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一、课标解读课标要求: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判读坡度的陡缓,估算海拔和相对高度。本条标准要求学生能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不同的地形部位。虽然标准只列出了三种地形部位,但其他的地形部位也应作为教学要求,不然的话,学生将不能完整地读懂等高线地形图。在几种常见地形部位中,山脊和山谷的区分较难识别,为达到本条标准的要求,学生应能在读图的过程中总结出山脊部位和山谷部位等高线凸出方向的不同。坡的陡缓形态上可根据等高线的疏密状况判别(密则陡,疏则缓),实质上可理解为单位水平距离上的相对高度大小。估算高度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关键是要明确等高线值和等高距。二、教材分析本节教
2、材需要落实的课标内容是:在等高线地形图上,估算海拔和相对高度,判读坡度的陡缓,识别山峰、山脊、山谷、陡崖等常见的地形部位。教材结构合情合理,首先告诉学生地表的高低起伏常用等高线地形图表示,然后由浅入深,说明了两个概念海拔和相对高度,等高线以及等高线地形图,最后在等高线地形图中识别常见的地形部位。教材设计思路重在阅读和使用地图的过程中学习地图知识,学生从阅读平面地图过渡到通过等高线地形图判读地形、地势,形成空间概念,达到较高的能力要求。本节的重难点为等高线的形态与坡度陡缓的关系、在等高线地形上识别山顶、山脊、山谷、陡崖、鞍部等基本部位。三、教学目标1、能 够 在 等 高 线 地 形 图 上 估
3、算 海 拔 与 相 对 高 度 , 初步学会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坡度陡缓。2、通过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等形式,找出山地基本部位在等高线地形图中形态特点。3、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小组讨论、合作学习,形成积极思考、乐于探究的学习态度。四、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方面尚有不足,可以通过形象的课件和实体模型来强化直观性。此外,学生们的参与意识强,对新事物怀有强烈好奇心和求知欲,在教学过程中应多让学生动手操作、比赛竞争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五、评价设计通过指示乙点的海拔,以及思考等高线的数字究竟表示什么,评价学生对海拔和相对高度两个概念的理解程度;
4、根据模型动手绘制等高线地形图,评价学生对等高线的绘制过程及原理的掌握情况;“小试身手”两个读图习题检验学生对等高线特点的应用以及在等高线地形图中基本部位判别的熟练程度,最后学以致用,评价学生对本节知识是否能综合、灵活地运用。六、教学过程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2分钟)导入:第三节我们学习了地图的判读,地图就是运用各种符号将地球表面的地理事物按一定比例缩小以后表示在平面上的图像。地图是平面的,但是地球表面是高低不平的,有陡峻的高山也有低洼的盆地,那么如何将高低起伏的地表特征表示在平面的地图上呢?常用地形图来表示,其中最基础的就是等高线地形图。 学生思考如何将高低起伏的地表特征表示在平
5、面的地图上? 适应认知规律,注重新旧知识的联系。 造成悬念,唤起学生的求知欲。2.海拔和相对高度(3分钟) 师指导学生理解两个概念:(课件展示:海拔和相对高度示意图)学生根据教师的引导概括总结海拔和相对高度定义。培养学生观察、读图和分析问题的能力。3.理解等高线的绘制原理 (10分钟) 用模型直观演示,结合课件图片,分析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过程,师重点讲解。在明白第一个例子的基础上逐渐跟随教师说出第二个、第三个。 通过读图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分析得出结论,既丰富了学生的感性知识,为学生提供思维的基础,又增强了学生的空间概念。 4.等高线的特点 (6分钟)师引导学生通过读图分析等高线的特点:1.等高
6、线是闭合的曲线吗?2.同一条等高线的海拔有何特点?3.相邻的两条等高线的海拔差是多少?4.坡陡、坡缓与等高线疏密有怎样的关系?先独立观察思考,然后小组讨论得出结论: 等高线是闭合的曲线; 同一条等高线上各点的海拔相等;相邻的两条等高线的海拔差相等;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缓。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提高学生的参与性,积极性,及与人合作的能力。5.等高线特点的评价练习 (4分钟) 1.C点的海拔是_米,E点的海拔是 米2.图中的等高距是_米。 3.计算C点和D点的相对高度是_米。 4.A、B两条路线登顶哪条省力些?为什么? 根据刚才总结的等高线特点,读图思考问题。 检验学生对
7、等高线特点的理解程度,培养学生灵活多变的思维。 6.认识山地模型的五个不同部位(2分钟)过渡:你有没有登过山,(欣赏我国的名山大川)尽管山有千姿百态,但是不外乎由几个基本部位组成,你都认识山地的哪些部位? 师引导学生分析比较经常有河流流经的是? 学生代表到前面指模型找出山地的五个不同的部位,并说出特点 山谷处水是汇集的,容易发育河流。图片的基础上利用模型向同学们展示所认识的山地的部位,培养的学生由平面到立体的思维转换能力。 7.认识山峰、山脊、山谷、鞍部和陡崖的等高线形态 (13分钟) 过渡:山地的五个不同部位在等高线地形图中是怎样体现出来的呢? 师指导学生根据山地模型绘制一幅等高线地形图,多
8、媒体展示绘制步骤 教师巡回指导 师生互动,总结山顶、山脊、山谷、陡崖、鞍部等地形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的位置或形态特点。 教师总结: 山峰:海拔由外向里升高鞍部:两个山峰的中间部位 山脊:等高线弯曲的地方向海拔低处凸出 山谷:等高线弯曲的地方向海拔高处凸出 陡崖:等高线重叠的地学生以四人为一组,绘制等高线地形图,并在等高线地形图中找出山地的五个不同部位 小组为单位围绕以下三个问题进行讨论。 1、表示山顶的等高线数值由外向内有什么变化? 2、鞍部所在的位置有什么特点 3、陡崖的等高线有什么特点? 4、山脊和山谷的的等高线形态有什么相似?又有什么不同? 培养学生动手绘图的能力,通过给学生生动直观的观察,
9、亲手的绘制,引导学生分析得出结论,使学生轻松愉快地掌握了知识 把问题细化,帮助学生更有针对性地讨论。同时培养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方 8.识别山体基本部位的评价练习 (2分钟) 图中每一个标号分别对应的是山地哪个部位 观察、分析、判断 评价学生对山地基本部位识别的熟练程度 9.知识拓展 (2分钟) 学习是为了更好的生产与生活,你能把今天所学的知识用到实践中吗? 多媒体展示一副等高线地形图 师总结:登山比赛:坡缓的地方 攀岩应在陡崖 野炊平坦背风,靠水源地方 学生在图中找出山地的五个部位,小组讨论登山、攀岩和野炊的最佳地点 学生代表发言 将课堂的知识延伸到生活中,非常容易引起
10、学生的共鸣,从而达到教学高潮。并且培养学生应用意识与技能,对于学生有创新的方法及时肯定,增强学生地理学习的自信心,点到为止。 9.回顾本节所学 (2分钟) 引导学生谈收获,总结本课所学,梳理知识脉络。 根据课堂学习,认真回顾本课收获,努力形成本节课的知识树。 让学生自己谈收获,夯实双基,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同时注意了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方法的收获,让学生达到会学的目的 七、板书设计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一、海拔、相对高度 三、山地基本部位二、等高线地形图 山峰、鞍部、陡崖、山脊、山谷八、巩固练习绘制一座山地的等高线地形图,要求:从100米等高线开始绘制,等高距为100米,山地西侧较为平缓,东侧较为陡峭,南部是山谷,山峰海拔450米。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