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重要的双边关系,19世纪初,英国多次组织反法联盟,最后打败法国,形成维也纳体系19世纪末20世纪初:1904年英法调整在殖民地问题上的利害冲突,缔结协约,共同对敌。一战中英法协同作战,打败德国战后初期:巴黎和会上,法国极力主张削弱德国,英国反对过分削弱德国。国联成立后,英法操纵国联排斥美国插手欧洲事务三四十年代:30年代,英法对法西斯都采取了绥靖政策,二战中,英法联合对德作战,并加入世界反法西斯同盟二战后:英法都加入北约组织,推行共同的外交及防务政策,1986年以后,英法同为欧盟成员国。,英 法 关 系,19世纪初,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及拿破仑帝国时期普奥积极组织反法联盟,反
2、射法国革命。19世纪末20世纪初:1870-1871年,普法战争中法国战败,被迫向德国割地、赔款;19世纪晚期,法德矛盾尖锐,成为欧洲大陆最主要的矛盾;一战中,法德在西线对抗,德国失败战后初期:法国主张全面削弱德国三四十年代:30年代,法国采取绥靖政策,纵容德国侵略;二战初期,法国败亡,后加入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抵抗德国侵略二战后:二战结束,法国等西方四国对德国实行分区占领;联邦德国成立后,法国与西德同为北约成员国,并一致推动欧洲一体化进程。,法 德 关 系,19世纪中期:1853年美国打开日本大门,日本开始沦为西方的半殖民地19世纪末:美国扶日抗俄,支持日本发动日俄战争及侵略朝鲜一战前后:一战
3、期间,日本趁机在中国及太平洋地区扩张势力,日本暂时独霸中国;华盛顿会议上,美国打破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抑制了日本势力的膨胀。三四十年代:30年代日本大举侵华,并抛出“大东亚共荣圈”,美国对日本实行贸易禁运;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在反法西斯同盟的共同努力下,最终迫使日本投降二战后:二战后,美国独占日本,按自己的意图改造日本;朝鲜战争后,美国大力扶植日本,将其变为冷战的前沿;70年代以来,日本通美国展开经济竞争,日本开始奉行相对独立的外交政策;冷战结束后,日本提出建立以日、美、欧三方为主导的国际新秩序,美 日 关 系,18世纪晚期,美国通过独立战争彻底摆脱了欧洲国家的殖民统治一战前后:一
4、战后期,美国为捞取战利品而参加战争;战后美国推出“十四点原则”,企图控制欧洲,但由于英法的抵制为达到目的三四十年代:30年代,美国推行“中立”政策,纵容法西斯的侵略;二战中,美国与欧洲大国结盟,共同反对法西斯侵略二战后:战后初期,美国通过马歇尔计划、成立北约等,从政治经济上控制了西欧,西欧唯美国马首是瞻;70年代西欧开始奉行相对独立的外交政策,美国霸主地位严重动摇;90年代以来,美欧之间战略伙伴关系得到加强,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化趋势明显,美 欧 关 系,主要国家的重要对外政策,英国的大陆均势政策美国的“金元外交”“中立”政策、在中国问题上的门户开放政策、扶蒋反共政策,杜鲁门主义、尼克松主义、里根
5、主主义等日本的大陆政策,英国的大陆均势政策,含义:大陆政策是指英国为维持霸主地位,凭借自己的经济和军事实力,使欧洲大国之间相互牵制和争夺,防止一国称霸欧洲的外交政策。,实施,从拿破仑帝国崛起到二战结束,英国长期推行这一政策。先后经历了联合抗法(拿破仑战争时期组织反法同盟打败法国)联合败俄(克里米亚战争中联合法国打败俄国)联合抗德(19世纪末20世纪初联合法俄击败德国)扶德抑法(一战后反对法国过分削弱德国,并从政治、经济方面对德国加以扶植)纵德反苏(20世纪30年代纵容德国法西斯进攻苏联),英国能够长期推行这一政策的原因,实力决定:英国是最大的殖民国家,掌握海上霸权,最早进行工业革命,处于“世界
6、工厂”的地位。国家利益决定:英国为了掌握欧洲霸权而长期推行这一政策。客观条件决定:英国处于欧洲大陆以外,对于欧洲大陆上的强国之间的争斗,可以坐山观虎斗;同时,欧洲大陆上的法、俄、德等国为争夺大陆霸权而进行的斗争从未停止,也为英国推行这一政策创造了客观条件。,制约各国相互关系和对外政策的重要因素,各国的历史传统。各国长期历史发展形成独特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使得各国在国际交往中具有自己的特色。如日本、德国的积极扩张与他们的军国主义有密切的关系。各国的综合国力。综合实力包括:稳定的政治局势、雄厚的经济实力、发达的科技和强大的军事力量。四个方面决定了一个国家进行国际交往的目的和方式。,各国的国家利益
7、。谋求国家利益是对外交往的根本目的。各国的意识形态。一些大国总是将自己的意识形态强加于他国,造成国际矛盾。各国的国内斗争。近代民主制度下,各国内部的利益集团互相攻击,使得对外政策的制定带有党派斗争的色彩。地缘政治的存在。不是的地区,有着不同的国际问题,围绕这些问题产生特定的国家关系。英国对欧洲大陆的势力均等政策,中国努力发展同周边国家的友好关系,这都是地缘政治的重要表现。,近现代重要的国际性战争,拿破仑对外战争:主要对手是英、俄、普、奥等,前期以革命性为主;后期以侵略性为主。克里米亚战争:1853-1856年英法与俄国为争夺土耳其殖民地而爆发的战争。普法战争:1870年普鲁士为统一德国对法国进
8、行的战争美西战争:1898年美国和西班牙为争夺菲律宾而爆发的帝国主义战争。日俄战争:1904-1905年日俄为争夺中国东北和朝鲜爆发的帝国主义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朝鲜战争:19501953侵越战争:60年代初到1973年,重要国际会议,巴黎和会:1919年华盛顿会议:19211922年慕尼黑会议:1938年德国慕尼黑开罗会议:1943年冬埃及开罗德黑兰会议:1943年冬伊朗德黑兰雅尔塔会议:1945年于苏联的雅尔塔波茨坦会议:1945年夏于德国波茨坦,近代国际关系中心的转移,一战前,资本主义发展最早的欧洲一直是国际关系的中心。一战后,中心开始由欧洲向它的两侧转移,表现为美国势力的
9、大大增强和社会主义苏联的建立。原因是欧洲国家在历次战争中不断削弱、一战后美日两国实力增强,俄国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等。,二战后,美苏两极格局取代了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关系格局。这是因为二战使西欧各国进一步削弱,而苏联成为唯一能和美国相抗衡的国家。1991年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结束,世界格局呈多极化发展趋势,美国、日本、西欧、中国和俄罗斯之间存在的相互竞争、相互制约的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国际事务和地区形势,它表明国际中心舞台呈现多元化。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于世界经济力量的结构的多极化。,世界格局多极化,出现:世界力量多极化是两级世界格局内部矛盾发展的结果,这主要表现为:美苏两 国的力量相对衰落;西欧日本随着经济实力的增长与美国的差距逐步缩小,在政治上对美国的离心倾向也在不断加强;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和一些第二世界国家的壮大。对世界的影响:就目前来看,国际关系中存在美国、日本、西欧、中国和俄国五个力量中心。五个力量中心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世界各地区和许多国家。五个力量中心存在的相互竞争、相互制约的关系,使霸权主义受到更多的制约和限制,有利于世界的安全与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