,一团孩子气呢。 梁启超 1929 年 1 月 19 日病逝,梁思礼只有四岁半。母亲与姊姊、哥哥们合力供他读完了小学、中学, 1941 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夕,母亲筹措了
26、四百美金,送他和姊姊梁思懿到美国求学。其实,梁启超早在 1925 年为几个孩子预筹学费时曾说过: “ 至于老白鼻那份,我打算不管了。到他出洋留学的时候,他有恁么多姊姊哥哥,还怕供给他不起吗 ?”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中日战争爆发后,他的 姊姊、哥哥们陆续流落大后方,思永、徽因身患重病,自顾不暇,哪里还有余力顾及远在天津的这个小弟弟 ?这时,全靠母亲王夫人艰难地支撑起这个家。她先是将旧楼卖给了天津富商郝莲舫,以维持全家人的生活以及几个孩子的教育 ;日军占领时期,又将新楼 (即饮冰室 )的一部分租给了一家绸布店,熬过了更为困苦的那些日子。 梁思礼到美国后,考入普渡大学电机工程系。由于家道中落,要像
27、思成、思永、思忠、思庄留学时那样,靠家庭资助完成学业已不可能,他只能靠自己打工赚钱,交学费和维持生活。不久,爆发了太平洋战争,他与母亲的联系被完全切断,情况就 更加糟糕了,生活常常陷入困顿之中,但 “ 他凭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和苦斗精神,在国外打工读书,在饭馆里洗碗碟,在游泳池当救生员,他什么都能干 ” ,苦读了八年。 1945 年从普渡大学毕业,获得学士学位,随后,他又进入辛辛那提大学读研究生,先获得了硕士学位, 1949 年夏,又获得了理学博士学位。梁家子弟没有不是心怀报国热忱的,虽然著名的无线电公司 RAC 向他发出了邀请,并许诺优厚的待遇,但父亲的话言犹在耳: “ 人必真有爱国心,然后方可
28、用大事。 ” 于是,他毅然谢绝了美国公司的邀请,和姊姊梁思懿同船回到祖国,投身于新中国的建设。几十年 来,呕心沥血,筚路蓝缕,屡败屡战,排除万难,终于将远程运载火箭研制成功。中国能够成为世界上的航天大国,梁思礼作为开拓者中的一人,功不可没。 1987 年,他被选为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并担任国际宇航联合会副主席; 1993 年,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成为梁氏一门三院士 中的一位。 (选自新华文摘,有删改) 注 一门三院士,九子皆才俊。梁启超有九个子女,除梁思礼外,还有两位院士:梁思成,建筑学家;梁思永, 考古学家,均为中央研究院院士。此外,梁思顺,诗词研究专家;梁思忠,西点军校毕业,参与淞沪抗
29、战;梁思庄,图书馆学家;梁思达,经济学家;梁思懿,社会活动家;梁思宁,曾参加新四军。 7.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1924 年是梁启超的 “ 灾年 ” :妻子因病去世,丧事初了,爱子远行留学。梁思礼的出生,消解了他的抑郁情绪。 B. 梁启超生前为几个子女预筹留洋学费时,没有准备梁思礼的那份。一来,当时梁思礼年纪尚小,二来,梁思礼长大后,他的姊姊、哥哥们可以帮衬他。 C. 梁启超在写给儿女 的信中常常提到讨人喜欢的小儿子,以至于哥哥、姊姊们责怪父亲不关心出国的子女,为此梁启超专门写信解释。 D. 梁思礼历时几十年将远程运载火箭研制成功,使中国成为了世界上的航
30、天大国。同时,因贡献突出,被评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成为梁氏一门三院士中的一位。 8. 作为一篇人物传记,本文有怎样的写作特点?请简要分析。 9. 每当我们追念起梁启超继而谈到 “ 一门三院士,九子皆才俊 ” 时, 心中总是为梁启超对儿女的成功教育而叹服。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 7. B 8. 两人合传 ,构思巧妙。一般传记一人一传,本 文利用合传的方式更直观表现了梁启超、梁思礼父子之情,以及父亲对儿子的影响。 选取典型事件,叙述详略得当。为表现梁启超父子的温馨,选取生活中的典型事件,如与儿女通信、梁思礼拜寿等。详细叙述梁家的和睦,粗线条叙述梁思礼美国求学过程,详略得当,主题突出。 多
31、次引用传主原话。引用梁启超的原话、书信中的内容 ,直接展示梁启超的爱子深情 ,增强了作品的真实性,增强了传记的感染力。 9. 爱子情深,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梁启超对儿女充满着深沉而强烈的父爱,家庭气氛轻松活泼;给子女的书信中充满真挚的爱,这爱变成一种力量 ,注入了孩子们的生命。 重视对子女的学业培养,大力支持子女出国求学。夫人逝去,丧事初了,仍然让爱子出国求学;预筹孩子们出国留学的学费,让孩子们无后顾之忧。 教育子女相亲相爱,互帮互助。大孩子都不在身边,他就叫老白鼻代表姊姊、哥哥们拜寿。梁启超为几个孩子预筹学费时曾将梁思礼托付给他的哥哥姐姐。 注重爱国主义教育。 “ 人必真有爱国心,然后方可用
32、大事。 ”在梁启超的爱国教育下,梁思礼和姊姊梁思懿回到祖国,投身于新中国的建设。 【解析】 7.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A 项 “ 消解了他的抑郁情绪 ” 拔高了; C 项 “ 不关心出国的子女 ” 和 “ 解释 ” 错误; D 项 “ 同时 ” 表述不当,而且, “ 梁思礼被评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 ,不是只有 “ 他将远程运载火箭研制成功 ” 这一个原因。 8.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传记的写作特点。一般传记一人一传,本文利用合传的方式更直观表现了梁启超、梁思礼父子之情;选取典型事件,叙述详略得当;多次引用传主原话。增强了作品的真实性,增强了传记的感染力。 点睛:人物传记,是遵循真实性原则,真实性是传记的第一特征。从叙述人称看,传记可分“ 自传 ” 和 “ 他传 ” 。从创作方法看,有的传记以记叙翔实的史实为主,用语比 较平实,称为 “ 历史性传记 ” ;有的传记多用形象化手法,描述人物的生活经历、精神风貌及其活动的历史背景等。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陆贾从高祖定天下,名为有口辩士,居左右,常使诸侯。及高祖时,中国初定,尉佗平南越,因王之。高祖使陆贾赐尉佗印,为南越王。陆生至,尉佗椎结 箕踞 见陆生。陆生因说佗曰: “ 足下 中国人,亲戚昆弟坟墓在真定。 今足下弃反天性,捐冠带,欲以区区之越与天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