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7 ,大小:17.63KB ,
资源ID:3944019      下载积分:20 文钱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省得不是一点点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enke99.com/d-394401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的制定.doc)为本站会员(hw****26)主动上传,文客久久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文客久久(发送邮件至hr@wenke99.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的制定.doc

1、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的制定摘 要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明确了工程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为学生的就业及职业发展创造了便利条件。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以广东石油化工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为例,对照认证标准,介绍了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的制定情况。 关键词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6)05-0020-02 一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宽厚的电气工程学科基础知识、专业知识、有一定的创新能力、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和科技开发基本能力,可以从事与电气工程有关的规划设计、设备制造、电

2、厂与电网建设、系统调试与运行、信息处理、保护与系统控制、状态监测、维护检修、环境保护、经济管理、质量保障、市场交易等领域工作,成为具有技术开发与组织管理能力的应用型电气工程技术人才。在培养学生全面素质的基础上,高校应重视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1,学生通过专业学习和实践训练后,能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复杂电气工程问题,具有终身学习能力、良好的社会道德和职业道德、适应社会发展的综合素养。毕业 5 年后,经过实践锻炼达到电气工程师的职业要求。 培养目标在不断完善通识教育的基础上,注重个性化培养,不断转变观念,树立符合时代要求和社会发展要求的教育理念,培养“知识” “能力” “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加强和拓宽

3、学科和专业基础,加强素质教育。 此外要定期评价培养目标的合理性,并根据评价结果对培养目标进行修订,评价与修订过程要有行业或企业专家的参与2。 二 毕业要求 (1)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电气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电气应用系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 (2)问题分析:能够运用所学数学、自然科学及电气工程基本理论知识,分析企业的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3 )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综合运用电气工程的基本理论和技术手段设计系统和过程,并在设计过程中能够综合考虑经济、环境、法律、安全、健康、伦理等制约因素3。(4 )研究:能够针对复杂电气工程问题依据科学原理设计和实施工程实验,并能够对实验结

4、果进行分析处理,采用科学分析方法对复杂问题进行研究,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5)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复杂电气工程问题,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复杂电气工程问题的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6)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电气类专业相关行业的生产、设计、研究与开发、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津、法规,评价专业工程对于客观世界和社会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环境保护问题对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并能够在电气应用系统的设计过程中综合考虑经济、环境、法律、安全、健康、伦理等制约因素。(8 )职业规范:

5、具有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和工程职业道德;重视生命和健康,有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达到国家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9)个人和团队: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10)沟通:能够就复杂电气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11)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握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12)终身学习:对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有正确认识,能够通过不断学习而适应发展。三 毕业要求对培养目标的支撑 本专业毕业要求

6、对培养目标的支撑关系,可以用矩阵图的形式说明。 目标 1:具有宽厚的电气工程学科基础知识。 目标 2:有一定的创新能力、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和科技开发基本能力。 目标 3:可以从事与电气工程有关的规划设计、设备制造、电厂与电网建设、系统调试与运行、信息处理、保护与系统控制、状态监测、维护检修、环境保护、经济管理、质量保障、市场交易等领域工作,成为具有技术开发与组织管理能力的应用型电气工程技术人才。学生通过专业学习和实践训练后,能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复杂电气工程问题。 目标 4:具有终身学习能力、具有良好的社会道德和职业道德、形成适应社会发展的综合素养。 四 课程体系对毕业要求的支撑 为支撑培养目标

7、的达成,专业教学以培养工程应用创新能力为主线,注重工程思维、强化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建设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课程体系,依据专业认证标准,按照知识、能力、素质三个模块构建特色鲜明的课程体系。本专业对各门课程对毕业要求的支撑情况,按照高、中、低三档分别进行了分析和评价,并总结形成反馈信息,用于教学计划的修订和各教学环节的持续改进中,进一步提高本科教学质量。 五 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 1 评价方法 直接评价:通过直接观察或检查成效来评价毕业要求及分解指标点的达成情况,包括学习成果、考试成绩、课堂表现、作业等,测出学生能力达成程度。采取以下方式:(1 )考试(口试或面试)/ 测验成绩分析法;(2

8、)实验或实践表现评价法;(3)第三方专业证书考试成绩测量法;(4 )专题报告审查;(5 )实习单位的考核评价。 间接评价:通过不定期进行的各类型毕业生问卷调查进行间接评价。主要由用人单位、校友会、辅导员、专业教师及二级学院领导参与完成。例如(1)毕业校友的跟踪与调查;(2)雇主对毕业校友的工作满意度调查;(3 )校友毕业后的成长自评;(4)学生学习经验问卷调查;(5 )学生访谈、模拟测验。 2 数据来源 (1)任课教师提交的正式考核成绩;(2 )学生管理部门对学生在管理能力、社会实践能力、领导能力、创新创业能力等综合能力给出的综合表现数据;(3)学生管理部门每学期的综合成绩排名数据;(4)企业

9、实习鉴定数据,用人单位给出的评定数据等;(5)问卷调查;(6 )第三方技能水平鉴定结果。 3 评价机构 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学院督导组及第三方。 4 评价周期 课程评价每学期完成,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每年完成。5 结果反馈 根据制定标准与毕业要求达成度进行评价,综合分析,通过学院和专业教学主管部门通知相应教师,针对性改进相应的教学环节。 6 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 其次,由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根据评价内容制定专人、用人单位,企业技术人员及管理人员等,根据毕业要求设定支撑每条指标点的 3-4 门课程,根据支撑强度设置权重值(达成度评价目标值) ,权重值之和等于 1。 六 结论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中毕业要求

10、指标的细化分解,培养目标、毕业要求和课程体系的相互支撑及毕业要求达成度,这些是关键。专业认证不是质量水平评估,而是合格求证,要求最差生达到要求即为合格。培养学生具有相当的工程实践能力师工程认证的根本,也是出发点,是毕业生具有国际水准的关键。广东石油化工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为导向,建立了培养电气应用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并对毕业要求的达成度分别从直接和间接的角度做出了评价。完善了知识、能力和素质三个模块的课程教学体系,支撑了毕业要求的达成。 参考文献 1贾阳,周小乐.基于市场需要的工科高校大学生就业能 力培养J.继续教育研究,2014(3):93-94. 2陈平.专业认证理念推进工科专业建设内涵式发展J. 中国大学教学,2014(1):42-47. 3熊怡.承百年电气学科积淀,育时代优秀专业人才J. 中国电力教育,2014(16):20-21.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