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生理学知识点整理第一章 绪论第一节 生命的基本特征1、兴奋性:是指可兴奋的组织细胞对刺激产生兴奋(即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或特性2、刺激:能引起机体或细胞发生反应的外环境的变化称为刺激3、反应:机体或组织受到刺激后所出现的理化过程和生理功能的变化,称为反应4、反应形式(兴奋和抑制):兴奋是指组织接受刺激后,活动的产生或加强抑制是指组织接受到刺激后,活动的停止或减弱5、阈值:能引起组织产生兴奋的所需最小刺激强度,称为阈值6、阈值越高,兴奋性越低,反之亦然第二节 体液与环境1、细胞外液是细胞直接生活的体内环境,称之为内环境2、保持内环境的理化因素和各种物质浓度的相对稳定状态,称为稳态3、稳态能保证机
2、体细胞新陈代谢的正常进行,是机体赖以生存的条件第三节 机体功能活动的调节1、指通过神经系统的活动对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它是机体调节的最主要方式2、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刺激所作的规律性反应3、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反射弧4、机体活动调节的方式:神经调节体液调节 自身调节5、反馈:受调节部分(即受控部分)反过来对调节部分(即控制部分)的影响,称为反馈6、负反馈:受调节部分的活动反过来使调节部分的原发作用向相反的方向发展,称负反馈7、正反馈:受调节部分的活动反过来使调节部分的原发作用得到促进或加强的过程,称为正反馈第二章 细胞的基本功能第一节 细胞膜的基本功能1、主动转运:物质的转运是逆浓度
3、差或电位差进行转运物质的过程细胞要消耗能量2、被动转运:物质的转运是顺浓度差或电位差进行转运物质的过程细胞不要消耗能量第二节 细胞的生物电现象1、细胞在安静状态(未受刺激)时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称为静息电位。电位值-70-90MV2、细胞在安静状态下,膜两侧存在的内负外正的状态,称为极化状态3、以静息电位为准,若膜内电位向负值增大方向变化,称超极化4、若膜内电位向负值减小方向变化(即膜内电位升高) ,称为去极化或除极5、当可兴奋细胞受到刺激时,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发生一次快速可逆而且可以扩布的电位变化,称为动作电位6、动作电位的产生是细胞兴奋的标志第三章 血液第一节 概述1、正常成人
4、的血液总量占体重的 7%8%2、血液又称全血3、在有防凝剂的分血计玻璃管中,离心沉淀后,血液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为淡黄色透明的液体为血浆,约占血容积的 50%60%;下层不透明的为血细胞,下层上面尖刀一薄层灰白色的物质,即白细胞和血小板,下层绝大多数为红色不透明的红细胞4、血细胞占全血容积的百分比,称血细胞比容5、血液的基本功能:运输 O2、CO2 调节功能 防御和免疫功能6、血液中无机盐和小分子有机物(又统称晶体物质)所形成的渗透压,称血浆晶体渗透压7、晶体渗透压的生理意义:调节细胞内外水分平衡和维持血细胞形态的作用8、血浆中的胶体溶质颗粒(主要为白蛋白)所形成的渗透压,称为胶体渗透压9、胶体
5、渗透压的生理一样:调节血管内外水分平衡和维持正常血浆容量的作用10、等渗溶液:0.9%NACL 溶液和 5%的葡萄糖溶液第二节 血细胞1、红细胞的主要功能:运输 O2 和 CO2缓冲酸碱度变化2、红细胞悬浮稳定性:红细胞能够较稳定地分散悬浮于血浆中而不下沉的特性,称为红细胞悬浮稳定性3、表示红细胞下沉的速度,称为红细胞沉降率(简称血沉)4、正常的红细胞是在红骨髓中发育成熟的,原料为铁和蛋白质,成熟因子为维生素 B12和叶酸5、中性粒细胞:吞噬异物;嗜酸粒细胞与过敏反应和寄生虫病有关6、血小板的基本功能:保持血管内皮的完整性凝血功能参与生理止血第三节 生理性止血1、血液由液体状态变成不流动的胶冻
6、状凝块的过程,称为血液凝固2、血液凝固后 12H,血块又发生收缩析出淡黄色液体,该液体称为血清3、血浆和血清的主要区别,在于血清少了纤维蛋白原第四节 血型与输血1、分型原则:根据红细胞膜上抗原的种类不同与有无分型2、 ABO 血型系统的分型:血型 红细胞上的凝集原 血清中的凝集素A 型 A 抗 BB 型 B 抗 AAB 型 A 和 B 无O 型 无 抗 A 和抗 B3、输血原则:输入的红细胞不被受血者的血清所凝集第四章 血液循环第一节 心脏生理1、每分钟心脏跳动的次数称为心跳频率,简称心率2、心房或心室每收缩和舒张一次,称为一个心动周期3、心率加快心动周期缩短,心缩期和心舒期均缩短,但心舒期缩
7、短更为显著4、室缩期(占 0.3S):等容收缩期(占 0.06S):心室开始收缩(房内压室内压 A 压(A 压即动脉压) )心室容积不变 射血期(占 0.24S):心室进一步收缩(房内压室内压 A 压) 心室血液射入 A,心室容积变小5、室舒期(占 0.5S):等容舒张期(占 0.08S):心室舒张开始(房内压室内压 A 压) 心室容积不变充盈期(占 0.42S):心室进一步舒张(房内压室内压A 压) 心房血液入心室、心室容积增大6、心室舒张末期充盈量的 70%来自室内压降低抽吸作用 30%来自心房收缩进入心室的7、在心脏泵血过程中,在等容收缩期室内压升高速度最快,在等容舒张期室内压降低速度最
8、快8、每搏输出量,一侧心室每次收缩所射出的血量称每搏输出量,简称搏出量9、每分搏出量,每分钟一侧心室的射血量称为每分输出量,简称心输出量。心输出量=搏出量*心率10、心输出量影响因素:心舒末期充盈量、动脉血压、收缩力11、心肌的前负荷(心室舒张末期充盈量):(在一定范围内)心肌初长心肌收缩力搏出量心输出量心肌初长心肌收缩力 搏出量心输出量12、后负荷(A 血压)搏出量心输出量搏出量心输出量13、心肌收缩力搏出量心输出量14、心率160180 次/分心输出量160180 次/分心输出量心输出量15、第一心音:是心室开始收缩的标志,产生的主要原因在于心室收缩房室瓣关闭引起的振动16、第二心音;是心
9、室开始舒张的标志,产生的主要原因在于心室舒张动脉瓣关闭引起的振动17、细胞在没有外来刺激的条件下,能自动地产生节律性兴奋的特性称为自动节律性18、窦房结细胞的自律性最高,约 100 次/S,故窦房结是心脏的正常起搏点,由窦房结控制的心跳节律,称窦性节律19、心肌兴奋时的兴奋性周期性变化的特点,有效不应期特别长,在时间上相当于心室整个收缩期和舒张早期,使心肌不发生强直收缩,保证心肌收缩与舒张交替的节律性活动,这对心脏的泵血功能具有重要的意义20、房室交界传导速度最慢,浦肯野纤维传导速度最快,其意义使心房收缩完毕后,心室才开始收缩,有利心室同步收缩第二节 血管生理1、动脉血压的概念、正常值及动脉血
10、压稳定的意义:动脉血压的概念与正常值(成年人安静时的值)收缩压:指心缩期动脉血压升高达到的最高值。其正常参考值为13.316.0KPA(100120MMHG )舒张压:指心舒期动脉血压下降达到的最低值。其正常参考值为8.010.7KPA(6080MMHG)脉搏压(即脉压)= 收缩压 -舒张压。4.05.3KPA(3040MMHG)平均动脉压(指在 1 个心动周期内动脉血压的平均值)=舒张压+1/3 脉压,约13.3KPA(100MMHG)动脉血压的生理变异及异常动脉血压的生理变异:正常人的血压随性别、年龄及其他生理状态而变化。男性略高于女性,年龄增长血压渐升高血压异常:成人安静时舒张压持续超过
11、 12.0KPA(90MMHG)可认为是高血压,舒张压低于 6.67KPA(50MMHG)或收缩压低于 120KPA(90MMHG) ,则认为是低血压动脉血压相对稳定的意义:一定高度的平均动脉压是推动血液循环和保持各器官有足够的血液量的必要条件2、动脉血压形成的前提是足够血量充盈心血管系统,心脏射血(动力)和外周阻力(小动脉口径)是形成血压的两个根本因素,大动脉管壁的扩张与回缩缓冲了收缩压维持了舒张压3、足够循环血量(前提)心脏射血 外周阻力1/3 搏出量外周2/3 搏出量储存大A 中 大动4、脉扩张 缓冲收缩压(心舒期大 A 回缩维持舒张压 1/3 搏出量流向外周)5、心脏射血是间断的,外周
12、的血流是持续的6、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搏出量外周阻力 心率 大动脉弹性循环血量与血管容积7、搏出量: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大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小搏出量主要影响收缩压;收缩压的高低主要反映搏出量的多少8、外周阻力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小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大外周阻力主要受小动脉口径影响,外周阻力对舒张压影响大,而舒张压的高低主要反映外周阻力的大小9、心率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小10、大动脉弹性(如硬化时)收缩压、舒张压 ;脉压大11、循环血量与血管容积:生理情况下二者相适应。若循环血量减少(如大出血)或血管容积增大(如中毒性休克)均可使血压降低12、中心静脉压指腔静脉和右心房内的压力,大小取决于心脏
13、射血能力和静脉回流量及速度13、微循环指微动脉和微静脉之间的血液循环14、迂回通路:是经过真毛细血管15、组织液生成和回流,其动力是有效滤过压16、有效滤过压组成因素:有效滤过压=(毛细血管压 +组织液胶体渗透压) -(血液胶体渗透压+组织液静水压)=值正值组织液生成(在毛细血管动脉端) 负值 组织液回流(在毛细血管静脉端)17、影响组织液生成与回流的因素及与水肿的关系:组织液生成过多引起水肿,影响组织液生成与回流的因素有:毛细血管压毛细血管压(炎性微动脉扩张或静脉回流受阻,如心衰)有效滤过压组织液生成血浆胶体渗透压血浆胶体渗透压(如肝病或肾病) 有效滤过压组织液生成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通透性(
14、如过敏) 部分血浆蛋白漏出 组织液胶体渗透压组织液生成淋巴回流淋巴回流受阻组织液第三节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1、心迷走中枢:节后纤维末梢释放乙酰胆碱(递质) ,M 受体结合使心率减慢2、心交感中枢:其节后纤维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B1 受体结合使心率加快3、交感缩血管中枢:支配绝大多数血管,节后纤维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与血管平滑肌细胞膜上的 a 受体结合,产生缩血管效应4、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性反射(又称降压反射):是保持动脉血压稳定的最重要的反射5、反射过程:血压颈动脉窦、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 冲动【延髓心迷走中枢(+)心交感中枢( -) 心输出量 缩血管中枢(-)外周阻力 】血压6、肾上
15、腺素(常用作强心急救药) ,去甲肾上腺素(常用作急救时升压药) 由肾上腺髓质分泌:常用作强心急救药7、其中血管紧张素有强烈的缩血管作用第五章 呼吸第一节 概述1、呼吸是指机体与环境之间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整个过程可分 4 个环节 肺通气肺换气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组织换气2、呼吸的生理意义:维持机体内环境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保证组织细胞代谢的正常进行第二节 肺通气1、肺通气的原始动力是呼吸肌节律性舒缩所引起的呼吸运动,呼吸运动所造成的肺内压与大气之间压力差是肺通气的直接动力2、吸气肺内压 大气压气体入肺呼气 肺内压 大气压 气体出肺3、胸膜腔内的压力称胸内压4、为什么胸内压是负压?在
16、于:胸膜腔是一个密闭的潜在腔隙肺组织始终处于扩张状态,产生了回缩力5、胸内压=-肺回缩力6、胸内负压的生理意义:维持肺组织处于扩张状态促进血液和淋巴回流7、肺的回缩力由肺泡表面张力和弹性回缩力构成,表面张力占肺回缩力的 2/38、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由肺泡型细胞分泌的脂蛋白,主要成分为二棕榈酰卵磷脂。其生理意义是:降低肺泡液层表面张力(有利于肺扩张)防止发生肺水肿 维持大小肺泡的稳定性;其病理意义:发生肺不张或肺水肿9、肺活量指最大吸气后作全力呼气,所能呼出的气量。肺活量=潮气量+补吸气量+补呼气量。是肺静态通气功能的 1 项重要指标10、时间肺活量,又称用力呼气量。是指在一次最深吸气后,用力尽
17、快呼气。时间肺活量是衡量肺通气功能的动态指标11、每分肺通气量:指每分钟进肺或出肺的气体总量12、每分肺泡通气量=(潮气量-无效腔气量)*呼吸频率第三节 气体的交换和运输1、气体交换的动力是膜两侧该气体的分压差。气体总是由分压高侧向分压低侧的方向扩散2、 O2 和 CO2 在血液中的运输形式有物理溶解和化学结合两种形式第四节 呼吸运动的调节1、基本的呼吸节律产生于延髓,脑桥存在着能完善正常呼吸节律的呼吸调整中枢2、 CO2、H+、O2 对呼吸运动的影响及途径CO2:一定浓度的 CO2 是维持呼吸中枢正常兴奋性的必需的生理刺激物,通过刺激中枢化学感受器和外周化学感受器,以刺激中枢化学感受器为主0
18、2:刺激外周化学感受器H+:只能通过刺激外周化学感受器第六章 消化和吸收第二节 机械消化1、紧张性收缩:是胃肠平滑肌共有的运动形式之一,保持胃肠形态和位置2、蠕动:是胃肠平滑肌共有运动形式之一3、容受性舒张:胃特有的运动形式4、分节运动:是小肠特有的一种运动形式5、胃内食糜进入十二指肠的过程,称喂排空6、胃运动使胃内压增高是胃排空的动力7、胃排空速度:排空快慢的顺序,依次为糖、蛋白质、脂肪第三节 化学消化1、盐酸生理作用:激活胃蛋白酶原2、胃蛋白酶原:能将蛋白质水解为膘和胨,以及少量的多肽和氨基酸3、粘液:粘夜能与胃粘膜分泌的 HCO3-结合,构成粘液碳酸氢盐屏障4、胰液的组成:胰蛋白酶、糜蛋
19、白酶、胰脂肪酶、胰淀粉酶等5、肠激酶和胰蛋白酶本身所激活6、胰液是所有消化液中消化力最强的一种7、胆汁中不含消化酶,与消化吸收有关的成分主要是胆盐8、胆盐的生理作用:促进脂肪的消化和吸收第四节 吸收1、小肠是吸收的主要部位2、糖类主要是葡萄糖的形式由小肠吸收入血3、蛋白质主要是氨基酸由小肠吸收入血4、脂肪主要是甘油、甘油一脂、脂肪酸,由小肠吸收。进入淋巴为主第五节 消化器官活动的调节1、当副交感神经兴奋,其节后纤维释放乙酰胆碱与效应器的 M 受体结合,使胃肠运动增强,胆囊收缩,括约肌舒张,消化腺分泌增多2、当交感神经兴奋,其节后纤维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使胃肠运动减弱,消化腺分泌减少,胆囊舒张
20、,括约肌收缩第七章 能量代谢和体温第一节 能量代谢1、能量代谢受下述因素影响:肌肉活动:影响最为显著精神活动食物的特殊动力效应环境温度:在 2030 度的环境中最为稳定2、基础代谢:基础代谢是指机体处于基础状态下的能量代谢,单位时间内的基础代谢称为基础代谢率第二节 体温1、机体深部平均温度称为体温,正常人腋下温度为 36.037.4 度2、体温的生理变异:昼夜的变化性别,女性体温略高于男性女性体温随月经周期而发生规律性变化年龄其他,肌肉活动3、安静时,主要的产热器官是内脏器官(尤其是肝脏) ;运动时的主要产热器官是全身的骨骼肌4、几种主要的散热方式:辐射散热传导散热 对流散热 蒸发散热(当外界
21、气温高于或等于体表温度,此时蒸发散热便成为体表散热的唯一方式5、汗腺受交感胆碱能纤维支配,当交感神经兴奋汗腺分泌6、下丘脑为体温调节的基本中枢,视前区 下丘脑前部的温度敏感神经元7、目前认为下丘脑前部的中枢温度敏感神经元,起调定点作用第八章 肾脏的排泄第一节 概述1、肾脏排泄物质种类最多,量最大2、正常人每昼夜(24H )尿量 10002000ML,在病理情况下,每昼夜尿量,长期保持在2500ML 以上,则称为多尿;每昼夜在 100500ML 范围内,称为少尿;每昼夜尿量少于100ML,称为无尿第二节 尿液生成的过程1、尿液的生成包括三个基本环节肾小球的滤过肾小管、集合管的重吸收肾小管和集合管
22、的分泌与排泄2、滤过的结构基础是滤过膜的通透性,滤过的动力是有效滤过压3、有效滤过压是肾小球滤过作用的动力,肾小球有效滤过压=肾小球毛细血管压-(血浆胶体渗透压+囊内压)4、肾小球滤过率指每分钟两肾生成的原尿量5、正常肾糖阈为 8.889.99MMOL/L(160180MG%)第三节 影响终尿生成的因素1、糖尿病患者或静注高渗糖者,由于血糖浓度升高超过肾糖阈,小管液中的葡萄糖不能完全被重吸收,未被吸收的葡萄糖使小管液溶质浓度增大渗透压升高,水重吸收减少,于是尿量增加2、抗利尿激素的作用是增加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从而促进水的重吸收,尿量减少3、 (如大量出汗、呕吐、腹泻等情况) ,血浆
23、晶体渗透压增高,对渗透压感受器刺激增强,则抗利尿激素合成释放增多,使水重吸收增多,尿量减少;反之,大量饮清水后,血浆被稀释,血浆晶体渗透压降低,对渗透压感受器刺激减少,使抗利尿激素释放减少,使水重吸收减少,尿量增多,这种大量饮清水引起尿量增多的现象称为水利尿第九章 神经系统生理第二节 突触生理1、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相互接触并传递信息的部位,称为突触2、根据功能分:兴奋性突触抑制性突触第三节 神经系统的感觉功能1、特异投射系统:有专一的传入途径、引起特定的感觉2、上行激活系统是一种多突触结构,易受药物影响3、非特异投射系统:弥漫投射到大脑皮层、维持和改变大脑皮层的兴奋性4、躯体痛:产生和消退迅速
24、,感觉清楚,定位明确5、内脏痛:疼痛缓慢、定位不清、牵拉、痉挛、缺血、炎症等刺激敏感,而对于切割、烧灼不敏感6、牵涉痛:因内脏疾患引起体表某些部位发生疼痛或痛觉过敏的现象,称为牵涉痛第四节 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调节1、牵张反射的概念:骨骼肌受到外力牵拉而伸长时,通过支配的神经,反射性引起该肌收缩,称牵张反射2、牵张反射的类型:肌紧张和腱反射两种3、肌紧张:维持躯体姿势4、腱反射:了解神经系统的某些功能状态5、牵张反射的特点:感受器和效应器都在同一块肌肉中第五节 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1、自主神经纤维的分类:胆碱能纤维肾上腺能纤维2、 M 受体:阿托品是 M 受体的阻断剂3、 N 受体:箭毒阻
25、断 N2 受体4、 a 受体:酚妥拉明为 a 受体阻断剂5、 B1 受体分布在心肌组织上;B2 受体分布在支气管。心得安是 B 受体的阻断剂第六节 脑的高级功能和脑电图1、第二信号:人类特有的第十章 感觉器官第一节 视觉器官生理1、不经眼调节正好能使 6M 以外物体发射来的光线聚焦在视网膜上并形成 1 个倒立缩小的实象2、正常眼看 6M 以外的物体不经眼调节即成像于视网膜上,产生清晰视觉3、眼的调节:晶状体的调节:通过晶状体凸度增大瞳孔的调节:瞳孔缩小的反应双眼球会聚4、视黄酮有消耗需维生素 A 补充,若缺乏维生素 A 导致视紫红质合成减少或缺乏,而产生夜盲症5、视敏度:视敏度又称视力6、单眼
26、固定不动正视前方一点时,该眼所能看到的空间范围,称为视野第二节 位听觉器官生理1、声波传入内耳的途径:气导:声波(主要)鼓膜听骨链卵圆窗(又称前庭窗)内耳;声波(次要) 鼓室气体振动 蜗窗(又称圆窗) 内耳骨导:声波颅骨内耳2、声音感受器是螺旋器,又称柯蒂氏器,位于基底膜上第十一章 内分泌第一节 概述1、又内分泌细胞分泌的生物活性化学物质,称激素2、激素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协调相互拮抗 允许作用第二节 下丘脑与垂体1、生长素主要生理作用:促进生长:骨骼和肌肉的生长,若幼年时生长素分泌不足,生长发育迟缓,身材矮小,称为侏儒症对代谢的影响:促进蛋白质合成,使血糖升高,促进脂肪分解2、下丘脑促垂体区细
27、胞分泌对腺垂体有调节作用的多肽,称下丘脑调节性多肽3、抗利尿激素:增加肾脏远曲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促进水的重吸收,使尿量减少第三节 甲状腺1、甲状腺激素:对代谢的影响:产热效应(基础代谢率显著增高) 、物质代谢(对蛋白质代谢的作用:可加速蛋白质分解、对糖代谢的作用:总效应使血糖升高)对生长发育的影响:促进脑和长骨的生长发育其他作用:对神经系统的影响(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对心血管的影响(心率增快) 、对消化的影响(促进食欲)第四节 肾上腺1、糖皮质激素:对物质代谢的作用:血糖升高、肝外蛋白质分解、呈向心性肥胖在应激反应中的作用:促肾糖皮质和糖皮质激素增多,增强机体对有害刺激的耐受力对其它组织器官的影响:红细胞、血小板、中性粒细胞增加、淋巴细胞减少(三多一少) ;小血管舒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大;诱发或加剧胃溃疡;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第五节 胰岛1、胰岛的生理作用:对糖的代谢:使血糖降低对脂代谢:促进脂肪合成和储存对蛋白代谢:促进蛋白质合成2、血糖浓度胰岛素分泌 【生理部分 THE END】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