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历史学专业函授(业余)本科教学大纲目录基础心理学教学大纲 .1现代教育学教学大纲 .5心理统计与测量教学大纲 .11人体解剖生理学教学大纲 .17社会心理学教学大纲 .23实验心理学教学大纲 .27教育心理学教学大纲 .31思维发展心理学教学大纲 .35认知心理学教学大纲 .40心理学史教学大纲 .44心理咨询教学大纲 .49学校卫生学教学大纲 .52学校管理心理学 教学大纲 .56人格心理学 教学大纲 .60能力心理学 教学大纲 .631中国古代史教学大纲一、课程类别 专业必修课二、教学目的 学习中国古代史,要掌握基本史实、基本概念、基本规律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还要借助大事年表和历史地图等工
2、具书,准确地掌握史实的时空联系。三、开课对象 历史学专业函授本科四、学时分配总学时:132 其中面授:33 学时 自学:99 学时五、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导言 (面授 1 学时、自学 3 学时)第一章 原始社会(面授 1 学时、自学 3 学时)教学内容:1.1 中国历史的开端1.2 母系氏族公社1.3 父系氏族公社1.4 原始文化:图形文字 绘画 音乐舞蹈 图腾崇拜 原始宗教教学任务: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原始人类的基本生活状况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中国大陆人类的起源和中国文明的起源2、教学难点:母系氏族公社的繁荣和父系氏族公社第二章 夏 商(面授 1 学时、自学
3、3 学时)教学内容:2.1 中国最早的奴隶制国家夏2.2 商朝奴隶制国家的初步发展教学任务:使学生通过学习基本了解夏、商时代的基本历史状况,从中吸取经验教训。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探讨我国的国家形成问题,认识殷商文明在古代世界中的历史地位。2、教学难点:商朝的国家机构;商纣王的残暴统治和商的灭亡第三章 西周(面授 1 学时、自学 3 学时)教学内容:3.1 西周的建立和巩固 3.2 奴隶制经济的发展23.3 西周的衰亡:厉王专制和国人暴动3.4 宣王中兴:幽王的腐朽统治和西周灭亡3.5 夏商西周的文化教学任务:使学生通过本章的学习基本了解西周时代的基本历史状况,从中吸取经验教训。教学重
4、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西周社会性质问题2、教学难点:西周的政治制度第四章 春秋(面授 1 学时、自学 3 学时)教学内容:4.1 大国争霸4.2 社会生产的发展和封建生产关系的产生4.3 奴隶平民起义和大夫兼并4.4 春秋时期的文化教学任务:通过学习了解春秋时期中国历史发展的历史概况,了解这一时期政治斗争的残酷。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社会生产的发展和封建生产关系的产生2、教学难点:社会变革的性质第五章 战国 (面授 2 学时、自学 6 学时)教学内容:5.1 变法运动和封建集权制的初步形成5.2 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5.3 封建兼并战争和秦的统一5.4 战国时期的文化教学任务:通过对本
5、章的学习了解战国时期的社会历史发展及其政治斗争的情况。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战国时期的文化2、教学难点:社会变革的性质第六章 秦(面授 2 学时、自学 6 学时)教学内容:6.1 秦朝的建立和发展6.2 秦末农民起义教学任务: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秦朝灭亡的历史教训及其秦朝的历史地位。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秦朝的建立和发展2、教学难点:对秦始皇的评价3第七章 西汉(面授 2 学时、自学 6 学时)教学内容:7.1 封建经济的恢复发展7.2 汉承秦制和中央对王国势力的斗争7.3 汉武帝时期中央集权的加强7.4 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7.5 王莽改制与绿林赤眉大起义教学任务:通过本章
6、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西汉的历史状况和历史地位。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汉武帝时期中央集权的加强2、教学难点:汉承秦制和中央对王国势力的斗争第八章 东汉(面授 2 学时、自学 6 学时)教学内容:1、东汉前期的政治经济1.1 巩固统治的措施:对功臣、宗室诸王及外戚的严密防范 尚书台的设立 察举和征辟 裁并郡县1.2 社会经济的发展:恢复社会经济的措施 经济发展 豪强地主势力的膨胀2、东汉同周边各族的关系2.1 东汉与匈奴的关系:匈奴的分裂 南匈奴的内迁 对北匈奴的战争2.2 班超通西域2.3 羌汉人民的反抗斗争2.4 与其他各族的关系:乌桓 鲜卑 扶余 高句丽 南方蛮族 西南各族3、东汉中后期
7、的腐朽统治与黄巾大起义3.1 东汉中后期的腐朽统治:外戚宦官专权 党锢之祸 阶级矛盾激化 农民起义不断发生3.2 黄巾大起义:太平道和五斗米道 张角组织起义 黄巾主力的失败 各地起义军继续战斗 东汉的名存实亡4、秦汉时期的文化4.1 科学技术:张衡的科学成就 九章算术 周髀算经 神农本草经 氾胜之书 华佗 张仲景伤寒论 汉舆地图4.2 哲学和宗教:黄老思想 董仲舒的新儒学 经今古文之争 谶纬之学与白虎观会议 桓谭对谶纬迷信的批判 王充与论衡 佛教的传入 原始道教 4.3 史学和文学艺术:司马迁的史记 班固的汉书 汉赋 乐府诗 五言诗 绘画 音乐 舞蹈和杂技 雕塑4.4 社会生活与风俗5、中外经
8、济文化交流:与朝鲜、日本的交往 与中亚、西亚、南亚及欧洲的交往 丝绸之路 甘英出使大秦教学任务: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东汉的历史发展及其与外国的交往。4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东汉前期的政治经济2、教学难点:东汉中后期的外戚宦官专权第九章 三国 西晋(面授 2 学时、自学 6 学时)教学内容:1、三国鼎立1.1 军阀混战1.2 官渡之战与曹操统一北方1.3 赤壁之战与三国鼎立的形成1.4 夷陵之战与三国疆域的确定2、三国的政治和经济2.1 曹魏的统治与北方经济的恢复:唯才是举 九品中正制 屯田制 士家制 租调制2.2 诸葛亮治蜀:“西和诸戎 南抚夷越”的民族政策 西南经济的发展 联吴抗魏与诸
9、葛亮北伐2.3 孙吴开发江南:复客制和世袭领兵制 山越 江南经济的发展 台湾与大陆联系的加强3、西晋的门阀统治3.1 司马氏代魏建立西晋3.2 门阀世族的统治:占田制和户调制 官吏占田荫户制 八王之乱3.3 西晋的灭亡:各族人民的内迁和反晋斗争 流民起义 永嘉之乱 西晋灭亡教学任务:通过学习了解和掌握三国和西晋的历史状况。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三国的政治和经济2、教学难点:门阀制度的形成第十章 十六国 东晋(面授 2 学时、自学 6 学时)教学内容:1、十六国概况:成汉 前赵 后赵 前燕 前凉 前秦统一北方2、东晋政权的建立:“王与马 共天下” 南北世家大族的矛盾 侨置州郡与土断3、阻
10、逖与桓温北伐4、孙恩 卢循起义5、淝水之战 淝水之战后北方的再分裂教学任务:通过学习了解十六国和东晋的历史状况。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前秦 淝水之战2、教学难点:十六国概况第十一章 南朝 北朝(面授 2 学时、自学 6 学时)教学内容:51、南朝政权的更迭与门阀势力的衰落1.1 宋、齐、梁、陈政权的更迭:元嘉之治 侨置州郡和土断 却籍 唐寓之起义 侯景之乱1.2 门阀势力的衰落和寒人地位的上升2、东晋南朝时期江南经济的开发2.1 经济的发展:荆扬交广地区农业的发展 耕地面积的扩大与农业技术的提高 水利事业的发达;蚕桑和纺织业 灌钢法 青瓷、造纸技术的提高 都市、商业 货币和高利贷活动;
11、2.2 江南大土地所有制的发展:田庄 别墅 佃客 部曲和隐户 寺院经济3、北魏的统治与孝文帝改制3.1 北魏的建立和统一北方:胡、汉分治政策 宗主督护制 盖吴起义3.2 孝文帝改制:均田制与三长制 迁都洛阳 汉化政策 拓拔贵族的门阀化3.3 北魏经济的恢复发展4、北朝政权的更替与北方的统一4.1 各族人民起义与北魏的分裂:北魏后期的腐朽统治和阶级矛盾加深 边镇、河北、山东、关陇起义 北方政权的瓦解;4.2 东魏、西魏和北齐、北周的短期对峙;4.3 北周的均田制和府兵制 周灭齐与北方的重新统一 北方各族人民大融合5、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5.1 科学技术:祖冲之的圆周率、 大明历 、机械制造 贾思
12、勰的齐民要术郦道元的水泾注 ;王叔和的脉经 陶弘景的本草经集注 炼丹术5.2 哲学与宗教:玄学与反玄学的斗争 佛教、道教的流行与反佛斗争 范缜与神灭论5.3 史学、文学和艺术:范晔后汉书 陈寿三国志和裴松之注 宋书 南齐书 魏书 建安文学;陶渊明 骈文 乐府民歌 肖统昭明文选 刘勰文心雕龙 钟荣诗品 ; 敦煌、云岗、龙门石窟艺术 顾恺之的绘画 王羲之的书法 音乐6、中外经济文化交流教学任务: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状况和中华民族大融合的情况。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东晋南朝时期江南经济的开发2、教学难点:门阀世族势力衰落第十二章 隋朝(面授 4 学时、自学 学时)教
13、学内容:1、隋朝的建立和短暂的繁荣1.1 隋朝的建立与统一:杨坚篡权 统一条件成熟 隋灭陈 统一的意义;1.2 加强中央集权:三省六部制 地方行政机构 科举制的创立 改革府兵 隋律 1.3 发展社会经济:均田制 租调力役制 大索貌阅 输籍法 仓储 人口激增 垦田面积扩大 运河的开通 丝织业、青瓷的进步 造船技术的提高 赵州桥 雕版印刷 长安、洛阳的繁荣;1.4 稳定边疆形势:突厥汗国的建立及分裂 隋与东西突厥、吐浴浑的关系 6台湾与大陆联系的加强2、隋朝的灭亡2.1 隋炀帝的暴政;2.2 隋末农民大起义:长白山首义 翟让、李密与瓦岗军 窦建德与河北义军 杜伏威与江淮义军 李渊太原起兵 江都兵变
14、和隋朝的灭亡 隋末农民起义的历史作用教学任务:通过本章学习全面了解隋朝的历史地位及其短暂的历史原因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隋朝的建立和短暂的繁荣2、教学难点:隋朝灭亡的原因第十三章 唐朝(面授 10 学时、自学 学时)教学内容:1、唐朝前期的政治和经济1.1 唐朝建立及其统一1.2 政治与经济制度的完善:玄武门之变 健全三省六部的中央机构 地方统治机构的加强 府兵制的整顿 唐律 科举制的发展 均田令的颁行 租庸调 1.3 唐太宗和贞观之治1.4 武周时期的政治1.5 唐玄宗开元时期的改革1.6 社会经济的繁荣:曲辕梨、筒车等农具的使用 水利工程的兴建 耕地面积扩大与人口数字增加;官营手工
15、业占主要地位 私营手工业作坊的发展 唐三彩与白瓷 手工业进步与发达;邸店 坊市制度与城市经济 市舶司 都市繁荣 驿道、驿站和水陆交通的发展2、唐代的民族关系和中外经济文化交流2.1 边疆各族的发展及其与唐的关系:东突厥的衰亡和内迁 都护府的设置 突厥和唐的经济联系 唐对高昌等国的征服和;安西四镇的设置 唐对西突厥的战争及安西、北庭两都护府的设置 薛延陀汗国的建立 唐军战胜薛延陀和漠北诸部的归附 参天可汗道;回纥汗国的建立 唐和回纥的经济文化联系 回纥的西迁;吐蕃族的形成极其社会的发展 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 尺带珠丹与金城公主 唐与吐蕃“和同一家” 长庆会盟碑;南诏政权的建立及其与唐的关系 南诏的
16、社会和经济文化的发展;靺鞨族的分布及其发展 渤海国地方政权的建立及其与唐的密切关系 黑水都督府2.2 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扩大:国际都市长安 唐代文化与朝鲜、日本的相互影响 日本遣唐使与鉴真东渡 唐与印度的文化交流 玄奘的贡献 唐与中亚、西亚等国关系 唐与林邑、真腊、膘国、尼婆罗;狮子国的友好交往 唐与波斯、拂菻、大食的密切关系3、唐朝中后期的政治和经济3.1 天宝年间社会危机的加:玄宗时期统治集团的日益腐败 府兵制的破坏 方镇势力的增长 地方势力与中央政权的矛盾;3.2 安史之乱 藩镇割据 宦官专权 朋党之争;3.3 两税法的推行极其意义;73.4 南方经济的发展:北方生产的残破和人口南移 南
17、方生产的上升 南方经济日趋重要 水利事业的发达;农具的改进 茶、甘蔗等经济作物增长 吴越的丝织业、造纸业和矿冶业的发展 行会开始出现 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 飞钱、柜坊 邸店、草市、墟市 对外贸易发达4、唐末农民大起义4.1 唐朝末年社会矛盾的加剧4.2 唐末农民大起义:王仙之、黄巢起义 平均和冲天的称号 大齐政权 起义的特点、意义、及教训5、隋唐文化5.1 科学技术:僧一行与子午线、 大衍历 孙思邈与 千金方 赵州桥 雕版印刷和金刚径 ;巢元方 塔寺建筑5.2 宗教与哲学:景教 魔尼教 伊斯兰教 袄教的传入 道教的提倡 佛教的兴起 韩愈的反佛斗争5.3 史学:官修史学 官修史书制度的确立 八部正
18、史 刘知几与史通 杜佑与通典5.4 文学和艺术:唐诗的发达 李白 杜甫 白居易 古文运动 韩愈 柳宗元 传奇与变文 阎立本、吴道子、王维的绘画 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的书法 敦煌千佛洞 雕塑教学任务: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封建社会最繁荣时期唐朝的基本状况和历史影响。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唐朝前期的政治和经济;封建各项制度的演进及影响2、教学难点:唐代的民族关系和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第十四章 五代十国 辽 北宋 西夏(面授 8 学时、自学 学时)教学内容:1、五代十国与契丹兴起1.1 五代更迭和十国割据:割据时期政治、经济、军事;1.2 契丹兴起和建国:耶律阿保机建国 创立契丹文字 耶
19、律德光改国号为辽和占领幽云十六州 辽中央的南北面官制 地方的部族制和州县制 四时捺钵制;1.3 北方社会残破与南方经济的发展:军阀混战下北方经济凋敝;长江下游农田水利事业的发展 种茶区域的扩大 手工业的发展 各国的商业活动和南北经济联系的加强 东南沿海的对外贸易;1.4 后周世宗改革和统一的开端2、北宋的统一及其民族关系2.1 北宋的建立与统一:陈桥兵变 北宋政权的建立 先南后北的统一策略和分裂割据局面的结束2.2 集权统治的加强:集中军权和加强禁军 养兵政策 更戍法 守内虚外 分割相权 文臣知州事和通判的设立 官职和差遣 科举制;2.3 辽朝的社会发展与宋辽关系:辽圣宗改革 契丹对东北地区的
20、开发 ;雍熙北伐 辽军南下和澶渊之盟 宋辽间的榷场贸易;2.4 党项兴起和宋夏关系:党项人的经济文化生活 党项势力的发展及其与宋辽的关系 元昊建立西夏政权 党项对西北地区的开发 宋夏间的和战;82.5 大理政权:大理政权的建立 大理和宋的经济文化交流 白族对西南的开发3、北宋的阶级关系与社会经济3.1 主客户的划分和赋役制度:五等户和主客户 分成租和定额租的流行 佃户的封建依附关系;3.2 王小波、李顺起义;3.3 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南北农作物品种的交流和良种的推广 经济作物种植的发展 江河堤防、捍海石塘的兴修 龙骨翻车和筒车 圩田、梯田大量开垦 单位面积产量的提高;开采冶炼规模的扩大、技
21、术的进步、产量的增加 造船技术的进步 五大名窑及景德镇瓷器 纺织技术的提高 私营手工作坊的扩大 官私作坊的“和雇匠” ;城市的繁荣和市镇的兴起 坊市界限的突破 开封的繁荣 行会组织更加严密 交子 商税的增加 专卖制度 海外贸易4、王安石变法和北宋末年的腐朽统治4.1 北宋中叶的统治危机:不抑兼并 三冗 对辽、西夏战争的失利 积贫积弱现象日益严重 4.2 王安石变法:财政经济改革、军事、政治和教育、科举改革 新法失败 新旧党争4.3 方腊宋江起义教学任务: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五代十国和宋、辽、夏、金时期中国历史的基本概况和这一时期中华民族之间的交流。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王安石
22、变法2、教学难点:北宋、契丹政治特点 第十五章 金 南宋(面授 2 学时、自学 6 学时)教学内容:1、金朝建立与辽、北宋的灭亡1.1 女真兴起和金朝建立1.2 宋金联合灭辽和西辽的建立1.3 金兵南下和北宋灭亡2、宋金战争2.1 南宋的建立及其初期的抗金斗争:李纲、宗泽的抗金部署 南北人民的抗金斗争 南宋定都临安2.2 钟相杨幺起义:“等贵贱、均贫富”的主张2.3 岳飞的抗金斗争和“绍兴和议”:岳飞的抗金斗争 宋高宗、秦桧的投降活动 “绍兴和议”3、对峙局面下的南宋社会3.1 南宋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全国经济重心的南移:人口南移与南方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 江南水利事业的发展 湖田、圩田、梯田 粮食
23、产量的提高 棉花种植的推广;丝织技术的提高 棉纺织业的逐渐普遍 大型海船和车船、制瓷业的发展 造纸、印刷、制茶以及火器制造业的发达;纸币的广泛发行 临安、泉州的繁荣 墟市 榷场 经济中心南移 海外贸易的发展3.2 农民阶级的反抗斗争:官田增加和官庄盛行 土地私有制的继续发展 赋税苛重与农民抗租抗粮斗争94、对峙局面下的金朝社会4.1 金朝政治制度改革和女真族的封建化:勃极烈制的废除 猛安谋克 金熙宗改革 封建统治机构的逐步强化4.2 北方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东北地区铁矿的大规模开采 河北、河东、山东一带的土地开垦 水田生产的重视;陶器、造纸、印刷等手工业逐渐恢复 交钞的发行4.3 各族人民的
24、反抗斗争:红袄军起义教学任务: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南宋艰难存在的历史原因及其在中国经济史上的地位。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北方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2、教学难点:金对辽、北宋战争性质;第十六章 元朝 (面授 2 学时、自学 6 学时)教学内容:1、蒙古汗国的建立和元朝的统一1.1 蒙古的兴起和蒙古汗国的建立:蒙古的起源 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和蒙古国的建立1.2 蒙古汗国西征与灭亡西夏1.3 蒙古联宋灭金和征服吐蕃大理1.4 元朝的建立和灭亡南宋:忽必烈定都大都建立元朝 元宋战争全面展开 襄樊保卫战 临安的陷落 南宋军民的抗元斗争 文天祥的抗元斗争 南宋灭亡 元朝的辽阔疆域和大统一2、元朝的
25、统治制度2.1 忽必烈推行“汉法”2.2 加强统治的措施:元朝的中央统治机构和行省制的确立 在西藏、云南、台湾等地区建立中央统辖的行政;机构军制、驿站和急递铺的设置“村社”的编制2.3 民族为四等的统治政策:蒙古、色目、汉人、南人的划分 蒙古贵族对各族上层分子的笼络 元朝统治集团的内部矛盾3、元朝的社会经济3.1 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恢复发展农桑事业的措施 棉花种植的推广和南粮北运的增加 3.2 手工业生产的发展:官营手工业 匠户制度 民间手工业 棉纺织业和黄道婆 毡罽业和瓷器技术的提高3.3 商业贸易的繁荣:国家对贸易的管理和对外贸易的发达 西域商人 银币和宝钞 大运河的疏通和海运4、元朝的社会矛盾和红巾军大起义4.1 元朝社会矛盾的发展:官地、牧场的增加 蒙汉大地主对土地的占有 佃户、投下户和驱口 税粮和科差 斡脱钱 剥削的加重 严重的自然灾害 各族人民反抗斗争的不断发展4.2 元末红巾军大起义:白莲教组织 韩山童、刘福通领导的红巾军起义 红巾军以外的武装势力 龙凤政权;红巾军北伐 朱元璋参加红巾军及其势力的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