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存在感缺失导致上瘾的行为 意识不到自我的存在价值就会听命于他人虚伪的使命感是出生时被寄予厚望,自身其实不存在,老了之后厚望退去,人就成了空壳人在意识到自身的存在时,能够超越各种分离,实现自我整合。只有人的自我存在意识才能够使人的各种经验得以连贯和统整,将身与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等联为一体。在这种意义上,存在感是通向人的内心世界的核心线索。看待一个人,尤其是其心理健康状况如何,应当视其对自身的感受而定。存在感越强、越深刻,个人自由选择的范围就越广,人的意志和决定就越具有创造性和责任感,人对自己命运的控制能力就越强。反之,当一个人丧失了存在感,意识不到自我的存在价值,就会听命于他人,不能自由地选
2、择和决定自己的未来,就会导致心理疾病。如抑郁 拖延症 焦虑等 存在感缺失症存在感缺失症是一种近年来很普遍的流行性神经症,是由圈层化生活和社交网络,如 BBS、QQ、微博、微信导致的精神障碍,主要表现为独处障碍或无网络幽闭恐惧,呈现行为或意识状态的改变。此症典型临床表现可以分两大类型。其一,无法自控地追求出席率比如成为 PartyAnimal(派对狂人),热衷现身各种聚会,被看到、被寒暄、被拍照、被品评。其二,无法自控地追求线上关注比如在论坛维护知名 ID,努力刷微博,关注评论数量,关注粉丝总量和瞬间涨跌。微博推广后,简直就成为刷存在感的现世神器让每一个个体认为自己确实存在于这个社会,正与无数人
3、和事发生联系。如果正常存在感可以表达为“我故我在”,那么存在感缺失症患者则可以表达为“被人知道我 ,故我在”。患者为了有效地实现以上两种存在,会导致上瘾的行为严谨地以效率手册作为工具,把时间分段,然后以他人填满之,注意,是他人。由于患者的内在动机的区别,这种“他人填满现象” 一般来自两种出发点:第一种,只有我对他人来说好看、强大,他人才会爱我,我才有价值;第二种,只有我对他人来说有用、被需要,他人才会爱我,我才有价值。温饱之后,一切人类需求归根结底都是情感上的需求。此外,存在感缺失症会派生出一种可怕的存在感式沟通。这种沟通的特殊之处就在于手段就是目的,用不停波动的情感悄然替换了空虚、寂寞与思索
4、,这个过程总是欺骗性地叫人感到充实。比如患者常常会在同一时间找局、求偶遇,如果幸运则最终聚在一起玩耍、吃饭和闲聊,甚至不辞劳苦转战场地,话题随风飘荡,不明所以。这样的局在场时充满简单的开心,离场时往往微醺,醒来后怅然若失,只记得曾挥手和那些模糊的面孔道别,转身又一次消失在空气当中。当空虚的个体在某时某地终于找到一个群体一起做同样的事,个体将倾向于确认自己所做之事是有意义的,自己便被赋予了存在感,甚至使命感。 (理论依据详见古斯塔夫勒庞的乌合之众)【人际心理】存在感:你没有被看见?文/丛非从心理导读:有时候我觉得我没有朋友。当我独处的时候,我会觉得孤单。甚至会觉得在这个世界上很多余。我觉得每个人
5、都那么充实快乐的活着,而我却会感受到似乎被世界遗忘了,不会被人记得。当电话没有响起,qq 没有滴滴声,关机 3 天,再开机会发现根本没有人找你。这是多么深的一种失落感。被关注是人类很深的一个心理需求。很多人似乎只有在被关注的时候,才有存在感。于是通过各种有意无意的动作来刷存在感,或者放弃了寻找存在感。有时候我觉得,我根本就不知道该怎么交朋友。所以没有朋友。所以常常不被人想起。我拼命的通过各种炫耀得瑟来刷存在感,我把微信弄成 1k 多个好友,好顺理成章的每次收集到上百个赞。享受着那种每发一次朋友圈,5 分钟之内必有一堆赞,然后看到“1条新消息”的时候就 兴奋。被关注,被看到,被需要,被喜欢。真的
6、是一件非常美妙的事情。总之,我希望可以这样:当我到一个环境里,我希望别人主动找我说话;当我一个人呆着的时候,我希望别人可以想起我并联系我;当我跟某人说话的时候,我希望他可以及时回复我;当我打电话的时候,我希望对方可以即刻接到。然而我总是失败。因为我总是被遗忘。在群体中,我总不是他们的中心点。我只能在角落里安静的做个美男子。我们为什么这么需要被别人看到,才会觉得自己是存在的。我们为什么要在存在上都这么依赖别人。我们为什么需要他人的关注,才会感觉到好一点。实际上我们真的没有得到过吗?显然不是。当我有困难的时候,只要发出呼喊,总有人来支援。当我需要聊天的时候,只要弹起小窗,总有人陪伴。当在群体中,我
7、主动去和别人说话的时候,总是不被拒绝,并热情得以解答。为什么我们会需要别人“主动 ”看到我们。甚至要通 过各种炫耀得瑟来刷存在感,证明自己是值得被看到的。在鲍比的依恋理论中,讲过依恋的形成过程。我觉得可以很好的解释了这个过程:小孩子在婴幼儿时期,对母亲是极度依恋的。因为他们需要被母亲看到,才觉得安全。他们也只有看到母亲,才觉得踏实。所以小孩子在最初期,他可以自己玩,但是一定要妈妈在身边。妈妈一旦超出了他们的视线,他们就会又哭又闹无法继续玩。这就是我们最初的存在感。后来些,小孩子长大些,相信了妈妈一直在身边。有时候玩起来的时候,就会不让妈妈看到,会推开妈妈。但是他内心里会相信妈妈一直在身边。也就
8、是他建立了一个信念:当我想自己玩的时候我就自己玩,当我需要妈妈的时候我只要一喊妈妈就会过来。所以小孩子有时候会不断的喊“妈妈” 来刷存在感, 证明妈妈是存在的。于是安全型的依恋就被建立。安全型依恋的小孩有这么的特征:妈妈不需要实体在场,只要小孩子的心里相信妈妈一直在,他就可以很安心的自己玩。他相信自己一旦遇到危险,妈妈一定会出现来保护自己。相信自己一有需要,妈妈就会出现。他也可以看着妈妈去做自己的事,甚至离开一段时间,因为他相信妈妈始终会回来。但是我们很多人都没有过这么幸运,有过这么敏感的妈妈。当小孩子感受到危险情境的时候,当小孩子需要妈妈的时候,妈妈常常都不在。甚至有很多妈妈,因为工作要出门
9、,小孩子不舍得,就趁小孩子睡着的时候偷偷离开,或者看着小孩子大哭而不得不忙自己的事。这对小孩子来说创伤就极大了:一旦妈妈离开了我的视线,就可能再也没有了。所以他建立这样的信念;妈妈只有随时在我的视线范围内才安全,一旦她离开我的视线,可能就再也没有了。她对妈妈并没有安全的信任和依赖。这也就是不安全型的依恋。小时候没有得到过的心理满足,我们是要穷其一生来填补的。长大后,我们身边的人、我们的社会,就成了妈妈的象征。我们渴望从他们那里得到以前没有得到的东西。比如说,存在感。当别人没有关注我们,当别人在做自己的事情,过自己的生活,我们在那一刻感受不到自己是重要的,感受不到自己是被关注的。就会觉得自己不值
10、得,不重要,就会失落。只有他们主动关心我们,主动找我们,主动跟我们聊天,主动点赞,我们才感到自己是被关注的。而这,就是不安全型依恋的小孩,只有当妈妈主动关心自己、在视线范围之内的时候,才觉得自己是被关爱的。一旦妈妈离开,就似乎永远都没了一样。他人此刻没有关注我们,并不意味着不关注我们。因为当我们需要并表达出来的时候,就能得到关注,就能得到热切的回应。即使他们没有来得及热切,至少会在心里重视了下我们。只是他们不是我们的妈妈,他们有自己的生活,不能把我们当做世界的中心,够随时给我们关注。即使你安静的坐在角落里,没有人看到,不被人注意。没有人点赞,没有电话响起,没有人主动关心你,没有人能秒回你信息,
11、你都依然是值得被看到的。你是成年人,不再是那个随时需要妈妈看到的婴儿了。你和他人平等,都有自己的生活。但是当你真的有了现实需求,你会得到别人的帮助。这,就是爱。就是看见。当你拿起电话拨通每个朋友的电话去问:你记得我吗?你会想起我吗?我对你来说重要吗?我会被你忽视吗?你会得到一个个很肯定的答案。你不需要一种幸福叫秒回,你不需要 32 个赞,你不需要别人主动跟你说话,你不需要别人主动关心你。这些都是你对于看见的匮乏,是幻觉。你很重要,你本来就很重要。所以你值得被看到。你只是没有被随时都关注,并不意味着你不值得被关注。因为你已经不是小 baby,不需要随时被看到。何况,你本身就对很多人来说很重要,虽
12、然不是所有人。比如说你的父母,挚友,恋人,你能帮助到的人,等等。因此不要去问一堆“ 当我有困境,谁 会第一时间记得我” 之类无聊的问题,这些都充分的说明你需要一个妈妈随时注意到你。问题是,你在等待被看到的时候,看到自己了吗? 存在感和拖延症:应该做的和想要做的在说拖延前,我想说说我身边的一些人。经常听到他们对于生活的无力感,感觉每天生活都很麻木和空虚,做着所有应该做的事情,得到了想得到的,也望着没得到的,但是找不到快乐,甚至找不到存在感。当我再次踏入养育我 3 年的高中,山东的某升学率很高的高中,见到我曾经意气风发的班主任,听他讲一个高中老师十年的心路历程,听了一堂高二级部会议,无比感慨。拖延
13、症、无力感、神经衰弱、意义感缺失、找不到存在的价值,这些出现在这个高中老师及身边很多人身上的问题,到底是个人的悲哀,还是教育的悲哀,时代的悲哀。他说每天总是感觉很累。除了高中真的压力大外,真的是心累。也不知道哪里出了问题。自己很勤劳,每天早上早起去查早自习,上午上课或蹲在办公室,中午休息一会儿下午去上课,晚上执勤晚自习,熄灯后去查寝。看似正常的生活,总感觉有些不正常。唯一不同的是,没有当年的激情和上进心了。现在看到学生犯错的时候,抄袭的时候,自习讲悄悄话的时候,能不说就不说了,自己也想明白了,人家的孩子也不好多管,发火对自己的身体也不好。当年他不是这样的。他工作的第一年,我读高一。他工作的前
14、3 年,带完了我整个高中。印象中全是他狰狞的脸,对错误的零容忍。熄灯后讲话,被窝里藏着小说,桌洞里有女生的照片,这些都会引来大声责骂甚至肢体惩罚。他回忆起那段时光来的时候,他说那时候刚参加工作,对学生要求高,上进心强。现在不行了。当我问,你在为什么而工作的时候,他沉思了。刚工作的时候,是为了体现自己的价值,想成为一个好老师,想多赚钱。但是现在看来,这些都没那么重要了,工作的动力也就失去了。教育吗?教师是园丁培养祖国花朵之类的,很显然根本不适用自己。私人生活吗?前些年结婚、生子、爱车、买房等年年有大事去奋斗,现在却没了。现在也想再找个点去奋斗,比如说换个好点的车,那个车是 07 年花 3 万买的,至今看来已经是比较烂了。但是转念一想,买个 20 万的还有 50 万的呢,还有 100 万的呢。如果车子只是个代步的工具,现在这个就可以满足呀。显然换个车已经不能成为他奋斗的动力。现在工作稳定,房子车子老婆孩子都有。但是生活却无比迷茫。他谈到了理想生活,谈到了想去改变。想过转行,觉得自己折腾不起了,教了十几年书了,这是唯一会的东西了,其他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